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名门妾室> 分节阅读 177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177(1 / 1)

明,笑着说,“圣上,臣斗胆,姨父和表弟是何事惹了圣上不快”武帝心情好转,看了周明一眼,对李承恩说,“承恩,你这表弟眼高于顶,朕想为他赐婚安平郡主,他都看不上。”李承恩笑着说,“圣上这话,臣可不信。”他说着,笑意盈盈看向周明,“表弟,你是和圣上说笑的吧御前可不是玩闹的地方,就算圣上宽宏,我们做臣子的,还是要谨守本分才是。”这几句话,听着是劝说,隐隐却含着挑唆之意。什么谨守本分,岂不是在武帝面前暗示周明不守臣纲他脸颊瘦削,这么笑起来,没让人觉得温和,反而有一股阴沉之意。李承恩看着跪在地上的周明,只觉有些畅快。在明州时,刘氏让他一定要与周明交好,那时他对这个名义上的表弟处处周到,可周明却没把他当一回事。那时,周明只知道要照顾李承允那个病死鬼。现在,李承允康复了,可惜,如今在圣上面前能谈笑几句的,却是自己。李承允并不在乎周明娶谁,可文太后的意思,要他今日来御前,促成周明娶安平的事。他有些想不通,为何太后娘娘一定要将周明和福王捆在一起呢依他之见,周明绝不会拒婚。安平郡主是难得的美人,又是皇家宗室的郡主。福王又宠爱女儿,为女儿准备了丰厚嫁妆。周家若和福王府结亲,不管是名还是利,岂不是都能更上一层楼这样的好事,周明若拒绝才是傻子。他接到宫里传来的消息,说周明竟真的御前抗婚,他是有些讶异的。但进宫后如何说话,这事他颇有踟躇。这两年,依着文太后的指点,他越来越得武帝欢心,在朝中也是顺风顺水,加上他又娶了文国公的嫡女为妻,在朝中也有不少支持。可将福王和成王府绑在一起,他却有些不愿。福王也有几个儿子,若周明娶了安平郡主,在安平枕头风之下,一门心思帮着福王的哪个儿子夺位,他不是多了对手最好就是这桩婚事不成,同时武帝对成王父子生厌,若夺了成王府的兵权,那是最好的。李承恩的话说完,武帝刚才还带笑的脸色,果然又闪过几丝阴霾。李承允在边上笑着接口说,“二弟,你这话可就不对了。圣上宽宏,如今又不在朝上,表弟才敢直言。再说,圣上选了退朝后私下和姨父、表弟说这事,必定是怕两家有所挂碍,做媒嘛,总得促成美满姻缘才是。”他说着,跟武帝笑着说,“圣上,臣斗胆求情,安平是个难得的,臣这表弟也不错,可这两人要是凑一起,只怕就得成怨偶了。”武帝听他这么直白的话,倒没马上发怒,“这是为何”“圣上,臣这表弟心有所属,他是个死心眼的,只怕一时转不过弯。”李承允直接兜底,“再说,福王叔为安平准备的嫁妆太丰厚。听说福王叔光陪嫁的白银都要二十万两。臣现在忙着北方赈灾善后之事,才知道,原来二十万白银都能让几万百姓天天吃白米饭了。”他看武帝还在凝神细听,又接着说,“前年国库空虚,那时国库中若有二十万两白银,子贤所率的平叛王师,或许还能早些攻入蜀中呢。”这句话,粗听没什么,武帝却皱起了眉头。养军,需要的是银子。国库缺了银子,当初平叛的大军只能眼巴巴待在蜀中等着。周家有兵权,福王,却有钱粮若是福王说服周家起兵,那自己这皇位,不就不稳了可国师跟他说过,他近日为国运占卜,得到的卦象提示,说永定王朝成败皆在一家。如今看着有离心之像,若李姓中有酉年出生的女子嫁入那家,则两姓之子女必能同心同德,辅佐皇家。武帝一听成败皆在一家,马上想到了成王府周家。永定建国至今,历经几代,百姓们都知道是太祖起兵反了前朝。可很少有人知道,当年太祖起兵,做为姻亲的周家自然跟随。周家是武将世家,历代能征善战,数次救太祖于危难之中,最后太祖才开创了永定一朝。建朝之后,历代成王都为国镇守北域。武帝心中笃信,刚好碰上福王,提到安平郡主今年十五了,还未曾婚配,说觉得成王世子少年英才,堪称良配。十五岁,不刚好是酉年生的武帝觉得这是上天之意,自然是一心要促成这桩姻缘。、390章 太后的打算听了李承允的话,武帝本来就多疑,他心中和李承恩一样,马上也想到一件事:若周家因为姻亲关系,铁了心帮福王,该怎么办当年周家能因为姻亲关系帮太祖,安知不会再因为姻亲关系帮福王李承恩看李承允有些说动武帝的样子,“听大哥这意思,不赞成安平和表弟的事”“二弟的意思呢”李承允不答反问。李承恩却未回他这话,转而向武帝说道,“圣上,臣觉得臣兄长的话也有理,不过这姻缘之事也有天定之说,圣上自有决断,臣不敢妄言。”这话,说了等于没说,武帝却觉得很顺耳,他看看看看周定康和周明,“起来吧,跪着干什么”成王父子两个站起,周明还不觉如何,周定康却是后背出了一身冷汗。武帝看着周明,却想到一件事,“子贤,朕查到滕王还有余党,你既然不急着成亲,那就去查出滕王余党吧。”李承允和周定康听到武帝这话,两人心里不由一惊,正想着要说些什么,帮周明推掉这差事。“臣遵旨”周明却一口答应下来。只要不给他指婚,别的都好说。李承恩在边上不由暗自冷笑。滕王经营多年,朝中势力盘根错节,扯开来就是一个无底洞。周明若是查到滕王余党很多,那官员人人自危,就有人会恨上周家父子。若周明查到滕王余党没几个,以武帝如今多疑的性子,必定疑他有包庇之嫌。周明接了这个烫手山芋,接下来别想好过了。武帝看周明一口答应了,摆摆手让他下去,“你回头去找大理寺和吏部看看卷宗。退下吧。”成王父子俩谢恩退出来,一个御书房的小太监送两人出了宫门。内宫里,文国公文峥正在文太后处请安,御书房里的消息,很快有人送了过来。文峥是知道文太后的意思的,听李承恩竟然没有在御前照着太后意思说话,偷眼看了太后一眼,怒声道,“二公子太不像话了,回去老臣就要问问他,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文太后好笑地看了他一眼,“二弟,你在我面前,何苦做出这副样子难道我还会和你的女婿为难吗他那意思,我倒也能猜到一二。”文太后慢条斯理地说着。她一身暗红衣裙,显得有几分老气。年纪已经六十多岁了,看面容,虽然有了些岁月风霜,可看着也就四五十岁的样子,要是和武帝站一起,只怕还显得比武帝年轻些。文峥被太后点破心思,倒也没太尴尬,只是解释道,“老臣只是怕他年轻不懂事,白白辜负了太后娘娘的一片苦心。”文太后端起桌边的茶碗,慢慢地喝了一口,“他没辜负我的苦心,相反,他做的极好,比我想的还要聪明。”文峥听着文太后这话,以为太后因为李承恩不听她的话,御前没尽力促成周明娶安平郡主,生气了,说着反话。正想着要如何开口帮李承恩辩解。文太后却已经低声说道,“周明倒是好胆量,他什么时候有心上人了你们可知道他和哪家的小娘子过从甚密”文峥听太后这问话,他只觉自己一句也答不上来,只能说道,“老臣无能,这几年安排的人,都没能近到周家父子身边,对周家父子实在所知不多。等老臣回去后,再安排人去查探。”“周明常年在军营中,在军中是闹不出什么事来的。你只安排人去查查他不在军营的时候,去了哪些地方,见了哪些人,有过哪些举动。能被周明看上的,想必那女子也是不俗,仔细查查总能查出来的。”文峥只好答应了,又试探地问道,“太后娘娘,您让王丹阳跟圣上说那些话,老臣其实也有些不明白,为何一定要帮福王呢”“帮他这可不是帮他,是帮你那女婿呢。这桩婚事,本来就没指望能成事。”没指望成事,那为何要他派人告诉李承恩,让他今日得到讯息后,立即进宫去见机说话,务必促成安平郡主和周明的这桩婚事。文峥对于文太后这个姐姐的心思,一直捉摸不透。当初老父亲临终前,嘱咐他,说他和文峻都是资质平庸之辈,要保文家兴盛长久,凡是要听文太后这个姐姐的安排。对于老父亲的话,文峥一向是服气的。姐姐自小聪明过人,嫁入宫中后虽然无儿无女,却一直稳居中宫之位,还让文家也无风无语雨地度过夺嫡岁月。文太后听到文峥的问话,过了一会儿,才慢慢说道,“福王想和成王府结亲,有求自保的意思,也有拉拢之意,求到我跟前来,无非是想表明福王府对那张椅子没动心思。”“我让王丹阳说的那些话,只是想看看圣上心里,最忌惮谁。成王府是开国元勋,文家也是,还有西北的几家。圣上一听王丹阳的话,马上先想到周家,这说明圣上心里,最忌惮的就是周家。”文峥点点头,一副附和的样子。他心里却是不以为然,周家有兵权,武帝忌惮周家不是应该的吗文太后看文国公的样子,就明白他并不懂自己的意思。忽然间有些心灰意懒,不想再与他多说,摆摆手让他回去:“你只记着,圣上忌惮周家,我们就远着些,就让李承允和福王去拉拢周家吧。”“今日之后,福王想和周家结亲的意思已经过了明面。至于李承允”她说着,想到李承允对周家并没有特别亲近之意,只是亲戚往来的情分。难道李承允早就看出了这点还是谢氏提点了他周家历来奉行忠君之策,在皇位更替中只做壁上观。从朝中政局来看,周家就是稳定政局的定海神针。每个新皇即位,都可马上启用周家做事。对有意储位的人来说,周家,不必太亲近,只要不交恶即可。可从武帝今日言行看,他对周家忌惮非常,觉得永定兴亡皆与周家相关。面对帝王疑心,周家还能忠君吗若武帝一再相疑,会不会夺了周家的兵权、391章 再入京城文太后想到周家被夺了兵权的可能,脸上露出淡淡的嘲讽之色。文太后不禁想起了当年,自己还是文国公府的嫡女文芫时,京中偶然相遇周明的祖父。那时,周明的祖父,老成王周继恒,还只是个少年,与周家历代一样,小小年纪已经久经沙场,是众人皆知的少年英雄。说起来,周家人娶妻好像都挺晚,相识时,周继恒好像也二十了吧那时,文国公嫡女文芫,是京中出名的才貌双全。两人偶然相遇,一见钟情。郎情妾意,周继恒约定回头禀告父母上门提亲。本来以为英雄美人,能成就一段神仙眷侣。可是,那时的文国公,也就是自己的父亲,一心要将女儿送入宫中。他说文家在文峥这代阴盛阳衰,文峥兄弟不能支撑文家。只怕自己死了后,文家将会日渐凋零。凭着文芫的才貌,加上文家家世,文芫只要入宫,皇后之位非她莫属。到时,文家就是皇后娘娘的母家,只要文芫不倒,文家可保三代富贵。文芫不愿意,跑去找周继恒,求他带自己到北地去。周继恒却不答应。他说周家祖训忠于君王,文芫已经是秀女,他若带秀女离京,就是不忠。后来先帝为周继恒保媒,周继恒二话不说谢恩迎娶。自己入宫后,很快成了中宫皇后。从先帝的皇后到如今的太后,深宫梦回,文芫想起周继恒时,渐渐忘了他的样子,却一直记得他那忠君的言论。她一度心中生恨,恼恨周继恒只知道祖训家规。却也知道,若要恨,她先恨的就该是自己的父亲。没想到,周家居然会出了周明这样的子孙。“周家人淡于私情,一向是以忠心耿耿而自傲的,周明这御前抗旨,也不算忠心吧”文太后低声说了一句,脸上的神情,却似喜似悲。心中隐隐有些羡慕。她早就阅遍人生,难得也有些好奇,不知周明口中的意中人,会是如何的佳人也或许,周明和他祖父不同,是周家子孙的另类少女时的爱慕,终究要已经消散在深宫岁月中。若周继恒还在世,发现自己开始算计他的儿孙,是会恨自己,还是求自己呢文太后起身来到佛堂,拿起自己惯常戴着的紫檀木念珠,轻声念起经来。被文太后好奇的玉秀,此时正忙着准备行李,要和玉梁一起入京。玉栋送信回来,说他被封为四品游击将军,留在京中听命。木海来消息,说京中国师威望甚高,又提起文家正在打听流言之事。玉秀看着面前的两张纸,不禁微微一笑。没想到哥一下就封了四品武职。玉栋信里还提到李承允和谢惠灵都要玉梁去国子监,莫在家耽误学业。回京吗玉秀回到自己的院子,走进玉淑的房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