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159(1 / 1)

的胆子,必然有原因。云染这话一问出口,屋子里就静了下来。倒是荣希茹此时哂然一笑,知道大家顾及她的脸面,这才不好说出来,她倒是不介意,自顾自的喝了口茶,这才对着云染说道:“我娘生怕我嫁不出去,对着人家恨不能捧起来,别人瞧不起我又有什么奇怪。”自己亲娘都这么踩她了,别人自然更不会客气。许是那户人家觉得自己是低嫁,生怕进了门拿捏不住,这才一直的踩她。偏她娘浑然不觉似的,别人说什么她就是什么,还劝她不过是个庶子,没什么大不了的。她怎么不给她姐姐找个有庶子的要是这事儿洛在她姐姐身上,看她娘不去拼命才怪。看着云染恼怒的样子,她就笑了,“我也不是那傻的,知道我娘不把我的事情放在心上,一心只忙着我姐出嫁的事情,我哪里能跳这个火坑。就直接闹到我爹跟前去了,亏得我爹还是疼我的,这婚事就作罢了。”云染一直觉得自己没娘挺可怜的,可是看着荣希茹这有娘的,还不如她这个没娘的,更是平添几分叹息。“你姐还没出嫁,你的婚事倒也不着急,慢慢相看就是。”云染出声安慰道,毕竟是人家亲娘,她倒也不好说什么难听的话。“不着急,我着什么急。”荣希茹冷笑一声,“说我这些糟心事儿做什么,我倒是听说素漪跟孙家订了婚事,这事儿可是真的”荣希茹有心转开话题,大家就顺了她的心意,齐齐看向白素漪。“八字有一撇了。”白素漪在自己好友面前到也不矫情,含笑望着大家,“只是我还没见过那位孙家的少爷,所以还没定下来。”延平侯夫人素来疼女儿,这婚事就算是不错,但是女儿没见过人不点头,她自然也不会强求。眼下年关将至,宴席繁多,想要见人机会多的是,倒也真的不急。一直没有说话的常慈音,此时捧着茶若有所思的说道:“若是秦阳孙家的大少爷,我倒还无意中见过一面。”说着就看白素漪挤眉弄眼的说道:“是个容貌出众一表人才的人。”“你怎么见过,倒是说说看。”荣希茹着急的问道。瞧着她这样子,大家忍不住一笑。“是中秋节的时候,我陪家母去武安侯府做客的时候,在武安侯府偶然遇见。那天是武安侯老夫人的寿辰,家里有事耽搁我们去的晚了些,正看到一小厮不小心撞了他一下,害得他撞在了假山的拐角尖锐处,这人倒是好气度,没多做计较。那小厮赔罪的时候,就听了一耳朵,知道他是孙家的长子。”这么看来,这人倒真是不错,纷纷恭喜白素漪。人的品性好坏,多从细节处来看,这人对着个小厮也能宽容,看来是个端方的君子。常慈音看着大家打趣白素漪,又笑着加了一句,“当时走得匆忙,也只是偶然一瞥。不过跟在他身边的另一位公子,性子可就跋扈的多了,当时还踹了那小厮一脚,不过那人面生的很,不晓得是哪家的公子,只是记得他袍子上挂的一枚玉佩挺特别,黑玉雕鹰。大晋男子,挺少人用黑玉的,倒是被我记住了。”黑玉雕鹰云染面色微变,忽然就想起那日在皇恩寺鼓楼上设伏的黑衣男子,腰间好像也系着一枚黑玉鹰纹佩。正文 391:夫妻商议“慈音,你看清楚了是这样的玉佩”云染追问了一句。常慈音不知道云染为什么这么问,就点点头说道:“确定,就是因为咱们寻常很少用黑玉,所以当时我还多看了一眼。不过也只是一眼,就匆匆走了。”“怎么忽然问这个,难不成你喜欢黑玉”韩慧初随口问了一句笑道。云染眼眸半敛,笑着说道:“只是好奇罢了,所以多问一句。”“我听说王府分家的事情,年前就要定下来,是真的吗”白素漪开口问道。“现在也不清楚,还要看宫中。毕竟老王妃给宫里递了折子,现在这件事情可不是洛王府自己的事情了。”云染无奈的一笑。就算是这些都是自己的好友,但是事关司空穆晟的事情,她还是不能轻易吐露。大家都知道帝后不待见司空穆晟,看着云染这样子,也都明白她的苦衷。这次出来就是散心聊天的,顿时转开话题,说笑起来。聊着些京都里八卦,等到申时末刻大家就散了。离开雲茶轩的时候,云染特意跟白素漪走在最后,她没忍住还是提醒了一句,轻声说道:“这桩婚事,还是要请伯母好好的相看相看才是。”白素漪愣了一下,知道云染不是无的放矢的人,想着她现在嫁给了洛王,指不定会有其他的什么消息,就问道:“你可是听说了什么”云染摇摇头,“倒是没听说什么,不过你想孙家跟宣王府沾着亲,现在宫中形势复杂,你们何必趟这趟浑水”其实这婚事真的是说不上定好,延平侯府要是答应了这桩婚事,就等于是跟宣王府绑在了一条船上。不过,这毕竟是延平侯府自己的事情,云染一个外人自然不能多嘴。不过,要是真的孙大少爷身边有带黑玉佩的人,她还是担心会不会跟那伙袭击皇恩寺的人有关系。如果有关系的话,延平侯府只怕是一脚踏进了泥潭中。转眼就到了门口,大家互相道别,白素漪知道云染能提醒这一句,已经是不错,也不好继续追问,就跟她告辞。一路回了延平侯府,白素漪回了自己的院子,就让人去请了她母亲过来,娘两个关起门来说话。“洛王妃真的这样说”“是,不然这婚事还是再看看吧,我总觉得心里不安。”白素漪皱眉说道。延平侯夫人神色也有些凝重,叹口气说道:“瞧中这婚事,不仅是因为孙家跟宣王府联姻,也有孙家的少爷的确是出众的原因在内。洛王妃就没说具体什么因由”白素漪摇摇头,“你也知道,她现在的身份,就算是知道什么也不能明说的。”若是传出去,破坏别人联姻,可是坏了名声的事儿。延平侯夫人就有些坐不住了,捏着帕子在屋子里转圈,走了几圈,这才说道:“洛王府现在形势不明,洛王将大将军令都已经上交,洛王妃这个时候对你的婚事口出此言”“娘”白素漪打断她娘的话,“你这是怀疑云染吗”“我不能不多想。”延平侯夫人对着女儿说道,“洛王现在处于劣势,皇上分明是想在其他三家王府中,选出太子的人选,这种时候,洛王妃对你的婚事横插一手,不由得我不多想。”白素漪知道她娘说的对,很理智,但是她就是不开心,没忍住就回了一句,“在皇恩寺的时候,云染为了救我们,置自己于危险中,她怎么可能会害我”延平侯夫人也知道跟女儿说不清楚,家族想的事情,要远比一个闺阁女儿想得多。不想跟女儿在这件事情上争执,就笑着说道:“行了,知道你们是闺中好友,你放心吧,我跟你爹说一声,让他再查一查。”白素漪这才松口气,起身送走了离开的母亲。延平侯夫人出了女儿的院子,就先叹口气。女儿只记得顾云染是她的朋友,却忘了她还是洛王妃。出嫁从夫,她也很难不去想,洛王妃现在做的任何事情,背后有没有洛王的影子。跟女儿说这些,她是不懂得,只有嫁了人,才能明白这里头的滋味。等到延平侯回家,延平侯夫人就把事情跟他讲了一遍,轻声说道:“你说这事儿有没有洛王的手笔跟孙家的婚事到底该怎么办”“洛王妃亲口跟素漪说的”“是。”延平侯皱眉深思,延平侯夫人沉默等待。好一会儿,延平侯才忽然开口说道:“今日朝堂上闹得厉害,户部扣押送往边关的钱粮,兵部收到边关的折子,就将此事抖了出来。”延平侯夫人不懂这些军国大事,疑惑的说道:“这跟素漪的婚事有什么关系”延平侯看了夫人一眼,只得多解释几句,“瞧着是没关系,可是边关一旦乱了,唯一能镇压住的只有洛王。”“侯爷的意思是,洛王又要起复了”延平侯夫人的心口跳了起来。“不好说,当今自然是不愿的,可是要是这个时候户部扣押粮银的事情,一旦传到了北冥,饿着肚子的士兵跟战马,就是那砧板上的肉。”延平侯府负着手走来走去,脚步越来越急。“那薛定愕可不是善茬,若是被他趁机咬一口,怕是又要起战事。皇上皇上一心要打压洛王,这法子用的可不好。”“那那现在怎么办”延平侯夫人着急地问道,“素漪的年纪也到了,这婚事总不能一推再推。”说句不好听的,当今圣上身体衰弱,要是有个万一,一旦要守国孝,等出了孝,女儿可就真是年纪大了。正文 392:暗中布局“我出去一趟,晚上不要等我了。”延平侯大步往外走去,转瞬间就没了踪影。延平侯夫人心里着急,只得压下这股子急躁,想着还是要递个话回娘家,看看娘家那边能不能打探到什么。再说延平侯府出了侯府,骑着马一路走,想着要打探消息,就直接往武安侯府去。现如今京都的这些名门勋贵,这些年来被皇上打压的多无实权,唯一还有些本事的也就是那么两三家。武安侯府是几家中好算是不错的,能打探到些朝中的消息,他跟武安侯也有几分交情。这么想着,拐弯的时候,没想到却遇上了宋伯暄。这位也是个人物。虽然不过是个户部郎中,但是凭着其在户部的手段,短短一年就坐到了侍郎的位置,不容小觑。而且,现在可不是户部出了事儿。“下官见过侯爷。”宋伯暄跟延平侯走了个对头,就停下来给他行礼。延平侯脑子一转,笑米米的下了马,哈哈一笑,“这不是宋大人吗这可真是巧,在这儿遇上了,你这是要往哪儿去”宋伯暄神色平和,面带恭谨的回道:“下官正要去拜访尚书大人,有些户部的事情请大人决断。”延平侯眼珠一转,翻身下了马把缰绳扔给小厮,走到宋伯暄跟前,笑米米的说道:“宋大人,有件事情不知道能不能告知一二。”宋伯暄看着延平侯,“不知道侯爷想要知道什么下官不过是个区区侍郎,未必能帮到侯爷。”“瞧你这话说的,现在六部谁不知道你是左尚书的左膀右臂,青年才俊,区区一年就坐到了侍郎的位置,当真是年少有为啊。帮得了,帮得了,我只是有件小小的事情而已。”延平侯府笑着说道。“不敢当侯爷此言,侯爷若是想要问什么只管说就是,能说的下官一定告知。”人人都说宋伯暄性子执拗,眼下瞧着倒也挺好说话的,可见传言有的时候不一定靠靠谱。“是这么回事,你们户部是不是有个员外郎叫孙骞的”宋伯暄想了想,就看着延平侯道:“是有一个,不过我跟他没打过交道,我以前做员外郎的时候,主管山西清吏司的事情。大家虽然同属一个衙门,但是负责的具体事务不同,还真是没有多少交集。”这话倒是中规中矩,延平侯又发现宋伯暄这个人是个实诚人,不是那等口蜜腹剑,巴结逢迎之辈。若是换做别人,遇到自己这么问,怎么也会趁机攀附一二。“没多少交集也毕竟打过交道,宋大人觉得此子如何”宋伯暄沉默了一下,摇摇头说道:“侯爷此事为难我了,我怎么好随意评判他人。”这人还真是守旧的令人不喜,不过也正因为如此,延平侯反倒觉得,宋伯暄这样的人说出来的话反而更可信。“不瞒宋大人,孙家有意提亲,我这不是想要知道孙家这小子的品行,为人父母的,总希望孩子们好。宋大人如今也是当老爹的,想必能理解一二。”延平侯轻叹口气,一脸的惆怅。宋伯暄皱皱眉头,仿佛有些纠结,好一会儿才说道:“孙大人我虽然没有多少交集,不过倒是听人赞过此人有君子风范。”说了这句欲言又止,面带犹豫。看着他这样,延平侯忙说道:“宋大人有话直说,你放心,今日的事情,出你的嘴,过我的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