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锅,第二天起来后,为了做早饭就得把其中一锅汤给盛起来放进木桶里。早上姜老爷子他们一起往铺子里赶的时候,就顺手把这桶给先运了过来。剩下的一桶还放在家里头,赵永忠还没运过来呢怎么办要回客吗一想到连上门生意都没做成,赵四娘一阵心疼。就在这时,赵四郎跑来告诉赵四娘一个更坏的消息:碗碟都快不够了要说这儿的碗碟很便宜,一文钱能买两个粗瓷做的。他们家铺子做前期准备的时候,虽说资金不足,可也各买了八十个碗碟。光说这碗吧,现在才卖了一桶肚肺汤不到,绝不会超过五十碗,怎么就不够了呢赵四娘凝神细思,这才想起今早碗碟只带了一半儿过来,还有一半儿还放在家里呢原来这几年由于禁海的缘故,姜家滩越过越穷,村里根本筹不出钱来修路。这儿的乡间小路年久失修,凹凸不平。前天把这些碗碟买回来放在手推车上从官道上运下来后,一路上就听见碗碟发出叮叮当当的清脆撞击声,听得赵永忠父女俩一阵心惊胆战。他们只得尽量放慢脚步,小心翼翼地把碗碟运回了姜家。有了这样提心吊胆的经历,昨儿来铺子的时候就采取了一半儿放手推车上,一半儿抱在手里的方式把碗碟运了过来,结果虽还是响声不断,但没有前天那么厉害了。今儿早上原本想延续昨天的做法的,姜氏怕孩子们抱着这么多碗碟会累着,坚持让留一半儿下来,剩下的一半儿由她们几个洗碗的带过来。结果现在铺子里就只有碗碟各四十只。其实肚肺汤没有了,赵四娘瞄见地上的那桶大骨汤,已经想出了用大骨汤代替的法子,要是客人不乐意就多送几个鱼丸或是一点小菜,应该是能摆平的,这还不算太棘手。可听说碗碟没有了,赵四娘头疼了。现在店里就只有五个人,每个人都各司其职,哪里抽得出人手去洗碗呀实在没有法子的赵四娘只能把洗碗的盆端到了灶台边,趁着削面条的空挡咬牙切齿地洗上几个碗。为什么会咬牙切齿的呢赵四娘生平最讨厌的就是洗碗了没错,她很喜欢下厨,可并不代表她喜欢洗碗呀前世的爷爷家是开面铺的,她从小就在铺子里帮忙,什么活儿都帮着干过,可洗碗的次数却屈指可数。原因无他,她对洗碗深恶痛绝。尽管她妈妈老是劝她说,看到脏兮兮的碗筷肯定会让人不舒服,可一旦把那些碗筷洗干净了,会觉得整个世界都清爽了,特别舒心,让她也尝试着去洗洗碗。可她就是不乐意,遇到洗碗总是能逃就逃。唉,谁知道逃得了前世,逃不过今生呀这些碗啊,就是她的债呀赵三郎兄弟俩见妹妹一脸狰狞地洗着碗,都吓得小心肝儿“扑哧扑哧”乱颤,忙利用跑堂和收拾桌子的空隙蹲下来帮着洗。可即使是这样,碗碟还是供不应求。最后年仅八岁的乖孩子姜小虎,见哥哥姐姐们一阵手忙脚乱,自动自发地开始一边看着火,一边洗着碗。赵四娘见铺子里每个人都忙得不可开交,心里不停地埋怨赵永忠他们动作太磨蹭。昨天洗碗的人手不够,说好了今天除了姜月娥之外,姜氏和赵三娘也一起跟过来帮忙的。他们一行四个人,就那么点儿东西,不要说用车运了,就是扛也扛过来了。可等到现在,不说东西了,连个人影儿都没见着,到底怎么回事儿要不是铺子里实在走不开,赵四娘非得杀回去一探究竟c正文 第三十三章 幡然悔悟话说赵永忠推着小车,刚走到姜家院子外就听见里面传来一阵压抑的呜咽声,以为家里出了啥事儿,忙把车子丢在一旁,快步跑了进去。进了院子才发现一个地上跪着一个身穿蓝衣裳的年轻妇人,正用手帕捂着脸痛哭。她的旁边站着一对五十岁开外的老夫妇:老爹爹脸色微黄,五官端正,面带忠厚,一部花白胡子;老妈妈面色灰白,两鬓微霜,青布缠头,一身土布衣裳。老俩口都眼眶发红,形容憔悴。姜氏和姜月娥姊妹俩正蹲在那妇人身边,苦苦劝道:“大嫂,有话好好说地上凉,你先起来吧”赵永忠这才发现原来那妇人是姜华他媳妇儿姚氏,心道:她不是抛下孩子跑回娘家了吗怎么又回来啦不过这是姜家的家事,赵永忠虽然是姜家的女婿,却不方便出面插手,于是便静立在一旁。只见姚氏摇头不愿起来,哭道:“娘,是我不对我不该鬼迷了心窍,抛下孩子他爹和两个孩子回了娘家。娘,您就原谅我这回吧往后我一定好好侍奉您二老,用心伺候孩子他爹,把两个孩子照顾好”姚氏的娘朱氏虽然知道这回的事儿是女儿做得不对,来姜家之前老头子也再三嘱咐过她不准出声,可看到女儿跪在地上痛哭不已,她都已经这么苦苦哀求了,她婆母杨氏却连个面都不肯露,忍不住大声喊道:“亲家母,是我家闺女糊涂可这三天我家闺女也不好受呀,天天像在火里头煎熬,后悔得不得了这人都回来了,你就不要再为难她了”朱氏身旁的老姚头听了这话,忙喝止住她:“你这婆娘,不要胡乱插嘴今儿秀芬是来请罪的,亲家肯原谅她,那是咱亲家大肚;亲家不肯接受她,那是她自作孽”“亲家公,这么远的路,你怎么亲自来了”杨氏听到老姚头的声音,忙迎了出来。今早儿杨氏正在洒扫庭院,忽然发现姚氏回来了,一怔后忙唤姜氏和姜月娥出来,让姐妹俩拦住姚氏不要让她进来,自己则闪身进了屋。虽然后来听到了朱氏的声音,可她这位亲家母是个不着四六的。姚氏之所以会嫌贫爱富,抛下小虎父子仨跑回了娘家,这件事儿里头恐怕有朱氏的功劳。因此就算知道朱氏来了,杨氏也只装作不知,继续呆在屋里不理会她们。可亲家公老姚头和朱氏不同。老姚头为人忠厚仗义,和姜老爷子是多年的至交好友。这么多年来,姜家要是由什么事儿,他都忙前忙后地帮忙张罗。他看中姜华的为人,不像别人一样嫌弃姜家穷,做主把自家闺女许配给了姜华。要不是朱氏坚持要让姜家打条新船才肯嫁女儿,老姚头会更早就把闺女嫁过来,也不会让姜华拖到二十五岁上才成亲。所以姜老爷子老夫妻俩都甚是承他的情。“我哪能不过来呢是我没把闺女教好,今儿我是特地来请罪的”老姚头满脸羞愧地说道。嫁去邻村的妹子家前几天起房子,老姚头跑去给她家帮忙,一直到昨儿晚上才归家。到家的时候居然看见了闺女,问她怎么回来了,她支支吾吾地答不上来。后来还是儿媳妇告诉他,他女婿伤了腿,闺女生怕受连累就跑回了娘家。他一听,登时气得两眼发黑,幸亏儿子眼疾手快伸手扶住了他,不然的话他恐怕会一头栽倒在地上。他老姚家还从没有出过这种嫌贫爱富的不肖子孙呢他万万料不到,自己亲手养大的闺女居然会是这种人昨晚要不是老伴儿拼命拦住了他,他非把这个死丫头当场打死不可老姚头躺在炕上辗转反侧,一夜都没有合眼。天还没亮,他就把老伴儿和闺女给叫醒了,拉着她们一块儿来姜家赔罪。“亲家公,快别这么说你的为人大伙儿都知道,你有啥罪过呢要说秀芬这孩子呀,也是我看着她长大的,我心里再清楚不过,她决不是个坏孩子只是咱家穷啊这门亲事原是咱家高攀了的,孩子嫁来咱家八年,就跟着受了八年的苦是咱家对不住她,耽误了她啊老头子和小虎他爹已经商量好了,过几日就找人代写一张放妻书给秀芬,让她好另行婚配。亲家公,你、你还是带秀芬回去吧唉,不如趁着孩子还年轻,再给她找个好归宿吧”杨氏劝道。姚氏跑回娘家的当天晚上,姜老爷子叹了一夜的气,思来想去,第二天天还没亮就跑去劝姜华跟姚氏和离,姜华想了想也就忍痛答应了。只是这几日忙着铺子里的生意,还没来得及去办这件事儿。其实当日杨氏是坚决反对儿子和儿媳妇和离的。因为家里实在是穷,现在儿子腿又受了伤,家里还有一双小儿女。这要是和离了,以后哪家的好闺女愿意嫁过来只怕想找个嫁进来都难可是这两日和大女儿家合伙做生意,眼见日子有了盼头,杨氏心里头也就渐渐松动了。小外孙女儿实在太有本事,拜了名师,得了那么多做吃食的方子。不提别的,就说这做豆腐的方子,有了它,不敢说大富大贵,只要手脚勤快些,一家人就能保证生活无忧。全家人节俭一些,攒上两年钱,再给姜华说个媳妇儿也不是件难事。更何况哪,这人心都是偏的,杨氏虽说心里头明白这事儿不能全怨姚氏,可刚刚看到她还是气不打一处来,所以心一横也就把姜家答应和离的事儿说了出来。杨氏这话一出口,老姚头就愣住了,一时不知怎么接口。他知道这事儿伤了姜家人的心,可他和姜老爷子是多年的老交情了,以为他带着孩子过来诚恳地认个错,这事儿就能揭过去,万万没有想到姜家会让两个孩子和离。老姚头身边的朱氏眼珠子转了两转,心里活泛了起来,忙道:“既然亲家愿意让两个孩子和离,不如”“不我不和离我要留在姜家”姚氏高声打断朱氏的话。姚氏她娘朱氏总是在她耳边念叨:既然日子过得这么苦,不如早些改嫁算了说的次数多了,她也就多少听进去了一点。那天看到家里的顶梁柱小虎他爹被人抬了回来,她登时觉得天都塌了,头脑里一片混沌,居然浑浑噩噩地逃回了娘家。到了娘家才觉得头脑清醒了一点儿,她原打算赶紧回姜家的,可朱氏见了硬是劝她留了下来。这几日她留在娘家,虽然吃的住的都要比在姜家强,可她就是不能安心。直到昨晚她爹痛斥了她一顿,她才彻底清醒了,姜家那儿有她的一双儿女,有疼爱她的丈夫,她必须要回去于是今早她就觍着脸和爹娘一道回了姜家。当看到姜家那道低矮的土墙,她惶惶不安的内心里生出了强烈的归属感:这儿才是她的家呀姚氏猜到一家人都会生她的气,甚至恨他。她愿打愿罚,可万万没有料到家里会让她和丈夫和离“娘,我错了要打要骂,怎么解恨您怎么来我姚秀芬绝无半句怨言可就是不要赶我走啊”姚氏见杨氏一脸犹豫,却还是没有收回让他们夫妻和离的话,于是重重地朝地上磕起头来。虽说是泥地,可姚氏磕得咚咚有声,姜氏姐妹俩忙去拦,硬是把姚氏拉住的时候,姚氏的额头已经有些泛青了。杨氏本性良善,虽有些恼恨姚氏,可看到她这样苦苦哀求,心不由得软了。她长长地叹了口气,劝道:“孩子,快起来吧你这样子,我心里不落忍呢”“孩子他娘,听娘的话,你赶紧起来吧”屋里传来姜华关切的声音。其实姚氏回来的时候姜华早就醒了,之所以一直没有吭声,是因为他知道他娘这几天心里头有怨气,常常趁着家里没人的时候,一个人在院子里长吁短叹。现在姚氏回来认错了,索性就趁着这个机会,让他娘把憋在心里头的这口怨气给消了。刚刚他人在屋里都能隐约听见姚氏的磕头声,心疼得不得了。及至他娘发话让姚氏起来了,他知道他娘的这口气算是消了一大半,便迫不及待地开口让姚氏赶紧起来。姚氏听到丈夫依然关心着她,心里一暖,可还是不敢起来,小心翼翼地望向杨氏。常言道:“知子莫若母”。杨氏知道儿子之所以答应放儿媳妇走,是生怕自个儿耽误了她,其实心里头是一万个舍不得的。心道:罢了,为了儿子也不能再计较了她只得道:“你要是自个儿愿意留在咱姜家过穷日子,我也不拦着”姚氏这才在姜氏姐妹俩的搀扶下,缓缓起了身,一脸正色地保证道:“娘,从今儿开始,我一定踏踏实实过日子再也不会犯糊涂了”心里惦记着姜华,她又低声央求道:“娘,我想去看看小虎他爹。”杨氏点头应了,又转身招呼亲家道:“是我的不是了这么冷的天,让你们在外头站了这么长时候快,赶紧进屋来坐坐”朱氏撇撇嘴,心道:刚刚还嚷着要断亲呢这会儿又肯认咱们是儿女亲家了老姚头扫到老伴儿的神色,怕她又把挺好的一件事儿给弄糟了,忙瞪了她一眼,拉着她随着杨氏进了堂屋。c正文 第三十四章 忙中出错跟在老夫妻俩后面准备进屋的姜氏早就瞧见赵永忠回来了,刚刚不方便招呼他,只能让他在那儿站着。可现在事情都解决了,她看见赵永忠还傻不愣登地立在那儿,忙一把将他拉进了堂屋,给姚家二老见礼。朱氏先前在院子里的时候,就瞧见姜氏了。两家相交多年,虽说姜家的大闺女姜素娥自打出阁后,朱氏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