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就有说有笑地带着家伙事儿回到了姜家。到了院子里,却没有看到杨氏和姚氏的身影,问过姜华后才知道,婆媳俩吃完晌午饭,就又跑去磨番薯浆了。姜氏一跺脚,刚要和姜月娥一块去石磨那儿把杨氏换回来,就看见婆媳俩一人拎着一个沉重的大木桶回来了。“娘,不是让你在家带带梨花就行了吗干嘛跑去干这么累人的活计”姜氏一面说,一面抢上去将杨氏手里的木桶接过。杨氏笑道:“这点儿活计算啥以前在船上风吹日晒,干的活计比这不知辛苦多少倍,你娘我不照样干得好好的你呀,尽瞎操心”姜月娥也劝道:“这些活儿都有咱们呢,以后你就不要管了。就好好在家享享福吧”杨氏摇了摇头,拒绝道:“你娘又不是七老八十了,我今年五十岁还不到呢哪里就到了享福的年纪了真让我天天闷在家里啥都不干,那才会闷出个好歹来呢”赵四娘想了想,说道:“确实,老是闷在在家里什么都不做,那样反而对身体不好。不过外婆,您也不能刚吃完饭就去干活儿呀而且虽说如今才是初春,可这儿正午的日头也挺烈的。您这样顶了个日头,要是晒出个好歹来可怎么办”杨氏一听,心里甚是欣慰,说道:“还是四娘最懂我的心啊四娘说得对,这个时辰是不合适。唉,其实我也不想挑这个时候的,只是”见杨氏欲言又止,姚氏解释道:“我和娘一大清早就去挑了几筐番薯拿去洗干净了,原本打算吃晌午饭前全部磨好的,可是去了好几趟,石磨那儿都有人。虽说乡亲们见咱们来了,都愿意让咱们先用,可娘不好意思抢着用,就坚持把番薯先挑了回来。后来想想,就挑了晌午这个肯定没人的时候去了。”姜氏听了,叹道:“乡亲们知道咱家做生意,都把石磨紧着咱家用。他们都是等咱们用好了,才跑过来使。我看了心里也过意不去呀”赵四娘沉吟道:“确实,咱们每天又要磨豆浆,又要磨番薯浆,老是占着石磨这样吧,反正咱们手上也有几个闲钱,不如就买个石磨回来吧”姜氏反对道:“我看石磨就不用买了吧咱们就吃点苦,趁着人家不用的时候”赵四娘劝道:“娘,节省是好事儿,可是有时候该花的钱它就得要花咱们家的活计可不少,有功夫跑去一遍遍地查看石磨空不空,倒不如把那心思直接花到活计上面。毕竟石磨它也不值几个钱,为了那点儿钱真不值当”经过赵四娘的这一番劝说,大家都同意添置一个石磨。c正文 第五十九章 公心私心“对了,外婆,咱家的辣椒是不是没多少了”赵四娘不经意间看到屋檐下那几串零散的辣椒串,关心地问道。杨氏点头道:“是没多少了。辣椒这东西也是去年才开始种的,图个新鲜也种了不少。可几乎家家户户都种了,就和番薯一样卖不上价,只能留在自家吃。不过从去年吃到现在,也没剩下几串了。这几天你做肥肠啥的,给用得差不多了。”“那您下晌替我去村里买些回来吧”赵四娘央告道。“买”杨氏原想说去问人家要一些就行了,不必花钱买。可想到铺子里要用的辣椒肯定不在少数,哪好意思去要太多回来。于是她问道:“买的话,给多少钱一斤呢”“能存到现在的只能是干辣椒了,这一斤干辣椒可得好几斤鲜辣椒才能晒成外婆,您看给一文钱一斤成吗”赵四娘问道。“成怎么不成就这价钱,乡亲们肯定抢着卖”杨氏笑道。“那就买上三十斤”赵四娘决定道。杨氏大吃一惊,忙问道:“三十斤这会不会太多了”“你要相信四娘,四娘说买多少,咱就买多少”不等赵四娘答话,姜老爷子就吩咐道。赵四娘笑道:“一点儿都不多以后铺子里要用到辣椒的地方会有很多,而这会儿离新鲜辣椒收获的季节还有段日子。所以说,三十斤只少不多。”这时一直默不作声的赵三郎忽然开口道:“咱们一家是从外村来的,可这儿的乡亲们都没把咱们当外人看。不说别的,就说咱家这个铺子,乡亲们出了不少力,我觉得应当好好感谢他们。大家看能不能这么着:待会儿外婆去买辣椒的时候,就跟乡亲们说,以后本村的人来买豆腐,咱就算一文钱一块。事儿虽小,但也算是咱家对乡亲们的一种报答。”姜老爷子第一个点头答应,忙道:“成啊”就连杨氏她们听了,也纷纷说确实应当如此。赵四娘也点头同意,补充道:“不过,豆腐在铺子里卖两种价钱,而且相差这么悬殊,被其他客人看见了可能会不大好。要不让本村想买豆腐的乡亲们提前一天知会咱们,咱们把相应数量的豆腐留在家里,让他们来咱家取,你们看怎么样”大家听了都纷纷表示赞成。这时姜老爷子想到赵四娘一家要徒步赶回赵家村,忙催促他们赶紧动身。“把昨儿那位掌柜送的东西都带上对了,还有这篮子鸡蛋。以后你们常住在姜家滩了,不在亲家二老身边,得多带些东西回去孝敬他们呀”姜老爷子语重心长地说道。赵四娘和赵三娘对视一眼,心中都道:就算把那些东西拿去喂狗,也比送给老赵家那帮人强不过心里虽这么想的,赵四娘嘴上却信誓旦旦地说道:“外公说的是,咱爷奶对咱们的恩情,我一辈子都不会忘的是该好好孝顺他们。不过咱爷奶我还是懂的,这汪掌柜送的东西虽好,可那些恐怕不太合二老的心意。正巧我手头上也有两个闲钱,还是去镇上买些合意的东西送过去吧”赵永忠觉得好生奇怪:那些东西可不便宜,怎么就不合他爹娘的心意了呢可奇怪归奇怪,他还是选择相信小闺女,站在一旁点头称是。姜氏他们却知道,赵四娘又在说鬼话了,她是绝不可能掏钱买什么好东西送回赵家村的。赵三郎笑道:“咱爷奶以前可是在县城里住过的,四娘说得对,还是镇上现买的东西更合他们的心意,所以那些东西就不带过去了。依我看还是把那些东西送去里正家吧舅舅的腿能及时医治,全亏了他家伸手相助呢”一旁的赵四娘暗暗称奇,以往赵三郎很少主动开言,今儿却两次主动开口说话,这真难得呀功利的她想了想,认定她大哥是知道以后都得在姜家滩混了,想和姜家滩的人打好关系。于是赵四娘力挺她大哥道:“我大哥说的是,这可是天大的恩情嗯,我看除了那些东西外,还可以送些尺头过去”杨氏不禁咋舌道:“哪用送那么多东西去这也太过了”姜老爷子也道:“咱们姜家滩是穷村,村里人相互走动,可不兴送这么重的礼。”于是一番商量之后,决定送给里正家两封点心和三尺细布。赵四娘见送厚礼这一招行不通,决定换一种方式,义正言辞地说道:“虽说番薯面条还没有制出来,可咱家已经成功地打出了番薯粉,说明用番薯制粉确实是可行的,咱家再也不用愁番薯会放坏了。可除了咱家,村子里还有很多人家的番薯还在地窖里慢慢坏掉,乡里乡亲的,咱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不管不是所以我想把番薯制粉的法子告诉里正,让他带领咱村人把番薯都打成粉,也好在青黄不接的时候多些存粮。”姜老爷子一直知道小外孙女儿有本事,可没有想到她小小年纪,会这么识大体。其实昨儿看到那些制成的番薯粉,姜老爷子数次想出口劝说赵四娘把制粉的方子告知乡亲们。可他知道赵四娘一直在为保密问题犯愁,而这番薯粉可是将来制作番薯面条的重要一环,不能随便泄露出去。再看到那些丸子的方子竟然卖出了一百两的天价,他就更开不了这个口了。听赵四娘主动提出,一时间姜老爷子心中感慨万分,口中连说:“好好好”赵四娘在姜老爷子赞赏的目光,心里一阵发虚:其实他们家天天去磨番薯浆,再结合她家晒在院子里的番薯粉,有心人很快能看破其中的奥秘,这个制法根本就瞒不了多久。与其等人家琢磨出来,还不如她主动把这方子告诉里正卖个好,让他们家以后在姜家滩的日子更加顺风顺水一些。这完全是出于一份私心,哪里有她外公想象的那么高尚c正文 第六十章 备货送礼心虚的赵四娘觉得有些撑不下去了,忙招呼一家人推了辆车,匆匆离开了姜家。为了方便搬运他们留在老赵家的那些家伙事儿,今儿特地选择了辆大手推车,可车上就只放着一只装满稻草的竹篓,这就更显得车上头空空如也。“四娘啊,待会儿去镇上买些啥给你爷奶呀”赵永忠虽然很相信小闺女一定能把事儿办得稳妥,可还是好奇她会准备什么大礼给他爹娘。赵四娘望了眼不远处的码头,笑道:“爹,咱们去码头买两条鱼带过去吧”赵永忠奇道:“不是说要去镇上买”“爹,咱们从姜家滩回去,不带上两条鱼怎么说得过去就按妹妹说的,咱们去买鱼吧”赵三娘帮腔道。于是赵永忠就被家人拖去了码头,不过到了码头后,赵四娘改变了主意,不止买了两条,一共买了六条大鱼。赵三娘心里暗暗嘀咕,妹妹怎么对老赵家这么大方呀这不符合常理呀更加出乎赵三娘的意料的是,到了镇上赵四娘也表现得非常大方的。赵四娘先是领着一家人从东街逛到南街,去铁匠铺取回订制的模子,再去杂货铺订了一只石磨。办完这些铺子里差事后,赵四娘又买了四包红糖、四包大枣和两块尺头。这些东西对于财大气粗的赵四娘来说不算什么,可是除了赵永忠外,其他人都震惊了:以他们对赵四娘的了解,赵四娘就算把银子扔到水里,恐怕也不会把这钱花在赵乔氏身上的只有赵永忠看到这些东西,傻乎乎地笑道:“又买红糖和尺头做啥昨儿不是买了那么多,刚刚直接从家里拿就是了”赵四娘解释道:“家里好一点的红糖是给买大家喝的,次一点的我另有用途。至于尺头嘛,昨儿买的那匹布虽然也是细布的,但那只是中等货,用来送人的当然得买上等的啦”赵三娘和赵三郎兄妹俩对看一眼,奇道:难不成今儿妹妹她转性啦不确定是否真是转了性的赵四娘眼见赵家村越来越近,让赵永忠停下车来,再一次仔细检查竹篓里的红糖、红枣和尺头是否藏得稳妥,确认无误之后,才让赵永忠再次将车推动起来。“四娘,好好的东西,干嘛把它们藏起来”赵永忠问道。赵四娘眨眨眼睛,笑嘻嘻地说道:“爹,财不可露白呀万一遇到劫道的可咋办呢”这一回把全家人都给逗乐了,而赵三郎越来越肯定竹篓里的这些东西赵乔氏她们恐怕连边儿都摸不着。进了赵家村,还没走上几步路就碰上了好几个熟人,赵永忠主动同他们打招呼,可不知是不是赵永忠的错觉,别人虽然也回应了他,但看他们一家的眼神都有些怪怪的。见赵永忠一脸困惑,赵四娘提议道:“要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儿,咱们去里正家问一问不就知道了上回里正替咱们说话,咱们还没有去谢过人家呢现在就登门去拜谢一下吧”于是一家人就浩浩荡荡地去了不远处的里正家。里正家不仅房子是赵家村最周正的,他家仆从的数量也是赵家村最多的。由于里正这一职是最基层的小吏,负责处理村里大大小小的琐碎事务,时不时会有村民上门来访,因此不缺仆从的里正家就在门外配了个小厮,专门负责迎来送往。那小厮虽然不是本村人,可赵永忠他们一家他还是认得出来的,见他们居然回赵家村了,不由得大感诧异。“赵三哥,你们不是出去躲债了吗怎么又回来啦”那小厮忙问道。赵永忠奇道:“躲债这是怎么说的我不过是带着媳妇儿孩子去了一趟老丈人家。梁兄弟,这都是谁造的谣呀”“这”小厮梁有福一脸为难,有些说不出口。赵四娘笑道:“这还用问肯定是咱奶说的呗只是梁叔叔,咱爷也承认了这么一说吗”梁有福如实说道:“只有赵二婶天天在那儿大声嚷嚷,还扬言要和你们断绝关系。赵二伯倒没说啥,可是人家问起来,他也没说不是,只是一个劲儿地在那儿摇头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