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赵四娘家> 分节阅读 48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48(1 / 1)

自己的手艺充满信心,自认为不输于林家面馆,大可与其一争长短。可日积月累的口碑是极为重要的无形力量,要和林家铺子竞争,难度很大,风险极高。如果想要吸引客人就只能继续走低价路线,可一想到把高价买来的黄金铺面投入到收益微薄的面铺里,她有些不乐意。“那让我再想想,好好想想”赵四娘揉了揉脑袋,心道,原以为捡了个大便宜呢,结果是买了个烦回来既然不适合开她拿手的面铺,那开什么好呀“哎呀,今儿也不早了,还有好些菜没做好呢反正铺面放在那儿也不会跑,这事儿以后再说。今儿我留下来,大家先回去休息吧”天色越晚,赵四娘就越发魂不守舍,哪里有心思琢磨这些呀只想赶紧把家里人都打发走。rs正文 第八十一章 不辞而别大部分人都是能被赵四娘顺利打发走的,可赵永忠和姜氏不放心留下小闺女一个人看守铺子,说什么也不肯走。“爹,娘,别担心,我一个人能行”赵四娘见苦劝无功,只得指了指今儿刚领回来的看门犬,黔驴技穷道:“你看还有小白陪着我呢”只见竹篮里的那只白色小奶狗已经被和它同住的小奶猫挤到了篮子的边缘,这会儿敏感的它似乎察觉到有人注视着它,抬起它那双湿漉漉的大眼睛无助地看向赵四娘一家人,似乎是有些胆怯,奶声奶气地叫了两声,不小心暴露了它那口还没长齐的小奶牙。夫妇俩对视一眼,更加坚定了他们留下来的决心。好吧,要留就留下来吧于是赵四娘老实不客气地把她爹娘支使得团团转,整得两人满头大汗。不过赵四娘还算有良心,打发他们进屋睡之前,煮了两碗羊奶给他们喝。“爹,娘,这可是特地煮给你们喝的。你们赶紧趁热喝啊”听了赵四娘这样贴心的暖语,夫妇俩高兴之余,仰头把盛在粗瓷大碗里的羊奶一饮而尽。明月当空,春寂空廊。“哥哥,这可是特地煮给你喝的。这羊奶呀,要是直接煮着喝会有腥味,一般人喝不惯,所以我在里面加了杏仁。生怕你不喜欢吃甜食,就没敢往里面加多少糖。哥哥,要不你趁热喝一口试试看要是觉得不甜,这儿有白糖,我再给你加。”听了赵四娘这样絮叨的软语,那少年面无表情,双手捧起赵四娘推至他眼前的青瓷小碗,低下头去浅浅抿了一口。不过这回那少年还算给面子,一小口一小口总算把一碗羊奶给喝掉了小半碗。相比起料理台上那些精致的饮食,这应当算是动得最多的了。赵四娘见那少年没有再吃下去的意思,心情不禁有些失落,毕竟那些是自个儿忙活了半个晚上的成果。其中酱牛肉当然耗费了她大量的心血,此外还有那碗夫妻肺片,尽管知道那少年不喜欢食用动物内脏,可她费尽心思,将新拌的肺片盛放在青瓷盘中,使之青红碧绿,光彩夺目。原本也没打算让他吃,只是想要吸引住他的目光,好让她把事先准备的一大堆说辞借机说出来。可谁知人家的目光都没有在上面停留一下,让她根本无从下口。不过能够看到自己中意的少年,赵四娘就觉得很幸福了。于是她很快调整好心情,小心翼翼地试探道:“哥哥,你叫什么名字呀方便告诉我吗”和预想中一样,那少年没有回答。不过赵四娘脸皮够厚,人家不搭理她,她就径自开始做起自我介绍来:“我姓赵,在姐妹中排行第四,所以大家都叫我赵四娘。不过这只是我的小名儿,我的大名叫赵。对了,我家二姐叫赵红锦,你可千万不要误会我的袖是锦绣的绣。我的那个袖呀,嗯,是添香的袖。这可是我爹他翻了好多典故,才好不容易替我取了这个寓意极佳的名字。”其实赵氏一族这一辈的女子取名都从“红”字,老赵家女孩儿的名字都是和布料、衣裳相关的。比如说,赵元娘大名赵红绫,赵二娘大名赵红裳这些名字都是读过些书的赵老爷子随口取的,“添香”的寓意那是绝对没有的。说到这儿,赵四娘顿了一下,忽闪着双眼凝视着那少年,笑吟吟道:“哥哥,一看你就是读过大书的人,肯定知道添香吧”“添香”赵四娘说得口干舌燥,那少年总算肯搭理她一句。赵四娘重重地嗯了一声,把原本就摆得很淑女的姿势又调了调正。今儿晚上把各种菜品准备好后,她仔细梳妆打扮了一番,特地换上了那件玫红色小袄。因此这会儿倒真是“”,至于“添香”嘛,添饭香也算是添香吧“所以哥哥,你以后可以喊我”这个名字赵四娘自个儿都觉得很不适应,犹豫半晌,随即临时改口道:“赵四”尽管表面上赵四娘已经很好地融入了新生活,可在内心深处身边的至亲对于来自异世的她来说,依然是最熟悉的陌生人,都是“至亲至疏”。因而她藏在心中的那些秘密,是无论如何都无法在这些亲人面前吐露的。唯有对着素不相识的这个少年,能够半真半假地倾吐出自己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让心事重重的她得到些许解脱。就说这个“赵四”吧,她前世的名字叫“赵思”,不过不论是亲人还是朋友,都觉得叫“赵四”更顺口,于是所有熟悉她的人都“赵四”、“赵四”地叫她。来到这儿之后,“赵四”换成了“四娘”,虽然只是个称呼,她还是希望有人能叫她一声“赵四”。如果可以的话,她希望这个人是她最在意的人。所以,就在刚刚,她放弃了那个更文雅的名字,选择了“赵四”。不过赵四娘注定要失望了,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直到那少年离开这儿,他都没有喊过她一声“赵四”,甚至连一声“喂”都奉欠。“四娘,你咋这么早就起来了”这天清晨姜氏醒来后,惊讶地发现小闺女已经不在炕上了,忙一把拉起赵永忠,随手拿上衣裳一披,就匆匆赶到后厨来寻。苦等一晚却没有等到想等的那个人,这会儿的赵四娘失去了往日的生气,白净的小脸上蒙上了一层阴影,她用略显沙哑的声音说道:“爹,娘,我有点儿累,想回去躺一会儿。”说罢,赵四娘也不等她爹娘答话,就抱紧了怀里的事物,迈着虚浮的脚步,高一脚,低一脚,踉踉跄跄地进了小屋里。小屋的炕上,赵四娘以被蒙头,躲在被窝里一遍又一遍数着那一袋金叶子。原来前一天晚上,那少年没有像往日一样出现。久候不至的赵四娘再也沉不住气,就打算去院子里守候。谁知刚迈出后厨的门槛就在地上发现了这袋金叶子。赵四娘当时就明白了,那少年走了,不辞而别了,无论她如何等待,他都不会出现了。可是执拗的她还是彻夜未眠,一直坐等到了天明,结果当然是意料之中的失望。十九片,加上初次见面时他给的那一片,一共是二十片。这又是一段类似“两块钱”的短暂缘分吗想到这儿,赵四娘再也承受不住打击,躺在炕上就没起得来。rs正文 第八十二章 恶客上门赵四娘这一躺就是两天,家里人都担忧不已,可问她那儿不舒服,她只是摇头不语。再仔细观察赵四娘,确实也没发现她身上有什么不妥的地方。一家人就猜测是不是最近铺子里太忙,把她给累坏了。于是变着花样儿地给她补身子,也不敢打搅她,就让她待在屋子里静养。赵四娘作为铺子的主力,她的缺席多多少少给铺子的生意带来些影响。不过还好,他们已经开门做了一个月的生意,虽然没有把赵四娘的本事学全,可大致的做法还是会的,加上姜氏的手艺本就不错,由她掌勺,尽管味道有些偏差,倒也没出什么太大的纰漏。当然了,做菜做汤都不成问题,可烧饼就没有人会做了,于是姜氏灵机一动就改蒸起了白面馒头。由于之前得到过赵四娘的指点,姜氏在面团中揉入一小块原本用来制作烧饼油酥的猪油。果然这样蒸出来的馒头洁白喧软,卖相极好。虽说白面馒头要卖两文钱一只,大部分客人觉得有些贵,可众掌事和行商的客人倒也爱吃,甚至有些行商的客人还会打包好些带走,每天也能卖出七八笼。这倒是个意外之喜。这一日已经是赵四娘倒下的第三天,恰逢集日,一大清早铺子里就忙得不可开交。虽然已经请了两个二十几岁的媳妇儿来洗碗,可铺子的人手里还是有些不足。这会儿后厨里由姜小虎看火,姜氏掌勺,而赵四郎则在一旁打下手。“两小碗甜豆腐脑”负责跑堂的赵三娘快步来到后厨的出菜口,一边吩咐姜氏,一边将摆在那儿的四碗肚肺三和面放进托盘里。“哎,知道了”姜氏嘴上应着,手里的活计也没停下,继续忙着把赵三郎要求加急的白面面条往锅里撒。姜氏没有赵四娘拉面和削面的本事,但她会擀面。吸取了前两天的教训,今儿早上擀制了一大堆面条,这会儿倒也不至于手忙脚乱。站在不远处的赵四郎则稍稍有些慌乱,正忙着制作手头上的六碗鸭血粉丝汤。一行人同点的汤,要求却各有不同。有要加鸭肫的,有要加鸭肉的,还有要加半只卤蛋的对了,大哥千叮咛万嘱咐不要在多放油豆腐的那碗汤里加葱花。可是,已经加了怎么办不管了,往这碗还没加葱花的汤里再加些油豆腐吧赵四郎伸出袖子擦了擦额头上沁出的汗珠,暗道:打下手也不简单呀唉,活着就没有容易的事儿。这厢赵三娘端起托盘,刚一转身看了一眼人头攒动的大堂,便又回过身去,问道:“娘,这会儿四郎空不空空的话让他出来帮忙跑堂”“呃,好嘞我这就让他出来”姜氏忙应道。其实后厨里的活儿还有很多,有赵四郎帮她打下手,她都觉得有些忙不过来,这要真把赵四郎调走了,她肯定会忙得脚不着地。只是她知道赵三娘是个好强的,这会儿肯定是大堂里客人太多,赵三娘实在是扛不住了,才会开口让赵四郎出去帮忙。于是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那你让四郎直接把那两碗豆腐脑送去七号桌”说罢,赵三娘就端着托盘匆匆走了。几天前,赵四娘嘲笑赵四郎太笨时,赵三娘也很不厚道地腹诽赵四郎居然连跑堂这么简单的活儿都干不好,实在是太不顶用了。可真正体验过后,赵三娘才知道跑堂这活儿一点都不简单。自家老铺子里的桌子坐八个少年都很勉强,而新铺子里的桌子挤一挤可以坐下十二个壮汉。因为桌子够大,经常会有三批甚至四批客人拼一张桌子。尽管跑堂的只需要负责送汤、送面,可人一多难免会混淆起来。虽说每张桌子上都标了桌号,可以不记人脸就记桌号,到时直接把菜品端过去,几批人自然会取走自己所点的餐。可理论上是这样,操作起来却有相当大的难度。因为经常有客人点好餐后,就跑去自助餐台买一些小菜。买完之后,或者是发现原来的餐位已经被别人占了,或者是发现餐台的附近另有空位,就会选择换桌子坐。这样一来,经常会出现找不到客人的情形。心里一急,头脑一热,还真会如赵四郎所说,觉得“一眼都看不到尽头”。头痛不已的赵三娘送完餐后,一面忙着收拾临窗的几张桌子,一面开始思索解决之策。就在这时,远远听得马蹄声响,有一行人马自铺子前面疾驰而过。每日路过门前的车马不知凡几,赵三娘丝毫不以为意,忙碌的她连头都没有抬一下。只是很快这一行人马竟然又折了回来,径自驶向自家铺子,使得自家门前的青砖地面上响起一阵清脆的马蹄声。于是赵三娘好奇地透过窗子向外张望了一下,这一看就有些移不开眼睛。只见门外立着八匹棕色骏马,马上的青年都穿着整齐划一的黑色劲装。八匹骏马簇拥着一辆极为华丽的马车,用宝蓝底金花缎面制成的车帷被风微微吹起,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点点金光。自家铺子之前也接待过好些个商队,一批三四十名的客人并不稀奇。可眼前的这批客人虽然人数不多,打扮也很低调,可就是让赵三娘觉得甚是不凡。铺子里的姜老爷子听到声响后忙迎出门,可那隐含不发的气势,竟然让有五十载阅历的姜老爷子踟蹰不敢上前。不过还好,虽然那八名青年坐在马上纹丝不动,面无表情令人望而生畏,驾车的那个小厮却利索地跳下了马车,面带笑容主动朝姜老爷子走了过来。赵三娘急于想要知道那小厮会和她外公说些什么,就三下两下收拾完桌子,端着满是脏碗的托盘,朝铺子的大门方向快步移了过去。就在这时她忽然听到自助餐台那儿传来一阵吵嚷声,转头看去,原来是最靠近餐台的七号桌那儿有一个客人正捂着喉咙,倒在地上打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