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赵四娘家> 分节阅读 8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83(1 / 1)

这个赵金全其实就是前几天路过姜家滩的赵安他爹,而被退亲的姑娘是赵安二弟的长女。之前提过,赵安家虽然也姓赵却不是赵氏一族的人,他的祖辈是多年前逃荒逃到赵家村来的。看这家人实在可怜,且是同姓的份上,赵家村就将他们收留了下来。不过逃荒而来的他家哪里会有自己的土地,多年以来都是靠给里正家做佃户维持生计。这样的人家如何能说上什么好亲事大孙女也就是赵安的闺女远嫁江北,二孙女一直拖到十八岁才说上了邻村一个刚死了媳妇的木匠。饶是如此,临了对方还是后悔了。其实,赵金全一家心里很清楚,赵成蓝这事儿只是对方随口拿来当借口的,主要还是嫌弃自家穷。可心里明白是一回事,当期待已久的亲事就这么黄了,一家人还是忍不住要去迁怒老赵家,希望老赵家能够赔礼道歉,更隐隐希望村里“有权有势”的老赵家能给些补偿。如今补偿有了,一亩三分上等田,足够让赤贫的他家一跃成为村里的中等人家。往后他们再也不用为别家种田,可以置下自家的家业。二孙女的嫁妆会有指望,几个孙子的聘礼也会有着落可、可补偿也太大了吧完全超出想象淳朴的赵金全下意识地就要开口拒绝,还是他的老伴儿周氏见机快,既准且狠地悄悄踩了他一脚,这才堵住了他的嘴。“金全兄弟,你也别再推辞了,这是永忠代他爹娘转达的歉意,是你们应得的。”赵正义扭头又问赵老爷子道:“正平兄弟,你说呢”“是、是,应得的呵呵”尽管赵老爷子心里不停在咒骂赵永忠败家,有钱不贴补自家人,却胳膊肘向外拐,拿去给不相干的外人。可这会儿当着全村人的面,赵老爷子还能说啥也只能呵呵了。“在我看来,永忠这孩子忠孝仁义都占了个全,称得上是我赵氏一族的榜样。正平兄弟,你说呢”赵正义接着问道。不等赵老爷子回答,赵家村几乎所有的村民都齐声称是。于是,这回赵老爷子想光呵呵都不成,只得明确表态道:“是。”当着全村人的面替赵四娘家正名后,赵正义紧接着肃容道:“为人父母者,无不为自己的孩子打算。中伤、诋毁、污蔑自己的亲骨肉,那是连禽兽尚不如的行径。“正平兄弟,若是你执意见不得自家孩子好,非要陷亲骨肉于不义,说实话,我这个外人也无可奈何。但我丑话说在前头,你家先是出了个不守妇道的贱人,败坏了我赵氏一族上百年的清誉,早已是罪大恶极。这也是看在永业媳妇和永忠的份上,才没有追究你们不教之过。可要是往后你家再闹出不孝子孙,休怪我不念同族之情,也只能秉公处事,将你们这些害群之马逐出赵氏一族了。”这段训诫虽只是族长口头所说,并未成文,但围在一旁的村老也纷纷点头认同了这一说法,相信往后赵乔氏等人再拿孝顺做文章,非把不孝的名声往赵四娘家头上扣,就一定会被族人毫不留情地踢出宗族。此刻,做了一辈子光宗耀祖梦的赵老爷子面无人色,泛白的双唇不停地抖动着他是真的害怕了。未完待续。。正文 第一百三十四章 一刀两断在动用宗族的力量压服住赵老爷子之后,赵正义再接再厉,随即要求赵老爷子在最短的时日内让赵永孝和李翠萍完婚。这原就是赵老爷子应当履行的承诺,可以说如今在场之人个个都是这一承诺的见证人。这事儿不提就罢了,一提更让人觉得赵老爷子就是个出尔反尔的小人。于是,赵老爷子哪敢多言,忙不迭的答应了。然而,赵正义接下来的要求就有些“越界”了他竟要求赵老爷子代他的长子写下放妻书,同意让守节十八年的宋氏离开老赵家重生农家恶妇。放在平时,赵老爷子完全可以义正言辞地拒绝,毕竟此事纯粹是他的家事,即便是族长也无权干涉。然而今日,在全村人的一致要求下,迫于无奈的他只得乖乖答应。其实,村里绝大部分的人并不觉得宋氏彻底脱离老赵家是一个明智的主意:反正都守了十八年了,坚持下去岂不是更好,指不定哪天朝廷就给块贞洁碑,那可多长脸呢其实,留在老赵家唯一不好的就是有个恶婆婆,不过都已经分家了不是赵乔氏想使坏也使坏不了了,那么就这么凑合着过下去呗和离何苦来呢不过,村里人都觉得自己实在是受了赵四娘家太多恩惠,甚至于不少人觉得有愧于他家原来大伙儿都或多或少听说了赵四娘家发迹的消息,前两天更是传来了因他家而富起来的姜家滩居然要大修村道了,于是有些人心里就开始泛酸。不免生出了些想法。可到今儿,他们方才知道赵四娘家走到哪儿都没忘记他们的族人,之前是自个儿想岔了。再一想。当初人家几乎是被净身撵出赵家村的时候,自家可没想着去搭把手,反倒时时惦记着要沾人家的光。唉,这、这也太不厚道了。于是,尽管乡亲们心里并不看好这一做法,可他们知道这肯定也是赵四娘家的意思,于是心存感激的乡里人都来声援赵正义。迫使赵老爷子答应,以此来表达心中的谢意。宋氏终于能够彻底从老赵家解脱了,可老赵家的长孙女赵元娘又该何去何从呢尽管赵正义同意让宋氏带着赵元娘一起过日子。并且当众保证族内绝不干涉赵元娘的婚配。但赵元娘还是做出了出人意料的决断自请出族。如此决绝,让所有人都深感不解,就连事先通过气的赵正义和宋氏他们也觉得难以接受,唯一的例外就属赵四娘了。别人多是替赵元娘担忧。而赵四娘则是打心底里羡慕。珍惜生命。远离极品。赵四娘一直认为,在有限的生命里应该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去和极品们斗来斗去。即使次次斗赢又如何不过是在虚耗光阴罢了。其实,赵四娘不是没有想过带着全家人一起脱离宗族,从而和老赵家一刀两断。tstronggt事实上,凭她现在对家人的影响,再借助她私下里和赵正义达成的协议,她完全可以做得到。只是。几番试探后赵四娘发现,何止是赵永忠。就连年幼无知的赵四郎都对宗族怀有极深的感情。可以说这里的人,除去赵元娘那种被逼无奈的,绝没有人会选择自请出族。且不谈出族后可能生出的种种弊端,光是由此而来的罪恶感,就可能让深受宗族思想影响的家人一生背负。这绝对是赵四娘不愿意看到的,她不能这么自私,为了一时的快意,就让爱她的家人陷入“道德”的深渊。因而在看到赵正义开祠堂将赵元娘的名字从族谱上划去时,赵四娘只是在心里暗暗叹了口气虽可惜,但无悔。这一日老赵家发生了好多事情,对其他人来说很是出乎意料,但对赵四娘来讲却是意料之中。唯一让赵四娘惊讶的是,在赵老爷子写下放妻书后,还没等她给赵永孝使眼色,赵永孝就主动向赵老爷子提出分家。被一桩又一桩晦气事打击得近乎暴走的赵老爷子当然不肯答应,可在当时的情形下却也容不得他断然拒绝,只得摆出一张“慈父脸”,好声好气地劝说赵永孝在完婚之后再商量分家。不过,平日和他的三哥一样顺从的赵永孝今日却异常坚持,硬是顶着压力坚决要求分家。万般无奈之下,赵老爷子只得应下,但他终是咽不下这口气肥婆当自强全文阅读。赵老爷子合计着,反正经过今儿一闹,老赵家已没啥名声可言,那索性就彻底豁出去得了。于是,赵老爷子无视别人异样的眼光,按照三房的先例给赵永孝分了家。也就是说,赵永孝仅仅得了四亩地和五串钱安家费。房子那是没有的。至于该给李家的聘礼以及筹备喜宴的钱对不住,家里困难得很,那也是没有的。得知是这种分法后,赵永孝也不争辩,硬气的他拿到文书后,当即就收拾出一个扁扁的包袱,背上就走出了老赵家门,搭着赵四娘家的车渐渐远离了这块他生长的地方。看到兄弟也从家里分了出来,赵永忠内心深处隐隐感到一丝不可名状的酸痛。其实,感觉心酸难言的并不止赵永忠一人,回去的路上,一家人沉默了一路。原本大家是抱着同老赵家据理力争的决心去为李家人争取婚事的,而预想中千难万难的事情居然在里正的几句话下就得以顺利解决了,此时此刻大家原应当欢呼雀跃才是。然而,大家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关于宋氏的求去,家人们曾经无法理解,甚至宋氏本人也无法理解为何闺女执意如此,但在赵元娘和赵四娘的耐心解释后。大家觉得断个干净倒也罢了。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赵元娘的自请出族,这件事除开赵四娘外。赵元娘就只对宋氏漏过一些口风。大家与其说是不能理解,更多的是感到心痛到底是经历了怎样的磨难,元娘才做出了这样决绝的选择呀一时间,骡车上的气氛极为低沉。甚至于回到赵家铺后,姜家人听闻了赵元娘的选择后,也都默默地为她难过。不过这样的状态并没能持续很久,很快赵四娘的一席话就打破了沉默。“这是怎么说的四娘。住得好好的,为啥要搬去县城呢”姜老爷子急急问道。“是呀,四娘你要喜欢热闹。咱就搬去镇上呗县城那也太远了”事事依着小闺女的赵永忠也反对道。就在方才,赵四娘把家人都召集到了一起,甚至把原应在镇上下车的宋氏母女和赵永孝也一起请回了姜家滩。看人都到齐了,赵四娘当众宣布了举家迁往静海县城的决定。如赵四娘所料。几乎所有人都表示反对。站在她这一边的惟有赵元娘。“去县城其实是我师父的意思。”赵四娘此话一出,反对之辞登时没了声儿。“大伙儿可能不知道,我师父他老人家虽说上了年纪,但身子骨向来硬朗。喜欢四处游览的他常年在外奔波,多少山路都走得。可谁知自打上回他旧病复发后,身体竟一日不如一日了,原说好三月的时候要来看我的,可他那身子骨唉。再也受不得乡间小路的颠簸了,就没来得成。如今老人家困居在城里心中好生烦闷。越发惦记起我这徒儿来了。因而他老人家就来信让我搬去县城,好方便他时不时来看看我。“都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命不可违。不过,要是外公、外婆、爹爹、娘亲你们都反对,那我还是拒了吧”这回不等赵四娘说完,刚刚一叠声反对的人全都转而表示赞成了毕竟大伙儿都认为能过上今天的好日子全是拜这位老人所赐,如今老人有求,如何能够推拒呢见此情景,赵元娘只想偷笑。其实她同其他人一样,之前也不曾怀疑赵四娘拜了个好师父,甚至还暗暗忖度这个师父极有可能是他特地安排的反派萌夫。只是搬家这件事是她和赵四娘再三商议后的结果,却同这位传说中的师父没有任何关系。如今见赵四娘拿师父说事儿,还说得有鼻子有眼儿的,怎能不让她好笑不过,话说这位师父真的存在吗赵元娘心存疑惑。在赵四娘的糊弄之下,搬家的事情就这么顺利地定了下来。之所以把宋氏也请了过来,是因为赵元娘打算带着她娘一起搬走,但她担心她娘对这儿还有所留恋,就想让赵四娘家帮忙劝说一二。其实,在今日前,恪守三从四德的宋氏虽早对老赵家寒了心,但仍期望着丈夫能够回来,殷殷盼望着有朝一日一家三口能够团聚。直到今天,她才蓦然发现自己对于丈夫的眷恋远没有她所想象的那般深刻,收到放妻书的那一刻,她竟没有感到一丝难受,充斥在她内心的全是解脱原来在内心深处,她一直在期待着离去。再深的感情也敌不过岁月的蹉跎,更何况宋氏奉父母之命成婚,不过是在婚后同赵永业相处了短短几个月,哪有什么割不断的夫妻之情呢断就断了吧如今宋氏既无娘家也无婆家,此生唯一的牵挂就是闺女了。她晓得闺女虽没像坚决要求她和离那样,坚决要求她远离赵家村,可闺女心中定然是不愿意留在这个所谓的“故乡”的。因而,尽管从未出过远门的宋氏对外面的世界有着本能的抗拒,可她还是决定遵循闺女的意愿。于是,不等赵四娘开始忽悠,宋氏就爽快地点头答应了。赵元娘母女搬家,这很好办,因为她们俩人的家私加在一起也没多少,随时能够走路。而赵四娘家却不一样,他们家已不再是几个月前那个全部家当都装不满一板车的贫门敝户,如今的赵四娘家既有旺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