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赵四娘家> 分节阅读 15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155(1 / 1)

如此浩大的工程,无疑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依照赵四娘家的实力,绝对没有办法一次性全部完工,只能够分阶段进行。众多工程中,作坊是第一批竣工的,如今已经部分投入使用。剩下的商铺和住宅等依然在建,不过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已经建好了。可无论是先前理事的赵四娘,还是现在当家的赵三娘,都没有一点儿招租的意思,就让那些商铺和住宅一直空着。赵永忠夫妇觉着,就那么空着实在太可惜,听说宋家想要租房,就很热情地邀请他们去那些空宅子里住。姜荷莲子闻言,暗道:要是四娘回来,知道你们把她的宅子随便许人,肯定得跟你们急。你们是不知道,四娘可是打算靠那些产业发家致富的呢。当然了,姜荷莲子这话只是在打趣赵四娘。在不久的将来,幽都府东城外的海港码头将会成为全燕国最繁华的码头,每天都会迎来五湖四海的客商。为了适应日益增长的人流物流,幽都府城将会大幅向外扩张。换句话说,如今城外的荒地将会被划入府城之内,城外尤其是东城外的地价将会随之暴涨。此事当初是由姜荷莲子告诉赵四娘的,赵四娘为了表示谢意,主动给了她三成城外产业,她不收赵四娘还不乐意,最后硬塞了给她。由此可见,赵四娘出手大方,绝非小气之人。如今不经赵四娘的允许从中无偿借用一套房子,她回来之后或许会嘀咕两句,说不定还会开个家庭会议狠批一顿,却绝不会真的动气。因而,姜荷莲子便没有出言阻止赵永忠夫妇的提议。对于蜗居过地室的宋家人来说,能有个容身之处就很好。尽管赵永忠所说的房子远在城外,也不知道那些房子怎么样,可听说那些房子空着也是空着,就不向他家收取租金时,宋家人立刻就心动了。一用完饭,宋家人就迫不及待地跟着赵永忠夫妇去城外看房。如今赵四娘家已经有两块附有住宅的商业区竣工了,一块在东城外,一块在南城外。东城外直通海港,从长远目光来看,相比起南城外,那里更具投资价值,因而赵四娘在那里下的工夫比其它任何地方都多。可想而知,东城外的住宅要远胜于南城外的。不过,赵永忠夫妇并没有带宋家人去东城外看房,而是带他们去了南城外。正文 第二百五十四章 现场看房第二百五十四章 现场看房这倒不是赵永忠夫妇小气,不肯把最好的房子借给宋家人住。 实在是东城外自打禁海之后就人迹罕至。白天还好,那里还有不少赵四娘家请来干活的工人,尚有一丝人气,可一到了晚上,四下一片死寂,冷清得让人心慌,真心不是宜居置地。正是考虑到这一点,赵永忠夫妇才会拿住宅条件稍次但附近相对热闹的南城外的房子给宋家人挑选。那些房子虽在城外,但就靠在南门附近,据此并不太远,坐车半个时辰左右就能到。它们并非单纯的住宅,居住只是其用途之一,再说的直白些,它们是前店后家的商铺。前面有三间门面房,中间有个小院子,后面才是三间住人的房子。宋家人见赵永忠夫妇带他们来看的房子居然是青砖瓦房,前后加起来总有六间,当时就震惊了。毕竟宋家人从胡逗洲一路走来,所看到的城郊房子大多是低矮的草房或泥房,每户人家的房子也不会太多,顶多也就三间。他们以为赵永忠所说的房子也是这样的,如今所见完全超乎想象。宋家人一看房子这么好,哪怕房子确实是闲置着,也不好意思借住。可要是给钱吧,一则自家给不起相应的租金,二则赵永忠夫妇肯定不会要。宋老爷子犹豫良久后,开口问赵永忠有没有小点儿差点儿的房子。方才他听赵永忠的话头,赵四娘家在附近似乎不止这一处房产。赵永忠夫妇便领着宋家人在这附近转了一大圈。宋家人这才发现不光是这条街上,这一大片所有的房子都是这个构造,唯一的区别就是大小和朝向稍有不同。同时,他们总算明白过来,这一大片全都是赵四娘家的产业。尽管此处地处偏僻,至今未见有人前来租住。可这么多的房子,间间都造得又结实又美观,就算不提买地皮的钱,其本身的造价也绝不便宜。饶是见多识广的宋老爷子都被赵四娘家这么大的手笔给惊到了。其实,这一片还只是赵四娘所规划的蓝图中的一小块而已,宋家人若是看到全貌,保准会惊讶到无以复加。不过赵四娘素来喜欢蒙头发大财,这事儿除了合作伙伴姜荷莲子外,也就透露给了几个至亲知道,并未在外大肆宣扬。赵永忠夫妇虽然淳朴热心,但也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便没在宋家人面前提起这事儿,只是盛情邀请他们入住。宋家人盛情难却,加上亲眼看到赵四娘家有这么多空房子后少了很多顾虑,便选了一套房子入住。不过他们没选赵永忠夫妇当初带他们看的那套位于街头的房子,而是千挑万选了一套位于街尾且朝向不大好的房子。姜荷莲子见外公一家安定了下来,紧接着就将隔壁的那套宅子也租了下来。那套宅子她并不是打算租下来自己住,而是想用来开设医馆,顺便安置钱志新一家。姜宝胜回来之后,很快就把钱志新一家介绍给了姜荷莲子。得知钱志新居然擅长正骨,姜荷莲子对这个游方郎中简直满意得不能再满意了,立刻让她叔叔将钱家人安排进了附近的客栈,并将开医馆的事情搬上了日程。很久之前姜荷莲子就萌生了开医馆的想法,不光场地早已找好,就连药材的进货渠道也都打听清楚了,一切准备就绪,就差一个合适的坐堂大夫。姜荷莲子找的场地就在南城外的码头附近,离这儿不远,但比这儿热闹多了,是个做生意的好去处。可看到宋家搬到了这儿后,她决定放弃原先的选址不用,改将医馆设在宋家隔壁。姜荷莲子之所以改变想法,有两个原因。一则是,姜荷莲子要开的医馆主要面向穷苦百姓,是以先前打算把医馆设在码头附近,方便救治最底层的搬货工人。可她今天发现这里距南门并不太远,附近的官道上每天都有大量人员路过,其中不乏衣衫褴褛者,把医馆设在此处,只要宣传得当,同样能够吸引一些穷苦百姓来看病。而且相比起位置,医馆更靠口碑。姜荷莲子相信,只要认真经营,医馆把口碑打出去,就是在陋巷里也会有人找上门来看病。因而,纵然一开始这儿吸引的人远不如码头上的多,以后也会慢慢多起来的,在这儿开铺子也算是个不错的选择。二则是,这一大片就只有宋家一个住户,虽然距此不远处也零星分布了几户人家,可宋家住得靠里,要是出了点儿什么事大声呼救都未必有人能够听得见,姜荷莲子想想就觉得不放心。于是,她就让钱家人住过来,开医馆的同时顺便和宋家人做个伴儿,相互之间也好有个照应。姜荷莲子要租房子,赵永忠夫妇自然没有不应的。外人不知道,他们还不清楚,这里面可有三成是姜荷莲子的呢因此,不要说是租了,就是直接白拿,他们也会二话不说就答应下来。刚才如果不是宋老爷子一直在念叨着“无功不受禄”,对不收房租一事大感过意不去,看在姜荷莲子的面子上,他们甚至想把房子白送给宋家人。现在听说姜荷莲子还要给租金,赵永忠夫妇连说使不得,很坚定地拒绝了。姜荷莲子就解释说,她手持这份产业的三成干股是一回事儿,租用里面的产业又是另外一回事儿,两者不可混为一谈可任凭姜荷莲子说破了嘴皮,认死理的赵永忠夫妇就是不肯收她的租金。后来还是一旁的赵三娘站着听了半天,好像有点儿明白姜荷莲子的意思,才开口劝说她爹娘收下。赵永忠夫妇都是没有主见的,赵四娘在时,一切全听赵四娘的。如今赵四娘不在,大事小事就全靠赵三娘拿主意了。听了赵三娘的劝说后,夫妇二人心有灵犀,皆想:姜荷莲子家可不是拮据的宋家,她家那春华堂办的有声有色,这点儿租金对她家来说根本算不得什么。既然三娘让收,那就收了吧。正文 第二百五十五章 开始招租尽管大夫们都说宋氏身体康健,孩子也很结实,可姜荷莲子还是怕她娘和孩子出什么差错。这些天来,姜荷莲子一直留在家里守着宋氏,哪怕是她娘顺利生产后,她也没离开家半步,根本没心思打听赵四娘走了之后她家的生意在怎么做。可从这件事情上她算是看出来了,往后生意上的事儿就别和赵永忠夫妇谈了,有事直接找赵三娘就成。于是姜荷莲子就直接对赵三娘说,这一片可以开始招租了。赵三娘疑惑道:“招租会不会太早了点我记得四娘说过,城外的产业除了作坊外,其他的盖好之后都放着别动,得等到时机成熟才能招租。”先前赵四娘在家时,赵三娘只负责城里的吃食生意,基本上不会去过问其他生意。后来赵四娘不声不响就走了,家里所有生意一下子就都压到了赵三娘手里,这让毫无准备的赵三娘一下子慌了手脚。她摸索了近两个月,才把家里那些千头万绪的生意稍稍理清了。可纵使赵三娘再能干,她也只能把城内的生意管好,就顾不太上城外那些产业了。一直以来,她只是按部就班地指派人手按照画好的图纸在城外搞建设。至于建完了该怎么处理,赵三娘整天忙得要死,可没那闲工夫去细想,就记得赵四娘以前说过“放着别动”,那就按她说的办好了。于是,那么多盖好的铺子、宅子和仓库等等就白白放在那儿积灰。姜荷莲子道:“城外的产业一直是我和四娘商量着办的,她的意思我清楚。她说的放着别动是指东城外那一块,其他地方既然建好了,那就直接租出去。”赵三娘以前是无暇顾及,这会儿听姜荷莲子这么一说,也觉得这么多产业白白放着不是个事儿,便立刻着手进行招商。招商的过程中,赵三娘听从姜荷莲子的意见,全是签的两年以下的短期租约。由于租约短、位置偏,尽管那些产业都是难得的好房子,出租率还是很不理想。远的不说,就说宋家所在的那一片,只租出去了不到一成。不过赵三娘一点儿都不着急。因为姜荷莲子说了,最多再过两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到时候大家会争着抢着租自家的房子。赵三娘很相信姜荷莲子,一如她很相信自家小妹。匆匆数月,转瞬即逝。在没有赵四娘的日子里,赵四娘家的生意并没有变得萧条。通过姜荷莲子的帮助下,赵三娘不但撑起了这片家业,还有渐渐有了欣欣向荣之势。这月初二,赵三娘坐在赵家铺总号里对账。自家生意越做越大,账也越来越复杂,每到这个时候,赵三娘就感觉焦头烂额。这两天她总在想,要不花钱请个账房先生回来,要不就从自家伙计里选几个可靠的出来,总之,这么多账务她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肯定要找帮手才行。就在赵三娘苦思解决之道时,忽然赵三郎冒了出来,只听他主动请缨道:“二姐,还有哪些账本没看完,我都替你看了吧”如今赵三郎和赵四郎一起进了幽州最负盛名的陶山书院读书,每天都跟真的一样背着个书袋按时上学。这学上得怎么样,他们家最有文化的赵四娘不在,其他人无从得知。不过正式读书之后,赵三郎的算学本领更加精进,赵三娘要看上老半天的账本,他一炷香的功夫就能看完。只是赵三郎算账本事虽高,却很少施展,一有闲暇他必定会去城南厮混,基本不可能在城东的家里看见他的人影。不着家的赵三郎居然主动跑来帮忙,赵三娘先是惊讶,随即皱起了眉头:“今日不是休沐吧你怎么没去书院”赵三郎道:“我的好二姐,这都什么时辰了,书院早就散学了。”赵三娘看了看外面的天色,确实已经不早了,想来是自己看账本看忘了时辰。不过赵三娘见了一脸讨好的赵三郎,心念一动,似笑非笑道:“平日里你哪天按时归家过,不都要去镖局里报到吗怎么今天没去呀”赵三郎讪讪道:“想去也没得去了,镖局就快倒了。”原来年前龙威镖局失了一支相当重要的镖,纵使总镖头龙东盛亲自出马,花了好大力气,都没能把那支镖找回来。为此镖局赔偿了好大一笔钱,大伤元气。同时由于失镖的缘故,名声大不如前,前来托镖的客人越来越少,眼看镖局就要开不下去了。赵三郎和龙东盛素来交好,不忍看他家经营三代的龙威镖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