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又要找她呢还这么急吼吼的莫不成那俩小兔崽子真闯祸了,山长听完说书就来算总账啦赵三娘想想都觉得自己好可怜,就因为家里有那两个小兔崽子,平时无论是见到山长,还是见到各位先生,她都抬不起头来,还总是战战兢兢的,就怕那天会听说那俩货被逐出了书院。很多时候她都觉得,搬来书院附近不是在整治那俩小兔崽子,而是在坑她自己。自打住在这儿以后,她就开始饱受折磨好不好。只能说赵三娘想太多,人家山长根本就没提赵三郎兄弟俩,他拿着一本书问道:“赵姑娘,你可知道这本书是从哪里买来的”赵三娘眨眨眼睛,不是要和她说那俩货的事儿啊,那就好。“不是买的,这是咱家印刷作坊自己印的。”赵三娘笑吟吟道。“你家有印刷作坊”司南庭奇道。“是呢,不过刚建成没多久,还没正式开始开工。现如今就试着印了些启蒙书,打算发给咱家想学认字的伙计。”赵三娘道。“既然是你家印出来的书,你可知道这书的原稿出自何人之手”司南庭问道。“这不就是三百千吗满大街都是,随便拿一本就是原稿了。怎么,这里头还有讲究”赵三娘奇道。司南庭翻开书的第一页,指着第一行问道:“我要是没猜错,这些符号类似于反切,是用来注音的,对吗”“没错,这些符号叫彦文,正是拿来标记每个字是怎么读的。这些都是咱家小妹从她的宁国师父那儿学来的,据说是宁国人为了标注字音特意发明出来的,要比咱们燕国现在用的反切好使得多。”赵三娘想了想,忙奉承道:“山长不愧是山长,懂的学问就是多,连宁国的学问都懂得不少,一猜就一个准。”听了赵三娘的话后,司南庭不禁疑惑道:“这些是从宁国传过来的”别看司南庭还不到三十岁,他家的家风注重知行合一,他自少年时起就开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宁国乃是当今世上公认的天下第一强国,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都极为繁荣。他少时曾慕名前往过,还在那里游学了好几年。他的祖父一生致力于音韵研究,于音韵方面颇有建树。他自幼在祖父膝下长大,深受其影响,也对音韵学很感兴趣。在宁其间,他曾拜访过几位名动天下的音韵学家,这几位鸿儒于音韵学上确有极高的造诣,但,他从未在那儿见过这些彦文,甚至连听都没听过。他实在是难以相信,这个所谓的彦文出自于宁国。可是,赵三娘却很肯定地点头道:“是呀,不光是这些彦文,咱家好多东西都是从宁国学来的。对啦,就是如今茶楼里说的这本大漠英雄传,那也是咱家小妹的宁国师父讲给她听的,然后稍作改编,才成了现在这个故事。”司南庭今日会来赵四娘家的茶楼,原本是对近日里广为流传的大漠英雄传颇感兴趣,想要过来问问说书先生,其所说的话本出自于何人之手。不过,他刚刚无意间在休息室的桌子上扫到了这本启蒙课本后,立刻被上面独特的注音方式所吸引,就再也无心过问话本之事了,他现在只想深入了解一下彦文。司南庭沉吟良久,决定暂不纠结这些彦文的出处,转而说道:“这些彦文怎么读,你能教我一下吗”那么博学的山长居然来向自个儿请教,赵三娘顿感受宠若惊,激动得小脸通红。“我来给你讲讲呗”赵三娘还没来得及答应,就被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的宋知言抢过话头。司南庭深深看了一眼宋知言,微微笑道:“那就有劳了。”宋知言撇撇嘴,皮笑肉不笑道:“别介,这么客气做啥啊”说罢,自动自觉地扯过一张椅子坐下,指着书本讲解起来。别看宋知言对司南庭一肚子不耐烦,可他讲解起来还是相当负责的。每次司南庭有疑问,他都会做出耐心细致的解释。赵三娘见他们一个教一个学,本应是一副很和谐的画面,可她就是觉得有些不大对劲儿,但到底是哪儿不对劲儿,她又说不出来,只得站在一边默默看着。话说这个彦文,自然不是宁国造,肯定又是赵四娘这个搬运工从哪儿搬过来的。不过这回赵四娘不是照搬,她和姜荷莲子合作进行了部分修改,多多少少带了些原创成分。想当初,赵四娘为了给家里人扫盲,就从静海县城里买来不少三百千之类的启蒙书,照着书本一个字一个字地教家里人。可家里人早就过了启蒙的最佳年龄,就是他们之中最为年幼的赵四郎,当时都已经十一岁了,记忆力和领悟力着实有限。一时之间,他们根本无法记住赵四娘所授的那些个字。哪怕赵四娘后来大大降低了要求,不求他们会写,只求他们能认,混个眼熟,将来看得懂账本就行,可头天教了,第二天再问这个字读什么,他们就支支吾吾说不出来。赵四娘不是师范出身,可也教过老外一段时间的中文,多多少少有一些教学经验。在她看来,对于大龄学生,各种骗骗小孩子的花式教学法都是虚的,就得反复讲反复说,才能够把知识灌输到他们脑子里。偏偏当时赵四娘家的生意还在起步阶段,赵四娘每天各种忙,自然没时间反复教授。正文 第三百一十七章 汉字注音好吧,其实忙只是借口。赵四娘深觉这辈子的家里人比从未接触过中文的老外还难教,简直是朽木不可雕。几经挫折后,她再也没耐心一遍又一遍地教。可不教又不行,要壮大自家的生意,光凭自己一个的力量是完全不够的,得要有家里人的相助才成。可家里人要是连账本都看不懂的话,能帮的就很有限了。所以说,无论如何,一定要教会他们认字才行。赵四娘思量想去,最终想到了在每个字上面标注拼音的办法。不指望教他们学会拼音后,就能够照着注音的课本完全自学,但至少可以让他们不用老是跑来问她这个字怎么读那个字怎么念,没完没了的,烦都烦死了个人。有了拼音,他们省事儿,她也省事儿不是一举两得,多好一想到这儿,赵四娘就赶紧拿出纸来,在上面写起了“a,o,e,i,u,u”。可写完之后,看着这几个放大的韵母,她忽然就觉得拼音有些不妥。先不说别的,一旦她把拼音拿出去,家里人肯定会问这些拼音是不是她那宁国的师父教的,她没有其他选择,肯定得答是。然而,宁国和燕国都同样使用汉字,这些源于西洋字母的拼音一眼看上去就和东方的汉字完全不搭界,推到宁国身上实在太过牵强,难保家里人不会因此起疑。赵四娘就想了,为了方便你我他,肯定是要给字注音的,可用拼音有些不妥当,这该如何是好忽然她灵机一动,不就是标注字音嘛,这世上又不是只有拼音一种标音方式,这种不行就换一种,换一种能让这里的人更容易接受的方式。什么样的注音方式能让这里的人更容易接受呢毫无疑问,自然是汉字文化圈里土生土长的注音方式了。据赵四娘所知,自古以来周边的那些小国就很仰慕中华文化,纷纷研习中华文化。想要研习中华文化,领会到个中精髓,学好汉字是不可或缺的。那些小国的话语大异于中华,想要学好汉字,就得给汉字注音。他们注音的方式各不相同,光她听说过的,就有喃字、假名和彦文等。喃字赵四娘一窍不通,假名她总觉得有点残,想来想去还是彦文比较合适。不为别的,彦文在构架上勉强算是方块字,在使用汉字的人看来更加顺眼。当然了,并不是决定好使用哪种注音方式,就万事ok了,在注音过程中还是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的。毕竟彦文是李朝用来标注古汉语发音的,李朝的那些歪果仁标的准不准暂且不提,他们标的是古汉语,大异于现代汉语,更加大异于此处通用的燕国官话。故而,使用彦文标音有些音标不准,甚至标不出。虽说赵四娘外语科班出身,修过专门的音韵学课程,可要让她将彦文体系调整到和燕国官话相匹配,这个她做不到哇这可不是赵四娘前世没把本事学到家,而是她自幼所处的环境,就决定了她注定无法准确地标出燕国的语音来。话说赵四娘一经穿越,就继承了前身所有的记忆,连带言行举止,也学了个八九不离十,燕国话自然是不在话下。可说的时候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真正到了注音的时候,她就发现有些明显应该区分开来标注的音,她却听不出太大的差别来。举个例子来说,牛奶和流奶,刘德华和牛德华,在大部分人听来显然是两种不同的发音,可在小部分人耳朵里,这就是同样的发音,没有丝毫的差别。要注音,首先要辨音,连音都辨别不出来,这还怎么标注正在赵四娘焦头烂额之际,姜荷莲子过来帮了她一把。前世姜荷莲子在机缘巧合之下,曾得过一些音韵学方面的指导,在音韵学领域有多么高的造诣谈不上,对现成的彦文体系做出一些适当的修改还是勉强凑合的,这可是很大的助力。再加上,姜荷莲子是土生土长的燕国人,那些个赵四娘听死了也辨不出来的音她很快就辨了出来,这也帮了赵四娘的大忙。于是,姐妹俩一阵捣鼓之后,勉强适用于燕国官话的彦文体系就此诞生。赵四娘很快就把这套注音体系运用到了启蒙课本上,在她把彦文的字母和拼写规则教给家人后,就让他们捧着书本自己读,自此她算是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解脱。最一开始,赵四娘只是将这种彦文教给家人使用,并没有打算推广开来。毕竟,这种不怎么说得清来路的东西,还是能少一个人知道,就少一个人知道为妙。到了后来,赵四娘发现自家铺子里有不少力求上进的伙计,他们中的绝大多数由于种种原因,失去了读书认字的机会,可直到现在他们依然葆有读书的诉求。既然他们有心向学,赵四娘自然会帮扶一把。自家扫盲的亲身经历告诉赵四娘,传统的识字方法效果不佳,还是从彦文学起比较靠谱。本着效率优先的原则,什么保不保密的,让它一边儿待着去吧赵四娘想来想去,还是打算发放注好音的课本给他们,以便他们自学。不过那些伙计为数不少,需要的书自然也不少。一本两本的话,赵四娘还可以自己动手标,可要是太多的话,就是有家人相助,那也是一个很难实现的工程。一直到不久前,赵三娘在苏记的鼎力相助下,把赵四娘曾提到过的印刷作坊筹建好了,才用自家的作坊把这种带注音的书给印了出来。说好了的,这种书是发给想识字的伙计的,让他们拿去认字的。宋知言这个家伙不说满腹经纶,可他都能写书了,几千个字肯定认得的,完全没必要去领这种启蒙课本。可他或许是觉得,便宜嘛,不占白不占,外面一本启蒙书至少要卖几百文,而赵四娘家的书是白给的,管它用不用得上,先占上一本再说。正文 第三百一十八章 操碎了心于是,这本幼稚到可耻的启蒙书,神奇地出现在了已经写了两部长篇话本的宋知言的案头,这才会被进来听说书的司南庭给看到。不过,赵三娘的书可不是这么好拿的。当她听说宋知言居然厚颜无耻地领了书,顿时蹬蹬蹬跑了过来,狠狠排揎了他一番。原本传授伙计彦文的计划是由赵四娘提出的,就该由她来执行。可赵四娘早就不知道去哪儿了,这个任务不得不转嫁到了赵三娘的身上。赵三娘的性子比赵四娘还要急躁,赵四娘都不怎么耐烦从零开始教人识字,赵三娘就更加耐不住性子了,万分不愿去教伙计彦文。如今宋知言好死不死地碰到了她的手里,自然要好好收拾收拾他,就把传授彦文的任务甩给了他,以示惩戒。归根结底,彦文其实和拼音是一个原理,就是换了张皮而已。一般来说,心智健全的成年人只要肯用心,足可以在一天之内记下所有的拼音字母,那么同理,彦文字母也可以在一天之内学会。司南庭的学习本领显然远胜常人,不过一盏茶的时间,就已将彦文字母全部记下,没过多久又把拼写规则给学全了。就连看司南庭不太顺眼的宋知言见状,心下也暗自佩服。想当初,宋知言跟着赵三娘学彦文,前前后后加起来,一共学了七天。当然了,宋知言是不会承认的,他学彦文是假,看小辣椒暴跳如雷才是真。七天的时间里,他真正放在学习上的功夫,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