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她这么美好的样子,被其他不相干的人看到。不过,江泠到底是拗不过赵四娘,在她的软语相求下,不但没有阻止她换装,还陪她一起去了甲板上透气。江泠站在距离赵四娘三步远的地方,望着静立船头的她,心里面百转千回。自从他梦回前世之后,他的心情就很复杂。前世里,他没有遇上赵四娘,倒是在逃亡多年后,身受重伤的他遇上了凤祤煊。为了报答凤祤煊的救命之恩,也为了搏一个前程,他加入了燕云卫。后来他经过无数历练,终于成为了凤祤煊的心腹。直到那时,他才得以知道了许多不为人知的隐秘。原来凤祤煊的母亲宁氏乃是前朝皇室的后裔,曾经连嫁三人。宁氏先是嫁给了楚国的皇帝,成为了楚国的皇后。待得宁国灭掉楚国之后,她又嫁给了宁国的皇帝,被册封为宁国夫人。她一个再嫁之身,居然能够以国号为封号,可见有多么受宠。可也正因如此,她才为宁国的皇后所不容,多番遭到迫害。最后,她不得不逃离宁国,来到了燕国。几经波折之后,她再一次嫁人了,这一回她嫁给了燕帝的嫡出皇子祁王,也就是后来的孝章太子。婚后不久,她生下了祁王唯一的儿子凤祤煊。据查,这不是宁氏第一次产子,她刚来燕国不久,就产下了一女。为了不让女儿跟着她一起受罪,她将女儿放在了同样分娩不久的村妇身边,充作那村妇的亲生闺女,让那村妇将女儿抚养长大。那村妇不是别人,正是姜氏,也就是说,姜氏的小闺女赵四娘其实是宁氏的亲生女儿。都道天家无情,赵四娘又只不过是凤祤煊同母异父的姊姊,这对姐弟甚至没有相处过一天,按理说,两人的情分应该很浅。可在江泠的记忆里,凤祤煊极其看重这个姊姊,世人眼中无血无泪的他曾在赵四娘的坟前枯坐了三天三夜。前世里,江泠至死都没能报那血海深仇。究其原因,不过是因为他的仇家执掌蜀国,而他不过是个小小的燕云卫,双方实力悬殊,他根本无力对抗强敌。不过,凤祤煊就不一样了。他先灭元国,再灭辰国,最后灭了宁国。辰国国小势微不算,元国和宁国都是当今世上数一数二的强国,凤祤煊以弱胜强,这种气魄这种本领,当世应无人能及。江泠在想,如果他娶了赵四娘,那么凤祤煊会不会看在赵四娘的份上,在他报仇的路上助上一臂之力每当心里生出这个念头,江泠都会热血沸腾,可在同时,他又不由得生出几丝愧疚,觉得自己是在利用赵四娘,实在太过卑鄙。说实话,就连江泠自己也说不清,如今他对赵四娘那么好,到底是真心喜爱她,还是想要借她弟弟的势。但凡细究自己的心思,江泠的内心就会无比纠结。这样的他自然没有注意到,方才迎面驶过的那艘船上,立在船头的那个中年文士在看清赵四娘的容貌时,他的脸上写满了不可思议。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江泠都没有和宁氏碰过面,他自然不会知道,赵四娘的容貌是多么多么地肖似宁氏,宛如宁氏重生。不久之后,那艘船上就有一只不起眼的灰鸽飞出,径直飞向平阳。平阳,那里曾是楚国的国都,也是宁国的皇帝和宁氏初次相识的地方。赵四娘看了好一会儿两岸的山水,眼见日渐西沉,料想已经到了饭点,便回到了船舱里。赵四娘取出事先备好的蔬果米肉,又从船家那儿买来几尾鲜鱼,借了船家的灶台,开始烹饪起他们一行人的晚饭来。或许是赵四娘的手艺太好,让那户人家闻到了香味。他家的当家人亲自跑了过来,请赵四娘和江泠一起去他家的船舱用饭。大伙儿也算是在同舟共济,人家都亲自过来请了,赵四娘不好不给这个面子,便端了几盘子菜,和江泠一起去了船舱。饭桌上,赵四娘发现,那户人家的主人夫妇和他们的一双儿女不但好吃,还是话痨,一开口就停不下来的那种。这会儿,那户人家的当家人说到了最近发生的几桩离奇杀人案,正在为遇难的几名花季少女扼腕叹息。忽然,船身晃动了起来。开始的时候,大伙儿都没怎么在意,只以为船行到了比较湍急的水域。可没过多久,晃动的幅度越来越大,大到船几乎都要沉了,大伙儿这才慌张起来。“船家,船家”大伙儿都扯着嗓子喊起来。然而喊了半天,别说掌管整条船的船老大了,就是舵工、水手都没见一个。更可怕的是,在这条颇大的船上,始终没有无人应声,仿佛所有船员都已消失不见,只余烈烈风声和哗哗水声不断灌入众人的耳中。虽不知道外面都发生了些什么,可赵四娘知道,不能再这么下去了。世越号的教训告诉她,决不能待在一条即将要沉的船里听天由命,那是在变相的找死。要想活命,就得要走上甲板,唯有那样,即便船翻了,也有一线生机。赵四娘赶紧劝说大伙儿离开船舱,见那户人家似乎有些犹疑,不怎么肯挪窝,她也不深劝,就和江泠手拉着手,脚步踉跄地走了出去。刚走出船舱,赵四娘就闻到一阵异香,旋即站立不定,两眼发黑。一阵眩晕中,她仿佛听到了桀桀笑声,可不待她仔细辨明,又是一阵异香飘来,自此就人事不知了。正文 第三百二十五章 缔结婚姻再说幽州这一边。这一天,赵永忠夫妇把赵二郎一家叫过来吃顿便饭。赵三娘素来不喜欢赵二郎一家,就连前些日子自家乔迁新居,要不是赵永忠夫妇一意坚持,她都不会邀请他们一家。可今儿个赵三娘明知她爹娘请的是这么一家子,却没有避出去,而是选择留下来和他们一起吃饭。赵三娘会这样做,自然不是对他们一家有所改观。她只不过是素来喜欢听八卦,想要借着吃饭的机会,听听赵二郎这门亲事的来龙去脉罢了。是的,前两天赵二郎定亲了,他定下的对象名叫陆锦。说起陆锦,赵三娘也和她有过几面之缘,知道她是百食坊里的孩子。只是让赵三娘想不通的是,赵二郎怎么就和陆锦成了一对了呢饭桌上听乔氏讲了之后,她才知道,原来他二人是在石桥街相遇相识的。自打赵二郎带着他娘和妹妹搬来府城后,就开始为生计而奔忙。赵永忠知道赵二郎自小就帮着他爹一起打理赵家老铺,多多少少懂得一些经营铺子的门道。于是,赵永忠就让赵二郎来自家的铺子里当个掌柜试试。却不想,赵二郎是个有志气的,不愿给别人打工,想自个儿当老板。赵二郎可不是他哥那种眼高手低的主儿,他还挺富有实干精神的,经过一系列考察,他决定做爆米花生意。爆米花是他在和赵四郎闲聊时,偶然间听赵四郎提起的。听赵四郎把爆米花说得挺玄乎的,他就多问了几句。赵四郎以为赵二郎对爆米花很感兴趣,就把自家闲置了好久的手摇爆米花机找了出来,让他爹爆了一锅米花,拿给赵二郎尝尝鲜。赵二郎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种松松脆脆的米花,一个人干掉了小半锅。赵永忠见赵二郎确实喜欢,就想着,这台手摇爆米花机还是去年的时候,赵四娘不知从哪儿弄来张图纸,照着图纸倒腾出来的。其间,着实花了不少功夫,才让铁匠打造出和图纸一样机器出来,可统共就用它爆了三四回,赵四娘就吃腻了,从此再没用过它。反正闲置着也是白白沾灰,倒不如送给真正喜欢的赵二郎得了。赵二郎哪好意思收下这么新奇的机器,忙不迭地推拒。可当他得知这台手摇爆米花机全幽州应当就只有一台,顿时心念一动。再三确认赵四娘家确实不怎么用得上它后,他也就红着脸收下了。当初为了爆出火候适宜的米花来,赵四娘家费了不少粮食后,赵永忠才掌握了其中的技巧。如今赵永忠生怕赵二郎走弯路,便手把手地教会了他,还拿自家的粮食给赵二郎练手。当赵二郎得知,爆米花机不仅可以爆大米,还可以爆玉米、爆小米、爆小麦等,越发坚定了心中所想。再等他了解了一番府城的茶食售卖情况后,就下定决心要做这门生意了。只是赵二郎现住着的那间房子虽然靠在官道上,可多少有些偏,不大适合做生意,肯定不能坐等客人上门来买。于是,赵二郎就把爆好的各类谷物装在一个又一个篾罐里,挑在扁担上沿街叫卖。赵二郎一般都是挑着爆米花担子在城南活动,几乎每天都会路过石桥街。陆锦他们在石桥街有一个专卖糖果的档口,陆锦经常会在那儿帮忙,时不时就会和赵二郎碰面。一来二去的,赵二郎就和陆锦熟悉了起来。陆锦觉得赵二郎卖的爆米花挺有新意,便让他放一部分货在他们的档口里头寄卖。没成想爆米花在档口里卖得相当好,陆锦就经常顺路去赵二郎家拿货。这样一来,陆锦和乔氏也熟悉了起来。可熟归熟,赵二郎和陆锦二人还没熟到谈婚论嫁的地步,会结下这门亲事,全是赵二郎他娘乔氏在里面牵线搭桥。说实话,乔氏也不知从哪儿打听到陆锦以前在街面上混过,心里头并不是多么中意陆锦。可她总是担心赵二郎哪天会跑回去找李翠薇,便想让赵二郎早日成亲,彻底断了他对李翠薇的念想。不得不说,乔氏稀里糊涂了一辈子,难得在赵二郎的婚事上明白了一回。就她那脑子,居然也能想到,赵永年和赵大郎都不可靠,往后还得靠赵二郎一家子给她养老送终。为了老有所养,一定要给赵二郎找个贤惠能干的媳妇儿,陆锦谈不上有多好,但也不差了,那就选她好了。毕竟,陆锦再怎么不咋的,也比李翠薇那只无情无义的小狐狸精强不是。抱着这样的想法,乔氏就充当了几回媒婆。每次陆锦来她家拿货,她都会狠夸赵二郎。陆锦本就很机灵,自然猜到了乔氏的用意。其实,她今年十四岁了,也到了嫁人的年纪。只是她娘去得早,她爹又对她不上心,就没人为物色合适的人选。如今看来,她想要嫁人就得要靠自己。在她看来,赵二郎性子好,相貌正,又勤快,是个很不错的对象。于是,她就委婉地把自己的意思透露给了乔氏,算是变相地应下了这门亲事。乔氏立刻就把这事儿告诉了赵二郎,原以为要让他认可这门亲事,得费自个儿不少口舌。却不想,赵二郎只是一怔,便很爽快地答应了。原来赵二郎早就对陆锦心存好感,这才会经常在她家的档口门前晃荡。如今乔氏促成了这桩婚事,可以说正中他的下怀。至于李翠薇,赵二郎从来都把她当作妹妹看,当作可以倾诉苦恼的朋友看,对她并没有儿女之情,乔氏对她的顾虑完全是多余的。于是乎,这么一桩双方都很满意的美满姻缘就成了。原本陆锦考虑到她的弟弟尚且年幼,她爹又不负责,便想要多照看娘家几年,等过两年再成亲的。可赵二郎郑重保证,成亲后定会帮着她一起照顾娘家人,让她不要有所顾虑。如此一来,两人很快就定了亲,说好等到明年春天就成亲。正文 第三百二十六章 恶役横行乔氏觉得陆锦这个媳妇儿人选勉强还凑合,可赵永忠夫妇却觉得陆锦这孩子相当不错,都真心祝福他们这一对。姜氏笑道:“前两天你不是特地送了好些炒米糖过来嘛,咱们都尝过了,又酥又脆,还甜甜的,难得还不黏牙,真挺不错的。听说这是你和陆家姑娘一起捣鼓出来的新吃食,难为你俩现在就这么默契了。”赵永忠也道:“这以后成亲了,俩人一起过日子,那肯定是夫唱妇随呀夫妻齐心,肯定能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赵二郎被赵永忠夫妇打趣得有些不好意思了,这时他猛然想起一件事儿,稍微犹豫了一会儿,还是开口道:“三叔,我听人说,今年服役不能交钱免役,每家每户都得派男丁去,咱老赵家一下子被拉去了四个人。”赵二郎此话一出,乔氏就暗暗向他甩了一记眼刀子,而赵永忠则惊讶不已,忙道:“啥你说咱家一下子去了四个人不该是每家出一个成丁吗怎么咱家就要出四个人呢不对不对,咱家哪来的四个成丁呀”但凡是燕国的子民,除非家里有人取得了功名,否则都得要服徭役。至于这徭役具体怎么服,朝廷没有硬性的规定,可由当地县衙酌情决定。依照静海往年的惯例,每家每户出一个成丁即可,若是不愿意出人,可以出钱了事。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