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回家和元氏商量。元氏知道后,她沉默了一会儿,问道:“难道耀河村,只有那三亩地了吗其他的都没人卖了地”李海摇头,很确定地说道:“还真的只有那三亩地了。”真是巧合得很,元氏气恼,这冬日里,除非谁家出了事儿,拿不出银子才会卖地。可村里如今一派祥和,自然不可能有人再卖地。若是现在李海再不下手,趁着寒冬,把土地翻一遍,明年种地可麻烦了,必须要尽快把地买下来。元氏想了半天,总算是下了决心,她要买这块地,这地是她自己掏银子买的,难不成还会害怕李家那些人不成不是挨着吗怕个啥,耀河村本是丘陵之地,土地高低不平的,二房要买的这块地,在李家地的头,水要先流过二房的地,接下来才到李家的地。这也让二房没那么难办。也不怕小人从作祟。加这里土地肥沃,元氏便让李海拿银子和牙婆换了地契,这样,三亩地已经到手。耀河村要说大也不大,说小也不小,二房买地的事儿,很快传到了黄氏一干人的耳朵里。买的地还是挨着他们的,黄氏砸吧着嘴,老态龙钟的她,烤着炭火,表情莫名。这块地,她是知道的,是村里有个姓白的人家,儿子在县里做了生意,挣了银子,在县里买了房,老两口只有唯一一个儿子,现如今年纪大了,儿子也不可能回到村里来,于是他们老两口便把地给卖了,去县城和儿子住了。而当初,黄氏知道白家两口子着急卖地,三亩地只卖了十三两银子。可谓是贱卖,只不过如今二房想买回来,必定要花银子十二两还多,那二房的银子到底是从哪里来、116第116章 重新分家116第116章 重新分家分家那会儿,二房穷的叮当响,黄氏知道的,可是这才不过是一个月的时间,咋有了这么多的银子呢十几两银子可不是闹着玩的。黄氏和李老汉在屋子里,安静着,谁也没说话。屋里只有炭火烧着,偶尔传来噼里啪啦的声响。韩氏带着一家人,风风火火地进来了,除了李奕淳不喜欢参与这些,大房的其他人全都来了,包括身怀六甲的桂丫。崔氏在门内看到大房一家人风风火火的走了出去,自然不能不看热闹,于是她拉李猛,匆忙地走到正房里。李猛从才床被拉着起来,很是不欢喜,崔氏却说这次是大哥一家都出动了。李猛担心爹娘会许给大哥一家别的好处,为了利益,他充满套外衫,和崔氏去了房。房内,韩氏坐在黄氏的身旁,说道:“婆婆,您看,这才分家不到一个月,老二家又是买地又是买马车的,可见当初老二一家可没少攒下银子。娘,这家分得不公平,我和当家的已经商量好了,我们要重新分家。”韩氏这段时间看着二房挣银子,红眼病又犯了。大房这段日子,忽然发现离开了二房,日子很难过,先是小事,大房没人去挑水,寻常用的水,都是偷偷用了二房的才行。再者大事是,没银子。离开了二房,韩氏悲剧地发现,偌大的李家,竟然没有人出去挣银子。韩氏自己和崔氏是妇道人家,不出去挣银子可以理解。可是李猛和李邦都不出去。韩氏和崔氏都不想让自己的男人出去,免得步了李海的后尘。十几年前,李海娶了元氏进来,想给她安然的生活,忙着干活,做什么都是最积极的,这不,一做是十几年,还亏待了自己的孩子,有了李海这个前车之鉴,韩氏和崔氏可聪明着呢。反正没分家,没银子,大不了一大家子一起熬着,谁稳得住谁会是赢家。这不,分家将近一个月,李家并没有任何的进项。只有花出去的银子,没有进入口袋的银子,而眼看着桂丫已经显怀,将来生下孩子,哪怕是再凑合着养,孩子一岁之前也要花二三两的银子。如今家里有多少银子,韩氏估摸着,也不多,这不,紧张了,看到二房日子过得蒸蒸日,她又将自己的老脸豁了出去。索性她不要脸也不是第一次,这次只不过是千万次里的其一次罢了,算不得什么。韩氏心也明白,她做了那么多的事儿,早和二房水火不容,不可能有和解的可能,何不趁着这次机会,能多捞一点是一点。被银子蒙蔽了眼睛的人,早已没了思想,没了脸面,眼里只有银子。“胡闹,老大家的,你咋能说这样的话你看到谁家分了家,还能重新分家当初分家也是分好了的。你同意了,现在又闹这一出,你丢不丢人”李老汉低声斥责,又要分家,将来村里人咋看他治家不严,被女人爬头为非作歹、117第117章 韩氏的最终目的117第117章 韩氏的最终目的重新分家,这种大事,肯定要让李老汉老两口出面,知道的人知道是韩氏这个大儿媳妇先提出的,不知道的人呢,则是以为李老汉老两口脑子抽了才会如此。这是要断绝他们和二儿子之间的联系啊。前段日子,闹着分家的事儿,李老汉知道已经亏欠了二儿子的,当初二儿子和他没有闹掰,他已经足够庆幸。后来又是桂丫的事儿,二房没有退步,也不追究,李老汉知道这是二房最后的底线了,二儿子的脾气其实大着呢。再后来,儿子挣了一些银子,黄氏这老太婆把儿子拉过来问马车从哪儿来的,那会儿二儿子的态度说有多强硬有多强硬。李老汉从儿子的态度知道,不能再逼下去了,若是再逼下去,将来儿子可能真的不往来了,除非他和老伴儿死了,否则老二一家估计不会认到底是亲生儿子,李老汉不想闹得太僵,所以他才会训斥韩氏的不安分。韩氏挑了挑眉,气道:“公公,难道儿媳说错了吗这些年没分家,不管是谁挣到的银子,都要算在公里,可老二家挣到的银子都塞进了自己的口袋,儿媳不服,爹爹,您若是这样纵容老二家,媳妇也要分家。”韩氏算是看明白了,如今和三房没分家,亏本的是大房。当初三房坑了她吞下桂丫这个倒霉女儿家,她认了,谁让桂丫是她儿子睡的,可是如今下雨,躺在床无聊,韩氏算了一下,发现不分家,还真是亏了。首先是,她的孩子都大了,李奕章和李奕淳年纪都不下了,能够出去挣银子,李邦也可以出去,三人挣到的银子必定不少。而三房不一样了,三房只有李猛一人能挣银子,三房的人要么是女人,要么是小孩,花的银子都不少。加前段日子,崔氏脑子抽风一般,想让自己的大儿子去学堂。乡下人,供一个读书人,可谓是辛苦无,过得拮据不说,可能还会倾家荡产想到倾家荡产,供人家的儿子,韩氏不乐意了,这也是她为啥要闹分家。她明知道重新分家,没希望,但她还是想把三房挤开来,谁让昨日,她听说崔氏竟然暗询问了人家学堂的事儿。要是三房的儿子真的要去学堂,韩氏必定会忙不迭地分家。要重新分家只是个幌子,其实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把三房挤走。这不,韩氏的话一出,在门口看情况的崔氏拉着李猛进了门,问道:“大嫂是什么意思难道是看着我们三房不顺眼,想把我们都赶走吗我们三房哪里对不起大房了,这段日子,大嫂的心情不好,我也帮忙做了饭,可如今大嫂扭头把人赶走,是不是太不记情义了些”崔氏忽然造访,韩氏吓了一跳,但她也预料到了,依然很强势地说道:“什么意思,自然是分家的意思,如今老二一家已经分了出去,按理说分家也算是成了,三房和大房迟早也是要分家的,赶晚还不如趁早。”、118第118章 崔氏心思118第118章 崔氏心思“大嫂,你这话说的不太好了,分家虽然是迟早的事,可是爹娘还在,大嫂为啥要着急着分家,难道是让爹娘难受吗”崔氏拉着黄氏和李老汉下水。韩氏瞥了一眼公婆,依然傲气道:“爹和娘又不是老糊涂,自然不会固守着老一套的思想,分家了,还都是他们的孩子,总不能一大家子都住在这边,如今章儿已经成亲,过两年淳儿也要成亲,一大家子住在一起,终归是不像样,再者,像咱们村,谁还会耗到现在才分家,又有谁只分出去一个孩子”韩氏把以前二房说的理由再用来用一次,这下,可真的是把李老汉和黄氏给难住了。当初他们同意让二房分出去,现在大房再用这样的一个理由,要是他们不同意,岂不是偏袒了二房。何况老两口偏爱大房,若是大房受了委屈,她们谁都难受,自然不想让大房委屈。可大房不委屈,难道让三房委屈也不实际,故而李老汉抽着旱烟,闭着眼睛没言语,强势的黄氏同样也沉默,她低头搅了搅炭盆里的木炭,三角眼没抬。“大嫂,你说到底为啥要分家一直好好的,为啥分家这村里的人住在一起,因为矛盾才分家,可是咱们家,大家都不是小气之人,怎么会闹着分家呢”崔氏忍着怒气问道。她确实是想让儿子去学堂念书,当初她可没忘了,大儿子李奕尘出生时,遇到一个算命的,那算命的神神叨叨的,说了很多话,最让崔氏记得清楚的是,他说李奕尘并非是池之物,若是能够念书,必定非同凡响。崔氏不信算命的,却因为这句话,她了心,带着李奕尘去算过很多命,人家都说李奕尘并非常人,崔氏这才想着要给自己的儿子学堂的机会。哪怕花银子,只要不分家,将来过苦日子的人,不只是三房,那行了。有人分担,自然会好一些,等李奕尘考秀才,成了举人,还愁没有好日子么这不,等李奕尘刚五岁这会儿,崔氏便想着来年让儿子启蒙,越早越好。韩氏知道崔氏这个妯娌是心思多的,她不会后退,于是道:“没有矛盾,分家的也不少,咋到了你这里成了有矛盾才分家的既然你需要一个理由,那我明说了吧。我家章儿的事儿,你到底做了什么,你心里自然明白,我不想多说,我和这样心肠歹毒的人,过不下去。”韩氏总算是破罐子破摔了,说到李奕章的事儿,李奕章麻木不仁,桂丫心虚地低下头,崔氏语塞。当初出了桂丫那档子的事儿,崔氏确实去过桂丫家几次,当初她是避开人去的,没想到韩氏竟然知道。“大嫂真是说笑了,这矛头指的,二话不说指到了我的头,怪让人委屈的,大嫂一直说不出来理由分家,难道只是想单纯闹腾一番要说分家,我们三房不同意。”崔氏表明了态度。、119第119章 算命不可信119第119章 算命不可信“不同意你有什么资格不同意我们大房是长,你们只是弟弟,按照规矩,长嫂如母,管你们还不行了分家是必须的,今天必须分明白了。 ”韩氏一根筋。崔氏反问道:“长嫂如母是没错,可如今爹娘尚在,恕我们不能听大嫂的,我也把话撂在这,分家,我们三房绝不同意。”“好了好了,吵吵闹闹的,像个什么样子,老大家的,你给个理由,为啥好端端的分家别扯桂丫这事儿,本是你管不好儿子,怪不得别人。”黄氏皱着眉说道。可见是很不耐烦。韩氏豁了出去,气急败坏道:“娘,桂丫这件事,我们大房认了,怨不得别人,只是娘,她崔氏凭啥拿着家里的银子供她儿子学堂难道让我们都赚银子回来供她的儿子不成凭啥”此话一出,黄氏和李老汉愣了,崔氏想供儿子念书这件事,她可没跟她们老两口说。韩氏是从哪里听来的黄氏迟疑了一番,问道:“老大家的,你是从哪儿听来的谁说要供三房的孩子念书这念书,哪里是咱们乡下人供得起的”韩氏打开天窗说亮话:“听谁说我亲眼看到的,她去到隔壁村秀才家,询问明年开春学堂的事儿。娘,您也知道,每年开春都是人家秀才招新学生的日子,这崔氏去别人家,还能是啥难不成为了她的娘家她和她娘家又不亲。”黄氏闻言,冷着脸问道:“老三家的,你大嫂说得是不是真的你想让尘儿去念书素来聪明的你,咋变得如此傻了呢你知不知道,乡下人供一个读书人,到底有多苦”素来八面玲珑如崔氏,平时的小事,她指不定会否认,但这是关乎于她儿子的未来,她儿子的锦绣前程崔氏点头承认了,她说道:“娘,儿媳确实想要给尘儿学堂”“胡闹,不行。”李老汉截断了她的话。崔氏扭头,问道:“为啥不行爹难道您忘了,当初算命的那人咋说的,咱家尘儿是不同于寻常之人,将来必定非同凡响,将来咱家必定会出现一个状元郎。爹爹,您难道还想着您的子孙依然在这个山沟沟里,面朝黄土背朝天吗”李老汉啪嗒啪嗒地抽旱烟,没回话,黄氏也低着头,不愿意言语。韩氏却笑了,她骂道:“一个算命的话你都信,那算命的还说我儿成年后能够娶到一个美娇娘呢,你看我儿媳,你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