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的,想要他们帮忙,难于登天。“没事,索性也一个月的事儿。”周礼微笑着安慰她。李桂川一直担心自己娘家事情太多,周礼必定会厌烦,每次一到做事的时候,她很愁人,好在每次周礼都很大度,也没计较。她轻轻地松了一口气,被周礼看到了,好笑道:“着急什么,咱们给他们帮忙,他们也要给咱们帮忙啊。”李桂川呆呆愣愣,问道:“帮啥忙”周家一向平静,没有啥大事儿,二房也没啥帮的忙的额她还在疑惑,依然不解,周礼只能又叹气道:“咱们家也要建新房子呀。”李桂川更加迷惑:“为啥要建新房子咱家又不娶妻,又不是没房子住。”“咱家有钱。”周礼豪气。李桂川:于是,这事儿这么敲定了,二房那边在做房子,周家这边也要做,做完了二房那边的,再来周家这边做。李桂川虽不知周礼打的是什么如意算盘,但银子是他出的,他的老大。没办法的事儿。二房和周家运回来了不少的青砖,村里又传来二房和周家要盖新房子,而且还是砖瓦房,连院墙都是青砖砌起来的。这样的事儿,简直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在村里人的眼里,能够做砖瓦房的,非富即贵,而耀河村,也只有里正家才能做。而如今,二房和周家一起做,每家还要做三栋房子,如此算起来,一家至少要花一百两银子乡下人不宽裕,每家能够攒下几十两银子,早已不错,除去土地这些,多少家庭,攒了十年才能攒下四五十两,而二房仅仅用不到一年,挣到了百两,儿子能去念书,自家又有生意。将来日子必定过得红红火火,村里酸的人也不少,自己十几年的辛苦,还不过人家一年的,有些人甚至恶毒到诅咒二房生意惨败。但这也是少数,乡下人都是相对淳朴的,他们看到二房能挣到银子,便蠢蠢欲动,一时间,去镇摆摊的人越来越多,起早贪黑的,元氏有时候在路还能遇到认识的人。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李家正房知道二儿子要搬地方,建砖瓦房时,黄氏对着天叹气,她又想出点幺蛾子了。元氏凭啥能过好日子,她最不喜欢元氏,太有主见,元氏过得好,她难受。当然,经过几次的较量,她都输给了元氏,不知道咋地,她开始要了脸面,不想师出无名。、239第239章 伏天239第239章 伏天苦于没机会,黄氏只好先蛰伏一阵子。韩氏自然也酸,酸二房的日子过得好,她也想去镇摆摊,但次损失了这么多的银子,她着实也怕。次用的稻米,是以前那批被雨淋了的稻米,虽然脱了壳,看不清原来是模样,但是吃起来,味道还是不同。所以生意惨败,也是寻常,这次她虽然眼红,但也不是冲动之人,断断不会如此着急。崔氏却不同,她以前在观望,她在看二房的生意能够坚持到何时,若是能够持久,她也会去镇摆摊,只为了给她儿子念书的机会。如今二房挣了大钱,她不再纠结,即使她有些懒,即使李猛不愿意配合,崔氏依然催促,在二房要建新房的时候,她拉着李猛去镇摆摊了。崔氏是个坚韧之人,去镇摆摊,她也能起得早,加心里憋着一股气,她想要超越二房,让她的儿子去私塾念书,届时考状元,一朝出人头地。正因为有着这个信念在,所以崔氏起早贪黑,第一天生意不好,又有什么关系,接下来继续来,来来回回的,换了不少地方,生意依然不好,她为了银子,脸面也不要,挪到二房的摊子对面,和二房抢生意了。元氏第一天看到崔氏时,还有些疑惑,崔氏不是这种不要脸的人,可是看到的次数多了,她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谁让,崔氏真的需要银子呢,银子真是个好东西,能够让人的性情全然改变。当然,崔氏也是在经历了将近一个月的调整,才出现在二房的对面的,而这一个月的时间里,二房的院子也已经做好,三栋崭新的砖瓦房,很是气派。从镇回来,路过村东头这边,大家伙都免不掉赞叹,这二房啊,真是个有脑子,会做生意的。一个房子都这么气派,当然,同人不同命,有些人去了镇,也做了生意,但是不多时,不到半个月的时间,要么亏本,要么薄利,全都打道回府了。所以说只能羡慕二房,有这样的能力挣银子。崔氏却不同,她每次去镇回来,路过已经建好的二房,还有正在建的周家,她忍不住泛酸,这二房的屋子,不管做得多好,这二房的生意,不管做得多厉害,她都会超越,将来她的日子一定要二房好几百倍。于是,崔氏即使知道薄利,却依然还去镇摆摊,李猛被折腾的,也是风雨兼程,他们没有马车,也没有牛车,只能靠走路去。晴天也热,雨天也累,可她们依然坚持,周家的屋子做好了,也到了六月伏天,天气闷热,稻谷已经成熟。大家伙都忙着趁着天气好,把稻谷全都收回来,这可是下半年的粮食,二房也停了镇的生意,索性六月伏天,镇的生意并不好,与其耗着,还不如在家忙活。二房人多,加周礼,四个男人在,二房的三亩地,三天便已经处理妥当,李海趁着有空,也将地犁过一回。、240第240章 李老汉发怒240第240章 李老汉发怒三亩地,李海来来回回用了将近五天的时间,这五天下来,早已累得不行,连家里的牛,也是气喘吁吁。好在赶得及,赶在农忙时节,把家里的田地都收拾好了,以前院子小,没办法,只能去外头做菜地,现在院子大了,有一处地方,正好可以种一些菜,以前二房的那两三分地,本来是菜地,现在被元氏用来当成玉米地,种了玉米。半年,因为家里没地,所以元氏没有种玉米,小三和小四每次看到玉米地,都有些馋。现如今空出来了,正好,种一些玉米,等下半年,到了秋收,还能收回一些玉米。二房只有三亩地,即使二房人勤快,看管庄稼得好,但也只是收获了十石米,二房人不少,一季的稻米,最多也只是能吃大半年,一年下来,三亩地,交了租子,最多也只能保证今年的温饱,想要再剩下来做生意,基本是不可能的了。所以,想要做生意,肯定还要买稻米,二房的稻米也快要用完了,看来要再买一批了。只是这次,元氏吓怕了,又怕正房那边出什么幺蛾子,不敢再在村里买了,索性娘家的稻米多,那只能回娘家那边买了。崔氏和李猛在农忙季节,也没有停下做生意的脚步,依然忙着镇做生意,家里的活儿也不做,黄氏也不能咋样,自从不让孙子去念书后,这个儿媳一直在对着干,大概是亏欠,韩氏在和黄氏抱怨时,黄氏竟然沉默了。下雨天,黄氏也忙着晒稻谷,韩氏在她耳边叨叨了很久,她依然不去谴责崔氏,即使崔氏挣了银子,很少交到公,她也不敢。小儿媳妇真的疯起来,谁都拉不住。大房懒惰,李奕章也是个偷懒的,一到农忙时节,每天不着家,根本不愿意帮忙,桂丫又要照顾家里,自然不能去地里帮忙,仅仅是李邦和李老汉,还有韩氏从帮忙,压根做不过来。十几亩地,南方多雨,大小暑第一天,天气好,整个时节天气都不会太差,若是赶巧遇到下雨,整个时节都是雨多的,晒稻谷都很难。二房勤快,田又少,三亩地,小暑天气好,赶巧是小暑收拾完毕,可正房那边,是十几亩地,三个人,累得够呛,整个小暑都在忙,也只是能收下一半的粮食。小暑天气好,一般是大暑天气差,到了大暑,又来了大风,把稻谷吹倒了,连续下了三天的大雨,稻谷在地里发了芽,太阳一出来,又有了温度,地里没收回来的稻谷,立马发了芽。一发芽,绿油油的一片,减产是小事,怕以后地也不好犁了。看着二房这边连地都犁好了,而正房这边,还有一大片倒下的稻谷周围不少人家,也因为勤快,将地里收拾得妥妥当当。李老汉气得把一大家子叫去,等太阳出来了,三房必须和大房一起去收稻谷,李奕章若是再跑出去,打断腿,不许进门了。、241第241章 为啥不让他帮忙241第241章 为啥不让他帮忙崔氏和李猛不敢违抗李老汉,只能应下,做生意还要用稻谷,他们也不能太过分。连续两个月下来,三房两口子去镇摆摊,一共能挣到二两银子,若是去镇打工,也是这么多,摆摊还更累。可是崔氏一直觉得自己一定能将生意做大,即使薄利,即使辛苦,她也要坚持,崔氏铁定了心。当然,这些不让其他人知道,韩氏以为崔氏挣到了很多的银子,家里的地也不收了,肯定是挣到了大钱,所以趁着下雨天,没法出去干活,想质问崔氏,想从她的兜里把钱拿出来。可事实哪有那么简单,崔氏才懒得理跳脚的韩氏,她躲在自己的屋里不出来,韩氏在外面一直挑衅,让整个李家成了笑话,李老汉一直以来都不会计较儿媳妇的过分,今天他着实不想再忍下去,旱烟丢在一旁,责骂韩氏。韩氏觉得自己辛苦割稻谷,半个多月下来,风里来雨里去的,已经够累的了,不说是要功臣,但也是没功劳也有苦劳的,李老汉这么责骂她。韩氏又和李老汉吵了一架,黄氏看儿媳妇不尊敬老伴儿,又出来怼了一顿韩氏,乡村交响乐,是这样可笑。当然,吵架的时间过得很快,三天后,天气放晴,李家一大家子下田了。李奕章和李奕淳也被抓去了,以前李奕淳看到李奕章这个哥哥不下田,他也不去。现在大家伙都去,加起来也有七个人,速度不是盖的,一天下来,已经收好了两亩地,还剩下四五亩这样,明儿,两个女人把稻谷打出来,剩下五个男人去地里,如此算下来,大概三四天便可以做完。李老汉仿佛找打了出口,在一团迷雾当,寻找到了出口,他松了一口气,还好是赶了时节。第二天,依然是艳阳高照,李家一群人都下地了,这次李老汉态度很强硬,谁都不敢抱怨,只能闭着眼睛,努力收拾地里,崔氏和韩氏在家里打稻谷,腰酸背痛的。第三天,没有前两天天气那么好了,在午时,下了一场大雨,六月天,像孩子的脸,变得很快,前一刻艳阳高照,下一刻便大雨倾盆。倾盆大雨下来,雨滴落在稻谷,让稻谷又沉重了起来,李家倒霉,次来了大风,田地的稻谷几乎都倒了下去,这次下雨下来,彻底全倒了。若是再不早点收拾完,可能全都发芽了,发芽了可不能拿去交租子,也不能卖出去,只能吃,半年才吃了好几个月乱七八遭的稻谷,下半年还要吃韩氏的脸闪过一丝不耐烦,晚的时候,正在吃饭,乡下人也不讲究食不言寝不语,所以韩氏抱怨道:“爹,为啥不让老二帮忙,老二这么多人,他家的地都犁好了,玉米都种了,咱家啥都没做,他也是您的儿子,不能帮帮您我可是听说了,元氏带着孩子去元家村帮忙了两天。”、242第242章 有事242第242章 有事韩氏和崔氏动作都不快,即使用尽力气,家里的一摞稻谷,也不能打出来,眼看着天气时而下雨,并不好,她不知道啥时候才能做好。以前十几亩地,老二动作快,割稻谷也快,力气大,也能挑。走路带着风的庄稼汉子,十几亩地在他眼里不是事儿。元氏动作更是不必说,打稻谷有技巧,动作快,一摞稻谷在那边,可能一个早完了。韩氏和崔氏加起来,未必能够做完,所以韩氏看村里一个个的,都已经完工,地里的粮食又是等不得的,所以她着急,想要让二房帮忙。李老汉心一动,夹菜的筷子一顿,说道:“明天我去老二家一趟。”李老汉自然知道不该如此不要脸,再去打扰二儿子,可是地里辛苦种出来的粮食,总不能平白糟蹋了。粮食面前,脸面算个啥于是,李老汉想着要让二儿子帮忙,二儿子动作快,若是一家过来,有如神助。韩氏达到了目的,微微一笑,愉快地吃了饭,崔氏听闻,却冷笑。她不像韩氏天真,想要二房过来帮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了,二房早不是那个随意人人揉捏的二房,他们已经独立出去。说得难听点,叫翅膀硬了。韩氏以前那么对待人家,真以为别人没脾气二房过来,崔氏都能直播。果不其然,第二天,一大家子都没出门,李老汉去了二房那边,却吃了一个闭门羹,李奕安和李奕权去山砍柴去了,周家做房子,要做饭,花柴火,周礼和李桂川很少去捡柴火,一般都是用二房的。李奕权兄弟力气大,十几岁的少年,有使不完的力气,所以默认了妹妹和妹婿的懒惰,经常去山捡柴火。元氏和李海去镇摆摊,小三小四去隔壁村念书,二房竟然空无一人。无法,地里的稻谷等不及,李老汉第一次踏进了周家,至少周礼这个孙女婿还在,人高马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