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秀才的逆袭> 分节阅读 20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201(1 / 1)

将领的带领下攻入通山县中,毁戮四境,百姓如鸟兽四散,死于刀剑鸣镝之下者不下数千人,蹂躏地方长达数日。十日之后,在秘密安葬了李自成之后,这支顺军离开了通山县,向西进入了宁州。后来受到湖广总督何腾蛟的招抚,开始了连明抗清的历程。s:仅以此章纪念闯王李自成,英雄也好枭雄也罢,不论毁誉,他终归是曾经无比闪烁的一颗流星第三百九十六章 弘光出逃英亲王阿济格率军率军击破顺军大营,俘虏顺军大将刘宗敏及数万顺军士兵家属,下令皆斩之,然后挥军直下九江。此时阿济格已经得到多铎受阻扬州的消息,顾不得再过江追杀李自成残部,统率大军直逼九江,攻击盘踞在九江的左梦庚部。自从在铜陵被岱山军击败,总兵李国英兵败被杀之后,左梦庚也曾数次派出军队再攻芜湖,却屡屡被黄得功击败。背后顺军及清军尾随而来,前方道路又被黄得功阻挡,二十余万大军盘桓在九江进退维谷。阿济格统帅六万余满汉八旗军顺江而下,左梦庚完全不敢抵抗,率军出降。拥军二十余万,却不论的是对阵逼死先帝的顺军,还是对阵入侵华夏的满清,只知道躲避,从来不敢主动迎战。“勇于虐民,怯于大战”,这是对左良玉军最好的评价。逼降了左梦庚二十余万大军之后,阿济格携大军三十余万,水陆直下南京,先后占领了铜陵安庆等沿江城市,兵锋直逼黄得功的根据地芜湖。而芜湖已是南京以西最后一道屏障,芜湖要是被攻下,南京西面将再无障碍。得到数十万左军投降,西路清军逼近芜湖的消息之后,南京朝廷处于惶恐之中,弘光帝下旨,晋封黄得功为靖国公,令他务必守住芜湖防线。然后又连下十多道圣旨,封任思齐为肃虏侯、命令守卫扬州的史可法任思齐部回师南京,封郑彩、黄蜚、方国安、杜弘域、卜从善等皆为伯爵,命令带军勤王。五月八日,阿济格统军抵达芜湖,和黄得功大战。阿济格先是派左梦庚写信与黄得功,现身说法引诱黄得功投降,黄得功勃然大怒斩杀左梦庚使者,誓死不降。在八旗兵督战之下,左军诸将卢光祖、张应祥、徐恩盛、郝效忠、金声桓、常登、徐勇、吴学礼、张应元、徐育贤诸总兵各率本部军队向着黄得功部发起了疯狂的攻击。八旗兵连同左军降军三十余万兵压芜湖,黄得功军队士兵恐慌恐惧,军心不稳,部下总兵田雄、马得功决定投降。趁着军队与清军鏖战之际,叛军突发冷箭,射中黄得功喉部,外有强敌、内生叛乱,黄得功自知无力回天,拔剑自刎身亡。黄得功死后,其部下或散或降。阿济格命令固山额真谭泰率骑兵三千为前锋,往南京杀去。五月九日,芜湖失守、靖国公黄得功殉难的消息传到南京,弘光朝廷顿时陷入一片惊慌失措之中。芜湖是扼守长江的西大门,芜湖既陷,清兵将不日抵达南京城下。惊慌之下,弘光帝仅同首辅马士英及少数宦官商议之后,连朝廷其他公卿大臣也不告知,更不做任何部署,在十日凌晨逃离南京。弘光帝本打算从陆路逃往杭州避难,谁知途径溧水县时,受到当地士兵抢劫,惊慌之下弘光与马士英失散,在马士英儿子马銮的护卫下往东北逃去,在镇江上了郑鸿魁的战船,顺江而下从水路赶赴杭州而去。失散之后,首辅马士英率领随行的贵州兵护着弘光的母亲邹太后继续沿着陆路赶往杭州。再说南京方面,弘光私自潜逃之后,整个南京立刻处于一片动乱之中,人心惶惶之下,竟然有百姓涌入狱中,把前些时日“太子案”中自称崇祯太子的少年请出来登武英殿即位,被忻城伯赵之龙派人镇压。此时的南京,因为皇帝和首辅出逃,官绅百姓慌乱成一片,以忻城伯赵之龙为首的勋贵们决意投降,好保住自己的财富地位,派人往西去和清兵接洽。五月十四日午后,清军先锋数十骑率先抵达南京西门石城门外,忻城伯赵之龙、保国公朱国弼拿降表由城墙缒下,往清营洽谈投降事宜。五月十五日,阿济格率清军主力抵达南京城外,赵之龙、朱国弼同魏国公徐久爵、隆平侯张拱日、大学士王铎、蔡奕琛、礼部尚书钱谦益、左都御史张霑等三十余名高官显贵大开城门,出迎于郊。既然南京方面主动投降,阿济格便大开杀戮,遂派兵入城搜索,勒令城内所有明军出城缴械。十七日,阿济格带兵入城,即把南京东、北两区汉民尽数驱逐出城,空下宅院供清兵居住,无数的百姓被从家中赶出,哭嚎着流离失所。五月十八日,南京被攻破的消息传到了扬州,满城大哗淮扬总督卫胤文等人哭嚎着面南而跪,连连以首抢地。“该发生的事情终究会发生,并不因自己的到来而改变啊”任思齐喃喃自语道,说着谁也听不懂的话语。“陛下,是臣等无能,对不起你呀”苏醒过来的史可法强撑着跪在床上,连声痛哭。南京既然陷落,再守扬州已无任何意义,因为必然会遭到清兵的南北夹击,从扬州退兵再次提上日程。可是扬州城内有兵六七万,百姓八十余万,想要安然撤退又谈何容易。按照卫胤文等文官的想法,应该速速带领军队沿着运河直下长江,会同郑鸿魁的军队逃往杭州,在那里继续抵抗满清大军,至于扬州城内的百姓,则顾不了那么多了。难得的是,史德威、胡尚友等武将也赞同众文官的看法,在他们看来,这些百姓全都是累赘。可是任思齐却决意带着所有百姓转移,扬州抵抗多铎清军一个月,这一个月来,多达数万的清军死于扬州城下,若是抛下百姓而去,那么等待这八十万百姓的就只有无情的屠杀。任思齐的固执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就连李彦直也劝说任思齐放弃百姓轻装前进。随后经过商议之后,任思齐和众文官武将达成了协议,由他们先行护送督师史可法沿着运河南下,而任思齐自己则带着宁波军及新募的六万新兵继续守城。城中宁波系以外的绝大部分将领都选择了离开扬州,而总兵刘肇基和炮兵指挥陈于阶却选择留了下来。五月十九日,史德威、马应魁、胡尚友诸将带着本部人马七千余人,护送着重伤未愈的督师史可法及众文官上了战船,沿着运河南下而去。第三百九十七章 人才难得“刘总兵为何不随他们而去啊”站在城头,看着远去的船影,任思齐淡淡的问道。“末将以为,追随侯爷您会更安全”刘肇基咧嘴笑道。刘肇基虽然看上去为人粗豪,其实内心却很细腻,他选择留下来的原因一是对任思齐属下的宁波军生出了信任感,再就是南下之途比想象中要危险的多。多铎拿扬州城没有办法,肯定不会放过南下逃走的船队,而南京既然被清军攻破,那么镇江的郑鸿魁船队肯定不会再呆在哪里,现在的长江上说不定到处都是清军的船队。想安然从运河到长江再顺着海路到达杭州,这条逃亡之路太过危险。而留在扬州看似危险死路一条,未尝不能绝路逢生,刘肇基不相信任思齐会把自己陷入死地而不留后路“既然刘将军选择和我宁波军一起留下来,以后可要风雨同舟才是”任思齐似笑非笑的看着刘肇基。任思齐之所以同意独守扬州,让其他文官武将逃生,就是为了肃清城中的不稳定因素,以后的路将更加的艰难,不允许军中有大量有异心不肯完全听命的人刘肇基知道现在是表忠心的时候了,稍微犹豫了一下,果断的跪倒在地,“末将愿意带领属下三千兄弟加入宁波军,从此甘为侯爷驱使”他已经想明白了,就他手下这剩下的三千人无根无基的,根本就没有啥前途。南京都被攻破,弘光帝下落不明,刘肇基又不愿投降满清,目前就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死心塌地的追随任思齐,希望跟着这个年轻的侯爷能杀出一条血路,建立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而且通过这一个月的接触,刘肇基也认识到了宁波军与众不同之处,战力比普通明军高出一截不说,关键是普通士兵的衣着装备饷银高出其他明军许多,通过旁敲侧击,刘肇基知道宁波军有岱山数岛为根基,竟然还有一支庞大的远洋舰队,靠着海贸赚取了大量的银子,才能养起这样一支精兵。与其把住这三千来人的兵权,还不如以之为投献取得任思齐的完全信任,刘肇基相信任思齐也绝对不会亏待自己,自己以后带兵的数量将远远高于这三千人胡尚友史德威马应魁那些人就是害怕手中兵被宁波军吞并,又害怕扬州迟早失守不愿深陷死地,这才逃往南方“刘将军可想好了”任思齐神色凝重了起来,宁波军现在不缺士兵,就缺能独挡一面的猛将。两个镇将中任兴凡倒是有独挡一面的能力,晋玉飞用兵太过保守,只能用于防守,而陈名扬、沙千里等人就更加不成,根本不具备独自作战的能力。刘肇基征战多年,有着丰富的带兵经验,其本人勇猛敢战,若是能真心投靠宁波军,则平添一员猛将“愿为侯爷效死”刘肇基深深的磕下头去。“好好好”任思齐大喜,连忙把刘肇基搀扶起来,“有刘将军相助,何愁大事不成。”炮队指挥陈于阶神色复杂的看着二人,他虽然也愿意留下来,可读书人出身的他做不到刘肇基那么没脸没皮。其实对于陈于阶的肯留下,任思齐比得到刘肇基的效忠更加欣喜。陈于阶为人忠诚厚道,更兼知识广博,通晓天文,熟知西方使用枪炮使用铸造的秘密,史可法用于江北防线的数十门大炮均为陈于阶带人铸造,而且陈于阶懂得用炮,精于城防,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岱山现在虽然有梁九在,也有诸多的工匠,可是梁九只是善于工程营造,对火器的铸造不是很精通,像任思齐一直想造出的后装燧发枪,岱山的工匠营就一直无法解决。现在宁波军装备的还是普通的前装滑膛枪,虽然质量远高于一般明军火器,可是因为射速精度射程等原因,其威力并不是很大,最起码在和清军弓箭手的对射中,岱山军的火枪手因射速较慢并没占多大便宜。想想看,虽然射程内火枪威力比弓箭大,你射一枪的时间人家已经射了五六支箭,如何能干过对方任思齐不知道现在的后装线膛枪是否已经发明了出来,但是他可以肯定的是前装线膛枪已经出现。可就是在枪管中间刻上螺旋形的膛线,以岱山工匠营的技术竟然久久无法做到。导致岱山生产出来的火枪虽然优于一般明军中的火铳,却完全无法和西人的火枪相比。现在,陈于阶这位火器专家肯留下来,任思齐自然是大喜过望,任思齐相信以陈于阶的聪明才智,肯定有办法解决往枪膛里加膛线的问题。“没想到先生也肯留下来,思齐实在是高兴啊”任思齐满面堆笑的拉住了陈于阶的手,看的一旁的刘肇基目瞪口呆,自己都他娘的跪地效忠了,也没见你这么高兴啊“本官若是走了,这城头的大炮怎么办本官放心不下而已。”陈于阶不着痕迹的把手从任思齐手中挣脱出来,淡淡道。其实陈于阶更放不下的是这满城的百姓,众文臣武将逃离扬州,只留下这个年轻的肃虏侯保护着八十万百姓,心怀不满的陈于阶不愿选择和他们一起逃亡。扬州城内的官员们都选择了撤离,像刘肇基陈于阶一样留下来的极少,不过史可法幕下的一个幕僚阎尔梅倒是选择留了下来。和官员们不一样的是,扬州府县的吏员们没有一个选择逃走的,土生土长的他们和官员们不一样,扬州就是他们的家。官员们的船影消失之后,任思齐下的第一道令,就是立刻召开会议,商议宁波军下一步的行止。宁波军的两个镇将,幕府中的李彦直等四个司长,水军统领薛雨来,沈廷扬,以及刚加入岱山军的刘肇基陈于阶,史可法的前幕僚阎尔梅也被特批与会,扬州城的最高层济济一堂,商议决定扬州这八十多万军民该何去何从第三百九十八章 故土难离其实也没有好商量的,对于下一步的去向任思齐早已和李彦直等人商议多日。那就是撤出扬州,沿着陆路撤往崇明岛。“为什么要走陆路”初次知道任思齐打算的刘肇基忍不住问了出来。任思齐笑了笑没有吭声,李彦直则替他做了解答。“之所以选择陆路而不是运河南下,考虑的是扬州城中这八十余万百姓。要是走水路的话,一是找不到这么多船只,再就是肯定会遭到清军的大肆堵截。只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