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秀才的逆袭> 分节阅读 216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216(1 / 1)

负的就是统战司的职责,不过是名号更响亮目标更明确了一些。连续对众将及同盟会分堂中人培训数日之后,任思齐下令游击军出发。由于游击军以后的战斗模式更多的依靠河流湖泊,任思齐从薛雨来的第四镇水军中抽调了八百余艘各式江船,连同船上水手划分给各游击军。闰六月十日,夜晚,晴,一轮弯月把凄凉的月光挥洒在大江之上。一艘艘江船从崇明岛出发,趁着月光,分成三队往各处而去。任思齐站在崇明码头,亲自送别投入前线战场的将士,看着消失在月色之中的船影,心情极为复杂。实施游击战是自己的突发奇想,可是这种战法能否奏效却连任思齐自己都不敢保证。把一支支的小股军队派往清军重兵把守的江南各地,他们能不能在清军的围剿之下生存下来,并不断发展壮大还是会在清军的围剿下全军覆没要是此时我真正有五万精兵那该多好,那样就可以和清军堂堂正正的战上一场任思齐心中叹息着。第四百二十四章 金山卫马应魁带着第四镇五千余官兵分乘二百余艘平底沙船,趁着夜色绕过了长江口,沿着海岸线往南而去,于中午时分到达金山卫海面。按照参谋司众参谋合议,松江游击军大本营设立在金山卫,另外再往淀山湖一带派出一支游击分队,等到第一镇自崇明攻下吴淞城之后,以金山卫、吴淞城、淀山湖三大支点,可以把整个松江府控制在手中。松江府是东南有数的富裕之地,下辖青浦、华亭、上海三县,全府有耕地五百余万亩,盛产稻米和棉布。整个松江府地势低洼、土地肥沃,稻米亩产高达25石,明末时整个府全年产稻米达900余万石,上缴朝廷赋税就达80余万石。若能完全掌控松江府,仅一府之地就可以养十万大军。此外,松江还大量种植棉花,棉纺业非常发达,全府年产各种棉布3000多万匹,所产的布匹行销江北各省甚至销到日本吕宋南洋各地。如此富庶的地方,想占据的话不是那么容易,且不说清廷肯定不会放弃松江,他们已经派出绿营兵中战力最强悍的李成栋部占领了吴淞,目的就是伺机攻打崇明残留的明军,并且威慑松江府,而后又派出了招降使者,招降了金山卫参将洪恩炳。南京和杭州陷落、弘光帝被俘之后,整个松江官员都投降了满清。可是剃头令一出,松江的士绅们百姓大哗,就在崇明岛出兵的这一天,弘光元年闰六月十日,原两广总督沈犹龙、崇祯十六年进士李待问,几社名士陈子龙、夏允彝,松江世家徐阶祖孙徐浮远等人起兵抗清,占据了松江府城。松江东南的金山卫官兵也蠢蠢欲动,多有欲反清者。就在这种形势下,马应魁带着崇明第四镇官兵来到了金山卫南侧海面。一支数百艘船只的大军来到了附近海面,立刻引起了金山卫官兵的注意,海边墩堡燃起了烽火,金山卫指挥使、参将侯承祖率领十余骑亲兵来到海边,观看着远处出现的舰队。金山卫是松江重镇,负责防御来自海上的倭寇进攻,全卫包括四个千户所,附属堡城三个,墩堡十余处,全卫官兵及家属两万多人。不过两百多年来,全国的卫所兵制腐败不堪,金山卫和大明其他卫所一样,卫所兵基本退化为农夫,毫无战斗力可言。侯承祖是金山卫参将,祖上传下来的世袭指挥同知职位,现在是金山卫的最高长官。就在今日,卫所众千户百户聚集在卫衙门,商议是降清还是重举大明旗帜响应松江府的起义。清兵攻下南京之后,就派出了降将杜文焕前来劝降。胡家港堡城守备参将洪恩炳早早投降了满清被任命为金山卫总兵,洪恩炳力劝金山卫诸将一起降清,而金山卫诸将则举棋不定。可是剃发令一下,立刻群情愤愤,想降清谋取富贵者立刻转变了立场。洪恩炳在卫城立不住脚,逃回了胡家港堡城。侯承祖正在和众人商议,是否派兵去松江,响应松江沈犹龙等人,就在这时,忽然传来消息,一支船队来到了金山海面。侯承祖坐在马上,遥望着海中的船队,看旗帜依稀是大明旗帜,暗暗盘算着这是哪一路的明军,为何来到了金山卫的地界一艘小船从舰队里驶出,向着海岸而来,第四镇监军马良亲自乘坐小船上岸,负责和金山卫的官兵进行沟通。马良三十岁年纪,本是宁波童生,岱山巡检司刚立时,被招募到巡检司做事,同一批被招募的二十多人读书人中,马良是少数愿意从军之人。加入岱山军后,一直做参谋司的参谋,是李彦直的副手之一,能力不俗。现在崇明扩军,以他的老资格被任命为一镇监军也是理所应当。见到下船的是身穿明军袍服的军官,侯承祖放下心来,翻身下马,迎了前来。“请问可是金山卫的将士在下崇明越国公部下监军马良。”马良笑眯眯的对着侯承祖抱拳施礼。“越国公的军队”侯承祖大吃一惊,对于崇明岛的越国公任思齐,他可是久闻大名,以区区海防游击迅速崛起,铜陵力拒左良玉的楚军,击溃左军三万先锋军,斩杀总兵李国英,后来又千里增援扬州,斩杀八旗兵三千,在督师史可法重伤之后独守扬州一月,逼得满酋多铎二十万大军不得越过扬州一步。以二十余岁的年纪得封国公,在大明能有几人侯承祖早就听说越国公任思齐占据了崇明,可是这一个月来,崇明军非常的低调,除了派出大量的船只采购粮食及各种物质以外,再没有其他动作,没想到今日怎么派兵来金山卫了。“在下金山卫指挥同知侯承祖,见过马监军,不知越国公他老人家有何示下”侯承祖躬身行礼,一边问着崇明军的来意,一边心中暗自盘算着。“自从满清颁发了剃发令,各地心向大明的士绅百姓纷纷举义,然而清兵势大,必然会进行大举反扑,我家都督心忧之极,特派我等乘船前来,援助松江举事的义军。”“原来如此,”侯承祖点点头,看着海中庞大的船头微微皱眉,如此大的船队,上面怕不有数千名士兵,这么多人金山卫可安置不了啊“既然越国公有心抗清,为何不攻打吴淞的清军,却绕到了金山”“吴淞的清军自然有越国公他老人家亲自对付,我军前来的目的是支援松江府城”马良笑道,想要如愿开展游击,就离不开金山卫官兵的同意。虽然第四镇的目标是以金山卫为根基控制松江南部,可是如何控制却值得商榷,得慢慢来。总不能一过来就同室操戈,攻打同一阵营的明军吧看着远处海中的船队,侯承祖知道自己无法阻止崇明军的登陆,从官爵上他一个个从三品的指挥同知无法抗拒超品公爵,从实力上来说,他部下的卫所军更不是能力抗八旗兵的崇明军的对手。第四百二十五章 胡家港城堡算了,他们要去松江府城,就由得他们吧,侯承祖心中暗暗想道。“越国公他老人家高义,末将十分敬佩,不过金山卫城池地狭,恐怕容不下越国公的大军进驻,不过我会准备羊酒,为马监军以及贵军众将军接风洗尘。”“接风倒是不急,还是先请侯将军为我军安排一个住处才是。”马良笑道。“住处,贵军不是要往松江吗”侯承祖惊疑道。“海上颠簸,不得休整几日才好前往松江啊,不知侯将军能否容我军进卫城休整”“这,恐怕不妥吧,”侯承祖迟疑道,“卫城地狭,没有多余的房屋安置贵军啊。”“要不这样,”侯承祖突然灵机一动,“东三十里外有一个胡家港堡城,守备参将洪恩炳早已投降了满清,可是胡贼部下兵力众多,金山卫一直拿他没办法,就请贵军攻下胡家港堡城,在里面驻军暂歇吧。”侯承祖一直拿降清的洪恩炳没办法,因为洪恩炳掌控胡家港堡城,堡内有一千多兵力,其中属于洪恩炳的亲兵就由二百多人,战力强悍。而金山卫城兵力虽然远在胡家堡之上,可是侯承祖直接控制的兵力也就一千多,其他的兵力分属各指挥千户统领,城内众将人心并不是很齐,目前还在降清和投明之间摇摆不定。侯承祖自己当然是坚持抗清的,可是奈何城中其他将领态度暧昧不定。现在崇明军来了,何不借他们的手除掉降清的洪恩炳,并震慑城内其他将领,如此一来,自己就可以借着崇明之势完全掌控住金山卫。听了侯承祖的建议,马良哈哈大笑,正没有借口留在金山卫呢,没想到瞌睡送来个枕头。“胡家港城堡竟敢降清,对这样的乱臣贼子我崇明军绝不能忍我们这就兵发胡家港,斩杀这批叛逆”马良慨然道,说完抱拳向着侯承祖告辞,转身乘坐小船回到了船队。“这才是真正的大明义士啊”看着掉头往东的崇明舰队,侯承祖心中感慨着。闻听叛逆就果然发兵攻打,与之相比,自己那害怕被鸠占鹊巢的小心思真是惭愧。马良回到大船上,和马应魁简单说了情况,二人合计了一下,果断的下令船队掉头往东。半个多时辰后,船队到达胡家港附近海域,远远的望见有一条河流汇入大海之中。“那应该是漕泾河,顺着漕泾而上,二里处就是胡家港城堡。”马应魁用双手压着松江沿海地图,仔细的查看着。船队转向,向着那条河流而去,因为都是平底沙船又大多数是用于内河行驶的船只,靠近海岸倒是不怕搁浅。船只行近,就看到这条河流约有二十丈来宽,宽度和深度足以行驶大船。于是船队便驶入河中,向着内陆而去,船队大多数船只都是桨帆两用沙船,在海中和宽阔的江中可以依靠风力行驶,在狭窄的内河则可靠船桨划动前行,不过速度要慢许多。站在船头,看着两岸郁郁葱葱的风景,看着那稻浪翻腾,棉田处处。松江府土地肥沃,除了海岸沙滩以外,少有荒芜的土地。就这条漕泾河而言,河流的两岸俱是农田,众多的百姓在田中劳碌着。自从倭寇之乱以来,松江府已经不闻战事八十余年。哪怕是前些时日满清攻占了南京杭州,也只是往松江派遣了一些官员接收政权而已,并没有大军前来,没有打仗,乡下百姓们自然也感受不到太多时局的变化,在好些人眼中依稀还是大明。船队顺着河道没走多久,前面出现了繁华的集镇,行人也密集了起来,在河道东侧出现了一座城堡,正是胡家港堡城到了。马应魁一声令下,船只都靠向了河岸众将士鱼贯下了战船,在漕泾河北岸整队。看到突然出现如此多的士兵上了岸,河两岸的百姓大惊,纷纷各自跑回家门。这支军队很明显不是熟悉的金山卫士兵,见到陌生的军队,百姓们自然不敢轻易靠近。“快跑吧,明军要攻打堡城了。”“来的好啊,杀了洪恩炳那个汉奸”对明军的到来,此处的百姓是持欢迎态度的,满清颁布的剃发令简直让人惊恐,百姓们看着堡城里洪参将属下士兵剃过头后的丑陋模样,想想自己以后也要变成那种样子,个个都不寒而栗。最好这支明军能攻破堡城,干掉洪恩炳,这样大家伙就不用再剃头了明军的到来当然也引起了胡家港堡城的注意,早有人飞跑着前去报信。就在崇明军的眼皮底下,就见到堡城的吊桥迅速拉起,城墙上出现了慌乱的士兵。留下了水兵看守战船,马应魁指挥着四营士兵迅速的围了过去,五千士兵在堡城的西门列阵。胡家港城堡是个方方正正的小城,长宽各约一里,城墙高约三丈,城外设有护城河,河宽约四丈,有东西两个城门,城门设有吊桥。是一个防御完备的小城。“要是事先派出少量军队偷袭设法夺取城门就好了”看着吊桥高高拉起,监军马良叹道。“没关系,就让咱们堂堂正正拿下这个城堡”手中握有五千大军,马应魁的底气很足。虽然这五千人大都是新募不久的新兵,可是军队的骨干却是岱山军老兵,就军纪和战斗力而言,远胜马应魁投奔任思齐以前的部下。而城墙上的守军见到明军的到来,均慌乱不堪,一看就是毫无战斗力的乌合之众,对这样的守军要是打不下来的话,还不如买一块豆腐去撞死马应魁是积年老将,自然知道该如何攻城。先派出少量士兵举着盾牌试探着往护城河走,城墙上稀稀疏疏的射下几支软绵绵的箭矢,马应魁立刻对守军的战斗力有了底。护城河虽然只有四丈,可也不容易渡过,不过这难不倒马应魁。命令传下去,二十余艘小号江船顺着漕泾河与护城河连接处驶入护城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