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和兰儿, 是的, 自从受了打击后,王夫人似乎看清了不少,对长子留下兰儿也是十分关照, 请先生、买书籍之类的,不用李纨说王夫人便会想到兰儿。也因为在上次的事情中迎春站在了王夫人这边,因此,王夫人在对待迎春的事情上,很是殷勤,只要有机会,就会来宫中和迎春拉关系。王熙凤,那是迎春正经的长嫂,入宫十次,王熙凤是次次不落。谋到了户部之后,贾琏也是干的风生水起,他不是通过科举而是偏于才干,在晋升上大概要难一些,但只要不走偏了路,大概也能成为户部实权人物之一。而琮儿,在上次的科举中一举中了进士,虽然名次不是太靠前,但十七岁的进士,也足以让人自傲了皇上在迎春这里透过话,先将琮儿放到翰林院待上一两年,翰林院中都是读书人中的领袖人物,与琮儿也是重要的人脉。等在翰林院中混熟了后可以转到吏部或是户部,这里都是为官的老油子,琮儿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差不多了之后再让其外放地方,既能放开手脚一展才学,也能了解一下民间百态,为以后入京为官打好底子。迎春将皇上对琮儿的安排如此细心,便也不再过问了。今日,入宫拜见迎春的便是王夫人和王熙凤。如今的王熙凤行事大方,姿态洒脱,而王夫人,整个人都被磨去了棱角,越加的没有存在感了。“才两个月未见,娘娘越加的光彩照人了”王熙凤笑呵呵的夸道。“在你眼中,本宫大概永远光彩照人吧”迎春的眼中满是笑意,在荣国府的时候,她或许和荣国府的人起过分歧,但如今,她是荣国府的靠山,只要不是个糊涂的,都不敢也不会算计她,这让迎春和荣国府的人相处起来很轻松。“可不光是臣妇,在所有人眼中,娘娘您永远这么光彩照人一年更比一年漂亮。可让臣妇这个一年老过一年的中年妇女羡慕坏了”王熙凤爽利的笑说。“嫂子你的嘴永远这么能说,和你说话能让人笑酸了脸颊。”迎春“能让娘娘你们开心,臣妇这心中定是高兴的几天睡不着觉。”“可别,嫂子睡不着觉,那不就成了本宫的过错了吗”因为相熟,一番闲话之后,迎春才问道,“你不是说有好事吗什么好事,快说了让本宫开心开心。”迎春的眼神瞟了眼王熙凤的肚子,被眼尖的王熙凤抓了个正着,她一把捂住自己的肚子,叫道,“可别,臣妇都这把岁数了,可没有老树开花的本事。”“你是有侄儿侄女他们就够了吧不然嫂子你这岁数,再生几个也来得及。”迎春笑道。王熙凤的年龄并不大,也就比迎春大了四岁,如今才不过二十三,正是生育的黄金阶段呢“不行了不行了,臣妇就等着抱孙子呢”王熙凤笑唱俱佳的说道。“噗”迎春被王熙凤的说法逗笑了,“你才二十三的岁数,竟然想着抱孙子侄儿才几岁就是芷儿,也才那么点年纪,”“我一个本家的堂姐,比我大个八九岁,人家早就抱上孙子了。”王熙凤说道。“你还是先养大了敦侄儿再说吧让本宫说,你也别念着什么孙子了,像二太太和大嫂子培养兰儿那样,好好的培养侄儿读书习字,将来说不得也能当一回状元公母亲呢这可比抱孙子的喜悦多。”迎春状似玩笑的说道,虽然不期望能像现代那样晚婚晚育,但能推迟些,也是好的。“好嘞,娘娘您见多识广,就听娘娘的,回去后臣妇就抓紧时间让那小子好好的读书,状元不敢想,能像他二叔那样得个进士,臣妇就心满意足了”好像迎春不说,王熙凤就不让儿子读书习字似的,就她所知,贾琏的长子如今正被贾琏管着读书呢自从琮儿中了进士后,贾琏对他儿子的学业就更加的上心了“读书是好事,但身体才是重中之重,你可别只顾着让侄儿读书就忽略了他的身体。”迎春提醒道,贾琏的长子年龄还太小,容易亏损身子。“兰儿和宝玉也是,不能只顾着读书不顾身体。”迎春又看向王夫人说道。“是,知道娘娘疼您疼爱那小子,不会忽略的。”王熙凤。“是,娘娘放心,臣妇记着呢”王夫人以深为然的说道,身体对读书人有多重要,王夫人可以说是有着切身之痛,毕竟,她的长子贾珠,才学过人,可就因为读书熬坏了身子,早早的就去了。所以,她虽然管着宝玉和兰儿读书,可万不敢让他们因为读书熬坏了身子。“哎呀”王熙凤突然惊呼一声,说道,“说了这么多,差点忘了大事。”“什么大事”迎春问道,她还真不知道呢“臣妇现在这里恭喜娘娘、贺喜娘娘了”王熙凤突然一本正经的说道。“别瞒着,快说”迎春笑骂道。“我们琮儿到了娶亲的年龄了,老太太为她相看了一门亲事,不管老太太说有些事她不太懂,让臣妇入宫听听娘娘您的建议。”王熙凤说道。“本宫还当什么事,原来是琮儿的亲事,可别光顾着给本宫贺喜,你可是琮儿的长嫂,要贺喜也是该给你贺喜。”“臣妇和娘娘同喜,等着看琮儿媳妇入门。”王熙凤道。“谁家的”迎春问道。去年先皇去世,皇上免了选秀,特准许适龄当选的秀女各自婚假,因此,民间倒是可以没有顾忌的挑亲家了。不过,免了选秀后自己挑亲家既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往年的大选,既是宫中在挑人,也间接的帮宫外眼巴巴的想要媳妇的人家掌了眼,最后一层阅选刷下来的秀女素质品德家世都不会错多少,而且几乎是将全部正当年的姑娘都提出来溜了溜,让眼巴巴看着的人心中有了数,不会因为姑娘被养在深闺中而不知道或者是忘了深。每一年,最后的阅选刷下来的人,可都是各家猛抢的媳妇人选。至于坏处,那还用说,最好的姑娘或是被纳入宫中,或是被赐婚给宗亲或功臣。自家婚配,眼睛好使点,或许能挑到同年龄段最出挑的某一人呢“严家,是宫中贤妃娘娘的堂妹。”王熙凤说道。“贤妃的堂妹”迎春“是的,这严家也是会来事,竟然直接托人找上了老爷,老爷虽然觉得严家是门好亲事,但怕犯着什么忌讳,便托词说家中孩子们的亲事向来是老太太做主,他得回去问问老太太。老爷回府后理解给老太太说了这事后,老太太便特意打听了一下严家姑娘的人品,听说,是个顶尖的呢老太太觉得好,但同样担心犯了什么忌讳,便让臣妇入宫向娘娘讨个注意。”王熙凤说道。只从严家是从贾赦那里入手,她便知道,这严家眼睛厉着呢,偌大的荣国府,老爷平时就窝在府中吃吃喝喝玩玩他的古董,本就不喜欢交际的人自从迎春在宫中出了头之后,更是窝在荣国府不外出了,但严家愣是从这之中看出了荣国府能拿主意的那一个。“严家的姑娘,如果本宫没有记错,贤妃有一个大伯,她大伯那里好像有一个嫡女。”迎春说道。“对,就是贤妃亲大伯家的嫡女。”王熙凤说道。入宫之前,贾赦就收集了同次入宫的后妃家世给迎春看,同位分的贤妃、贵妃更是重中之重。如果没有记错,贤妃父亲那一辈是兄弟三人,贤妃的父亲严尚书排行老二,他之上还有一个兄长一个弟弟。也不知道为什么,贤妃的父亲严尚书这一辈,三兄弟个个能干,只是老二,也就是严尚书除了能干之外更多一些圆滑和钻营之心,仗着能干和会琢磨上意,稳步上升到尚书的位置上。严家的老大,人同样颇有才能,但人就有些木讷了,比严尚书更早的步入朝堂,但如今却屈居在四品地方大臣的位置上。严家的老三,也有才能,但人品,就有些让人一言难尽了,虽然大事上没有犯过糊涂,但自个房中,姨娘通房一大推,只庶女,就有五人,若再算上嫡子和庶子,总之有些一言难尽。严家二房除了贤妃这么一个嫡出的姑娘外还有一个庶女,大房中就只有一个嫡女了,这次说亲的,便是大房的这位嫡出姑娘。严家因为严尚书在朝中经营,也算是显赫一时,后来投靠了新皇之后虽然大不如前,但也不错,只到后来贤妃在宫中风头无两,严尚书趁机助贤妃争夺后位,在朝中也算是搅风搅雨。直到贤妃在宫中彻底的失势,严尚书这个老狐狸不等见机快,不但自动认输退出了权利中心,还向皇上卖好交出了不少好东西。这就是严尚书的高明之处了,不像是吕阁老手中捏着好东西想让皇上拿东西去换,皇上是受人威胁的人吗若是,他怕是也坐不稳皇位了。严尚书不等皇上示意,赶紧将手中的东西献出去,他知道,皇上的东西你不能主动去要,而是要等着皇上主动给你,且他既然诚意满满的献上了好东西,以皇上的为人,会亏待他吗他知道不会。所以,严家虽然势力大损,但也安然的从暴风雨的中心退了下来。严尚书虽然闲赋在家,但他的儿子,贤妃的长兄,虽然目前是一个低位官员,但也混得风生水起。有着严尚书留下的人脉,背后又有严尚书指点,向来严尚书的儿子的仕途前不会差。贤妃的大伯家,一直在地方为官,严尚书等人博弈皇后之位的时候,可能怕出意外、也想着留一条后路,他彻底的将大房和三房都摘了出去,因此失败之后严尚书退下来的时候,他兄长和弟弟仕途倒是没有受任何的影响。因为严尚书的这一波操作,以及他们家长房低调的态度,又是颇有才干的人家,迎春对他家的家世倒是很满意,再则严尚书彻底的退了下来,也没有什么后顾之忧。只是,严家的那位姑娘迎春并未见过,她也不知道琮儿会不会喜欢,倒是不好拿主意了。“对他们家如今倒是没有多大的忌讳,若琮儿愿意,接亲也无妨但切记,若是琮儿不愿意,也不要勉强。”迎春说道。“知道娘娘心疼琮儿,臣妇已经让贾琏问过琮儿了,琮儿说只要姑娘人品好,才貌上没有什么缺陷,他便没有意见。”王熙凤喜笑颜开,只要娘娘说没有忌讳的,这一桩亲事,便是成了。作者有话要说:好惊慌,评论里有才猜到了部分真相,但谁猜到了我就不说了,免得剧透。第198章 再孕“怎么, 二太太是在担忧宝玉的婚事吗”迎春问道。“唉”二夫人叹了一口气, 说道, “是啊, 宝玉那孽障, 不会读书、人也不肯上进,臣妇相看了这么久,一个合适的媳妇人选都没有。”其实媳妇人选是有的, 但王夫人知道, 贾政没有本事, 宝玉又不肯上进,就是有一个淑妃堂姐提携, 自己没有本事站不起来也是枉然, 若嫁给宝玉, 怕是只能指望着贴着大房混饭吃,有志气的谁又看得上宝玉呢让王夫人比较闹心却不得不接受的是, 探春那丫头拘着贾环读书,贾环虽然没有琮哥的天赋,但也不错。先生说, 贾环将来考一个举人应当是成的,贾环那小子又比宝玉机灵, 因此, 有些人在宝玉和贾环之间更加看重贾环,又不是娘娘嫡亲的兄弟,他们觉得只要本人有才, 再加上宫中娘娘提携,贾环的前景比宝玉更好。虽然贾环是庶子、宝玉是嫡子。也有一些是看重宫中的娘娘,又搭不上大房而主动找她们二房的,但她觉得那些都不合适。“宝玉都已经十五岁了,臣妇实在是愁啊”王夫人都有些后悔没有促成宝玉和宝钗之间的亲事了,宝钗好歹知根知底,品貌皆是上等,配宝玉也好。王夫人赶紧打消这个主意,如今的宝钗是亲王侧妃,更是抚养着亲王唯一的儿子,若是她那一天不小心露出口风,怕是会给宝钗也给她们自己招祸。宝玉的亲事,迎春对宫外和宝玉门当户对的姑娘家不了解,倒是真不好给宝玉说亲。“娘娘,这里是宝玉最近写的文章做的诗,娘娘可否帮宝玉看看。”王夫人说道。迎春接了过来细看,还是那样,不管是宝玉的诗词还是文章,灵气十足,让人见之心喜,但是,却也不适合出现在科举中。再加上宝玉那人,不识人间疾苦,性子又过分的天真,还又改不掉的孩子气,若是将宝玉推向官场,那就是将一块肥肉丢在了饿狼群中,怕是会被吃的渣都不剩。为了不让宝玉白白的送了性命,除了贾政无人敢将宝玉推向官场。因为王夫人经常入宫拜见迎春,也因为元春临终时托付,迎春对宝玉的出路慎重的思考过。官场,宝玉不适合;商场,这个时代商人的地位太低,况且宝玉怕是不适合;想来想去,宝玉只有一条路可以走。“二太太,关于宝玉,本宫有一个想法,先说给你听听,你回去之后好好的琢磨一下,看看是否可行。”迎春说道。她可以出谋划策,但她不会替别人决定人生。“既然官场这一条路走不通,那不妨换一条路走。”迎春说道。“什么路”王夫人着急的问道。“文人,做一个纯粹的文人。”怕王夫人听不明白,迎春又道,“二太太可听过竹林七贤、建安七子”“听过,这等先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