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决定跟着黎池走的,就跑前跑后地绕在他身边。黎池看着精力旺盛地跑前跑后的小孩子们,然后喊上他爹和他三堂哥,往家里走去。黎池他们到家时,奶奶袁氏和娘亲苏氏,以及大伯母和二伯母,得了先前跑开的小孩顺便的报信后,正翘首等在院门外。看到黎池他们时,嘴里就直呼着黎池的小名迎上前去:“哎哟,奶奶的小池子回来了可想死奶奶了”奶奶袁氏脚步颠簸地冲上前去,黎池连忙上前一步搀住。“娘的小池子啊,怎么瘦成这样了”娘亲苏氏看自己儿子明显瘦了一大圈,立即心疼了。“小池子啊,大伯母让你大伯前天就去抓了一条草鱼,正养着吐腥味儿呢,一会儿大伯母就去给你烧了它烧你最喜欢吃的糖醋鱼”大伯母王氏也心疼,于是立马想起给黎池烧一条鱼补补。天生嗓门儿大的二伯母赵氏,这些年来已经很少大嗓门儿了,可今天一激动就又亮出了她的大嗓门儿。“小池子哎哟二伯母可想你了”近些年来已经有些耳背的袁氏,都被赵氏的大嗓门儿给震得耳朵里嗡嗡直叫,“你这嗓门儿你嗓门儿这么大,去把地里的男人们喊回来”“唉唉,好,我这就去。”赵氏笑嘻嘻地答应,就提脚准备去地里叫人。黎池连忙开口拦住,“二伯母不用跑这一趟,就在家里等着,刚回来时遇见好些小孩子,一路上怕是会喊得全村人都知道我回来了。”跟着黎池去省城跑了这一趟的黎湖,他娘亲苏氏的亲儿子。回来后,他娘第一个冲向的人是小池子而不是他,并且到现在都还没看他一眼,把晾在一边。站在一旁的黎棋:你三叔我不也一样习惯了就好。等家中一众妇女稀罕完了,黎池才插得进话挨个打招呼,“奶奶,娘,大伯母和二伯母,我回来了。”“唉奶奶的小池子终于回来了”一行人簇拥着黎池,一边说一边往院子里走。“小池子怕是也饿了,老大家的你去做饭,把那条鱼烧上”“唉,我这就去。”大伯母王氏笑着快步往厨房走。“老二家的,你去把家里待客的瓜果拿出来摆上,把茶水也烧上,等会儿家中就要来好多客人了。”“唉,我这就去。”二伯母赵氏声音响亮地答道,然后几步就进了北边的屋里。“老三家的,你去你就照顾着我乖孙子。”黎池的娘苏氏得了婆婆的吩咐,更加心安理得地围在自家儿子身边,“小池子,你口渴了没娘给你去倒碗水”都是一家人,黎池也没和他娘客气,她的一腔热烈母爱也要有地方表达出来,“是有些口渴了,那娘给我倒碗水。”黎棋:黎湖:三叔,习惯就好了。在一直被忽视的叔侄二人的心凉透之前,终于有人注意到他两了。“当家的和大湖,你们两跟着小池子照顾他,也受累了。你们口渴吗我顺便给你们倒一碗水”虽然是顺便的,但终于有人关心他们了“那就劳烦三婶了。”“嗯,也给我倒一碗水。”没有多久,家里的其他人就相继回来了。回来见到面之后,自然少不了一番叙话,表达着各自的喜悦。除了在族学读书还没放学的黎溏,去县里见同年秀才的黎河,以及今天带着女儿回娘家去了的黎江妻子外,家里人都回来全了。然后陆陆续续地,家里又来了不少村里的邻里亲朋,如同四年前黎池考中秀才回来的那天一样,屋里屋外都是来恭贺的人。还没来得及和家里人多说,黎池就又去招待前来道贺的客人,挨个亲手递上几颗饴糖,然后又满脸笑容地谢过他们前来道贺。邻里亲朋们见黎池依旧热情有礼,说话也是亲亲热热的,完全没有因为考中了解元举人而看不起他们,也就更加高兴了几分,对黎池那真是赞不绝口。大伯母王氏烧好饭菜,客气地问过道贺的客人吃过饭没,要不要来吃点饭客人们都知道这只是客气话,那饭菜明显是给赶路回来的举人老爷做的,他们也不是那种没有眼色的人,都纷纷说吃过饭了。于是黎池、黎棋和黎湖,就在众多客人的围观下,一边与他们说乡试的事,一边吃饭,这个时候也不用讲究那套食不言的规矩了。热热闹闹一下午之后,在傍晚天擦黑的时候,来黎家恭贺的人这才渐渐散去。又吃过晚饭之后,一家人才得以坐下来,好好地聊聊黎池的这次乡试。有关这次乡试的前前后后,黎池都一一娓娓道来。贡院内的那场风寒,瞒是瞒不住的,于是他就简单几句话带过去了。黎池是几句话简单带过去了,可有黎棋和黎湖两人在一旁补充啊,什么“险些性命之危”、“俭王殿下的救命之恩”、“出贡院时一副形销骨立的样子”等等。从这些话里,就能听出黎池这次乡试的惊险。其他人还好,只觉得心有余悸,叹一声幸好。但家中女眷如黎池的奶奶袁氏和娘亲苏氏,听着他们的讲述那真是心惊肉跳,到最后更是眼泛泪光,训起人来时声音都哽咽了。没错,黎池挨训了,哪怕他成了村中的第一个举人老爷,哪怕他连中四元已经是乡试解元,还是躲不过家中女眷的念叨和教训。“小池子,奶奶给你说过多少次了:身体最重要,你这个人最重要,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举人可以三年后再考,可命只有一条”“你是要娘的命啊既然得了风寒,哪怕在贡院里出不来,你也应该多休息啊,你定然是不但没休息还惦记着考试万一没有俭王殿下呢那你不就不就出不来了”说到最后,苏氏的眼泪哗哗地直掉,声音也哽着让人听了就心酸。黎池这下不知道怎么办了。他前世的妈,是一个能够在地上撒泼打滚的女人,眼泪是说来就来,并不能根据她的眼泪去判断她是真伤心难过,还是在装腔作态。于是这练就了他不为女人眼泪所动的性格,甚至他小时候还没养成所谓男子气概时,也学会了用眼泪去实现他的目的。但黎池这世的娘亲,虽然一贯温温柔柔的,但却是个柔中带刚的女人,从她与她娘家人的相处中就能窥见一二。黎池很少见她哭,不,这甚至是他第一次见他娘掉眼泪因为黎池这世很少见女人掉眼泪,也许是对女人眼泪的免疫力下降了,他现在看着他娘哭、看着他娘哗哗掉眼泪,一时间就有些懵,不知道要怎么办黎池还在为他娘掉眼泪而苦恼着呢,没成想他奶奶也跟着掉起眼泪来袁氏的头上青白发丝交错,脸上爬着皱纹,面目沧桑,掉起眼泪来,又更多了几分岁月赋予其中的心酸黎池:许久不见自家厉害哥哥的黎溏,忽然觉得他哥哥哪怕是考了解元又怎样别人都说他聪明至极,可他奶奶和娘亲几串眼泪一流,他也照样没辙了腹诽完自家亲哥的黎溏,冲他亲哥挺挺小胸膛,然后吨吨地冲到他奶奶面前,把胖墩墩的身子就往袁氏怀里挤“奶奶,奶奶,抱小溏子”黎溏比黎池小八岁,今年虚九岁。因为他小时那一头稀黄的头发,而使黎池决心要好好喂养他,之后一直监督着他吃多、吃饱,养到现在已经被养成胖墩墩的模样了。现在黎溏整个人肉乎乎的,又爱撒娇卖萌,是非常能得老人长辈喜欢的那类小孩子。以前家中最得奶奶袁氏喜欢的一直是黎池,不过现在看来,他的得宠地位不保啊“小溏子,不要闹你那么重,奶奶抱不了,快下来”苏氏见小儿子又像麦芽糖一样,在他奶奶怀里黏着撒娇,赶忙训斥。黎溏这一出,打断了流泪的袁氏和苏氏,之后也顾不上掉眼泪了。“你个小机灵鬼,就你最机灵”袁氏点点黎溏的鼻尖儿,然后又训起黎池来:“小池子,你以后可再不能这样了,要好好爱惜身体什么都没有你身体健康重要”苏氏也擦擦眼泪,附和:“你要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命没了就什么都没了。”这时黎棋插话道,“俭王殿下亲自给小池子取了字,这是多大的恩赏啊,我们以后要记得不要在外面叫他小池子,要叫他和周。”一家之主的黎镖也点头赞同,“对对,以后也要给村里人说说,记得以后要叫小池子的表字和周。这可是当朝王爷亲自取的字啊,今年过年时是不是要记到族谱里去呢”然后一家人又就黎池的表字和周,开始展开讨论。而黎和周本人,此时思绪有些恍惚。命没了就什么都没了。这话虽然说来很浅显,但却是真的有道理。他前世算是年轻有为了,甚至某种程度上说来是前途无量。可一朝工作过劳,猝死在了办公桌上,也许在他死后能上一次当地社会新闻,讴歌一下他热爱工作、一心为民的事迹。可身后名再怎么光辉,死了终究是死了,什么都没了。今生现在重来一辈子,他竟依旧没意识到生命和健康的珍贵。他虽算不上三步一喘的孱弱书生,却也没在运动健身上花费功夫。他这次乡试得风寒,归根结底,其实是他身体不够强健罢了。想想明年的春闱,北方二三月的气温,比这次八月的乡试要冷得多。到时他能不能坚持下来若是又一次被冻感冒,他是否还有乡试时的好运是否还能考出好成绩这样想着,黎池觉得必须要在研读赵俭送的那一匣子书,以及练字改变笔迹之外,也要将锻炼身体、提高身体抗寒能力和免疫力,安排进计划里来。第57章之后的两三天时间里,来黎家道贺的人络绎不绝,黎池就专心地招待前来道贺的客人。三天时间过后,在族学先生、族长和族老们的约束下,村里族人们也就不去登门打扰黎池备考了。之后即使有县里或其他地方的人,前来登门道贺结个善缘,黎池也是能避则避,或是让家中的几个堂哥去接待。黎池虽然看重人脉资源,平时也总是笑脸迎人,轻易不与人结怨,但他却知道事情轻重。与会试和殿试相比,花时间去亲自接待几个前来恭贺或说巴结的人,得不偿失。而且像这样巴上来结个善缘的人,也不会因为他没有亲自接待他们,对他产生怨怼或对他产生威胁。黎池沉浸到备考中去。每天早上起来做些运动,锻炼身体。早饭后,就开始抄写赵俭送他的那一匣子书。黎池选择抄书,一是为了背诵并理解,这与出声诵读的作用差不多。二是为了练习出一种不同于他惯写的笔迹,这不是多难的事。彻底另创一种字体不容易,但黎池只是想要区分并遮掩一下他平时的笔迹,这不是多难的事,只是要练到手熟而已。午饭过后,黎池就作一篇策问或写一首诗,用来保持做题的敏感度和熟练度,确保会试之前不手生。晚上入睡之前,黎池必须回想并总结过白天所学,才会安心睡下。黎池全身心投入到了备考开年之后的会试中去,家里其他人也不去打扰他。不过在黎池备考之外,家里也有其他事情在发生着首先就是黎河,在八月份的院试中成功考取了秀才,虽然在黎池解元举人的光环之下,不是那么显眼。可黎河身上到底是有实实在在的秀才功名,虽不是廪生秀才,不能为参加科举的读书人作保从而赚取外快,也没有朝廷出钱米供养,但免田赋八十亩、免徭役两人的特权却是有的。更何况黎家还有连中四元的黎和周,浯阳的人更是认为他八成就是一个进士了。未来进士的兄长,家里其他兄弟除了老四黎海还看不出来外,其他的看着也都是有出息的。这样的黎河,在相亲市场上,那真是抢手得很本人有出息是秀才,兄弟更有出息,还家庭和睦,不知是多少姑娘的理想郎君。当然,如此理想的郎君,一般的农家姑娘也就配不上了。不说什么门户、家财之类的,考虑到黎家以后的前景,黎家孙辈娶进来的妻子,至少要识得几个字,性情要温和聪慧。若是娶进来一个大字不识、粗鄙蠢笨的,说不得一不小心就能给家中招惹来祸事。虽现在家中黎池还只是举人想这些还早,但现在看来可能明年黎家就是进士之家了,万一因为家人行事不当而影响黎池的前程黎江娶的是邻村私塾先生的女儿李氏,虽然现在还只给黎家生养了一个女儿,可家里人对她还是很满意的。一是家里还只有黎燚这一个重孙辈儿的,也只有她一个女孩,家里人也不像他人想的那样嫌弃她是个女娃,反而很喜欢她。二是李氏的教养很好,她身为私塾先生的父亲将她教得很好,识文断字,性情大方温和,友爱兄弟。李氏现在就成了黎家孙辈媳妇儿的标准了。然后猝不及防的,黎河从县城见同年好友回来之后,就向家中长辈提出了请媒人的请求。在了解清楚后才知道,黎河是看上了他去拜访的,同年好友秦善的妹妹。黎河的同年秦善也是秀才,且还比黎河考得好,是廪生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