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科举出仕> 分节阅读 100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100(1 / 1)

弟和弟妹的,可该怎样给他操办呢”在黎海的终生大事这件事上,徐素也难办。她若是黎海的嫂子,他爹娘长辈不在身边,长嫂如母,她还能为他张罗婚事。可她一个弟妹,这就不好做了。若是读书科举耽搁还情有可原,像黎海这样,十九岁还吊了郎当一个单身汉子的,实在不多。可这么久观察下来,黎池觉得黎海不会这么早就安定下来的。黎池并不觉得十九岁就是剩男了,但如今世情如此,就入乡随俗。“素素,你当谁都有为夫这样的幸运,早早地就能遇见合心意的人我到时去问问海哥,看他心中的章程是怎样的。”儿女都生下一双了,还时不时地就说些甜言蜜语徐素虽然羞赧,可黎池这样时不时就一本真诚地说些蜜语,她也感觉心里甜津津的。“那好,你去问问海哥是如何想的,之后再做打算。”之后夫妻两又拉拉杂杂地,聊了许多家长里短的话题。比如:今日平平和安安乖不乖呀,哭了几次、为何哭,兄妹两又有哪些有趣互动等等直到徐素显露出疲态时,黎池才起身出门,回他前院的书房。黎池下衙回到家,是泡过澡、洗去一身汗意之后,再才去后院找徐素和一对儿女的。所以黎池睡前不用再洗澡,只坐到书案后写了一篇日记,再就在书房的小榻上睡下了。这小榻放在书房里,是为平日看书看累之后,用来小憩一会儿的,如今竟成了黎池晚上睡觉的地方。不过这小榻说是榻,其实比一般单人床还大一些,睡起来也很舒服。其实,被撵到书房的黎池,也不是那么可怜嘛。后来黎池找机会问过黎海,果真如黎池所料。黎海直言暂时不想考虑婚事,他如今正沉迷于做出一番大事,暂时不想分心。黎池也就随他去了。黎池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那怕上辈子沉迷工作以致倒在办公桌上,也依旧没能改掉他的工作狂属性。在翰林院点卯上衙,手头没有公务可做时,黎池就闲不住了。他烦恼起了赚钱这桩事儿。宫太医给徐素开的补药方子,里面很多名贵药,像是冬虫夏草、阿胶、当归、紫河车、何首乌等,一副药都要一百七八十两银子。而且一副药还只能喝十天,一个月下来,就要耗费五百两银子。不怪宫太医当时说,一般人家喝不起这补药。不过黎池觉得,若他再不想办法,他家的也快要喝不起了。六元及第时皇帝赏的六百两黄金,这一年里七七八八地用去不少,如今家中只剩下两百多两了也即两千多两银子,只够徐素喝四个月补药的。还不知四个月之后,徐素是否需要继续喝。若需继续喝,或者以后虽不喝一样的补药方子了,但还需吃其他药养着呢又还有两个小孩,若是他们有个三病两痛的,尤其是安安,时常怕她生个什么病的。一旦真生病了,看病吃药都要钱的。黎池觉得,身为一个丈夫、一个父亲,总不能妻子和儿女生病了,他却拿不出钱来给他们看病医治,然后眼睁睁看他们硬生生熬着。可是他一年的俸饷,才六十两饷银,外加六十斛俸米即三百斗米。他一个翰林官,又不像行省地方的官员,还有几百到几千两不等的养廉银。京城这个地方,一个普通四口之家,一年收入三十多两银,支出要稍微多出一些,不超出四十两,很多都入不敷出。他这六十两银,外加六十斛米,若是没有赏赐的状元府和六百两黄金,家中养下人就别想了,只刚好够养活他们一家而已。黎池俸饷不不多,可家中用钱的地方却不少,所以他就烦恼起了赚钱的事情。虽然缺钱,但黎池有他自己的底线:绝不从百姓身上刮钱。所以京城水泥局的钱,黎池是不会动的。然后位于西郊石山下,黎池私人的水泥作坊,如今也只是刚好收支平衡而已。而就是这收支平衡,也还是黎海努力经营之后的结果。水泥这个东西,卖到民间的话,主要还是用于盖房子、平整房屋地面等,与三合土和糯米灰浆的用途差不多。水泥是个新鲜东西,但定价却也不能比糯米灰浆的贵上太多,水泥是大批量消耗品,与单价高的奢侈品还是不同的。所以其实每袋水泥的盈利并不多,只能是薄利多销。黎池利用水泥的知名度,在京城中拉了一单业务:一个江南大富商在京城中建宅院,谈成由他们供应水泥。有了这一单大生意在,这才维持了收支平衡。水泥作坊想要赚钱,还要再等一段时间。等水泥的真正威力,展示到众人面前之后。经过近半年时间的忙碌,赵俭终于完成了地方水泥局的选址工作。就跟织染局要建在桑麻大省一样,结合生产水泥的必须要素:水、石灰石、燃料煤炭的运输,以及水泥用于治水的主要用途,地方水泥局拟建于大燕的三大江河岸边。在三大江河流域定址之后,将参照京城水泥局范例,建设共计十七座水泥局,主要用以治水,防治江河决堤的水患。不过除三大江河流域边的水泥局之外,还将在北疆边城建设三座水泥局,主要用于加固城防。这些都是赵俭要去监督地方上做的事。据说等他大婚之后,大约在今年入冬时节,就要出京去巡视各地水泥局的筹建。争取在明年上半年筹建完毕,后年开年即贞文二十三年开年时,烧制出一批水泥,开始用于治水。在赵俭的上辈子里,贞文二十五年时即是四年之后的夏天,黄河溃堤,夺淮入海那一场水患惨烈无比,赵俭想要阻止它的发生。这也是为何赵俭,会如此心急地搭上黎池,并提前了十来年,启发他将水泥烧制出来的原因。黎池并不清楚赵俭的打算,倒是发生了一件与他有关的事。京城南部城区之中,铺成了一条水泥路。在水泥局正式运转之后,黎池写的工作总结奏折中,提议用水泥铺一条路,让京城和天下百姓看一看。如此各地方在修建水泥局时,或可消除民间非议声。贞文帝批复,准了。于是京城水泥局烧制出的第一批水泥,就被用了来铺南城区的一条路。京城有东富西贵,南贫北贱的说法,南城坊厢中,住的大多都是平民和手艺人。不像西城和东城,大多住的是权贵和富裕人家,门前街道都是青石板铺路。南城区坊厢间的许多街道,没有人家出钱铺设,就都是泥土路。一到下雨天,就整条路上都是泥坑,出门一趟回来时,必然是一腿泥泞。四月份前后,京城水泥局放出消息,说是收麻布袋。这麻布袋也不用织得多精细,也不需用织布的好麻线去织,孬麻就可以,只要织得能装住东西就成。两文钱一个麻袋。听说有这样的好事,南城区的妇女们立即行动起来,也不耽搁白天的正事,就每天晚上织一两个时辰,就能只出一个麻袋来,也就相当于白赚两文钱。后来见果真有水泥局的人来收麻袋,而且承诺以后有多少收多少,就有好多妇女甚至专门在家织麻袋了。一天织上五六个麻袋,就能赚上十来文钱。一月就是三百多文钱,比在外做力夫的丈夫赚的,也不差多少了。后来又听说水泥局要在南城铺一条水泥路,前不久也果真来铺了。不过铺好后,他们就将路面用麻布袋盖上了,还不时往上面洒水,神秘得很直到今天,才将覆盖在路面上的袋子揭开。由建起水泥局的六元老爷,亲自带头揭开的“嚯好长一块青石板”“啊呀这么长一块青石板,可怎么抬得起”“你们真是不是说了,这是水泥铺的路,不是青石板铺的”反驳的这个妇人也震惊到了,虽听前不久终于准许回家来的那口子说过,但没想到真如此惊人一眼望去,只偶尔有一条线隔断,除此之外竟没有任何拼接的痕迹,平平整整的这哪里是将要被他们踩在脚下的路啊这是大人物才配在上面走的路这个妇人的想法,也是大多数人的想法。这样笔直、平整、干净的路,看着都不忍心踩上去啊黎池率领从京城府衙中借来的衙役,将路面上覆盖的,装过水泥的麻布袋揭开之后,就率先踏上路面,并邀请围观百姓也上来走一走。“还请诸位上来走一走这水泥路,告诉本官好走不好走若有不好的,本官也好督促他们改进。”六元老爷都请了,围观百姓再不敢推辞,纷纷蹑手蹑脚地踏上了水泥路面。“嚯好走这路还不好走,那也就没有好走的路了”“六元老爷,这路好走”一个小老头张着双臂,脚下小心翼翼地走了两步,“好走是好走,就是生怕把它踩坏了”黎池听了小老头的话,亲切地哈哈大笑起来,“哈哈哈,老人家,您就放心大胆地踩别说您一个人,就是再来十个、百个您,也踩不坏这路面。”六元老爷竟是如此亲切笑得又还那么好看,有些妇女不知不觉地看红了脸黎池这一爽朗大笑之后,气氛轻松起来,官与民之间的敬畏隔阂,也轻薄许多。说说笑笑的,好不热闹甚至好些妇女,还三五成堆地凑一起,说起小话来:“六元老爷,果真如传说中俊美呢”“还很亲切,笑起来真好看”“这么好看,还那么聪明,六元及第呢真是太了不起了”“对对,果然是文曲星君转世下凡的”黎池出席过南城区水泥路的竣工仪式之后,就叮嘱黎海可以加大烧制水泥的量了。该招工扩充人手的就招工,该扩大场地的就扩,不要吝惜前期投入。随着南城区那条水泥路消息的传开,有越来越多人去亲眼见过水泥路之后,水泥的需求会急剧升高,到时赚钱的时机也就到了第116章黎池借官家的广告南城区水泥路,顺带也给自家作坊的水泥宣传造势了,效果很不错。不过两三天,就有人到状元府来询问,或直接去西郊石山下找黎海购买水泥。购买水泥的量有多有少,有一包两包的,也有四五包的,最多不超过十包。像江南富商那样的大宗买卖,没有再碰到过。黎海也知道,那江南富商之所以在南城水泥路还没出来时,就敢定下如此大宗的水泥,不过是看在他堂弟黎池的身份上而已。皇帝交给黎池的几桩事,他都办得妥妥帖帖的,不管在谁来看,他都已是官场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何况看皇帝和朝廷的态度,煤炭局建起来了,如今京城到朔平府的官道上,车马粼粼,时常可见成群结队运煤炭的车队。虽民间还未能烧到煤炭,但想来是不错的。水泥局也建起来了,且更是有在大燕土地上多处开花的样子。想必这煤炭和水泥不会是无用的,这也是黎池实打实的政绩。既如此,那江南富商也就选择堵上一把,最多不过是损失一个宅院的钱而已,由此能与状元府搭上一丝关系,也是划算的。不过虽然没有增加大宗订单,但小宗的却不少,积少成多也是一样。西郊石山下的水泥作坊终于开始赚钱,黎海甚至比黎池都更高兴他大半年都扑在这水泥作坊上,如今终于到收获时节,这种劳有所获的成就感,不可言喻,妙哉妙哉啊水泥作坊开始赚钱了,但就这一个作坊的产量,在分给黎海两成利润即二十五两银子之后,黎池每月最多也就能赚一百两。想靠水泥作坊一夜暴利,那是不可能的。当然,这要是放在以前,别说一个月,就是一年时间,能赚一百两就已经很好了。但对现在的黎池来说,依旧不够用。不过积少成多,慢慢地多开几个作坊,也就能赚得多些了。时间来到六月中旬。历经三个多月,大燕与瀚海国两轮国书来往,其中几次讨价还价,达成了最终协议:一,瀚海国承认自家二王子行为略有不妥,对大燕皇帝及水泥配方试验者黎池,表示歉意。二,既二王子在中秋宴上,与黎池打赌输了,他们也就认下赌注。但是四千匹良马,是不可能的,绝对不可能的以三只羊抵一匹马,付给大燕一万两千只羊。三,为弥补羊马转换间的损失,瀚海国再给大燕一万两白银。其实那一万两白银,不过是借了弥补羊马转换损失的借口,行了赎回赫连舍之实而已。黎池听了孙玉林讲完这些。对主导这次谈判的周首辅,在心中生出好感来。周首辅这种不装大度,有得赚就赚的作风,真是爽快。其实在中秋宴上,他两次说出两千匹良马即共计四千匹良马的赌注,本就没打算能全额要到赌注。瀚海国虽已立国,但毕竟不比大燕这样的中原大国来得底蕴深厚,甚至到现在虽瀚海国中只有一王,实质上却还是几大部族共掌朝政。这样的国家,不用奢想他讲大国体面,四千匹良马就是四千精良骑兵,利用得好了是能攻下大燕一座甚至几座城池的,他们会爽快地给了才奇怪如今他们二王子赫连舍犯了事被软禁,他们还不想失了天纵之才,以及和一个使团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