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科举出仕> 分节阅读 119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119(1 / 1)

似乎是放在书房的哪里了,去找找看还能否找到。后院东厢里,徐素正在陪着平平和安安玩耍,丫鬟豆蔻掀帘进了屋,轻声说到:“夫人,老爷刚才回来了,听说正在书房里呢。”徐素手里正拿着老家寄来的布老虎逗儿子,听明白豆蔻的话之后后,手上动作一顿,胖墩儿平平趁此机会,身子往上一冲,就将布老虎抓到了手里。“啊哈”“老爷回来了”徐素眉头一皱,心中疑惑得很,“这时候就回来了下了朝不是还要去翰林院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徐素不解,豆蔻同样不知道,正在用开水烫洗尿戒子的银朱开口说到:“夫人去前院看看,就什么都清楚了,再顺便问问,可要厨房做午饭。”“也是。豆蔻,你与银朱两人,在这看着平平和安安。”徐素起身往屋外走去。徐素来到前院,见书房的门果然半掩着,于是走上前敲门,“和周,你回来了”“素素,进来。”徐素推开门一看,丈夫正坐在书案后的圈椅上,神色严肃地在思考着什么。这样的姿势和状态,以前也有过一次,“是不是打扰到你了”黎池摇摇头,“没有,你坐。”今天的事情瞒是瞒不住的,早说晚说总归要说,不如就趁早说了。徐素依言在书案前的椅子上坐下,“今天怎比以往回来得早些”不止早些,是整整早了半天。黎池稍微酝酿一下之后,注意了语气和措辞,“素素,我有一件事要与你说,你听了先别激动。”“嗯什么事”徐素一时想不住出来,是什么事会让丈夫一脸郑重的样子,“你说,我不激动。”“今日早朝时,我被御史弹劾了,陛下让我先不用去翰林院当值,等到查明了,再论以后。”黎池此时说话不敢大喘气,怕吓到徐素了,赶紧接着说:“素素你先镇定,听我慢慢说,今日早朝”“竟然湖三嫂竟然过世了”黎池暗道果然没料错,妻子的第一反应果然会是这样,“对,虽然御史说是二伯母与湖哥联手将她逼得投井而死,但我是不相信的。”“二伯母与湖哥哪里是那样的人这其中定然另有内情,或者存在误会”徐素只在黎水村生活了约一个月而已,对黎家家人也有感情,但不可能有多深。徐素震惊不已以及不可置信之后,就将注意力放在了丈夫身上,“和周,你这是被停职在家了可怎么办”“虽然我们相信二伯母和湖哥他们,他们不是会做出那等事的人,但是万一万一别人不信呢,那和周你是不是也就说不清了这可怎么办是好怎么办是好呢”徐素话说了一半,又生生扭转开了。不管是考虑到黎池,还是她自己的希望,她都不想那个万一发生。黎池明白徐素是想说万一做出那等事了呢,别说是与黎水村家人相处不久的她,就是十几年都与他们生活在一个院子里的他,甚至都忍不住去想那个万一。黎池也是一边怀疑,又一边笃定。可不等到结果出来,他都不不敢断定什么,虽然他很希望这事只是误会。“没事,素素,放心。此次负责去查这件事的,是有着青天老爷美名的大理寺少卿张明,他非常擅长断案,定然不会冤枉二伯母他们的。”而且,一同去的还有老熟人涂御史呢。但是也有一点,那张明是真的很会查案、断案,可能涂御史起的作用不会太大。徐素的脑子里一片混乱,东想西想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也只能点点头,稀里糊涂地信了黎池的安抚。傍晚时,黎海也回来了,自然也知道了事情。黎海听完后,咵呲一声直接摔了手中的碗当即就说:“和周,我必须要立即回浯阳去”黎池没有反对,不说黎海定然是牵挂着赵氏他们的,不回去必不会放心。而且浯阳那里,也确实需要一个见过些世面,又能够灵活应变的人回去。“好,你回去。”第142章大理寺少卿张明,与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涂远成,在四月二十朝会后的第二天早上,奉命出发前往浯阳。在出城时,正好碰到早起出城,去石山下的水泥作坊做工的两个人。听到其中一个人,与同伴说:“黎四爷回乡去了,也不知何时才回来,水泥作坊可怎么办”黎四爷,水泥作坊,回乡张明立即就得出,黎海是回浯阳去了。于是让大理寺衙役将马车赶得更快,在运河渡口登上官船,之后将船开到最快,南下淮阴城。那黎海是跟在黎池身边的,如今他回乡去,想必临走前黎池有对其面授机宜。黎池此人,是个极聪明的人,若是让他堂兄在他们之前到达浯阳,与赵氏和黎湖接上头了,或许案子会很难审。事实上,黎池并没有让黎海回乡后,赶在张明之前做些什么。因为有时候是多做多错,黎池有几分相信黎湖,他也早已决定静观其变。不过,这些张明并不知道。张明有此戒备,于是让船驶得很快,日夜兼程地赶到了淮阴城。在这桩案子上,王礼容反应很快。几乎是在孙家到了省城递交上状纸时,王礼容甫一得知,就立即启程上京去弹劾了。布政使司这里传来孙家人问完案情,又派衙役去浯阳拘传赵氏和黎湖两人,衙役才走两天呢,从京城南下的张明就到达了,张明简单问过了案情,因只是一方之言,暂时还不能下断论。又想到黎海正在回浯阳的路上,以拘传衙役的行路速度,黎海定然能赶在他们前面到达。于是,张明索性决定立即带上孙家人,直接赶到浯阳去。不等到将赵氏一干人等,拘传到淮阴城之后再审。张明一行人紧赶慢赶,赶超在拘传衙役之前,早了三天到达浯阳。到达浯阳的当天上午,张明立即就派跟着的大理寺衙役,去黎水村将赵氏和黎湖拘押了来。也不关去县衙牢房,就关在他们一行人入住的客栈,让大理寺衙役牢牢看住。毕竟在此案中,浯阳县令也有嫌疑,若将赵氏和黎湖关去县衙牢房,会让人有些不放心。直到两天后,黎海才到达浯阳。因为他乘坐的是运货的商船,后来转走陆路了,又租的是驴车,所以到底不如张明他们快。张明将两个疑似犯人赵氏和黎湖看住,杜绝了归乡的黎海与两人串气,然后才开始问案。先仔细问了一遍上告的孙家人,然后分开再三审问了赵氏和黎湖,最后问了浯阳县令,就已初步将案情理清。孙家人说,他们好好的一个女儿嫁去他们黎家,怎么就死在自家井里了很可能是她那恶毒婆母和狠心丈夫,给联手害死的以前孙氏回娘家时,说起过她婆母赵氏言行粗鲁,不似是个善人。他们孙家娇养了十几年的女儿,死在了黎家,他们去讨说法时,竟然说她是投井自尽告到县衙去,结果县令怕那京城里的黎六元,竟然草草结案,只说是投井自尽黎家势大又如何,他们孙家照样要去讨回一个公道而分开再三审问了赵氏和黎湖,事情串连起来大概就是,婆母以无后为由,为儿子纳妾,儿媳不允就投井自尽了。因黎湖与孙氏成亲近两年,却还无一儿半女,母亲赵氏欲为儿子纳一个妾室进门,以繁衍子嗣。在黎湖本人都尚不知情时,孙氏知晓了婆母赵氏的打算之后,表明坚决不同意之后赵氏来了一次县城,当着黎湖的面,挑明了要为他纳妾的事情,并言她意已决哪怕黎湖亦不愿,也无法改变她的决定,回村后就去相看合适人选。赵氏回村后,黎湖就与孙氏承诺,他定然不纳妾,然后就依旧去教着私塾里的学生了。可因为有了这一遭,孙氏开始日夜焦虑不安,时常去庙里拜佛烧香,到处去求医问药,以求怀胎生子。又过了一段时间,赵氏又来了县城,说是已经相看好了妾室人选,只等找个日子,就一顶小轿抬进门来。孙氏依旧不允,并与赵氏大吵一架,黎湖也不同意纳妾,又被母亲赵氏好一顿吼。赵氏态度坚决,妾室一定是要纳的,否则让黎湖绝后吗只在儿子家里住了一晚,第二天赵氏就回村里去了。然后孙氏依旧去拜佛烧香,求医问药,只是更加焦急了。之后又过了两天,那天下午孙氏回来时,脸色非常不好,黎湖关心询问她,她也不答、不说原因。在那之后的第二天早上,黎湖去了前院私塾讲课。等一堂课下了,他回去后院喝水时,就看见井盖被放在一边,井是敞开的,井边的地上落了她的一支簪子浯阳县令则说,孙家所说的,黎家人尤其是赵氏,平日里磋磨孙氏,最终还与黎湖一起害死了孙氏,是不可能的众所周知的,黎湖与孙氏成亲之后,只在村里住了个把月,就单独搬到县城来住了,之后就只有逢年过节时,会回一趟村里。还都只住上一两晚上,就很快回县城了。都没住在一起,如何会受到磋磨而且孙氏死时,赵氏远在黎水村,黎湖在前院私塾讲课,这都是有人证的,如何一起谋害了她此案很明显,孙氏无法接受婆母为丈夫纳妾,于是投井自尽了。张明听过三方的话,也差不多明白了。张明一行人来到浯阳县城,在浯阳这个小县城,立即引起了轰动而正在审问的案子,也很快就传遍了全城,百姓们都议论纷纷而全城热议的当口,也正是从中搜集消息的时候。从百姓们议论时的闲言碎语中,不仅可以根据百姓们谈起黎家时的语气,以及谈话内容之类进行推测,来判断王礼容弹劾黎池的另外两条,即未能严格管束族人以及不孝长辈,是否属实。还能从中得出有关孙氏的,一些死前的行踪消息。在浯阳县城这个大多都是熟人的小县城,孙氏去过哪里,总有人看见的。张明根据百姓们议论的,知道了在孙氏死之前,五至七天内接触过哪些人,都一一找到,并问了话。而找出来的孙氏最后见过的外人,是县城里有名的妇科圣手唐易,孙氏死之前的那天,就是到唐易这里来求诊。虽然在这小县城里,唐易被称为妇科圣手,但他只是一个大夫而已,面对从京城里来的大理寺官员,他哪里还敢隐瞒据唐易所说,孙氏死前曾去向他求诊。当时唐易号脉号出了孙氏的体质不利生育,等他说出结果之后,孙氏的脸色陡然就变得奇差唐易诊出过不少生育困难的女子,但少有像孙氏这样的,于是他赶紧又描补一番,说只是不利生育,并不是绝对不能生育,或许以后怀上了也不一定。然后第二天的时候,就传出了孙氏投井自尽的事情。唐易心中也愧疚得很,若是早知如此,他就不说实话了。张明觉得查到现在,案情已经明了。黎湖与孙氏成亲两年却始终无后,于是赵氏要为儿子黎湖纳妾,孙氏不允,赵氏决意要纳。期间,孙氏烧香拜佛、求医问药,却一直没能求来子女。正好赵氏头一天来县城,通知说已找好妾室人选,择日就抬进门。第二天孙氏去唐易处求诊,就得知自己的体质不利生育。妾室即将进门,自身又生育艰难,双重打击之下,孙氏投井自尽了。张明几经推敲,确定没有遗漏错误之后,就结了案。释放了赵氏和黎湖,浯阳县令既没错判,自然就没事。京城的大理寺少卿,和都察院的御史都来了,查探审理过后,依旧断定孙氏是投井自尽,孙家人也只得认下了。在黎海回到黎水村之前,就有说是从京城来的大理寺衙役,二话不说就将赵氏和黎湖拘押走了。那可是京城大理寺的人,黎家人问不出什么来,只知道是要重审孙氏投井自尽的案子,也不准黎家人去探监。等到黎海回来了,黎家人这才知道,为何会有大理寺的人到浯阳来。也才知道黎池被弹劾了,如今正被停职在家听明白了黎海说到黎池因此事被弹劾,并且如今都不能去翰林院当值了,袁氏当场就往后一仰,晕厥了过去幸好袁氏是坐在椅子上,若是站着晕厥摔到地上去了,不定摔到哪里。一群人围上去,又喊又摇,又是掐人中,好一会儿后才将人唤醒。袁氏醒来之后,拍着自己的大腿,抹着眼泪直哭:“是我老婆子没管好媳妇儿啊老二家的硬要给大湖纳妾的时候,我就该死死拦着的就算老二家的,说我这个老婆子多管闲事,她的儿媳儿子她自己去管,我也要死死地拦着啊若是老婆子拦住了,我那有出息的孙子,就不会被撸了官儿啊”黎海连忙解释:“没有被革职,官职还在的,只是暂时不去翰林院当值了。”之后黎海赶紧将黎池吩咐他的话说了,让他们不要慌,要稳住,事情没到最糟的时候等等。废了好一番功夫,才终于是暂时稳住了。第143章赵氏和黎湖被拘押走之后,本来黎家族人还打算到县城去,为两人奔走一番的。等黎海回村,知道京中黎池的现状,听了黎海带回的话之后,就依黎池的意思,稳住没有动。只能这样被动等待的感觉并不好受,尤其是一想到万一误判,京中黎池的仕途就要夭折了,族中好不容易出的一颗文曲星就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