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朝臣反对,就一一辩驳。下次早朝继续奏请,依旧有朝臣反对,那就继续一一辩驳。如此往复,时间来到二月份。到了此时,大多数朝臣也都明白皇帝的态度了,皇帝是赞同开商路的。随着越来越多的朝臣明白皇帝的意思,又有赵俭与黎池多番辩驳与说服,反对的朝臣也越来越少了。直到最后内阁首辅周扬青也表了态,海陆商路可开、两个商贸司也可设。到这时,贞文帝也就同意了赵俭的奏请。“从去年年底到今年,这一个多月以来,俭王与黎和周在说服与辩驳时,朕听着也觉得这海陆商路可开,那就准奏。”“不过,开商路、设商贸司这两件事,也得需要人去做”贞文帝作沉思状,稍顿几息之后,下旨道:“开设南海商贸司的事情,和周,就由你来总领。朕看你筹建京城水泥局时就做得很好,想必筹建海贸司这事,你也是能做得来的你又是户部两广清吏司的郎中,恰好能便宜行事。”黎池接到这个任务,心里竟然有种果然如此的感觉。“臣领命,臣定然不负陛下厚望”“这关西商贸司的筹建,本来是俭王去最合适,可俭王妃如今身怀有孕,俭王长期离家怕是会不放心。那就由,裘爱卿来负责总领。”赵俭的岳父裘严正出列领命,“臣领命,臣定然竭尽所能,筹建好关西商贸司”商贸司的筹建,不是小事,虽已确定下了总领之人,却也还要做许多准备的。第152章在二月初五的早朝上,关于筹建关西和南海商贸司的总领之人,贞文帝已经下过口谕。不过第二天上午,又有宣旨太监捧着圣旨来到户部衙门,再次向黎池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户部郎中黎池,聪敏善行,夙日勤恳,乃可托付公务之臣。今钦命尔为南海商贸司代监督,总领南海商贸司筹建之事,望卿不负使命。钦此”黎池领了旨,接过奉天诰命圣旨箱,将圣旨妥善放进去。以后去到两广省了,若有官员不配合,或怀疑他的身份真实性,他就拿出这道圣旨,用来威慑不服的官员,或证明自己的身份。这次来宣旨的是熟人李公公,宣完旨之后,还与黎池闲唠了两句。“黎大人可知,与大人同行并协助您的副手,也已经定下了”不管是以护卫协助之名、行制衡监视之实,还是真的只是纯粹地协助,总之是会有一个副手的。黎池对此早已有所预料,“哦不知是哪位大人”张公公一扬拂尘,笑眯眯答道:“这位大人啊,之前已经与您共事过两次,就是桓茗桓护卫了。”黎池脸上露出喜色来,“竟是桓大人先前与桓大人共事时,就感到非常愉快,如今又与他一起南下,实在是好极了”桓茗乃是帝师桓太傅之孙,桓太傅如今致仕在家,所以皇帝或许是想提拔一下桓茗。毕竟御前带刀护卫,大都是护卫在皇帝身前身后,能够出京办事、积累实绩的,可以说很少了。之后黎池又与李公公闲聊了几句,知道此行桓茗会带领一百御林军,一路协助并护卫他。去桓府宣旨的太监,与李公公是前后脚出发的,这事已然是板上钉钉了。按理说,现在已经定下黎池为总领之人,又定下副手为桓茗,似乎收拾收拾行礼,就可以出京、南下两广了筹建南海商贸司这事,与黎池前两次出差平鲁灭黑山之火,以及以特使身份与瀚海国会晤这两件事,大不相同没有准备,就急吼吼地收拾行李出京南下,是不可取的。黎池打算先不忙动身,等在京城里做好万全准备了,再南下也不迟。黎池所做的准备,就是撰写一份详尽的项目计划书,名为筹建南海商贸司之计划书。黎池借鉴了前世现代企业中项目计划书的格式,主要写了商贸司的选址,建筑的建造,司内官员的定编定岗,建成后的运行机制,以及商税的征收相关。南海商贸司的选址,黎池选在了羊城府的羊城。根据他两世记忆的对比,发现羊城即为广州,在与现在相差百来年的时间点上,那个地方正有着广州十三行,还有金山珠海,天子南库的说法。因此,商贸司选址在羊城,可以说是有成功经验的。黎池的计划书里,商贸司中的建筑,主要有官员办公的官署,商品贸易的商馆区,供海外洋商居住的夷馆区,以及配套的天主教堂等设施。考虑到沿海的台风灾害,必然是不能盖瓦房的,否则台风一来,就掀光了屋顶。于是黎池决定,商贸司中的建筑,可建成一层或两层高的水泥平房。随后,黎池就画出了建筑的平面图和剖面图,甚至用了彩墨,将效果图也画了出来还别说,出来的效果图还很有感觉,黎池美滋滋地欣赏过一番后,对自己的画技表示欣慰商贸司的司内官员编制,黎池倒是没费什么心思。因为在皇帝给黎池的任命圣旨中,提到南海商贸司代监督,去掉其中的代字,也就是商贸司的头把手了。在“南海商贸司监督”之下的,不过是配置一些不入流的吏员而已。而且在人员配置方面,不用事先就定死了,可以在运行起来之后,再酌情增减。这一份计划书,黎池在兼顾户部公务之余,花了十天时间才做完,然后就递交了上去。二月十五这天,早朝结束之后,贞文帝让黎池留下议事。“和周,你留下来。”朝臣尽已散去,黎池被带到了皇帝平日里读书的地方南书房。南书房是皇帝读书的地方,翰林院的侍读和侍讲,理应就是在南书房当值,随侍在皇帝左右﹐备顾问﹑谈经史﹑论诗文,或者代皇帝撰拟圣旨。可是说起来,黎池任翰林院侍讲的那一年多时间里,竟然没到南书房来当值过。不仅是黎池没来过,唐翰林和钱翰林也没来过。从皇帝平日的言行来看,他并非不学无术,反而是腹有诗书、胸中有丘壑。不过这或许是皇帝私人习惯,他大概喜欢一个人安静地看。黎池心里想着一些有的没的,可这并不耽搁他一心二用,恭谨地向皇帝见了礼。“臣黎池,叩见陛下。”贞文帝抬抬手,示意黎池起来,然后眼皮也没抬一下,又赐了座:“你先坐着。”黎池依言坐下,安静地等着。贞文帝手上正在翻阅的,就是黎池昨天递上来的计划书。因为计划书里涉及到画图,纸张篇幅相应地需要大一些,因此黎池在裁剪纸张时,只将一张宣纸对半裁了,然后就直接拿来用。所以,皇帝手中正翻阅的计划书,不同于巴掌大小的奏折,也不同于一般书册,看着还有点奇特。“张忠,沏两杯茶来。”贞文帝将计划书翻看完之后,对随侍的太监总管张忠吩咐道。“和周啊”黎池的上半身,向皇帝的方向微微前倾,回答到:“陛下,臣在。”贞文帝掀起眼皮,就那样看着黎池,“你莫不是,真乃文曲星君转世下凡”黎池眨巴眨巴眼,神态疑惑状,“陛下何出此言臣虽是二月初三出生,可是这普天之下,在这一天出生的人,不知凡几。臣也没觉着身上有甚神异之处,脑子里也没有在天上做文曲神君时的场景,想来臣并不是文曲星君转世下凡”黎池不是文曲星君转世下凡,而是后世之人穿越而来。贞文帝也就随口那么一感叹,并没有继续回答黎池的疑问,转而夸赞道:“你这计划书,做得极好。”“臣谢过陛下夸奖。”此时张忠也端了两杯茶进来,一杯是用明黄盘龙绕杯的御用茶盏盛着,另一杯则是用宫廷常用的青瓷茶盏盛着。张忠此人,人精似的。又如何会不知道,这两杯茶,一杯是皇帝要饮用的,另一杯则是赐给黎池的。张忠将皇帝的茶奉上之后,贞文帝果然发话:“这杯茶给黎和周。”黎池赶忙倾身作揖,向皇帝道谢:“臣谢陛赐茶。”“喝茶,朕待会儿要问你话,恐怕你到时回话,会说得口干呢。”黎池心中有数,皇帝将他叫来南书房,定然是要就计划书的内容,来问他话呢。“是,陛下。”两人又喝了两口茶,贞文帝才放下茶盏,问:“商贸司的选址、建筑建造和内部定编,倒是一目了然,预想的效果图也不错,没想到你还有这两分画技呢。不过这建成之后的运行机制,你再说一说”黎池并不认为,皇帝是没有看懂他计划书中运行机制这一点,因为他写得非常详细易懂。不过,这就好比后世工作总结,明明总结书中写得非常详细、图文并茂,非常容易看懂,但上司或老板就是要你做演示文稿,然后演讲汇报。皇帝作为上司兼老板,大概也是一样的,不耐烦去看那么多阐释性的文字,所以就叫了他来讲解。“回陛下,商贸司建成之后,就要开始运转了。但这运转,必然不是场地一建成,就大开海关放洋商夷人进来,不加管束与引导,就任其与大燕商人做生意。若是这样杂乱无序,必然滋生事端,与开商路的初衷不符。”“因此,臣就想了几种贸易方式,来约束我大燕商人与夷人洋商。即是承商制、保商制、总商制和揽商制多举并行,以约束夷人洋商,再以公商制来规范市价。”其实这个运行机制,并不是完全由黎池想出来的。黎池前世在高中历史课上,学到闭关锁国知识板块时,广州十三行就以黑体小字的拓展资料的方式,出现在课本上。黎池觉得有趣,看过几遍,现在模模糊糊还能记得一些。而这运行机制,就是参照的广州十三行的。“承商制,即由大燕商人承揽洋货,不让或许心怀不轨的洋商,到大燕内陆来叫卖。保商制,即大燕商人负责洋商在大燕的所有行为。总商制,则是从我大燕商人之中,选出合适的,负责率众商与洋商交易。而揽商制,则是指大燕商人包揽交易中的所有环节。至于选择以上哪一种贸易往来形式,全看商人自己。”其实说到底,就是约束洋商,实现税收。“而公商制,则是由贸易司官员和大燕商人,共同组成商会,共同商讨并规范市价,把握议价权,以免发生囤积居奇等诸多乱象。”第153章在黎池解释运行机制的时候,贞文帝坐在龙案后安静地听着,一圈一圈地转着手上的扳指,呈若有所思状。贞文帝做了这二十多年皇帝,心术早已修炼得至臻化境。因此从黎池的话里行间,并不难听出其言下深意什么承商制、保商制等多种贸易方式,任君挑选不过是从多角度约束洋商,将其拘于商贸司之中,防止洋商以经商之名,在大燕游走乱窜,扰乱大燕民间的经济和治安。而公商制中的商会,选定合适商人加入,这其中合适一词,就大有文章可做。且规定商会中要有商贸司官员,这又从另一方面确保了,可将海上商贸框定在一个有序的框架中。“至于商税的征收。”黎池说得口干了,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才继续说:“考虑到商人们运输不易,臣定下了两种征收额度。如:本朝卖出的瓷器和丝绸等,以及洋商卖进的价格昂贵的奢侈物,则是十取二。若是价格一般的平常之物,则十取一。”贞文帝又想到,之前定下的种种运行机制,竟是刚好确保了商税的征收所以这黎和周谋算的,并不止海外蛮邦或许会传入的有用事务,还有从商人那里征来的税银。“和周,你觉得若是商贸司完全运行之后,每年能征上多少税银”有关这一点,黎池参照前世广州十三行,做过估算,“回陛下,臣约莫估算过,可能在五十万两至一百万两白银之间。不过刚开始几年,或许会少一些。”贞文帝虽心中已有猜想,却还是没想到黎池会说出这样一个数字来。“皇宫并皇室一年的花销用度,也就只有三四十万两啊”黎池闻言,想起前世历史中清皇室的奢侈用度,真心实意地夸了一句,“陛下体恤血汗不易,奉行用度节俭,是天下之福。”贞文帝没再多说,拿起一旁的御宝,啪地一声,盖到计划书上然后将盖好御宝的计划书递给黎池,“就按照你这计划书上写的去做。”黎池赶忙站起身,凑上前去,从皇帝手上接过计划书,“是,陛下,臣定然按照这计划书上的好好做”没曾想,这递上去的计划书,又回到了他手中,而且上面还多出来一个御印。这样转了一圈,他的计划书就成了特殊的圣旨啊以后南下筹建时,若当地官员有异议或消极怠工等,就将这盖了御宝的计划书拿出来,敢不照办事情已经说完,贞文帝又留黎池在宫里吃过午饭后,才让他退下。黎池走后,贞文帝随手拿了一本奏折翻阅起来。是模仿黎和周有事说事简练之风的奏折,只是到底没模仿到位,依旧写得啰里啰嗦的。“张忠,你说那黎和周的心眼是怎么长的这商贸司还没开建,他怎么就能料想到那么远的事呢并且种种措施也已经拿出来,真是滴水不漏呢”张忠一边指挥着小太监将茶杯收下去,一边回答到:“回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