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5年初德军率先在东线展开马祖里胡战役。在这场战役中,作为攻击东普鲁士的主力俄第十集团军被重创,俄军被迫全部撤至涅曼河东岸固守,放弃了攻击东普鲁士的想法。德军统帅部将1915年的战略计划作了重大调整,决定在稳住西线的同时,将战争重心转移到东线,首先摧毁俄军,结束东线战争,再回过头来集中兵力对付英法。1915年1月底,德奥战局年度计划获得通过。德国的战略计划是从南北两个方向同时对俄军发起进攻,北翼由德军从东普鲁士向布列斯特方向进攻,南翼由德奥联军向利沃夫方向进攻,最后两面合围,围歼俄军主力于“波兰口袋”中。英、法两国为了增加军事经济潜力,也计划1915年在西线实施战略防御,只进行一些局部的进攻。因此,建议俄国在东线发动进攻,以牵制德军使其无力在西线发动强大攻势。俄国已做好了在东线发动大规模战役的准备,便同意r英、法的建议,承担起吸引德军主力的任务。俄国的战略计划是在两个战略方向上同时实施进攻,西北方面军从东普鲁士进攻德国,西南方面军从喀尔巴阡山进攻奥匈帝国。在1915年1月3月的交战中,双方互有胜负。1月,奥匈第3、4集团军首先在南翼发起喀尔巴阡战役。2月,北线的德第8、10集团军也向俄军发动强大攻势。至1915年4月,北翼德军虽然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但是在格罗德诺一线受阻无法前进,未达成预定战役目标;南翼奥匈军队则损失惨重,匈牙利平原受到俄军的严重威胁。面对这种情况,德军统帅部决定放弃两翼进攻,将俄军战线的中央,即维斯瓦河和喀尔巴阡山之间的戈尔利采地区作为具有决定性的突击方向,以围歼俄第3集团军,阻止俄军向匈牙利进攻。德军为实现其战略意图,继续在东线增兵。到4月末,德奥军已在维斯瓦河上游和喀尔巴阡之间集中了雄厚的兵力,组成突击兵团,包括10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和数百门大炮,占据了很大优势。而俄军则缺乏必要的准备,西南方面军战线长达600公里,兵力分散,在德军35公里宽的正面突破地段上,仅部署了5个步兵师共6万兵力和100多门轻炮、4门重炮、100挺机枪。5月1日,德奥军开始了长时间的炮火准备。5月2日,以优势兵力在戈尔利采镇发起楔形攻击。德第11集团军的主力在左右两翼的配合下,当日即突破俄第3集团军正面防御。俄军急忙调纵深机动部队增援,但因零星投入战斗,很快被德奥军各个歼灭。到5月4日,俄第3集团军已几乎全军覆没,突破口被迅速扩大,俄军被迫全线溃退,于5月14日撤至桑河和德涅斯特河一线。德奥军乘势重兵追歼,同俄军展开激战。17目,德军攻占雅罗斯瓦夫,大举渡河东进。23日,意大利对奥匈宣战,奥匈被迫分兵拒敌,德奥联军进攻势头顿时减弱。6月15日,德奥联军恢复进攻态势,22日攻占利沃夫,持续52天的戈尔利采战役以俄军的失败而结束。而这时俄国存储的军事物质已经所剩无几,急需得到英法的补充。而在德奥攻击俄国的时候,英法两国也没有闲着。除了将意大利拉上自己战车以外,将作战物质送往俄国也成为他们的当务之急。于是为了打通俄国主要对外通道黑海海峡就成为首要目标。其实在1914年11月,英国海军大臣温斯顿丘吉尔就提出,凭借英国海军的实力打开达达尼尔海峡登陆,然后在加里波利登陆,直取奥斯曼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把土耳其逐出战争。一方面又减轻俄罗斯高加索山战线的压力。得到君士坦丁堡控制的金角海就可直通黑海,支援血战的俄国军队。并且,希望借此开辟南线,攻打奥匈帝国。此设想,在战略上固然相当高明,实际操作难度太高没有获得英国政府的批准。而到了1915年一月英国政府接受了尼古拉二世的请求,决定采纳丘吉尔的建议,在达达尼尔海峡展开一条新战线。英法两国投入战役的共计有62艘战舰,以及大量辅助船只,并指定英国皇家海军地中海舰队司令萨克维尔卡登上将负责指挥这次战役。舰队从2月19日开始炮轰达达尼尔海峡。1915年3月18日,16艘军舰企图强行闯入狭窄的海峡通道, 8艘军舰触发水雷,舰只慌忙撤退。比历史上多了4艘在陆地上,土耳其军队在遭受突然袭击的情况下,纷纷丢弃阵地向内陆退却,英国突击部队在没有遇到抵抗的情况下率先冲上海岸。至此,德国军事顾问奥托冯赞德尔斯已洞悉对方计划中的加里波利登陆战,火速调动军队至战区。土耳其军队掘壕坚守,依据半岛复杂的地形建立了强大的防御体系,又在该地集结炮兵部队。在英法军队准备扩大战果时,隐蔽在阵地中的土耳其士兵一起开火,把正在攀登悬崖的英军也打了个措手不及。1915年3月3日,联军的首轮登陆行动宣告失败,卡登上将也被当作伤员送回英国。发现单纯依靠海军无法夺取海峡之后,判断一定要以陆军占领加里波利,才可得到达达尼尔海峡控制权。协约国在埃及和希腊群岛仓促中集结了一支远征军,七万八千名来自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印度和法国的士兵陆续抵达战区。其主力由当时在埃及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军队组成,即澳新军团。英国兵部大臣赫瑞修基钦纳任命有“诗人将军”之称的英国陆军上将伊恩汉密尔顿负责指挥这次战役。与其对阵的是由冯赞德尔斯率领的土耳其新编第五集团军,有八万四千人。当协约国远征军抵达时,兵力已被对方超过,土军居高临下,火力又占压倒优势。根据计划,英军和澳新军团在同一天,分别从两个不同登陆点上岸,英国军队从海丽丝岬登陆。在英国登陆之前,澳新军团先在更北面靠近伽巴帖培的海滩登陆。1915年4月25日夜,在掩护舰队实施炮火准备后,协约国部队同时展开登陆行动。由于澳新军团士兵大多没有接受过夜间登陆训练,再加上对半岛地形一无所知,错误地登陆在目标以北的一个无名小湾今澳新军团湾。同一天,英国和印度部队在海丽丝岬遭到土耳其猛烈火力攻击。法军在海峡对面,达达尼尔亚洲一边登陆,但第二天撤退加入英军。虽然建立了滩头阵地,登陆军根本就无法把部队有效展开,实际上陷入了不稳固的、难以防守的立足点。土耳其军队在穆斯塔法凯末尔上校的指挥下,随即进行了猛烈的还击。经过一夜的混战,双方死伤惨重,已登陆的16万名澳新军团士兵在土耳其军队炮火的压制下,被困在临时掩体中动弹不得,接下来的几天,双方陷入了僵持的局面。1915年5月1日,土耳其军队大举反攻协约国部队最南面的一个登陆场。在战斗中,英国战列舰歌利亚号、凯旋号和威严号相继被击沉。结果英国撤离了大批舰只,这样一来,登陆部队便失去了海军的支援,也失去了火力优势。1915年5月6日至8日,协约军向克里希亚进攻,死伤惨重,最终失败。19日土耳其沿着整个澳新军团前线发起反攻。士兵在一连串自杀式冲锋中战死。澳新军团无法占领预定的山头目标,他们被困守在一条从海滩到前沿不过400米的单薄的阵地上。随着夏季的来临,上坡上遍地尸体,带来痢疾、腹泻和肠热等疾病。半岛上的澳新军团士兵因气候不适导致非战斗减员持续增加。但协约国为了赢得此次行动的胜利,又调配了3个师的英军前往半岛。与此同时,冯赞德尔斯也在集结土耳其军队,准备迎接新一轮的进攻。其实在二月的时候奥斯曼就收到情报,英法军队打算在达达尼尔登陆的消息。不由由于这个消息中对于时间和地点的不确定某人忘得差不多了,奥斯曼没有引起重视。在战争中奥斯曼情报系统的混乱,还有这个消息在当时太过于惊人和大胆,50万英法军队打算登陆达达尼尔,攻击伊斯坦布尔。当然这些消息都是隐藏在背后的罗马尼亚国王埃德尔提供的,他这是为了削弱在战争中英法的实力,让战后两国不能对罗马尼亚有太多的管制。在埃德尔的战后计划中,巴尔干地区和东欧都要有罗马尼亚的影响力,这位为了罗马尼亚的经济,也是为了其国力。第213章 坑英法二合一5300大章现在英法两国军队在达达尼尔海峡同奥斯曼军队打的不可开交,埃德尔也是有所准备。他打算到时候将英法准备撤退的消息提前放给奥斯曼方面,给英法军队一个惊喜。不过具体时间他倒是忘了,好像是年底撤退的样子。埃德尔也不打算细想了,要是他猜中算在达达尼尔英法倒霉,要是没猜中算他们运气。这个只需要让卡鲁斯特安排给奥斯曼送消息的这个弃子,再次给奥斯曼传递一次消息就行。埃德尔刚刚得到密报,罗马尼亚的邻居保加利亚现在对于同盟国伸来的橄榄枝有点意动。现在欧洲上空硝烟弥漫,保加利亚所处的位置很关键,如果保加利亚倒向协约国,向西将可以对南线塞尔维亚形成支援,向东可以对奥斯曼首都伊斯坦布尔形成威胁。另外还可以和高加索地区的俄军、中东地区的英军,形成对奥斯曼的三面围攻。而如果保加利亚倒向同盟国,将可以和奥匈对塞尔维亚形成合击,还可以支援奥斯曼,另外最重要的是能够让德国对奥斯曼进行军事物资的援助。因为奥斯曼所处的位置相当关键,既可以封锁俄国主要对外通道,还可以威胁到对英国至关重要的苏伊士运河。现在英国在亚洲的殖民地有百分之九十五的物质都需要走苏伊士运河,而这其中大部分都是英国所必需的的生活品和工业原材料。而且奥斯曼帝国凭借丰富的人力可以动员不少军队,这也能缓解德奥的压力。所以两个阵营都对保加利亚进行了拉拢。现在埃德尔主要就是想知道保加利亚同两个阵营之间谈着怎么样了,这对将来罗马尼亚参战也是很有影响。不过两大阵营同保加利亚的秘密谈判,只有很少人知道,所以埃德尔现在也没有具体的消息。事实上现在两大阵营正在和保加利亚商议加入的条件。因为这个时候保加利亚损失没有原历史上大,所以两方对保加利亚开出的条件都比原时空要好很多。其中协约国方面条件,如果保加利亚加入协约国可以得到东色雷斯出君士坦丁堡以外的地区。因为在这个时空保加利亚在巴尔干战争损失没有那么严重东色雷斯的亚德里亚堡还在保加利亚手中,所以协约国还从塞尔维亚的马其顿地区想办法,至于塞尔维亚,他们许诺可以让其得到波黑地区还有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等。他们许诺还可以协调塞尔维亚让出马其顿的比托拉和奥赫里德地区。这都是保加利亚在巴尔干战争所应该得到的部分。对于协约国的条件,同盟国方面则大方得多,他们的条件是保加利亚可以全取马其顿地区,还会协调希腊方面让保加利亚全取整个萨洛尼卡地区,还可以让保加利亚瓜分塞尔维亚东南部的尼采地区和扎耶查尔地区,而且科索沃地区也将划入保加利亚王国,另外阿尔巴尼亚小部分领土也将划入保加利亚。尽管同盟国的条件能让保加利亚新增70领土,不过心动不已的保加利亚政府和国王费迪南一世依然打算再等等。哪怕他们之前的主要盟友俄国在东线被德奥两国打的溃不成军,他们想看看目前在达达尼尔海峡战役中英法军队的表现,才能决定保加利亚是否参战。事实上现在英法在达达尼尔海峡打的相当艰难。在8月6日,为了打破目前的困境,新一轮的登陆战在澳新军团登陆场西北面的苏弗拉湾拉开。配合这个计划的两场战斗在独松和尼克山谷展开。这次行动由英国陆军资深将领弗雷德里克斯托普福德将军指挥,由于奥斯曼人在苏弗拉湾的防守比较薄弱,英军在登陆时未遇到太多抵抗。可惜的是部队上岸后未能及时扩大登陆场、巩固滩头阵地和向内陆推进占领制高点,宝贵的战机再次被错过了。第五集团军司令德国顾问团团长奥托利曼冯赞德尔斯将军,紧急从其他防线抽调了近2万奥斯曼军队抵达苏弗拉湾,抢先在萨里巴依尔山脊设置了一道临时防线。凯末尔亲自领奥斯曼军成功遏制了协约国军队前进的步伐。于是英法军队又没能完成目标,战事又开始陷入僵局。已经登陆的英法军队不得不继续忍受缺水和食物的恶劣环境。因为只抢到海滩,英法舰队有一半的运输船都是运送水和食物,可惜依然不够前线所需,许多人因为缺少食物和饮用水士气低落。为此9月份,汉密尔顿被召回并被解除了指挥权,察尔斯门罗将军接替了他。但是这依然不能改变协约国军队的处境,伤亡人数仍与日俱增。最为主要是这场战役打的英法两国政府精疲力尽,依然没有达成任何目标。而且随着时间段推移冬天就要到了,而位于达达尼尔海峡变幻莫测的天气,让缺少御寒衣物的英法军队严重冻伤迅速在部队中蔓延。到十一月超过16,000人冻伤,有人甚至冻死,在这个时候英法军队已经顶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