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七十年代活色生香> 分节阅读 159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159(1 / 1)

带来之后的住宿和吃饭问题。省食品厂原本的职工宿舍就不太够,人家能把车间和设备租给你们就已经很不错了,总不能还让人家解决工人的吃饭睡觉问题,何况谢华香还让人砌了一道围墙,把旧车间都给隔开了呢这工人的住宿和吃饭问题就必须由她自己解决了,没有房子怎么办这对谢华香来说不算什么难事,省城那么多的人和房子,总能找得到一两处空置的,租下来就行了,反正也是暂时住着,条件什么的也不必太强求。吃饭就更简单了,自己做啊,每天轮流安排一个工人负责当天的伙食,没粮票卖粮食也不要紧,粮食自己从东水县带过来,菜的话更简单,每天让奶牛公社的人送牛奶的时候顺便也送点菜过来就行了,钱照付给他们就当是买的。第229章谢华香才到了省城不到半个月, 她的奶糕事业就轰轰烈烈地发展起来了。在奶糕的包装袋上,在最显眼的位置印着“满庭香”的商标,然后品名是“动物奶糕”, 生产厂家是东水食品厂, 而生产地址, 则是省食品厂。省城的人虽然大部分都不知道东水食品厂,但一看是在省食品厂生产的,立刻就放下心来,再加上还是在动物园里购买的, 就更放心了, 都是国营大单位, 总不会坑人的。动物园也大手笔地在省城日报上做了大篇幅的报道,主要是围绕着他们做好事,为农民兄弟们解决困难来宣传的, 写这篇报道的记者是个天才, 在报道上呼吁广大市民去购买动物园的奶糕的时候,用了这样的一句话:“买一块奶糕,拯救一头奶牛。”可不是嘛,如果牛奶再卖不出去, 那奶牛肯定不能再养下去的, 哪怕亏本也得宰了吃肉的啊“买一块奶糕, 拯救一头奶牛”很快就成了省城最流行的一句话,特别是小孩子们,都把吃动物园的奶糕当成一种时尚了, 每天在学校里都要攀比,谁拯救的奶牛最多。再加上谢华香还开发了好多种不同外形的奶糕,特别受各个年龄段的小朋友们欢迎,奶糕有营养味道又好,价格比起商场里的高档点心来说,也算是比较便宜的,家长也乐意买给家里的孩子吃。于是这奶糕从发售开始,就创造了一波又一波的销售高峰,后来想买奶糕的人实在太多了,又不可能所有人都经常去动物园玩,所以动物园就在门口也设立了一个供销点,让人们不必真正进入动物园,就可以买到奶糕。谢华香欠着奶农们的钱也顺利地结算了给他们,奶糕的生产和销售都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阶段。等谢华香真正松下一口气来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她已经在省城住了一个月的时间了。这时候奶糕车间的管理也上了一个正轨,工人们在这儿干活的工资还是按照东水食品厂的基本工资来算的,但奖金就不一样了,因为奶糕的销量好,生产线就没有停下来过的时候,每个月的奖金也是足足的,一个月的收入比留在东水县的同事们足足多了一倍多呢听到来省城工作的同事收入这样好,当初留在县城不肯来的人都后悔死了,纷纷申请也要来省城上班,可是这儿的岗位也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谁肯把这样的好机会让出去啊。所以在省城上班的工人们也是非常积极的,每天都好好表现,生怕自己被刷回去了。谢华香选了一个车间主管和两个当班主管,负责管理奶糕车间的生产,再配备了一个算账的会计兼出纳,这车间里的工作就基本上不用她管了。雷绍军也是有本事的,这段时间里,还真被他找到了一种复合包装膜,虽然没有后世的复合铝膜好用,但用来做充氮气的薯片包装,已经比原来的普通塑料薄膜好得多了。动物园的奶糕销售火爆了之后,也带动了其他小零食的销售,以前别人只知道去动物园是看动物的,可是现在一说去动物园,别人首先就要问是不是去买奶糕。既然去了一趟,当然顺便也要买点别的,省食品厂的薯片就以它独特新颖的包装和诱人的口味脱颖而出,成为动物园除奶糕之外,第二畅销的小零食。雷绍军也是个有良心的,他知道他们之所以能做出薯片,跟谢华香和东水食品厂脱不开关系,事情的起源是怎么样的就不多说了,总之他们不能当这事没发生过。所以雷绍军把复合薄膜的生产厂家介绍给了谢华香,也把自家技术员研究出来的充氮气包装技术和盘托出,一点也不藏私地教给了东水食品厂的技术员。谢华香也打算好了,薯片他们还是要做的,哪怕不销售到省城,下面这么多的县市,也是一个很大的市场,等他们再多赚一点钱,就要上马新的包装设备,把充氮气包装也做出来。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一不小心,她记在小本子上的工作计划就排到了年底。可沈庭生来信里的一句话,却让她陷入了深深的恐慌之中,沈庭生是这样说的:“香香,马上就要到高考的时间了,相信这段时间,也你有好好地复习了吧,千万记住要去报名哦,别忙着工作,错过了时间。”啊啊啊,高考啊别说复习了,她已经把去年学过的知识都已经完全忘到九霄云外了好吗怎么办怎么办,谢华香急得像一只热锅上的蚂蚁,在屋子里团团转。不管怎么说,还是先去报了名再说吧谢华香丢下省城里的这一摊子,匆匆忙忙赶回了县城,总算没有错过这一次的高考报名。报完名谢华香才回的宿舍,一个多月没回来,宿舍里积了厚厚的一层灰,顾不上旅途劳累,赶紧又打水收拾,拆洗床单被套,好一番忙碌。正乱成一团呢,程立坤居然亲自来找她了:“了不起啊,在省城又干了一桩大事,我都没看出来,原来你是这么能干的人。”谢华香一点也不客气地把一盆水放到他的面前:“帮我把窗户擦一擦,太高了,我够不着。”看见程立坤,谢华香就一肚子的气,要不是他把自己忽悠过来管这家食品厂,这半年的时间她好好复习,这会儿就不用这么紧张,可以胸有成竹地参加高考,然后考上大学,下半年就可以跟庭生哥双宿双飞了。哪用得着像现在这样,这都什么事儿嘛这一大摊子的事儿,什么时候能是个头啊,她什么时候才能跟庭生哥团聚啊程立坤任劳任怨地把门窗都擦干净了:“对了,华香,过两天跟我一起回一趟安吉大队吧”“嗯怎么了”就算他不提,谢华香也打算回去的,出去了这么久,得回去看看沈家奶奶,还有她占百分之四十股份的食品厂呢,怎么能不回去看看。“前几天安吉大队给我送锦旗来了。”这事说起来程立坤就觉得好笑,前些日子安吉大队敲锣打鼓地往县政府送来了一面锦旗,说是感谢程立坤在安吉大队当大队长期间,为社员们所作出的贡献,正是在他的带领之下,安吉大队才会从一个全县排名倒数的穷困大队,变成今天的富裕大队。分田到户让每家每户都吃上了饱饭,食品厂和小龙虾养殖场又让社员们的手里都有了余钱,以前的安吉大队穷得叮当响,好多年了,只有大队里往外嫁姑娘,就没有外边的姑娘肯嫁到安吉大队的。大队里都是打光棍的小伙子,大伙儿心里苦啊,有苦说不出,谁叫他们穷呢可现在不一样了,现在安吉大队的小伙子可都成了十里八乡的香饽饽,周边各个大队的姑娘们都想要嫁进来享福呢,光是今年一年,大队里就办了好几次喜事,不少老大难光棍都喜滋滋地娶到了媳妇。安吉大队是最先使用抗旱高产的新型稻种的,又是最先吃螃蟹搞分田到户的,仅仅一年的时间,粮食产量就翻了两三倍,社员们吃饱饭完全不成问题了。可其他的大队,却是在程立坤调到县里当副县长之后,才开始试行分田到户,而且也并不是所有的大队都能把这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贯彻得那么彻底的。毕竟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大胆,说句不好听的,上面的政策还不明朗,这样做算不算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还说不准呢,现在看起来是没事,啥时候一个清算下来,安吉大队得吃不了兜着走。程立坤毕竟是个外来的空降兵,有些公社干部资格比较老的,就不太信得过他,对于他下发的要求搞分田到户的文件也是采取能拖就拖的对策。甚至有些公社,这都大半年过去了,这田还没分下去。有些公社分是分了,可是采取的是折中的办法,并不是分到每一家每一户,而是搞分组承包,一个生产队分成几个大组,每组承包一定的土地,分组核算。这么一来,其他所有公社大队的发展都比不上安吉大队,更不用说安吉大队还把副业发展得这么红红火火了,现在整个东水县,安吉大队的富裕都是头一份的呀长期贫困被人压一头的安吉大队,好不容易才扬眉吐气一回,这不是按捺不住了嘛,特地往县里送锦旗,那是存心显摆呢领头的沈大队长还想请程立坤再回去一趟,给社员们说说话,鼓鼓劲,鼓励大伙儿大干快干,争取经济建设再上一层楼啊程立坤毕竟是从安吉大队出来的,见他们干得这样好,心里也是高兴,便答应了回去一趟,说话什么的就算了,就当是见一见老乡们,好好叙个旧,于是便说好了过几天回去吃顿饭。刚好见谢华香也回来了,程立坤想着安吉大队的发展,跟谢华香可脱不开关系,毕竟当初的代食品、食品厂和小龙虾养殖基地,都是她搞出来的,要不是她,谁能想得到还能弄这些副业啊于是便过来邀请谢华香一同回去。谢华香爽快地答应了。收拾安顿好之后,谢华香便跟程立坤一同回了安吉大队。上次沈大队长敲锣打鼓去送锦旗的浮夸行为被程立坤批评了,这回没敢再弄什么花样,老老实实地把人迎回了大队部,召集了几个大队干部,一起汇报工作。第230章沈大队长一把年纪了, 当年做报告做习惯了的,说正事之前总喜欢引经据典地说上一大堆废话、套话,这一天程立坤给他纠正好几次了, 就是扭不过来, 到最后也只得算了。谢华香不爱听这些, 听了半天昏昏欲睡的,索性找了个借口溜了出去,去食品厂找以前一起工作的小姐妹们说话,大伙儿看到谢华香可兴奋了, 全都围了过来, 纷纷打听她在省城的情况。谢华香在省城办的那件事可让大伙儿骄傲了, 咱们“满庭香”食品可都卖到省城去了呢,其他的食品厂有谁能有他们那么牛作为“满庭香”食品厂的一员,现在她们不管走到哪儿, 胸膛都可以挺得高高的, 骄傲啊谢华香把省城的情况随便说了,又向她们打听大队的情况,姑娘们便也七嘴八舌地说起了最近发生的新鲜事儿,比起沈大队长那乏味无聊的报告, 谢华香还是更爱听这些姑娘们说的八卦。之前谢华香不是让厂里的工人们都上公社去上夜校学文化嘛, 可是恢复高考之后, 公社小学的老师都是知青,得知高考的消息之后,都稳不住了, 一心想要通过高考考回城去,晚上都要抓紧时间复习,没人愿意再来给夜校上课了,所以公社的夜校就停办了。沈大丫一看这不是事儿啊,没了夜校怎么提高工人们的文化素质,恰好工厂也算是挣了点儿钱,她索性在厂里办起了夜校,上课的地点就在厂里的会议室,还省得工人们每天走去公社上课的功夫呢老师就请了大队会计沈红兵,这小子是高中毕业,文化水平教一教这群睁眼瞎是绰绰有余了,每天晚上上两节课,一节识字课,一节算术课,给开的工资是一晚上五毛钱。别看这五毛钱看起来不算多,可是一晚上就上两个小时的课,一个月能多挣十五块呢,顶得上一个工人干一个月的工资了。这事谢华香当然是知道的,当初沈大丫在办之前还问过她的意见,也是谢华香拍板了她才办的,不过谢华香感兴趣的是姑娘们对小四眼沈红兵的吐槽,说起他的笑话来一堆一堆的。听得出来,虽然大伙儿对沈红兵吐槽满满,但都还挺喜欢他的,这夜校明显办得不错,有些姑娘说话的时候,都能带上成语了。还有队里其他人的一些八卦,比如哪个老光棍终于娶上媳妇了什么的,还有许秀莲在不久前刚生下一个女娃娃,沈大壮爱得眼珠子似的,出了月子之后,就天天抱着他的宝贝闺女在村子里遛弯,那一脸温柔小意的样儿啊,出现在那张凶神恶煞的脸上,真是叫人大跌眼镜。这村里头把一个女娃儿当成宝贝蛋一样宠着的,这沈大壮恐怕是头一人了。说起女娃儿,倒是还有一个命苦的,那就是跟谢华香一起插队的知青唐桂英的女儿,村里都在传她娘唐桂英去跟县里管知青回城的领导睡了,所以得到了回城的机会。她回城回得那是一个义无反顾啊,从县城拿了回城通知书回来,立马就去同沈伟军离了婚,然后麻利地收拾了两身衣裳,当天晚上就走了。据说走的时候,她家闺女抱着她的腿哭得那叫一个凄惨,可唐桂英硬是看都没看一眼,把人扒拉下来一脚踢开,头也不回地就走了。那可怜的闺女,彻底成了没爹疼没娘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