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全天下都知道我会当皇帝> 第四十八章 边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八章 边境(2 / 2)

怎么添?

别到时候恶心不了别人,反倒自己丢了面子。

随随便便就来一出意气之争,这是大周的继承人该干的事嘛?

乾圣帝没有说话,但是也绷着一张脸,显然也对祁元询这样没根没据就说出来的想法很看不上眼。

祁元询笑道:“父皇,儿子这回可是恰逢其会,从典籍上找着的解决之法。”

“哦?你且说来听听。”

“不知父皇还记得么,那朝鲜当初还因为有犯边之举而被皇爷爷申斥过。”

“确实,朕当时还在北京镇守国朝边境,有所耳闻。只是你难道要拿这件事出来说嘴?”

“父皇,是这样的。国朝如今所辖之地界,已经广阔非常,远迈前人,只是有些史书所记载的汉地汉土,如今反倒为外人所据。”

他这话是说到了皇帝的心坎儿里。

作为一个藩王出身的皇帝,乾圣帝对疆域的统治有一股前所未有的执拗。

前朝原廷只论中原之地的疆域,并未超出历朝历代多少,只是原廷乃是东胡人的一支,整个东胡人所打下的疆域,却是远迈历朝历代。

他们虽被大周驱离中原,但如此大的基业,创业者的英雄盖世,还是让人敬佩的。

大周虽然从东胡人手中夺得天下,也不忿于他们的倒行逆施,但是该承认对方长处的,就绝对不会不承认。

“这与朝鲜有什么关系?”

“朝鲜虽是小国,自汉唐以降,那块土地的人却创造出了不小的奇迹。朝鲜之名,来源于古称,最初的时候乃是箕子所立,那时候他们的疆域才多大?耳后箕子朝鲜、卫满朝鲜之部,疆域便成了汉四郡,回归汉人之领土。

然而这么多年绵延下来,原本的汉四郡在朝鲜半岛上已经不见踪影,起初只能蜗居于半岛以南的三韩,竟将三韩之地扩充到原先的数倍之远。

朝鲜前身高丽,对前朝俯首称臣,然而开疆拓土却毫不手软。

高丽最早的国土只到如今其国土的中南部,辽、金之时以长城为界,而后至鸭绿江,及至如今,已经更进一步了。

今日吞一里,明日侵十里,其国便是如此润物细无声地侵吞本该属于咱们的土地。”

祁元询这番话极富感染力,尤其是国土被悄然蚕食的画面,更是让在场的人都打了个冷颤。

乾圣帝的面色起了变化。

他也想起来了。

确实,如今大周和朝鲜还有一块混居地带,依照前朝的标准,自然是中原宗主国的领土,可是朝鲜如此侵蚀后,已经快被他们变成争议地区了——毕竟那里的人都熟谙朝鲜话。

他如今广有四海,即便是朝鲜,在他看来也是个贫瘠小国,更何况是被占走的那部分,上头居住的多是女真人呢。

但是,那里有没有用处是一回事,他在不在意就是另一回事了。

若不是儿子点出历代以来朝鲜疆域的变化,怕是到时候就让朝鲜悄无声息地将那块地方给占了,到时候,塞外苦寒之地,就算真的不再掌控之中,怕是他也不会太在意。

毕竟朝鲜是大周的属国,在朝贡体系之下,属于朝鲜和属于大周,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只是如今被点了出来,就得对朝鲜有可能出现的犯上作乱留个心眼儿了。

即便大周是新立的,但是皇家作为天底下最强大的家族,宫中秘藏的典籍简直不要太多。

又有天子继位之后便要彰显文治修书,广泛搜罗书籍,找到几本地理志——这在军事方面还是很有用途的——几乎不再话下。

祁元询所说的内容,已经搜罗了相应的典籍,他说的还只是一部分,直接将书拿给天子看,对比会更强烈。

祁元询说完后,天子在看穿朝鲜恭顺外表下所作所为后的惊怒渐消,便问:“提到这个,你心里想必已经想好了。说吧,你准备行的事是怎么个章程。”

祁元询一通结合典籍的话说下来,在场所有人都明白了,他对朝鲜,包括对朝鲜的世子、靖安大君,其实都是有恶意的。

指望如此有居安思危意识的皇太子对朝鲜心慈手软,那简直是笑话。

那么他可能要提出的计划,就很有可观性了。

“咱们与朝鲜临近的边境,孩儿记得那是女真人聚居的地界,只是这么些年来,又常有朝鲜平民在那里出没。说句难听的,朝鲜怕不是狼子野心在那里移民实边!可是到底,那儿还是大周的国界。

莫不如,咱们就让朝鲜世子在那块儿‘学习’,再派大儒或者名儒弟子们去那里教化番邦之民,也好给朝鲜人看看,世子确实是来大周进修圣人之训的。”

从计划上看,实施起来还是很有可能性的。

天子越是斟酌,就越觉得不错。

世子入周,入哪里不是入?

若是李芳远本人,应该会很喜欢这个实际上没有踏离朝鲜掌控的国土的地方。

那意味着他和国内的联系并没有被切断,也不会担心自己到了大周之后,国内的势力会被一一剪除。

对大周来说,借此机会将本该属于自己的地盘掌控起来,也是天经地义的。

如果李旦想要抗议的话,那么他首先就得想想,该怎么向大周解释原本属于大周的地盘,却在他们的如簧巧舌之下变成朝鲜的土地的了。

这件事真的细论起来,大周又不允许他们含混过去,要较真的话,那朝鲜就得做好吃不了兜着走的准备了。

一切都很好,除了——儒家能否找出不畏边境苦寒,愿意去那儿传播圣人之学的人来。

多出身于南方的在场的几位阁臣们,没有丝毫地犹豫,就出言附和,赞同起皇太子的想法来。

弘扬圣人之训,那当然是大大的,扬名立万的好事。

至于这个好事轮到谁身上,是不是大概率地轮到本就出身北地的士子身上,那和他们这些已经入仕的年轻朝官有什么关系?

作者有话要说:朝鲜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世子入清为质,回去以后就因为有亲清嫌疑而被毒杀的例子,真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好艺能!

当然了,那个时候的朝鲜是亲明怀明的,这一点还是要夸一夸的。

至于侵吞疆土,也是他们的传统技能了,从最开始小小的三韩之地发展到现在的朝鲜半岛俩国家加起来的疆域总大小,不知道吞了咱们多少土地。鸭绿江原本是中国内河,硬生生变成了边境了。

这不,最近连他们从明朝那里学去、本土化了一下的汉服,都要反过来说咱们py他们的韩服了,真是呵呵。:,,,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