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可见那片大陆上的黄金储备量。所以秦以宁说,此行所有船队的收获,都须得以万两金为单位计数,穆空青虽惊讶,却不算是始料未及。“那些金子如今被放在我广粤的府邸中,但人多口杂,我怕早晚走漏风声,就想着趁消息还能瞒得住的时候,先将这些金子运到京城来。”穆空青想了想问道:“那批金子有多少?府中地库可能装得下?”穆府并非新建造的府邸,它的上一任主人是位武将,祖上曾跟着太/祖皇帝打江山,发了不少战争财的那种。所以穆府库房极大不说,还修了不少地库用于藏宝。若非秦以宁喜欢带着穆空柳折腾府里的假山花草,他们还真未必能发现得了这些地库。秦以宁想想管事报上来的数字,粗略估量了一下:“回头我将库房收拾收拾,把用不上的东西送一批到庄子上去,再腾几间库房出来,应当能放得下。”穆空青点头:“放得下就好。你预备再去一趟广粤?”秦以宁颔首:“我预备年后动身。只有我去了,车队才能挂官旗。”穆空青思忖片刻,对秦以宁道:“年后动身也好。今年恰逢大比之年,亦是吏部考评之时,年后必会有不少官船入京。我这些日子去活动一番,你返程便代人从水路回来,也更安全些。”不止是穆空青打着用官船运金回京的主意。能抢到头一批船引出海的,谁家没点儿靠山背景,自然都想着用最安全的法子,将这笔泼天财富运回自己眼皮子底下放着。一时间,连广粤之地的官员考评都收到了影响。不少人家接到船队的消息之后,这些日子都在走动吏部的关系,试图让自家在广粤的人脉能调任北上,也好叫那成箱的金块能蹭个顺风船回来。穆空青在广粤最熟悉的便是赵仟了。然而赵仟在广粤待舒服了,压根儿不想挪窝,穆空青也只好换个法子。比如张华阳族中有个堂叔,如今是广粤府同知,因着海贸一事也算有不少拿得出手的政绩,因而正想着法子疏通关系调回京城。可平远侯府听着势大,但到底是勋贵人家,同文官集团多有不对付,平日里也就面子情多。真要开口寻人办事,那也得费不少功夫。不然张华阳也不至于一直在翰林院中坐冷板凳。要知道,连沈桥都调出了邹大人所在的那间屋子。而张华阳却只能继续和疯子脸对脸。穆空青缺一艘顺风船,而平远侯府则缺一个能在文官集团中说得上话的人,两方这便一拍即合。穆空青替张华阳那位堂叔走动,而平远侯府则会派遣侯府的官船南下接人。若是普通五品官的官船,说不住还真有那被钱财迷了心智的敢铤而走险。可平远侯府作为大炎老派武勋,手中至今还掌着兵权,府中护卫都是军中退下的老兵。那匪徒便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也不敢拦侯府的船。秦以宁知晓此事之后也安心了不少,现在就盼着各家的嘴能严实点儿,别将消息传出去了。因着首批出海的船队归来,关于大洋彼岸的消息也被放上了永兴帝的桌案。永兴帝在为远邻的飞速发展而皱眉,大炎朝廷上下也又一次开始忙碌了起来。如今已是腊月里,衙门将要封印了。谁也没曾想到,腊月十五,衙门封印当日,一只鹰隼自极北草原腹地飞入了京城。北境大捷。北蛮王族一百三十二人,其中包括北蛮王子在内的七十八人以身殉国,以北蛮王为首的五十四人被生擒。北蛮王帐大军约七成被歼灭,余者四散而逃,预计人数不过三万。这个消息拂去了西方诸国为永兴帝带来的不愉。手中握着强大的新式火器又如何?我泱泱大国,难道还会在这些奇技淫巧上输了你们不成?永兴帝龙心大悦,对着反用新式火器压了北蛮一头的功臣,也难得大方了一回。第118章 一次赐字大炎吏部考评三年一次, 考评之后或升或降或调,都是在年前便定下的。今年翰林院散馆,穆空青的考评得了上上。但因他在翰林院的职位已经升无可升, 所以吏部原本是预备按着常规的翰林升迁的法子, 将他旁调别部。例如穆空青身上原就兼着的户部郎中。穆空青在翰林院是从五品, 入户部是正五品, 这调令也算合适。只是没想到,北境大捷竟刚好卡着这个点来了。大军自北境班师回朝, 若是一路行进速度正常,那便刚好能赶上除夕归京,双喜临门。宫中陛下已经下了旨,要于除夕设宴贺北境大捷。这庆功宴上, 封赏环节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吏部诸人也无奈,只能加班加点开始重新拟定一干官员的考评及调任结果。好巧不巧的,旁人的升迁都好办, 唯独在穆空青这儿卡住了。穆空青原本是从五品侍读学士, 兼任正五品户部郎中。这从五品的侍读学士再进一步,便是翰林院的掌院学士, 现在的内阁阁老文大人的位置。而正五品的户部郎中若要再进一步, 那便是正三品的左右侍郎。这步子跨得太大,别说底下人了,就是龙椅上那位,也不敢这么将人拔起来的。可不调也不行。若论起升迁速度来, 军功一向是平步青云的代名词。穆空青这回和那位付大人一起琢磨出来的东西,那在围剿北蛮时可是立了大功的,那位姓付的钱粮官都连跳五级了。穆空青的功劳是不及他,但也不能只给人升个半品啊。若是往常碰到这种情况, 上头又无特殊指示的话,吏部要么就将人往五寺调,要么直接外放做知府。但很显然,外放这条对于穆空青是行不通的,甚至连穆空青身上的兼任都得给他留着。陛下明令穆空青主司船引一事,要是吏部将人给弄走了,这不是同陛下作对吗?吏部左侍郎挠了几天头发,决定把穆空青往大理寺调。正好大理寺的头头是这家伙的岳家,给个正四品少卿,于情于理都合适得很。结果没等吏部将辛苦几天的劳动成果递上御案,龙椅上那位便亲自开口了。令穆空青升通政司正四品通政,兼任户部郎中。通政司,掌出纳帝命,通达下情,更兼勘合关防公文,奏报四方臣民实封建言、陈情申诉及军情、灾异等事(1)。整个大炎上下,凡是走正常流程递交的奏折,都要经过通政司的手走上一遭,而后才会到文渊阁、到陛下的御案前。通政司使乃是正三品,在满朝权贵面前算不得位高,但绝对的权重。能入通政司的官员,必是得了陛下信重的。其地位超然,恐怕也只有提督学院那群门生遍朝野的家伙能比了。而穆空青升任通政司通政的旨意,也在除夕夜宴开始之前到了穆府。连同这升迁的旨意一同送到的,还有新制的四品官服,并秦以宁的四品诰命服。除夕,宫中设宴。凡皇室宗亲、超品勋贵、朝中三品以上大员,并此次领军北征的主要将领,皆于除夕入宫赴宴。而穆空青和付大人作为此次改造火器的主要人物,也得了参与此次宫宴的资格。穆空青还是头一回入宫赴宴,秦以宁倒是跟着秦老大人去过,但那也是她幼时的事了。倒是秦老大人对此颇有经验,直接派遣了秦家的马车来接人,让穆空青夫妇二人同他一起入宫。穆空青先前还觉得犯不上,不过是入宫罢了,何至于要秦老大人一路看护。待到了宫门口,瞧见那排出去长长一溜的马车时,穆空青才明白过来。这赴宫宴与平日里上朝不同。上朝时,宫门口往往都有御史盯着。若遇衣衫不整或形容不端者,保不齐便要被记上一笔,所以那马车停哪儿便是哪儿,人也是爱来多早便来多早。可宫宴不行。宫宴的默认规则,可以说是入宫越早地位越高的。受宠些的皇室宗亲,往往于宫宴开始前几个时辰便要入宫,同宫中各位贵人们谈天叙事。那不受宠的虽不会去得多早,但也不能同大臣们一起入宫,所以便只提前一两个时辰,在紫禁城里轮番请个安,也就差不多了。接下来便是身上带着超品爵位的勋贵们了。该说不说,大炎开国至今,勋贵们大多都和皇室沾亲带故,不是你家出过贵妃,便是他家娶了公主。无论是从品级上来看,还是从亲疏远近来说,这勋贵们入宫早些,也都是合情合理的。最后一波到的,才是穆空青这样老实打工的臣子们。臣子们碰到这种情况也是无奈。去早了吧,若是入宫,宫中的主子们都忙着同自家亲戚叙话。若是不入宫在外头等着,那也属实是有点儿跌份。可若是一不小心来晚了,那仕途基本也就到此为止了。于是这么一级一级轮下来,入宫赴宴的臣子们,也有了一套默认的规矩。例如紧跟在勋贵后头的那一批,必定是三公三孤、六部阁老这类或地位超然、或实权在握的。再往后一数,那便得是如通政司使、左右都御史这等帝王心腹。包括秦老大人这个大理寺卿在内,都属与默认第二批入宫的臣子。若是像穆空青这等破格赴宴的晚辈自个儿来,那不仅人要落在最后头,马车估计也是停得最远的。不仅要抓紧时间步行赶路,还得保持风度未免御前失仪。穆空青听着秦老大人给他讲解这些默认规则,心情那叫一个复杂。难怪都说官场人脉至关重要,就拿这宫宴来说,若是无人提点,他区区一个四品官的车架,说不准就停在哪位一品大员的前头,然后便不知不觉地将人给得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