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伯夫人出手,即使是个试点,场面也不小。一条街足足取了四个店面,一口气打通,店面前摆满了桌椅板凳,一张写着“林”的酒望迎风飞舞。蔺成走近,一股扑鼻的香气翻涌而来。林家酒肆和一般酒肆不同,出菜讲究一个“快”字,与食摊类似,在店门口架起一串锅和桌案,边做边卖。门口有声音洪亮的小二高声喊着价,麻利地报着菜名,吆喝着食客入座。林家的伙计做什么都是井井有条的,不一会儿就让吵闹的汉子们全部点菜入座了,蔺成到了跟前,被小二噼里啪啦介绍一顿,懵懵地不知道吃什么。小二抬手一指:“您看来碗打卤面如何?”看这位不像是能吃的,就不介绍他吃盖饭或者夹馍就汤了。蔺成点头,跟着小二来到打卤面摊前。做面的是之前附近食肆卖面的老板娘,一看蔺成的脸,语气顿时好了不少,笑着问道:“您浇什么卤?”蔺成随便选了一个,老板娘应了声,接过后方活计端来的面碗,往白水面条上浇上一大勺热气腾腾的卤,递给蔺成。面碗还是烫的,蔺成小心翼翼地接过。此时人还不是很多,蔺成寻了个空桌,闻着喷香的打卤面,迫不及待地动筷。打卤面卤色色泽棕红,鲜亮润泽,面白卤厚,黄色的鸡蛋皮、黑色的木耳香菇、红色的胡萝卜、嫩白的豆腐丁,混杂在一起颜色丰富。用筷子搅拌均匀,卤子依旧稠而不散,紧紧裹着粗细均匀的面条。一入口便明白稠卤的妙来,卤子鲜香,配上面条咸淡适宜,鲜香浑厚,醇而不腻。打卤讲究好汤,慢熬鸡汤的配上口蘑丁,鲜得让人恨不得吞下舌头。蛋花散落在卤中,薄而柔韧,蛋香醇厚,在棕红色的卤中格外显眼,因为蛋花薄才足够入味,一嚼,咸香的卤汤从蛋花中溢出,配着劲道爽口的面条越嚼越有味。也不知道这面条是怎么揉的,明明没有汤汁,却毫不粘黏,柔韧滑爽,根根分明。这种面条在前,很难有人做到优雅地食用蔺成才开始还在克制,到了后头直接挑起一大筷子“唏哩呼噜”地入口。浓稠的卤汤和面条包在口里面,又烫又鲜,卤汤里洒上点白胡椒,烫意激起了胡椒的麻香,辣中带鲜,鲜中透醇,再滴几滴香醋,一口接一口,吃得嘴角沾卤,完全停不下来。蔺成吃得开心,浑然未察觉对面坐下了一人。对面那人边吃边自言自语:“这面条上浇的汤汁可真是妙,香菇口蘑鲜香,鸡蛋皮醇香香鲜笋木耳清香,又隐隐有肉汤的肉香,明明是平常的食材却做出了不平常的味道,看来民间的智慧是无穷的。”这声音,这语气,这熟悉的唠叨……蔺成抬头,就见明明说了要去书肆抢孤本的同僚李复坐在自己的对面,沉浸地品尝着打卤面。他的眼神在李复身上扫一眼,深色棉衫,再看看自己穿的,这也太像了吧。对面的人还在唏哩呼噜顺道念念叨叨地吃面,蔺成受不了了,敲敲桌面。李复莫名其妙地抬头,然后就僵住了。两人大眼对小眼,半晌干涩地吐出四个字:“好巧好巧。”他们假笑了几下,然后不约而同地低头吃面,李复总算收敛了声响。吃了没几口,侧面来了一人,唏哩呼噜地吃起面,蔺成本不在意,但余光瞟到那熟悉的深色衣袍,总觉得有种莫名的怪异。他侧头一看,果然和自己身上这件无甚区别。在看穿这衣裳的人,可不就是说要与同窗聚会作诗不能去跑马了的同僚关映吗?蔺成停了,对面的李复觉得奇怪,跟着抬头瞧向旁边的人。桌上一时安静,关映也顿住了,一抬头,三个人大眼瞪小眼。“……”一片沉默中,三人不约而同地想:他们明明吩咐的是让下人“找件普通百姓穿的不起眼的衣裳”,为何此时此刻三人身上衣裳竟然是一样的?!难道各府下人眼里的不起眼都是这款式的?第43章除了这几个为躲人而刻意装扮过的东宫同僚们, 谢珣和姜舒窈也打扮了一番,毕竟到码头还穿着绫罗绸缎总归是不合适的。姜舒窈特地让白芷找出麻布做了一身颜色黯淡的衣裳,头发用布巾一裹, 素面朝天,不加装点,活似个农家新妇。谢珣穿的也简单, 两人并肩行走,一眼看过去就像是村里最俊秀的书生娶了村长家娇养大的闺女。天儿太热,日头晒在身上火辣辣。码头做工的糙汉也不讲究了,上衫一脱,光着膀子大咧咧地在道上行走。谢珣来之前没料到这点, 直到看到了一批刚刚下工满身是汗的赤膊汉子从面前经过,才陡然警觉。不是他不信任自家的媳妇儿, 实在是姜舒窈此前的传闻做不得假, 她确实是在男色面前不怎么能把控的住自己。谢珣为了不显得太过多疑, 只能悄悄地斜一下眼, 用余光盯着姜舒窈。这不看还好, 一看就委屈了——姜舒窈的眼神正好落在人家汉子身上。这可就冤枉姜舒窈了, 这队赤膊精壮汉子从她面前走过,好大一片古铜色, 她下意识就看过去了, 真和好色没关系。谢珣咳了一声。姜舒窈转头看他。谢珣舒坦了。他知道自己生得俊朗, 以前不曾在意京中关于他容貌的赞美, 此时此刻却把那当做了底气。不要看他们, 要看就看我好啦。他这么想着,脸绷得很紧,不像是来看食肆开业的,更像是来讨债的。姜舒窈见他这样,正想问他怎么了,眼前又路过一堆光膀子汉子,她的眼神再次下意识跟着飘走了……谢珣:!!!“咳!咳!”他握拳大声咳嗽。姜舒窈吓了一跳:“没事吧?怎么咳成这样?”谢珣放下手,强作淡定:“无事。”话音刚落,又有一堆光膀子汉子路过。他心头那个火气“蹭”地就冒了起来,这群人怎么回事,有这么热吗,还没有入夏呢!他浑身冒着嗖嗖的冷气,姜舒窈未曾注意,倒是一旁卖饼的老嫂子笑了出声。姜舒窈听到笑声,不解地看向饼摊的妇人。妇人对她使使眼色,看看谢珣,又看看那对光膀子汉子,姜舒窈愣了半拍,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谢珣大概是在生气?难道他觉得这群汉子有伤风化,还是在嫌弃平民百姓的不讲究?“谢伯渊。”自从她放弃讨好谢珣后,就一直唤他的表字,却不知这样在谢珣耳里听起来更为亲昵。表字是亲近的友人和长辈才会唤的,她每次一喊,就会让谢珣觉得两人之间有一层朦胧细腻的亲近。“嗯?”他收敛神色,转头看她。“谢谢你。”姜舒窈真诚道,“一般高门大户的男人哪会愿意让自己明媒正娶的夫人来这些地方,你却亲自带我来这里。”她明明打扮地极为朴素土气,可是那双眼眸却愈发的夺目靓丽。谢珣忽然对刚才那群汉子生出理解,这天儿可真是够热的,热得他浑身冒汗,脸都要热红了。此时此刻一队小孩从街尾跑过来,手上提溜着鱼篓,你追我赶,吵吵嚷嚷地像一阵风吹了过来。路上行人躲避不及,被撞了一下,嘴里笑骂道:“黑鱼,你又抢大山的篓子,看你爹怎么收拾你!”他们习惯了磕磕碰碰,姜舒窈可不一样。谢珣想都没想,立刻伸手抓住姜舒窈的手腕,把她往自己身边一带。姜舒窈猝不及防地被他一拉,没站稳,额头撞到他的肩膀,痛得倒吸气。谢珣吓了一跳,怕她生气,连忙问:“磕痛了?”姜舒窈额头还抵着他的肩膀,没有立刻回话,谢珣心下忐忑,正待道歉时,肩膀突然传来一阵颤意。笑声渐渐放大,姜舒窈整个人笑得直发抖:“至于吗,我又不是瓷器做的人,吓成这样。”“大惊小怪。”她抬头,笑道。谢珣这才察觉不对劲儿,往四周一看,发现所有人都齐刷刷看着他俩,连刚才上蹿下跳横冲直撞的小童也停下了脚步盯着他们。他面上发烫,扯着姜舒窈赶紧走远。走了一会儿才发现,自己好像扯着什么,纤细,柔软,温凉如玉……姜氏的手腕!谢珣手掌顿时烫得发疼,想要放开又觉得右手僵住了,合拢的手指怎么都打不开。姜舒窈也诧异谢珣拉着她的手腕走了一路,想要提醒,又怎么都开不了口,怕提醒显得太过刻意。她抬头悄悄看着谢珣的背影,总觉得他似乎长高了一些,从少年长成了男人。牵着自己手腕的右手温暖有力,似乎让他这样一直牵着也挺好的。两人找到林氏酒肆时正是放工的时候,酒肆这条街人山人海,有汉子不喜欢坐下吃饭,干脆要了一碗面蹲在街边唏哩呼噜地吃了起来,更显拥挤。作为一个小娘子,出现在这里还是很奇怪的。有人眼神落在姜舒窈身上,谢珣右手收紧,把姜舒窈牢牢拽着,左手一伸,将她头巾往前扯,遮住别人的视线。一番动作做得自然而然,行云流水。“生意红火,这下放心了吧。”谢珣道。姜舒窈点头:“看他们吃得欢欣,我也欢喜。”谢珣轻笑,拉着她往阴凉处走:“要尝尝味道吗?”“当然,我看看他们做的怎么样,有没有浪费我细致到极点的食谱。”两人来到面摊前,姜舒窈扫了一眼,自己在信上描述的规划林氏全数照做了,不仅如此,还加以改进,改进后的法子更加适合古代的食肆。她随手要了两碗热干面,把谢珣那份也决定了。热干面和普通的炸酱面不同,面条用的是碱面。桂皮烧灰,放在松毛上,用开水多次过滤便得到了天然的碱水,以此制作的碱面更利于保存,吃起来也泛着淡淡的碱香味。面条过水过油后放在一旁,客人来了以后厨娘将面条在开水里迅速烫一下,手腕几抖,沥干水后装入碗内,淋上辣油、香醋、酱油、蒜汁等多种配料,浇上澥好的芝麻街,舀上酸豆角、萝卜丁,葱花等,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热干面便做好了。因为调料成本稍高,所以热干面卖出了荤臊子面的价格,不过码头做工的汉子工钱不低,也不吝啬晌午的一顿饭钱,闻着酱香扑鼻的热干面,掏钱来一碗的不在少数。谢珣端上两人的碗,选了角落里正巧只够两人坐下的半张小桌子。热干面面条纤细,黄澄澄的,芝麻酱光泽如油,萝卜丁橙红鲜亮,葱花翠绿,稍作搅拌,芝麻酱融入面条中,热腾腾的芝麻酱醇香味渐渐溢散出来。面条过了凉水,爽滑油润,十分筋道,芝麻酱包裹着面条,一口下去满嘴的芝麻香,醇厚香浓,回味悠长,微苦的熟芝麻味被热干面浇的酱汁取代,鲜香微辣,回甘香甜。每一口都嚼出了芝麻酱的香味,酱汁浓稠微黏,面条却滑溜爽口,萝卜丁清甜,豆角微酸,配菜爽脆清新,不带丝毫的油腻。热干面不能吃得太急,就得等那股绵绵的醇香味在口中久留不散,恨不得在嘴里慢慢嚼,细细品。但这碗面又太过美味,鲜辣味美,咸香清爽,每一口都能吃到实在的芝麻酱酱汁,醇厚的香味让人有种简单的踏实感,十分满足,只想狼吞虎咽。谢珣很快吃下了一碗热干面,姜舒窈和他点的同等分量,实在吃不完,见状问:“可以分你一半吗?”说完又怕谢珣嫌弃她吃剩的,毕竟这里可是挑菜要用公筷的古代,谢珣更是清风霁月的贵公子。在码头暴风吸入的贵公子本人谢珣闻言反应极其迅速,“哗”地把碗推到她面前。姜舒窈:……她给谢珣撇去半碗,谢珣继续低头狂吃。引得在一旁歇息的厨娘偷笑:“这小书生真好养活。”看这食量,小娘子家里得是镇上的大户人家才行吧,不过这书生生得如此好看,多花钱供着他也是值得的。富甲天下的林氏一族的嫡女姜舒窈撑着下巴看谢珣把面吃得干干净净,心满意足。谢珣很想把筷子上和碗边的芝麻酱刮干净,碍于姜舒窈在场,硬生生忍住了。吃饱了又莫名的幽怨,道:“你以前都没在府里做过这种面。”平淡无波的语气仿佛只是随口闲聊。“我没做过的可多了,以后慢慢再做。”姜舒窈回道。好吧,谢珣安慰了,他可是要跟着姜氏过一辈子的人,何必计较这些有的没的。姜舒窈正待起身,突然听见人群传来一阵喧闹。定睛一看,那明艳夺目仪态大方的人不是林氏是谁。自从穿越过来后,她所看到林氏一直是个表面燥怒气盛内里空落无助的女人,从没见过现在这般模样的她,眉飞色舞,生机勃勃,像是枯萎的牡丹一夜盛放。她风风火火地走进食肆,捧着孕肚,笑声响亮,对着管事道:“不错,不错,我闺女就是能干,这种食肆,天下只有我林家一家能开出来。”管事自当奉承。“行啦,我只是来看一看,今儿是第一天开业,大家都干的不错,不过可不能就此松懈。”林氏噼里啪啦说了一堆规矩,又挨个挨个检查食摊,问询流水银两。姜舒窈被这个全然陌生的林氏惊到了,待到她越走越近,才猛然醒神,把银子“啪”地往桌上一拍,扯着谢珣火速躲开。她光是提出个开店的想法就惹得林氏伤心恼怒,若是被她看到自己混进了臭汉子堆里吃饭,还带着谢珣,林氏岂不是要提刀追杀她。谢珣也想到了这层,生怕岳母动怒,两个人配合默契地悄悄撤离,刚刚走出林氏的视线,就撞到一堆同样鬼鬼祟祟的人。已经集齐六位同僚正小心翼翼躲着谢珣的蔺成:……谢珣没想着会在这看见他们,疑惑地问:“你们不是去城郊跑马了吗,怎么全到码头来了?”“呃……”众人哑然。“还有,你们这一身衣裳是怎么回事?”七个人居然穿着同式样的棉布长衫,连颜色都一样,本身毫不起眼的颜色凑了一长溜,活像七胞胎上街,再不显眼也得显眼了。蔺成咽下喉间一口老血,僵硬地撒谎道:“呵呵,这是我们为跑马专做的衣裳,就像踢蹴鞠要穿一个色那样,队服,队服。”谢珣看着蔺成身上丑而低调的衣裳,默然一刻,无比严肃地说:“以前我答应和你跑马组队的话,就此忘了吧。”第44章姜舒窈本以为这一次出去逛了一圈又得在谢国公府窝上好一阵子, 没想到没过几天在寿宁堂请安的时候, 老夫人忽然提起来过几日端午节的事。端午节传承上古时期的吉日祭龙,京城里会举办扒龙舟竞渡, 这日百姓都会跑来江边看热闹, 就连天子也会出宫观看赛事,胜者有赏。姜舒窈听得两眼发光,这么热闹, 一听就很有意思。哪怕是平常最爱阴阳怪气的周氏也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笑容, 感叹道岁月如梭, 眨眼又是一年。谢国公府自然不会和百姓们在岸边挤着看热闹,挑酒楼位置也得挑顶好的那种。老夫人和徐氏商议起相关事宜, 徐氏一一应下。周氏在一旁认真地听着, 而姜舒窈听到这些枯燥的安排就坐不住,一静一动,对比明显, 老夫人很快就把眼神落到了她身上。姜舒窈立马低头装谦顺。老夫人一向严格,姜舒窈本以为她又要开口训斥自己, 却不想她开口道:“老三媳妇儿最近都干了些什么?”姜舒窈窝在自己院子里倒腾吃食, 老夫人自是不会过多管教, 而她和谢珣出门的事,徐氏随手帮忙掩饰掩饰, 老夫人这边便听不到什么风言风语。所以在老夫人看来, 姜舒窈嫁过来以后十分乖觉, 并不似以前那样爱出门玩耍胡闹, 一直老老实实地呆在院子里,确实是像收敛了性子一般。姜舒窈硬着头皮答道:“平日就在屋内看看书,绣绣花,偶尔琢磨一些吃食。”老夫人满意地点头:“不错,正是要多看书,静心养性。”这算是口头夸了她一句,姜舒窈稀里糊涂的,刚出寿宁堂没几步,周氏就追上了她。她皮笑肉不笑道:“弟妹,前几日你不是还和三弟出去游玩了一番吗?”“啊?”姜舒窈愣住,看向周氏。周氏一心想跟徐氏抢权,谢国公府没少安排自己的眼线,徐氏帮姜舒窈隐瞒的事她自是清楚。周氏这个人,任谁来评价都说会说一句性子不好,就从和徐氏别了这么多年苗头的事也能看出一二。姜舒窈听她阴阳怪气的语气,以为她要高密或者威胁,没想到她只是问了一句:“是三弟主动带你出去的?”姜舒窈摸不清她想做什么,没有回答。周氏看了她两眼,微微蹙了下眉头,语气不似常日的尖锐,自言自语道:“原来还真是啊。”她说完这句,对着姜舒窈冷哼了一声,风风火火地走了。姜舒窈一头雾水,正巧徐氏也出来了,便把刚才那事讲给徐氏听。徐氏有点惊讶:“她没有说要告诉老夫人?”“没有。”徐氏沉吟片刻,道:“那应该无事,她这个人只是脾气坏,本性不坏。”姜舒窈放心了,与徐氏同路,问了一些端午节的事情便回了听竹院。古代没有日历,她日子过得随意,一时也忘了端午节的到来。她感怀了一会儿,抛开杂乱的思绪,一扫伤感,拢起袖子准备干活。无论如何,端午节粽子是不能少的。不仅仅是豆花有甜咸之分,粽子也有。甜味的粽子有豆沙粽、蜜枣粽、玫瑰粽、瓜仁粽等等;咸味的有猪肉粽、火腿粽、蛋黄肉粽等,各地口味不同,种类繁多。不管怎么样,制作步骤都是差不离的,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这些流程少不了,过程不算繁琐,但耗时略长。离端午节还有几日,姜舒窈不着急,慢慢地准备着好几样粽馅的食材。等到端午节前一天,将粽叶煮过,等到粽叶颜色变深后再用凉水洗净,最后包上粽馅裹紧。这些步骤看着新奇,院子里的小丫鬟们全跑来打下手。包粽子也不难,手掌托着三四张理顺展平的粽叶,放入浸泡好的糯米,嵌上两三枚蜜枣,然后将长叶子慢慢包裹起来,严严实实地用马莲草扎结实,一个粽子坯就做成了。她包了豆沙馅的,蛋黄馅的,猪肉馅的还有蜜枣馅的,都是最常见的那几种口味。包上一大堆有棱有角的粽子之后,分批放进锅里小火慢煮,不一会儿,粽叶的清香就飘满整个院子。可能是要过端午节的缘由,徐氏有些忙,没空管着两个小家伙,前一天他们就跑到了姜舒窈院子里看她包粽子,今日又兴致勃勃地跑过来,准备吃粽子啦。他们来的正是时候,姜舒窈试验的甜粽刚刚出锅。待到粽子稍凉,姜舒窈给他们一人递了一个,叮嘱道:“糯米不消化,不能吃太多。”谢昭颇为遗憾,但见粽子个头大,足够他吃了,又露出笑意来。粽叶外皮稍凉,内里还是烫手的,层层剥开粽叶,里面有些黏糊,撕开最后一层紧紧粘连着糯米的粽叶,夹杂着清甜香味的热气猛地涌了出来。糯米晶莹白润,呈紧致的角状,清香扑鼻。谢昭咬了一大口,糯米粘连在一起,有些黏牙,咬开口内里的温度稍微烫口。饱满的糯米既有米的香味,也有粽叶的清香,内里的豆沙极为甜软,细腻绵密,入口即化,甜味浓厚,融入黏黏糊糊的糯米之间,嚼起来有种清新的香甜。刚出锅的粽子最是美味,谢昭哈着气,两三口下去一小半。姜舒窈自然是让他嚼细了再吞。谢昭表面上应着,速度不减,肉脸上沾上了颗颗糯米,极为滑稽可爱。谢曜比其他来就要文静优雅多了,不知从哪找来的高凳,往上一坐,小口小口地品着粽子。姜舒窈看着狼吞虎咽的谢昭,又看看优雅的谢曜,总觉得把他们的吃相一捏,就成了他们的三叔谢珣。说曹操曹操到,刚想到这儿,谢珣就出现在了厨房门口。“你今日怎么下值这么早?”谢珣走进来,随口回道:“明日不是端午嘛,反正也无事,大家就提早散了。”然后迫不及待地问:“做的什么?”他扫了一眼盘里的粽子,“角黍?”姜舒窈一边帮谢昭擦掉脸庞上粘着的糯米,一边道:“粽子。”“唔。”谢珣点头,碍于两个侄子在场,没好意思主动提出要尝一尝。他背着手站在一旁,等着姜舒窈邀她品尝粽子,谁知她只顾着帮谢昭擦脸,完全无视了他。谢珣安安静静地站在原地等,等到姜舒窈擦完了谢昭的脸,他想着她总该想起他这号人了吧,没想到她又转过身关心谢曜:“味道还可以吗?别着急,少吃点,可以多吃点豆沙,还有蜜枣馅的,也可以尝个味儿。”她转身帮谢曜拿了一颗蜜枣粽,为他拆开,夹起一筷子连着蜜枣的糯米喂他,谢曜甜甜地道谢。谢珣被无视了,看着这一副温馨的画面,打断也不是,干站着也不是。姜舒窈喂完谢曜,转过身看见谢珣杵在这儿,疑惑极了:“你站在这儿干嘛,有事吗?”谢珣:……这种心口中箭的感觉是怎么回事?他目光扫过两个往日最为心爱的侄子,默默地想着,他以后一定要迟些再要孩子……不对,要孩子?要什么孩子,和姜氏要孩子?等等,和姜氏要、要孩子……他怎么想到这些事情上头去了!他的脸“唰”地红了,热气窜上头顶,也不想馋嘴了,挪动脚步打算落荒而逃。却不料姜舒窈这个时候想起了他,把他叫住:“尝尝粽子吗?”谢珣顿住,纠结几秒,还是拐了弯走回来,假做平静地道:“嗯,那就尝尝吧。”活像一点儿也不馋的样子。姜舒窈问:“甜的还是咸的?”谢珣很想说“都来”,但两颗硕大的电灯泡在场,谢珣不想丢面儿,只能含混道:“随便吧。”唉,真不自在,还是和姜氏单独相处时最好了。姜舒窈为他一样挑了一个口味,道:“看看喜欢哪个口味的。”谢珣接过盘子,跟着两个小不点在长条木桌前站成一排。优雅地剥开粽叶后,香气四溢。谢珣看着两个侄子的吃相,觉得抱着粽子啃实在是幼稚,于是选用筷子挑粽子吃。这个是蛋黄肉粽,夹开软糯滑腻的洁白糯米,里面的馅儿便露了出来,蛋黄红润厚实,黄澄澄的,似乎有一层清透浓香的红油被蒸了出来,浸透到了雪白的糯米里。蛋黄周围夹着软嫩的五花肉,闻着咸香鲜甜。一般喜食甜粽的人难以忍受咸粽又甜又咸的味道,但谢珣没什么大反应,只要吃着好吃,什么味道的他都行。五花肉仿佛被煮化了一般,肥油全数浸润到了糯米中,香气被外层的糯米牢牢锁住。肉香和米香夹杂在一起,肥而不腻,香糯清新。蛋黄口感绵密,咸香醇厚,与粽叶的清香一起盖过了油味,给糯米提味的同时去了腻,更显鲜咸味美。吃完一个粽子以后,谢珣就放弃了优雅与矜持,跟着小侄子们一起直接用手捧着粽子吃。姜舒窈叮嘱过谢昭谢曜要慢慢嚼慢慢咽,而且只能吃一个,不能贪多,所以他们吃得格外小心细致,十分舍不得。谢珣就不一样了,他想吃多少吃多少。咬开豆沙粽,豆沙甜而细腻,又有红豆淡淡的清甜豆香,吃完以后满口留香。再吃蜜枣粽,外层的糯米较为寡淡,只有淡淡的清香味,直到咬到了内里包着的蜜枣。蜜枣极为软烂,皮轻轻一碰就碎,然后蜜汁枣香在口中炸开,一举取代了先前寡淡的清香味。棕叶太长,谢珣怕沾到衣裳上面,伸长了脖子小心吃,一个接一个,完全停不下来。“行了,吃多了积食。”姜舒窈管了小的,又来管大的。谢珣听话地停下,放下粽子时粽叶扫过脸颊,痒痒的,他想用手指蹭蹭,手却黏糊糊的,只能在空中顿住。他正想用袖子蹭,突然脸上穿来温柔的触感。姜舒窈用帕子擦擦他的脸,无奈道:“多大的人了,怎么还和阿昭一样,吃到脸上去了。”谢珣浑身僵直不敢动,任由她擦脸,弱弱道:“不是,不是吃上去的,是不小心蹭到的。”姜舒窈收回帕子,转回炉灶旁捞粽子。谢珣傻乎乎的站在原地,被她擦过的地方又烫又麻,让他手足无措,一时不知如何反应。红晕慢慢爬上他白玉般的脸颊,颜色渐渐转浓,最后红得快要滴血了一般。吓得谢昭顾不得手上黏糊,大力扯住他的衣角,语带惊恐:“三叔,你这是咋啦!脸被烫着了?!”第45章端午节当日, 谢国公府众人到达江畔时, 百姓已经将岸边里三层外三层地围了起来。姜舒窈随着徐氏下马车进酒楼,刚迈进酒楼没几步, 就被人给叫住了, 回头一看竟是谢珣。谢珣要参与竞渡,早早地就来此准备,并未与他们同行。此时他忽然跑到离起点稍远的酒楼, 姜舒窈以为有什么要事, 忙问:“怎么了?”谢珣和往常不一样, 今日收拾得十分精神,赛服鲜艳, 衬得他脸如白玉, 神采奕奕,连往日疏远冰冷的面容也染上朝气活泼,看上去像是哪家不爱诗书只爱纵马驰骋的少年郎。“我一会儿要参与竞渡。”姜舒窈点头, 等着听他下文。谁知谢珣专门跑这么远,就是为了说这个, 他补充道:“记住我的赛服颜色。”时间快要来不及了, 他撂下这句, 转身就没入人群中。“诶!”姜舒窈一头雾水,连忙叫住他, 谢珣却像一只鱼入水般, 眨眼就没了, 她只能看到他那鲜艳夺目的身影在人海中越来越远。姜舒窈无奈, 嘀咕道:“就为了说这么两句话呀。”徐氏的身影从二楼阶梯上响起:“三弟妹,怎么了?”她走到二楼回头才发现姜舒窈人不见了。“没事。”姜舒窈连忙拎着裙角追上。刚上楼,转角又有人叫她:“谢夫人。”她回头,见葛清书惊喜地看着自己。“你们也在这儿啊。”她落落大方地走过来给徐氏见礼,然后抓着姜舒窈的手腕,“太巧了。”似乎有很多话要对她说。徐氏见状便道:“你们俩聊着,我先进去了。”她走后,葛清书迫不及待地道:“前几天林氏食肆开业,我叫下人去看,他们回禀说食肆人山人海,生意红火,隔着老远就能闻见香味儿。”姜舒窈笑道:“你叫下人去捧场了?”葛清书坦然直言:“算不得捧场,我是馋嘴,刻意去让下人替我买些回来。”她语气平淡,细听有一丝丝幽怨,“可是食肆却没有卖汉堡包。”姜舒窈解释道:“我想着汉堡包还是不太合适,便换了些吃食售卖,不过以后总会卖的。当然,还是要看我娘是怎么安排的,经商这些事我也不明白。”葛清书遗憾地叹口气,再次鼓动道:“不知何时能在京城里开一家呢?上次下人替我买回来的肉夹馍,拿回府时已经凉透了。”姜舒窈看葛清书顶着那张超凡脱俗仙气飘飘的脸抱怨没吃上热乎的,忍不住笑了出来,对她道:“我今日带了些粽子来,你要吃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