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不容易,可有很多人也羡慕她,她可是有幸在几位国学大师的熏陶下长大的呢。”杨瑾又笑着说:“人的机缘还真是奇妙,比如王晓霞,若不是五七干校就建在她家附近,她不可能来到燕京大学,我们也不能成为好朋友;再比如我们俩儿,如果师兄没有把我安排到红旗九队插队,也不可能成为夫妻。”“所以你是说缘分天定吗?”鲁盼儿抬起眼睛看看杨瑾笑了,“我才没有多想什么呢,你不必解释的。”但其实见了王晓霞,她心里还是有点微微的酸意,可是鲁盼儿才不承认!反正现在她已经不酸了。王晓霞的确优秀,杨瑾也欣赏她,尊重她,佩服她,可是就是由于茫茫之中谁也说不清的缘分,他和自己早早相遇了,成为了夫妻,夫妻之间可是除了有欣赏、尊重、佩服种种,还有一生的相守呢。“看来是我想多了。”杨瑾看着鲁盼儿笑,很喜欢她脸颊上飞起的红云。“哼!你就是喜欢乱想!”鲁盼儿急了,“就算你想当陈世美,我也不是秦香莲。”“这话说得对!”杨瑾又赞同,“我们家的鲁盼儿秀外慧中,柔中带刚,既能下田干活儿,也能教书育人,还会做衣服,织毛衣——一件毛衣就能收三十元的手工费,我要是当了陈世美,早有人将你抢去了……”“你胡说什么!我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了。”鲁盼儿赶紧截住他的话,“哪天我们请王晓霞来家里吃饭,毕竟是好朋友。”第153章 财大气粗几天后, 钱进替钱力和吴淑芬取走了毛衣,钱力爷爷临行前在北京饭店宴请所有亲友, 他正好帮忙带过去。鲁盼儿亦觉得完成一件大事,做了丰盛的晚饭犒劳大家,又感慨一声,“北京毕竟是国家的首都,不但有□□、燕京大学、王府井……就连挣钱也比在红旗九队容易!”丰美也说:“不用说红旗九队,就是襄平县也不会有人出三十元手工费织一件毛衣,北京人果然有钱。”杨瑾替鲁盼儿挟了一筷子扁豆,“你最辛苦了, 多吃点儿。”除了烧肘子,又摆了烧扁豆、黄瓜拌粉丝、西红柿汤……这几样菜平时不算什么, 可是在冬天的饭桌上出现就很了不起了。原来这是暖棚里种出来的,跃进一大早在西单菜市场排了两个多小时的队才买回来, 价格嘛,与肉差不多。这么贵的菜味道当然特别好,鲁盼儿细细品味,“比夏天的扁豆好吃。”“其实暖棚里的菜怎么也比不了应季的, 可是物以稀为贵, 你就觉得好吃了。”杨瑾笑着说。“也许是吧。”鲁盼儿点点头, 看大家都挑青菜, 倒把肘子剩下了, 就笑着说:“过几天我们再买几样青菜,别怕贵。”丰美就说:“姐现在是财大气粗了。”“小姨, 什么是财大气粗呀?”梓恒抬起头问。“就是梓恒想吃什么,妈妈就可以给你买什么。”丰美解释。梓恒又问妈妈,“是吗?”“差不多吧。”鲁盼儿答应着。梓恒雀跃着站了起来,“妈妈,妈妈,我想买……”鲁盼儿赶紧补了一句,“冰糕、冰糖葫芦什么的,每天只能吃一根,吃多了肚子会疼,不能随便买。”梓恒半张着小嘴停住了,然后低下头失望地坐了下来,他正是要多吃冰糕。看着儿子可怜的小模样,鲁盼儿又是好笑又忍不住心疼,赶紧给他盛了一碗西红柿汤,“这汤比冰糕还要好吃呢。”杨瑾也告诉儿子,“冰糕不如西红柿有营养,多喝西红柿汤很快就会长大了。”梓恒很想快快长大,而且酸甜的汤很对他的胃口,就拿着匙大口地喝了起来,“妈妈再买西红柿吧。”“好!”财大气粗的鲁盼儿一口答应了,“过两天就买,还做西红柿汤。”“我还要吃小黄瓜拌山楂糕!”“这个也好!”挣钱就是为了给家里人花的,鲁盼儿不心疼。一家人吃了饭,看书的看书,写作业的写作业,又有讲故事听故事的,忽听敲门声,原来是钱进,“虽然挺晚了,我看你们家还亮着灯,就还是过来回个信儿。”其实鲁盼儿一直也惦记着,她没见过钱力的爷爷和小姑姑,也并不很了解他们,只是度量着他们的身材、肤色和喜好为爷爷织了一个简单大气的开衫,小姑姑织了一件花样繁复的高领套头毛衫,能不能得到他们的认可还真没有底儿,赶紧笑着问:“你堂爷爷和堂姑觉得毛衣还行吗?”“他们特别喜欢,穿着参加了今天的聚餐!”钱进也很高兴,这时大家都站在一个角度,那就是希望让国外的人认可中国,“如果不是时间太紧张,堂爷和堂姑还想过来看看你呢。”“喜欢就好。”鲁盼儿放下了心,“至于过来看我,不敢劳动。”想来也不过是客气话而已。“他们果真想来的,也想再织几件毛衣。”钱进说着拿出几张纸券,“这是小姑姑让我转交给你的,请你帮忙买线再织五件毛衣,给堂姑夫、几个表弟表妹和表嫂……”被托付买布做衣服或者买毛线织毛衣对于鲁盼儿都不算什么特别的事,一直有人说她眼光好,把所有的事都交给她,可是这一次还是有点意外,而且,“他们明天不是就要走了吗?”“织好了邮我邮寄到国外。”钱进便把纸券放到桌上,“一共四百元。”羊毛线二十多元一斤,五个人差不多要十斤,再加上手工费,应该足够了,可是,鲁盼儿看着那几张“钱”不认得,“这是什么呀?”“这是外汇券,与平时的钱一样用,”钱进笑着告诉她,“其实比平时的钱还要好用一些,友谊商店、全聚德烤鸭店等地方只能用外汇券,至于平常的商店也愿意收外汇券,有的还会便宜一些呢。”大家都是第一次看到外汇券,便都好奇地看了过来,与人民币大小差不多的一张钱正中印着中国银行外汇兑换券几个字,正中间是长城图案,右上角刚标着100,很显然一张是一百元。“反面还有英文呢!”翻过来一看,果然反而印了几行英文,丰美就急忙翻译成汉语,“本券的元与人民币等值,只限在中国境内使用,不得挂失。”“这里只翻译成中国境内不合适,应该是中国境内指定范围。”鲁盼儿纠正了她不够准确的地方,笑着告诉钱进,“放心吧,我尽快买毛线织毛衣。”“也好,现在美国与我们这边一样是冬天,早些织好了邮去,他们过春节时就能穿上了。”钱进又笑着说:“堂爷爷告诉我们,他们在国外,每年都要过春节的,华人们就在唐人街庆祝。”“唐人街?”“对,美国华人聚居的地方就叫唐人街……”国外的事大家都好奇,便听住了,“唐人街是什么样的?”“我听堂爷爷说……”钱进讲了半晌,突然想起来,“太晚了,不打扰你们了。”杨瑾和鲁盼儿便都笑了,“家里一定等你回去睡觉呢,都是我们耽误了时间。”又约定改日再聊,送了钱进出门。外汇券由鲁盼儿收了起来,“既然钱进说很好用,我们不如先留着,用家里的钱买毛线就好。”第二日到王府井买了毛线,便用心织了起来,不到十天,五件毛衣都织好了,看看时间,离春节已经不远,赶紧送到钱进家。钱进不在家,不过钱家人都知道此事,打开毛衣欣赏,“样式果然好看。”钱大嫂特别用心,“等过了年,我按这个样子也织两件。”鲁盼儿留下毛衣,又笑着问:“我想做点缝纫活儿,借用你们家的缝纫机,可以吗?”还是上一次到钱家,她就注意到钱家屋里摆着一台缝纫机,这一次来就想顺便把床帐做出来。“我听小进说你不只毛衣织得好,衣服也做得好,”钱婶儿笑着打开缝纫机,“你只管随便用。”鲁盼儿便拿出买好的布,她在王府井选毛线时一同买的,白底撒紫色花瓣的确良,做成一个床帐,赶在年前挂在大床上,应该与古老的床很相配,也会很漂亮。又有梓恒的一条裤子、丰美的一件上衣及两三样零碎活儿,鲁盼儿一并都带来做好,笑着道谢,“幸亏借了你们家的缝纫机,只一会儿就好了,否则用手缝,几天也做不完呢。”钱婶儿便赞叹了一声,“你这手艺果真是好,我在一旁瞧着,有些还没大看明白,衣服就做成了。”毕竟是在别人家,鲁盼儿的确加快了些速度,就笑着说:“都是平常衣服,所以就容易。”钱大嫂先前也在一旁看着,这时便急忙回了西屋,转身捧出一件做了一半的上衣,“这是我给女儿弄的,领子上了两次都有些歪,正不知怎么办——小鲁,能帮我改一下吗?”鲁盼儿接过来看了,“这荷叶领裁得有些问题,所以才歪了。”要了剪刀修了修,踩着缝纫机很快将整件衣服做出来。想到钱进有还有两个侄子,她就笑着说:“要是还有别的衣服,我一起帮着做了吧,毕竟手熟,一会儿就好。”大过年的,自然要给孩子们都准备新衣服,商店里的成衣贵,自家做的要省不少,钱大嫂一向过日子节俭,便买了布自己做。平常的衣服她果然也能做,只是女儿的这件想做得漂亮些,便裁了个新样式的荷叶领,倒难住了,此时不好太过麻烦客人,便笑,“女儿的衣服做好就行了,至于两个秃小子,差不多就行了,我慢慢弄吧。”钱婶儿就说儿媳,“最近你们厂经常加班,孩子们过年的衣服到现在还没做出来,我不会弄缝纫机,眼睛也花了,帮不上忙。我瞧着小鲁做衣服十分熟练,你就别不好意思,都拿出来吧。”鲁盼儿也笑着劝,“我和杨瑾与钱进是好朋友,先前在红旗公社时,他常帮我们家做饭呢,嫂子不要跟我客气。”钱大嫂果然又拿出几块布,原来她给儿子的衣服还没裁完,鲁盼儿接过来,叫两个小男孩过来量了尺,随手裁好。正这时,钱进回家了,见到鲁盼儿便笑,“到我们家就帮忙干活了。”“裁缝这手艺就是这样的,走到哪做到哪儿,毕竟大家都要穿衣服嘛。”钱进又看到毛衣,“我明天就去邮电局,争取早些邮到——还有,陈大为放假了,听说你们在北京,很快就会过来。”鲁盼儿也很开心,“我回家告诉杨瑾——还有,陈大为来的时候到时候你也要过来,再把赵新月和蔡颖都请来,我们在一起好好热闹热闹。”看看时间,已经有些晚了,“也该休息了,这两件衣服明天我过来扎好,若是家里还有人要做衣服,也只管准备好布料。”第154章 英语会话鲁盼儿给钱进的侄女侄子做了衣服后, 钱婶儿也买了布请她给小儿子做了一套,“小进还没对象呢, 总得穿好点儿。”钱嫂看着钱进穿了新衣服很精神,给丈夫也买了一块布,然后钱大哥一定让妻子也做一套……最后,钱进一家每人都做了新衣服。于是,钱婶儿便要给手工费,“毕竟做了这么多,再不给手工费就说不过去了……”“我们跟钱进可是好朋友呢,再说这次买房子多亏钱进, 我们才在北京安下家。”鲁盼儿怎么也不肯要,对钱力和钱进, 她的态度很分明……钱嫂做了衣服,又跟鲁盼儿学打新式样的毛衣, 有一天见了梓恒和梓嫣便主动说:“你们家梓恒已经三周岁多了,正应该上幼儿园,幼儿园里生活规律,伙食营养搭配也好, 还能学不少东西呢。”鲁盼儿早听杨瑾说过幼儿园, “我倒是有心让孩子试试, 可我们这次过来只住一个假期, 可以吗?”“按说是不可以的, 不过,我在幼儿园工作, 倒是可以通融一下。”钱嫂怕鲁盼儿不懂,就又告诉她,“变压器厂的幼儿园是附近最好最大的幼儿园,只收本厂职工家的孩子,外面的人想进来还不容易呢——你们已经在北京买了房子,迟早会搬过来的,让孩子早些适应幼儿园是好事儿!”鲁盼儿感觉到钱嫂的好意,“那就听你的。”“我们幼儿园离这没多远,把梓嫣也送过去,那样你就能有许多空闲时间,可以到处逛逛了。”女儿还是太小了,鲁盼儿舍不得,“梓嫣还是算了,等她大一些再麻烦钱嫂。”至于北京有景致,以后还会有机会看的。钱嫂本为了回报鲁盼儿,因此也不多劝,只细致地说了上幼儿园应该准备的东西和一些注意事项。鲁盼儿与杨瑾商量后,第二天便带着梓恒去了幼儿园。变压器厂是上万人的大厂,幼儿园规模也不小,占了一幢三层小楼,孩子从几个月到六七岁,规模比红旗九队的小学还大些。幼儿园的院子里摆着滑梯、秋千、跷跷板、小木马等玩具,梓恒都是第一次见到,跑过去就与小朋友们开心地玩了起来。鲁盼儿进了楼里办手续,见楼里光照特别好,墙壁上彩色的图案鲜艳活泼,专门为孩子们准备的小床、小桌子、小椅子可爱极了,心里的几分担心慢慢散去,办了手续,交了六元钱托费和伙食费,便去找钱嫂。钱嫂正带着孩子们活动,向鲁盼儿摆摆手,“梓恒在这里你就放心吧,他正玩得高兴呢,晚上来接就好。”果然,梓恒根本没有看到自己,正在小朋友中间排着队,一个个地去玩滑梯,鲁盼儿就悄悄走了。梓恒果然喜欢幼儿园——想想也是,幼儿园里有同龄的小朋友,有好多玩具,又有老师带他做游戏、讲故事,比在家里丰富多彩。于是鲁盼儿每天都送他去幼儿园,正好变压器厂一直在加班,职工们周末不休息,幼儿园也不休息,一周七天开放。转眼就要过年了,这天梓恒没有上幼儿园,一家人要去友谊商店,家里可是有四百元的外汇券呢!北京友谊商店就在东华门,里面人还真不少,间或还有几个高鼻梁、蓝眼睛的外国人。东西就更是琳琅满目,鲁盼儿到了这里才知道自己还是没有见过世面的农村姑娘,电烤箱、彩色电视机、人头马洋酒、还有许多叫不上名字的进口商品,又有苏州双面绣、北京景泰蓝、天津起士林西点等国内各地的名品……再看看价格,更是令人咋舌,一瓶洋酒居然要上千元,电烤箱差一点三百元,就连国产的景泰蓝、双面绣也都价格不菲。“我也以为自己财大气粗呢,”鲁盼儿小声嘀咕,“到了友谊商店才知道好多东西都买不起。”杨瑾听了就笑着拉住她的手,“物质上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我们只是平平常常过日子就行。”“是啊,姐,这些东西买了又有什么用?”跃进也说:“我们不买也一样过得很好。”“难道我会因为买不起而伤心?不过随意感慨一声罢了。”这一会儿鲁盼儿早调整好心态,也决定了,“我们要买一台电烤箱,再留下三十元去全聚德吃烤鸭,其余的大家随便选,今天全花光!”“外汇券是你挣的,都听你的!”电烤箱二百九十八元,再加上预留三十元,只剩下七十元出头,在这里实在是很少的钱,大家便只看不贵的小物件,没多久就发现了一样特别好的东西——指甲钳。过去剪指甲,大家用的是剪子,也没觉得怎么样,但现在看到指甲钳才发现这才真正方便呢。弧形的刀口正合指甲的形状,而且指甲钳中间还有一个小小的锉,剪过指甲后在上面磨磨边,真不知是谁想出这么聪明的主意!一个指甲钳四元八角,鲁盼儿默想了一下,“我们买六个,除了家里人,我还要给田翠翠带一个。”丰美小声说:“不如买五个吧,我和丰收用一个就行。”到了这里看到太多太多的贵重物品,家里最舍得花钱的她竟变得会过日子了。“还是每人一个的好。”鲁盼儿拿过店员递来的指甲钳说:“你们看,指甲钳上还带一个钥匙圈,正好把钥匙挂在一起,多方便呀!”指甲钳亮晶晶的,钥匙圈也亮晶晶的,鲁盼儿便将自己的钥匙串拿出来,解开绳子将钥匙一一串上,最后又把先前钥匙串上那只彩色玻璃绳编的金鱼也挂了上去,“又好看又实用呢。”丰美喜欢不已,“指甲钳与玻璃绳金鱼在一起特别好看,我也要一个吧。”她的钥匙上也有一个玻璃绳金鱼,姐也给她编了一个。杨瑾、跃进和丰收也把指甲钳串到了钥匙上,平时用着方便。接着大家给梓恒买了两盒外国饼干;为梓嫣选了一瓶浓缩橙汁;当然还有第一次看到的咖啡和可口可乐,杨瑾又发现全英文的《纽约日报》,拿了几份,“这可是学英文最好的教材!”一会儿工夫花掉了三百多元钱,大家出门再去全聚德,今天要一次性把外汇券全花光。进了全聚德,大家才发现里差不多都是外国人,白皮肤蓝眼睛黄头发,穿的衣服也不一样,满屋子花花绿绿的,空气中飘荡着外语,一家人不由得迟疑着停下了脚步。杨瑾拉着鲁盼儿走在前面,笑着向弟弟妹妹们说:“全聚德可是北京最有名气的烤鸭店,我们一定要尝尝。”感觉到他的从容自在,大家也就放松了,不管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是来吃烤鸭的,并没有什么。眼见着一些外国人连筷子都拿不好,却非常欢快地吃着烤鸭,可见烤鸭一定特别好吃。杨瑾点了菜,又请服务员先送来半杯凉开水,将橙汁倒入一点,试试温度小心地喂梓嫣。原来她在友谊商店里睡了一大觉,现在醒了,喝了橙汁便在妈妈的怀里笑。“what a cute baby!”外国人说英语与录音机里的不太一样,鲁盼儿的反应就慢了一拍,转过头见临桌的几个外国女人都瞧着梓嫣笑,又笑着与鲁盼儿招呼,“你好!”两个汉字比先前的英语让鲁盼儿用了比先前还要多的时间才醒悟过来,实在太怪了,她不由笑着点头,又礼貌地回道:“thank you!”“原来你会说英语?”一位穿着宽松花格子衬衫的女人外国女人兴奋地问,重新转回了母语。鲁盼儿笑着用英语回答,“会一点儿。”“你的宝贝很漂亮,我想与她合影,可以吗?”小女儿穿着一身粉红色的毛衣,上面点缀着几朵各色毛线编出来的小花,正是鲁盼儿来北京前给她新织的,与她天真的笑容相映成趣,鲁盼儿自豪地点点头,“可以。”搭话的外国女人将梓嫣抱起来,她的同伴马上举起了相机,“咔—嚓”,然后从相机里拿出一张彩色的照片递给鲁盼儿。蓝色眼睛、披着长长卷曲金发的女人抱着黑发黑睛的小婴儿,婴儿笑得露出两颗莹白小牙,真是可爱得不能再可爱了。鲁盼儿看着照片,爱不释手。外国女人看了出来 ,便笑着说:“这一张送你了,我与宝贝再照一张留念。”“谢谢你们。”鲁盼儿收下了,虽然家里也有相机,但外国人拿的相机又不一样,直接就能出照片,而且这张照片还是彩色的。不过,收了人家的东西,总要回礼的,出门在外又没带什么合适的东西,鲁盼儿一下子想了起来,赶紧拿出钥匙串,解下那只彩色玻璃绳编的金鱼,“送给你。”“好漂亮!谢谢你。”“这是我姐姐编的。”丰美也用英语说。“原来你也懂英语。”外国人的目光转向一家人。梓恒笑着伸出小手摆了摆,“hello!”跃进和丰收也用英语招呼了一声。外国人惊呼,“我以为中国会说英语的人很少呢。”杨瑾笑着说:“中国已经开始改革开放,懂英语的人会越来越多。”“正是因此,我们才能到这里来。”“祝你们的中国之行愉快!”吃过美味的烤鸭,回到家里,丰收和丰美还在议论刚刚的经历,“没想到我们与外国人用英语了会话!”鲁盼儿便笑着望向丈夫,还在几年前,他曾告诉自己学英语可以与外国人交流,那时自己还不信呢。没想到,如今竟然已经成为现实了。杨瑾也想起了那个周六的傍晚,那一阵阵的轻风,还有懵懂可爱的鲁盼儿,不由得露出微笑,其实那时自己也没想到这一天会如此快速地到来了。第155章 北大才女转眼就要过年了, 同学们来到杨瑾和鲁盼儿新买的房子聚会。钱进、赵新月、蔡颖、陈大为,还有最早调回北京的徐菲和回家探亲的顾铁山, 又有顾铁山带来的章丽雯。“你们都不知道章丽雯也回来了吧?”顾铁山进门就大声说:“她在广播电台工作,过年只有一周假,后天就要回去了——她本来不想参加,是我一定拉着她过来,大家现在天南海北的,见一次面不容易。”自从高考时在襄平县匆匆见过一面,鲁盼儿再没见过章丽雯,便热情地招呼, “丽雯姐,你回北京怎么不告诉我们?”“你们都回了北京, 只有我一个还留在那边,”章丽雯满脸委屈地说:“我怕你们笑话我!”“谁也不会笑话你的, ”鲁盼儿拉着她坐下,“别忘记了,我的户口还在红旗九队呢。”蔡颖也笑着开解她,“我虽然回来了, 可还没分配工作, 在家里待业。”“就是嘛, 有什么想不开的?”顾铁山大大咧咧地说:“省城不是挺好的, 在哪儿都一样参加革命工作!”章丽雯生气地说:“最好你一辈子别回北京!”“我?我是军人, 部队在哪里我就去哪里……”鲁盼儿看章丽雯更不高兴了,赶紧打断顾铁铁山, “丽雯姐,你看我穿的毛衣好看吗?喜欢的人挺多的呢。”“是不错。”章丽雯一进门就看到了,“可是我现在哪里有心情打扮?”从红旗公社到襄平县,再到省城,原以为自己能第一个调回北京,但没想到先是恢复高考,接着又有知青回城政策,昔日的同学们纷纷回了北京,只把她一个人留在外地,她心里难受极了。鲁盼儿又递来一个桔子,“刚买的,还挺甜。”吃了一个甜丝丝的桔子,章丽雯神色慢慢缓了过来,“我爸说,要不是知青大批回城,进北京卡得更严了,我早就调回来了——所以都是你们影响了我。”在座的除了鲁盼儿都是知青,或者曾经是知青,大家相视一笑,并不在意章丽雯的话,她一向就是如此,从不顾及别人。唯有顾铁山不赞同地说:“你原来也是知青呀,要是不走后门参加工作,现在早回北京了。”章丽雯又生气了,狠狠瞪了他一眼,“你还不是一样,要是不参军,现在也回北京了。”“可是我才不像你一样,非要回北京!”两人说着说着竟要吵了起来,杨瑾拉开顾铁山,“听说你曾去苏州看陈大为,坐火车要多久?”“两三个小时,挺快的。”陈大为赶紧接着说:“苏州的园林与北京的又不一样,大家有空儿可以过去看看,我带你们去最有名气拙政园!”“将来有机会一定去苏州看看。”鲁盼儿笑着向赵新月、蔡颖和章丽雯几人说:“要是大家能一起去就更好了。”“看过园林,我们再从苏州去上海,让顾铁山请我们吃饭。”大家都笑着应和,唯有章丽雯嘟着嘴说:“再好的园林我也不稀罕,北京什么没有!”顾铁山赶紧解释,“南方的北方的园林可是不一样的……”杨瑾便提了两个暖瓶叫他,“我们俩去商店买啤酒吧。”“现在能买到啤酒?”顾铁山惊奇地问。“这段时间散啤酒的供应一直很充足,不限量。”“太好了!”顾铁山便又到厨房找了个搪瓷盆,“两暖瓶不够喝,我们这么多人呢。”跟着杨瑾走了。出了门,杨瑾拍拍他的肩膀,“铁山,处对象要对女生好一点儿。”那年他带着鲁盼儿去上海,劝顾铁山要考虑个人问题了,顾铁山果然听了进去,决定与章丽雯处对象,他们原也是同学,两边书信来往不断,因此知道今年顾铁山回家探亲,特别选了与章丽雯同样的时间。“我对她挺好的呀?每个月写一封信,回家探亲还会请她吃饭。”“不只要写信、请吃饭,态度也要温和,女生比男生要娇弱些。”“章丽雯是有些娇,我就让着她好了,”顾铁山沉思了一下,“还是你眼光好,鲁盼儿多能干,一点儿也不娇弱。”“她虽然不娇弱,可也是女人,而且她越是能干,我越是要多关心她。”顾铁山眨了眨眼睛,有些不解,但转眼看到商店卖啤酒的柜台排着长队,马上放下刚刚的心思,开始担忧,“这么多人,会不会买不到啤酒?”杨瑾带着顾铁山走了,屋子里的气氛蓦然轻松下来,大家都不知道顾铁山和章丽雯处对象呢,但即使是同学,谁也不愿意见到他们吵起来。蔡颖就笑着问陈大为,“你现在已经适应了南方,适应了纺织专业了吧?”“去年公布再次举办高考时,我曾经犹豫了一下,可还是没有办退学重考,毕竟已经学了半年,放弃有些可惜。”当年陈大为怀着满心不甘去了大学,现在至少他已经接受纺织设计专业了,大家都笑着说:“退学重考哪里有那么容易?就算考上了,又不知会分到什么专业呢。”“我想也是,学一行,爱一行。”“大家别只顾着说话,吃瓜子、花生、苹果、桔子。”快过年了,家里置办了不少年货,鲁盼儿热情地让着,又拿出咖啡,冲了分给大家,“这是外国人常喝的,你们尝尝……”那天买的几样外国食品,饼干和橙汁倒还罢了;可口可乐喝起来一股怪味儿,丰收说像中药,大家都觉得形容得很贴切;咖啡喝在嘴里又苦又香,说不出的特别。“咖啡,好怪的名字。”蔡颖、赵新月、徐菲几个都是第一次见,唯有章丽雯却是识货的,“这是在友谊商店买的?”“是的。”“你们怎么能有外汇券?”“说来也巧,”鲁盼儿简单将情况说了几句,忽听有敲门声,“买啤酒的回来了。”钱进就抢到了前面,“我去开门。”跟着他进来的却是王晓霞,“杨瑾是在这里住吗?”鲁盼儿赶紧迎了上去,“王晓霞,快进来坐吧。杨瑾去商店了,一会儿就能回来。”“纪教师让我给他送两本英文书,对课题有帮助的,”王晓霞见屋里一群人便在门口停住了,将手中的书递给鲁盼儿,“麻烦你帮忙转交一下,我先走了。”“既然来了,就一起吃个饭。”鲁盼儿将人拉住,“这些都是我和杨瑾的朋友,很多人也正在上大学。”钱进已经送了咖啡过来,“对,大家都是同学。”王晓霞便留了下来,接过杯子,“好香的咖啡呀!我一进门就闻到了。”“你居然认得咖啡?”章丽雯打量着她一身土气的打扮,诧异地问。鲁盼儿担心王晓霞觉得受到了冒犯,才要开口,就见她从容地笑道:“我有一位老师特别喜欢咖啡,每天都要喝一点,他对咖啡也很有研究,还会自己炒咖啡豆,磨咖啡,我耳濡目染也知道了些。”王晓霞正是与杨瑾一类的人,他们有丰富的内心,固守自己的坚持,不论是在农村参加劳动,还是身着破衣,却永远不会被人打倒。鲁盼儿放下心,微笑着介绍,“你们不知道呢,王晓霞可是师从国内好几位着名学者,也是省文科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