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要水田,鲁盼儿不必操心这些,正好刘南听到她回家了便与几个朋友过来做衣服,“我们专门等着你的,过年都没有穿新衣服。”“太夸张了吧?”“不夸张,我现在只穿你做的衣服。”刘南又好奇地问:“你在北京见过外国人了吧,他们穿什么样的衣服?”“他们穿的衣服色彩很丰富,样式也新奇,还会戴装饰品……”所有的人听得入了迷,也心急难奈,“鲁老师,你赶紧帮我们也做几件新奇的衣服呀!”虽然见了许多,但是要做还并不现实,“他们衣服的面料与我们不同,很多都买不到,”鲁盼儿特别观察了,“比如一种叫牛仔裤的,很厚实,简直像帆布一样厚,多半是蓝色的,用棕色的线缝纫;再比如他们穿夹克衫,没有扣子,要用金属拉链……”刘南就失望地说:“那我们岂不是什么也做不成了?”“有一种可以试试,”这个问题鲁盼儿自然想过,“很多外国人里面穿着格子衬衫,挺好看的。”“格子衣服?我们这里也有呀。”而且还多半是小孩子穿。“不是我们日常穿的样式,”鲁盼儿拿起笔勾出了形状,“你们看,是这样的,宽宽松松,很舒服的,现在穿在大衣里面,再暖和些就可以直接穿了。”“我要做一件!”刘南已经决定了。大家纷纷响应,鲁盼儿又告诉她们选什么样的布料最好,最后嘱咐,“你们买布时也替我带一块。”她自己也跃跃欲试呢。正说着,就听门外轰隆隆地响,刘南就问:“这是什么声音?”“像是拖拉机,”鲁盼儿不是很肯定,公社的拖拉机怎么开到自己家门前?推开门一看,就见田翠翠穿着红棉袄,头戴红围巾,正高高地坐在红色的拖拉机上,“哇!田翠翠,你竟然会开拖拉机了!”田翠翠停下拖拉机,跳下来笑了,“前段时间我出门就是去县里学开拖拉机、买拖拉机。”鲁盼儿回到红旗九队后去看过田翠翠,那时她不在家,现在才知道原来如此,“你好厉害呀!”“你不仅会开拖拉机,而且这台拖拉机还是你买的?”刘南吃惊地问。“对呀!”田翠翠笑着说:“我认识你,文工团的演员,还到我们生产队演出过。你是从襄平县来做衣服的吧?等鲁盼儿做好了我可以帮你们送到县城去,开着拖拉机很方便的。”“太好了,正好我们来一次很不容易。”最近哥哥特别忙,所以刘南和朋友们骑着自行车来的。“过几天我就去襄平县买种子和化肥,顺路就捎去了。”田翠翠这几年一直做着各种生意,特别擅长与人交往,很快就与大家熟识,听到大家要做格子衬衫,也请刘南帮忙买了布,送衣服的时候正好取来。刘南回去还要排练,交待好衣服的事儿也就走了。田翠翠陪着鲁盼儿送了客人,便笑着说:“你送来的指甲钳可真好,不愧是外国进口的东西。”“比起拖拉机,指甲钳又算什么?”鲁盼儿不盛佩服,“你真有魄力!”“这是最小的手扶拖拉机,”田翠翠伸出三根手指头比了比,“花了三千多块钱!”“可真贵呀!”鲁盼儿咝了一声,“比我家新买的房子还贵呢。”“我把这几年挣的钱都拿了出来,还在信用社贷了款。”不过田翠翠却满怀信心,“现在农村改革了,再没有人抓投机倒把。我正要借这个机会大干一场!现在我在家里开了一个小卖店,除了油盐酱醋、锅碗瓢盆、针头线脑这些日常小东西以外,还代卖种子、化肥、农药……而且我买拖拉机机不只为了运货,也可以耕田。”“翠翠,你真跟得上时代的步伐!”鲁盼儿很佩服,“以后我们日常缺了什么,再不必去公社,到你家就能买来,方便多了。还有眼下才开始包产到户,许多人家都想着养牛耕田,你竟然买了拖拉机!”“郑干事说,我们国家迟早会实现农业现代化,耕牛已经落后于时代了。他特别支持我买拖拉机,这个手扶拖拉机就是他帮我选的,虽然小,但耕田、拉货样样都行!”田翠翠说的郑干事就是郑峰,鲁盼儿点点头,“他上大学学的就是农业专业,你听他的肯定没错。”“对,他不只懂得农机,还懂得种子、化肥、农药……”正说着话,生产队里许多社员都过来看热闹,田翠翠开着拖拉机,一路上早在九队引起了轰动,大家都有许多问题。田翠翠一点也不烦,笑着一一回答,又应大家的要求,开着拖拉机在带着几个社员们在九队里转了一圈。鲁盼儿见宋春妮也在人群中,便招手与她说话,“我打算请田翠翠帮忙用拖拉机犁地了,顺便在她家买种子、化肥和农药。你们家用不用?要是用的话现在就跟她约好,免得到时候人多排不上。”陈建国和宋春妮见鲁盼儿只要了旱田,便也同样要了山脚下五十亩旱田,放弃了水田。陈婶儿年纪大了,春妮要上课,建设和建立还太小,虽然有建国这个壮劳力,但是他大半时间都在外面打家具挣钱,没空儿伺弄水田,正与鲁盼儿家里情况相似。现在鲁盼儿请请田翠翠帮忙解决了犁地、种子、化肥等一连串的问题,顺便提醒宋春妮。如今陈家正是宋春妮当家,“这样可省了不少时间呢。”转身去找田翠翠商量,“我们家的田与鲁老师家,请你也帮我们买一样的东西,再加上春耕时犁地。——要多少钱?”田翠翠今天开着拖拉机来九队,除了来看鲁盼儿,自然也有宣传的意思,价格她早想好了,便一一说了,“乡里乡亲的,一定不会多算钱的。”宋春妮听了果然还不贵,比建国扔下木匠活儿回家种田要划算一些,两人马上约好了时间——拖拉机很快,上午给鲁盼儿家耕田,下午去陈家,正好两家的地靠在一起。又有几户人家原要买耕牛的,此时也动心了,养牛要用饲料的,倒不如请拖拉机犁地,又快又省事。而田翠翠家小卖店里出售的种子、化肥、农药也吸引了不少人,毕竟去襄平县里买,就算便宜些,也要出运费不是?九队富裕,人均田地也多,田翠翠不出意料地揽了好几份儿活,看看天色,坐上拖拉机笑着向九队的社员们挥手,“过些天我来给大家犁地,顺便把种子化肥农药都送来。”第159章 年轻得很包产到户后第一年春耕, 鲁盼儿种下五十亩田后给杨瑾写信,“清明节后下了一场小雨, 田翠翠就开着拖拉机来帮我耕田了。拖拉机突突地响着,不到半天时间,五十亩地就犁好了。我发现拖拉机犁田不只快,而且耕得特别深,对土地保墒特别有利。”“田犁好了,春耕最辛苦的活儿就完成了,接着的播种要轻松得多。我把梓嫣送到九奶奶家,带着梓恒下田。我在前面用锄头挖出坑, 他在后面数出三粒种子放进去,我们娘俩儿配合得特别好。”“听郑峰说, 只用拖拉机耕地,还不算是真正的农业现代化, 还有能自动犁地、播种的机器,田翠翠说如果有卖的,她一定第一个买。如果那样的话,种田可就容易多了。”“梓恒回了家, 天天在田野里跑, 很快乐, 不过还会时常想起幼儿园。我已经答应他, 到了暑假, 我们就去北京,那时候玉米已经间过苗, 锄过草,上过肥,田里没什么活儿了,而丰收丰美也放假了。”“明天我要带梓恒和梓嫣去舅舅家,他们已经在红星一队落了户,分了田,也盖了新房。听说红星一队是离省城最近的生产队,坐长途汽车很方便,田翠翠进货时会顺路把我和孩子们送到襄平县的长途汽车站。”“还有,我现在正按你帮我制定的学习计划复习,新买的练习题册做起来感觉还不难,我还托朱干事帮我留心,高考报名时给我捎个信……”第二天,鲁盼儿一早坐上田翠翠的拖拉机去了襄平县,在百货商店里买了些饼干、糖果,顺手将写好的信投进路边的邮筒,这样信能更快地送到杨瑾手里,然后才坐上了去省城的长途汽车。在红星一队下了车,鲁盼儿立即就看到了舅舅家。就在大马路一边,一排新建的红砖房前面立了一处牌子,上面写着“王记”两个大字,门前停着好几辆自行车。鲁盼儿走到门前,就见几个人说说笑笑从里面走了出来,“这衣服可真合身,王师傅手艺可真好!”舅舅笑着送客人出来,一眼看到鲁盼儿,便笑着迎上来接过梓嫣,“小丫头长得粉团一般,呀,笑了,从没见过这么好看的小姑娘!”鲁盼儿也笑了,“就没见过比她还爱笑的孩子。”这时舅妈、表哥、表嫂、表妹加上几个孩子都出来了,“原来盼儿来了呀,快进屋里。”“我竟高兴得忘了让外甥女进屋了。”舅舅大声笑着,“快来看看我们新盖的房子。”有了改革开放政策,王铁尺下了决心从林场回来,他没有回令人伤心的家乡,而是选择了红星一队落户,“我看中这里离省城近,开裁缝铺子方便,宅基地也挑了最靠路边的,先盖了一排房子住着,等有了钱再盖上院子,在后面再起一排房子,与过去王家铺子一样,前面开店面,后面住人……”“红星一队在郊区,这里不种粮食,只种蔬菜,专门供应省城。我们家的人都不大会干农活儿,不过也不指望那几亩地过日子……”舅妈端了饭,“中午来不及,先随便吃点儿,下午让你表哥到省城里买点好吃的。”鲁盼儿赶紧说:“都是一家人,不用特别买什么……”“怎么不用!”舅舅打断了她,“省城先前特别有名气的酱香园重新开了,他们家卤的肉特别香,下午多买几样,晚上再炒几个菜!”“这边儿人多生意好,你舅舅挣了钱,就让他们买去!”舅妈笑眯眯的,“你邮来的五百元钱可帮我们大忙,前段时间迁户口、搬家、盖房子、开铺子,样样都要花钱……”一家人还没吃完饭,又有顾客上门。舅舅放下碗带着大儿子出去了,鲁盼儿虽然受过舅舅指点,但毕竟没亲眼看过舅舅做活,早无心吃饭,请舅妈帮忙照看梓恒和梓嫣,自己也跟了过去。做为红旗公社,甚至襄平县里都颇有名气的裁缝,鲁盼儿对于做衣服已经很有经验了,但是在舅舅面前,她才知道自己还差了不少。大表哥跟着舅舅做了十几年的衣服,按舅舅的话说,还不能算是真正出徒,而她在基本功方面还差得远呢。不料王铁尺带着外甥女儿几天之后,对她评价也相当高,“你这心思还真灵巧,对颜色、样式看得特别准,特别能吸引顾客。这方面我都比不了你,你的两个表哥更差得远了。”舅舅的眼光还真准!鲁盼儿从做裁缝活儿起,不知不觉就引来许多顾客,而这些人又为她带来更多的顾客,其中很多人现在已经只固定在她这里做衣服了,“我自己就喜欢穿好看的衣服,一直特别注意人们的穿着,又经常帮身边的朋友出主意,选布料、样式确实很熟练,可是舅舅的做工我可比不了,尤其是皮衣,我简直一窍不通。”“术业有专攻,皮衣金贵,手工就是最重要的,式样反倒要平常一些,你不学就不学罢,”舅舅替她打算,“就像开饭店,有几样真正的拿手菜就足够了,倒比样样都会、样样寻常要吸引客人。”“我还真没想这么多,”鲁盼儿笑了,“最开始做缝纫活儿是觉得好玩儿,后来是为了挣钱,将来也不知道还有没有空儿做——今年我打算报考大学,到北京上学,将来毕业也争取留在北京,一家人团聚。”“表姐,你不是结婚了吗?结婚了就不能报考大学了。”表妹在一旁说。“不会的,你姐夫也结过婚,他的很多同学也都结过婚,又有了孩子,也都顺利地上了大学。”“可是我刚刚听广播里就这么说的呀!”表妹很肯定,“不信,你问我妈,她也听到了。”舅妈点了点头,“好像是这么说的——当时你们在商量做衣服,可能没注意。”鲁盼儿呆住了,明明前两年高考并没有对结婚的限制,怎么今年就变了呢?舅舅见状,急忙叫了大儿子,“你赶紧骑车去省城,到报刊亭买一张今天的报纸,上面一定有报道。”毕竟离省城近,报纸一会儿就买了回来,上面果然报导了今年高考报考条件,结过婚果然不能报考。就在表哥去买报纸时,鲁盼儿已经相信了,表妹听的消息自然不能错,再看过报纸,也能平静地接受。她曾经放弃过,再经历的时候,总是更容易一些,“麻烦大表哥白跑了一趟。不能报考也没什么,世上的路有千万条,怎么都能走得通,又不是只有上大学一条路。”“当年我从高中辍学回家,还不是把日子过得不错?现在家里的情况比那时好许多呢。”“刚刚舅舅说我很适合当裁缝,我想着果然有道理。其实这几年我做衣服挣的钱一直比当老师多,我也喜欢做衣服,看着大家穿着我做的衣服漂漂亮亮的,我心情就特别好。”“还有,今年就是允许报考,我也不一定考上。现在的高中生可与过去的不一样了,学校、家长和他们自己都更重视学习,课本的内容也更难了,而我毕竟扔下课本好几年了……”舅舅听着鲁盼儿说完了一大堆的理由,知道她还是伤心的,只是为了安慰大家。也不点破,只点了点头,又一次告诉外甥女儿,“荒年饿不死手艺人,当年你姥爷把这话传给舅舅,舅舅现在再传给你。靠着做衣服的手艺,你一样可以去北京,与外甥女婿一家团聚。”“我们家之所以在红星一队落脚,就是打算重新在省城开铺子。现在政策这么好,只要肯干就能挣到钱,有了钱,住在哪里都行,买粮食也容易。”“舅舅就快六十岁了,从林场回来从头开始,打算用三年时间把王家铺子重新建起来。盼儿你这么年轻,除了上大学,还有数不清的机会呢。”鲁盼儿早知道舅舅比妈妈大十几岁,但她一直不觉得舅舅老了,因为舅舅的眼睛很亮,腰杆很直,走起路来虎虎生风,指点表哥和自己做衣服声音洪亮、底气十足。她默默算了一下,舅舅果然快六十岁了,细看之下,舅舅的头发已经斑白,脸上也留下许多皱纹……舅舅经历了多少呀!从省城回到老家,在老家生活艰难不得不去了荒凉的林场,再从林场重新回来开裁缝铺子……相比起来,自己的这点挫折算什么!鲁盼儿真正想开了,“舅舅,你说的对,我还有好多机会呢!”“你舅舅说的不错,我们从林场搬过来时只带几个包袱,才几个月,家慢慢就置办齐全了,再过几个月攒了钱,我们就去省城看铺子。你和外甥女婿已经在北京买了房子,等外甥女婿毕业了就是国家干部,每个月都有工资,你再做衣服挣钱,还愁日子过不好?”舅舅和舅妈的话给鲁盼儿打开了一条新的思路,自己其实可以在北京做衣服生活,兼织毛活儿。事实上,寒假里自己已经做过了,那边的手工费还很高呢。不上学了,自己一样能去北京,还能做缝纫活儿挣钱,更多的照顾孩子们!“舅舅,舅妈,你们真是有见识的老人家……”“见识是有点儿,”舅舅哈哈笑了打断了她,“不过,我可不是老人家!”鲁盼儿忍不住笑了,“对,舅舅不老,还年轻得很呢!”第160章 种种幸运在舅舅家住了几天, 鲁盼儿带着孩子们回家,又到襄平县城搭田翠翠的拖拉机, 大家先前就约好的。百货商店前,鲁盼儿一眼就看见田翠翠的红色拖拉机,郑峰正坐在一大堆东西上面,见了她笑着招呼,“班长,田翠翠让我在这里看着东西等你呢。”鲁盼儿就笑着上了车,“还真是凑巧,竟在这里遇到了。你到县城办事?”“今天不是公事, ”郑峰虽然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了,可还是像在高中时一样老实, 认真地解释,“今天我休息, 田翠翠来买农药,让我帮她选货。”“田翠翠倒是聪明,请你来帮她买化肥,一定能买到最适合的。”对庄稼来说, 化肥特别重要, 不过化肥是分很多种类的, 不同土地不同时期要用不同的化肥, 选对化肥是很关键。田翠翠虽然一直在农村长大, 可未必十分清楚,郑峰才是真正懂得的人。郑峰点了点头, “她初中毕业,有文化,特别能接受科学道理,我建议买拖拉机耕种,大家都不以为然,只有她听了立即贷款买了。还有化肥农药,她也肯听我的意见……”“你们正说我呢?”田翠翠提着一大包东西走过来笑着问。“郑峰在夸你,说你有文化,懂科学。”鲁盼儿笑着接过那包东西放在车斗里。田翠翠系上头巾,先用摇把将手扶拖拉机启动,然后才开着车上路,在突突突的声音中,她大声笑着,“张县长带我们修水渠时就一直说,用科学的方法事半功倍,当时我就记在了心里。前些时候听郑干事讲的科学道理,立即就下决心贷款买拖拉机。告诉你们,只春耕这些天,我挣回的钱就够还贷款的了!”“田翠翠,以后有了联合播种机、收割机,你也要带头买!”郑峰说起农业生产话就多了,“我们红旗公社这一带很适合机械化耕种……”在隆隆震耳的拖拉机声中,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科学种田,鲁盼儿发现自己根本插不上话。郑峰到了公社下车之后,鲁盼儿便笑问田翠翠,“你们关系很好呀?”田翠翠与自己同岁,在农村这个年纪的女子多半都结婚生孩子了,她却一直不找对象。但是刚刚的情形,似乎有点与平常不一样呢。田翠翠不瞒鲁盼儿,“我是看上他了,想嫁给他!”“你眼光不错,郑峰人很好。”不过,“郑峰怎么想?”“他还什么也不知道呢。”“我们是高中同学,关系还不错,不如我跟他提一下?”“不用,我这么优秀,郑峰一定会同意。现在最重要的是他妈妈,”田翠翠胸有成竹,“只要他妈妈同意了,我们就能结婚。”“他妈妈?”“对,他妈妈觉得儿子是个大学生,一直想让他娶女干部,不过我会让她明白我不比女干部差。”“你怎么知道的?”“我已经找媒婆去他家探听过了。”“你真勇敢,田翠翠。”“过去我不找对象是因为没有遇到合适的人,现在好不容易碰到了,当然不能放过!”阳光明媚,轻风吹拂,拖拉机行驶在大路上,两边的农田已经长出了青青的禾苗,两个人一同笑了起来。忽然田翠翠停了车,招呼正在赶路的人,“刘叔,上车吧。”“是翠翠呀,”刘叔说着跳了上来,掀起衣襟擦擦汗,“坐车上可真好,不光省劲儿,还能吹着风,真凉快——我可就借光了。”“这算什么,顺路而已。”没一会儿,田翠翠又看到了一个社员,也停车接了上来。她做生意这么久,人头特别熟,红旗公社的人,就没有不认识的。大家在车上闲聊,刘叔突然指着前面走路的人,“那个好像是你们八队的万红英?”“对,就是她。”田翠翠说着,却停也没停,直接从万红英身边超了过去。红英听到拖拉机声也下意识地转过头,看到了坐在拖拉机上的田翠翠和鲁盼儿,马上又重新扭了回去,低头走路。“只要我遇到公社的社员们都会请大家搭车,只有万家人除外!”田翠翠郑重地声明。都是一个公社的,万家与田翠翠的矛盾大家都知道,刘叔就赶紧笑着说:“我不是让你接她上车,就是看到了提一句。”鲁盼儿坐在拖拉机的拖斗里,看着被拖拉机甩得越来越远的万红英也没有一点同情之意。昔日的同学早把过去的那点情谊都磨光了,自己和田翠翠一样,不想与她再有任何来往。回家之后,鲁盼儿便打算去北京。这一次与寒假小住一个月不一样,她准备留在那边,因此要打算的事情特别多。家里的田要请人帮忙,吴九爷应该愿意的,他家人多,不愁干活儿;缝纫机、码边机、唱片机、收音机这些物件都是日常用的,要带过去;剩下的粮食也要办托运;房子钥匙放在宋春妮那里一把,请她定期过来放放风……当然,还要先给杨瑾写一封信,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让他不要因为自己不能参加高考而难过。鲁盼儿心里想着事儿,吃过晚饭到厨房里烧了热水,给两个孩子洗了澡,看着他们在炕上玩,“过几天我们就去找你们爸爸去了。”梓嫣正在炕上爬来爬去,听了妈妈说话便抬起头向她一笑,梓恒放下手中的小人书问:“妈妈,我们要去北京了吗?”“是啊,过些天妈妈就带你们去北京。”“太好了!”梓恒笑着拍拍,突然站了起来,“爸爸,爸爸!”鲁盼儿一扭头,就见杨瑾几大步走进屋,将扑过来的梓恒接在怀里,“是爸爸回来了。”又抱起爬过来的梓嫣,“又长大了不少。”“你怎么回来了?”鲁盼儿简直不敢相信,接着她又看到了张县长、刘主任、王晓霞,还有几个不认识的人走了进来。“这是我妻子和两个孩子。”杨瑾笑着向大家说,又给鲁盼儿介绍,“我们学校的纪教授,这是博物馆的吴老师……我们正在做一个古代城墙的课题,特别到襄平县来考察,顺便来附近寻找古代的堡城遗迹,今天大家就住在我们家了。”鲁盼儿笑着与师兄、刘北招呼,又与纪教授、吴老师等人握手,“欢迎你们来!赶紧坐吧。”又转头问杨瑾,“大家吃晚饭了吗?”“我们在襄平县吃过饭才过来的。”张县长笑着把梓恒、梓嫣接到怀里,一人亲了一下,“伯伯最想的就是你们!”已经傍晚,鲁盼儿给两个孩子都换上了棉布睡衣睡裤,穿着又舒服又不怕夜里着凉——她一向爱打扮孩子,就是家常衣服也很用心,样式简单又合体,梓恒穿的是浅蓝色,梓嫣的是浅粉碎花,漂亮的衣服将两个孩子愈发显得粉妆玉琢。大家都喜欢不已,围着两个孩子转,纪教授从张县长手中接过梓嫣,左看右看,“很像于教授呢。”杨瑾的母亲姓于,他们原本都熟识的。张县长点点头,“那是自然的。”纪教授比张县长年长,可在杨教授和于教授面前也是后辈,想想当年的情形,“他们要是看到这一对孩子,还不知怎么高兴呢。”张县长不由得感慨,“不想十几年之后,杨瑾能重新考回燕京大学,跟着你做课题。”“杨瑾家学渊源,又得到你的指导,学问早已经达到研究生水平了,现在正是我最得力的助手。我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除了抓紧做研究,更重要的是培养年轻人,争取把失去的十年抢回来……”杨瑾和鲁盼儿泡了茶送进来,就听纪教授正向张县长说:“春煊,多亏了你,保住了襄平县的古城墙,现在全国有完整城墙的没有几处了。”“我虽然尽了力,但也有种种幸运的因素,”张县长笑了,“襄平古城很值得研究,老纪,谢谢你带队到我们家乡来做研究,我们一定全力配合!”“若是没有你和杨瑾发表的文章,我哪里能知道这里还有一座古城呢,所以我也要谢谢你!”“我们就别你谢我,我谢你的了。”张县长挥了挥手,“襄平是古代军事要地,在襄平城外还有十几处拱卫的堡城,前几年我四处走访,到是查到了几处遗迹,只可惜这附近却没有什么发现。按你带来的文献记载,如今我们所在的红旗九队附近,先前也曾经有一座堡城。”“那年挖水渠时,我们曾发现了一座砖石建筑的地基,还找到了四罐铜钱,按铜钱上的年号的分析,与文献记载建堡城的时间基本一致。”杨瑾笑着接话,“这可以算是一条线索。”“还有一条线索就是这一带先前名为平安堡镇,正与文献记载的平安堡同名。”王晓霞笑着补充。鲁盼儿竟没听过平安堡镇的名称,更没想到自己的家乡居然还有古迹,一时听得入迷,忽见梓嫣在自己怀里睡了方才觉出很晚了,看看手表便悄悄推杨瑾,“是不是应该招呼大家休息了?”杨瑾看看时间,哑然一笑,“我们一说起课题就是这样。”赶紧起身催纪教授等人,“您身体不好,不能总是熬夜。”第161章 入乡随俗家里来了这么多人, 好在地方宽敞, 倒不愁不够住。东屋最大, 纪教授、张县长、刘主任等人都安置在这间,王晓霞和省博物馆的女老师住丰美的屋子,杨瑾和鲁盼儿带着两个孩子住在跃进和丰收那间。大家都歇下了, 周围一片静谧,夫妻久别重逢, 却舍不得立即就睡, 小声说着悄悄话, “你猛然间回来了,我一时竟不敢相信呢。”“原本就是要给你一个惊喜,便没有先写信回来。”其实杨瑾离开北京前费了不少力气借到了一套北京著名高中的高考复习资料, 抄了几个晚上带回家, 不想半路上听到了最新的高考报名要求,满腔的喜悦化成了灰,又见鲁盼儿一直笑晏晏的, 只当她并不知道不能参加高考, 不忍让她伤心,只简单道:“就是写信, 你恐怕也不能及时收到。”“你今日到家却也巧了,我才从舅舅那边回来。”鲁盼儿便讲了舅舅家里的情况, “我瞧着舅舅精神头儿十足, 要大干一番, 人也更年轻了。”“舅舅的手艺好, 做衣服的客人自然多。”“舅舅想着挣了钱重新回到省城,把王家裁缝铺子重新开起来!”鲁盼儿又笑,“今年不能参加高考的消息就是在舅舅家听到的,当时我还有点难过,舅舅几句话就把我劝好了,还让我想到一条新出路。”“原来你已经知道了。”杨瑾心疼地将鲁盼儿抱在怀里,“不能上大学还是很遗憾的。”“不遗憾!”鲁盼儿轻松地笑着说:“舅舅说的,‘荒年饿不死手艺人。我决定最近就搬到北京,专心做一个手艺人啦!”“所有的事儿我都想好了:缝纫机、码边机都带到北京,我就在家里开一个裁缝铺子,兼织毛衣,怎么也能挣下日常花销;家里分的地请吴九爷帮着种,他答应给我们一家人口粮,丰收和丰美在学校交的粮食也由他们家包了;梓恒到了北京可以继续上幼儿园,梓嫣先跟着我;你和跃进每周末都能回家,丰收丰美放假就来北京……”听着鲁盼儿的一大篇打算,真是井井有条又十分可行,杨瑾先前的郁闷一扫而空,“你可真是拥有最顽强的生命力,就像野草一样!”“我怎么能像野草一样呢,野草不好看,我觉得自己至少像一朵野花。”鲁盼儿心情很好,调皮地反驳。“把美丽的盼儿比成野草是有些不大合适,”杨瑾也有心情开玩笑了,“至少也要比成太阳花。”家里种在墙头的太阳花早开了,将小院点缀得艳丽多彩,鲁盼儿很是喜欢,“比起牡丹、兰花什么的,我倒是宁愿被比成太阳花。”原本杨瑾随意说笑,认真一想,竟然不错,“虽然牡丹是国色天香,兰花风姿过人,不过太阳花的美并不逊于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