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公主喜嫁> 公主喜嫁 分节阅读 27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公主喜嫁 分节阅读 27(1 / 1)

d岔开:“我记得安和宫太监是有两人缺额的,当时因为年节的事儿耽误下了一直没补,不如这回一起补上了吧”“这倒不”刘琰本来要说不用补,忽然又改了口:“要是补的话,补一个就行了。”咦英罗有些诧异:“公主有合意的人选”“有有,”刘琰坐起身来:“上次我去锦秀阁找书,有个小太监,叫小金,为人很伶俐,还识得字,要补的话,把他补上来倒不错。”曹皇后看了一眼英罗,后者会意的:“奴婢这两天就去问一问,再来请娘娘示下。”要往安和宫放人,曹皇后不过问那肯定不可能的。现在安和宫里当差的人,有一个算一个,曹皇后全部心中有数,绝没有来历不明又或是心怀不轨的人。刘琰以前从来没有开口说过想要哪一个奴婢,今天突然提起一个小太监,这让曹皇后不能不注意。“那个小太监,生得什么样子”刘琰的问答不出曹皇后所料:“生得很好看。”这回答直白的让人无话可说。光好看可不行。英罗朝一旁侍立的宜兰殿的总管太监闵宏使了个眼色,闵宏微微点头。这宫里大事小情,人进人出,没有闵总管不知道的。锦秀阁那破地方是个冷衙门,但凡有点儿上进心的人都不愿意到那儿去了,即使去了也会想方设法的挪出来。一个又识字,又俊秀,又伶俐的小太监,按理说不该分到那地方去或者说,真有那么个人,闵宏总也该对此人有些印象。他不能对娘娘说自己一点儿印象也没有,只能赶紧的去把这个人的底细查清楚。晚膳前闵宏来回话。“娘娘,锦秀阁的郭太监不成了。”曹皇后有些意外:“是病”“郭太监今年都六十七了,早年救火受过伤,身子一直也不好,这一年多来都卧床不起,不过是拖日子。奴婢问过,大概也就是这两天了。”曹皇后点了点头:“你上点心,他在宫里一辈子,也算是鞠躬尽瘁,回头支领些银子,给他置办打点一下,别让他身后事没着落。”闵宏连忙叩了一下头:“奴婢代郭太监谢娘娘恩典。另外,那小太监的事,奴婢也问明白了。这小太监是锦秀阁太监胡驷的远房侄儿,家里没人了无依无靠,胡驷才托了人把也带进宫来谋碗饭吃,才进宫半年多,在内侍府录过名,来历清楚。”曹皇后没问旁的,只问:“人品你看着如何”这个闵宏来时已经打好腹稿了,胡太监刚才打点他的金珠玉扣还塞在他靴筒里呢。“看着挺老实的,乍一看倒很象是个识文断字的小秀才一样。胡太监说侄子胆小,不敢叫他去别处当差,怕伺候不好主子。”“既然琰儿开了口,那就把人拨划到安和宫去吧。”第五十四章 新人一大早闵宏带了小金往安和宫来,跟闵宏圆圆肥肥有如怀胎十月的身材相比,小金细瘦得仿佛一根豆芽菜,穿着半旧且不大合身的老绿色袍子,闵宏当年刚进宫时过的日子也难,从仓库里翻出破烂旧衣来凑和穿,不合身怎么办谁给你补还不是自己学着拿针穿线的缝补手被大针扎了不知道多少回。一个小太监的去留跟闵宏这个大总管原本没关系,但这事是皇后娘娘亲代的,又有胡太监那份厚礼的功劳在,闵宏这才辛苦跑一趟。既然接了这趟差事,就不能出什么大纰漏给自己添麻烦,路上少不得嘱咐几句。这小子看来性子挺木讷,说十句只应一句。他要是嘴甜会来事儿,闵宏说不定心情一好多指点两句,可他自己都不知道上进,闵宏还指点他什么啊后头的话索性都咽回自己肚子里去了。爱活活爱死死,关他什么事胡太监也只托他“照应”一二,他不是已经把人亲自送过来了吗这已经照应过了啊,以后再有什么事儿他可管不了。豆羹看见人来,弓腰快步迎上来,笑着问:“闵公公好,您老人家怎么一早往我们这里来了”他明明看见小金跟在闵宏后面,猜的出来几分却还是明知故问。闵宏笑呵呵的说:“昨天公主点名要的这个小金,娘娘吩咐拨到安和宫,我把人给带来了,公主可起身了”进一个新人豆羹还真不知道这事。虽然安和宫的太监是有俩缺,可是一直没有补人,豆羹也觉得应该不会补了,没想到今天突然就领来了这么一个。“辛苦公公了,我们公主正用早膳呢,闵公公快快请进。”刘琰散着头发正在喝粥,闵宏带着小金进来,瞅着这小子这么不开窍,在后面轻推了小金一把:“还不快给公主磕头请安伺候好公主,你以后前程远大着呢”刘琰不在意这个,小金还没真跪下去她便摆了摆手:“不用了,成天跪来跪去的太啰嗦。我就是跟母后随口说说,没想到真把你拨过来了,胡公公应该很舍不得你吧”闵宏笑着说:“胡公公高兴着呢,伺候公主可不比待在锦秀阁强百倍”“带他去换身衣裳,领套铺盖,以后就在书房伺候。”又问他:“早上吃了没有”桂圆没想到皇后娘娘真把这个小太监拨给安和宫了。那天她也见着这个人了,也确实觉得他生得比旁人俊秀,哪怕就是站在那儿不言不语,也让人忍不住想多看一眼,再多看一眼。这个人身上就象担着许多的心事一样。桂圆说:“来得早,多半是没有吃呢。”“这碟包子做的不错,给他吧。”桂圆于是把那碟三鲜包子端了递给小金,看他谢恩的动作很生疏。多半在锦秀阁那种地方,见人少,规矩也学得不到家,回头还得让豆羹多提醒他。闵宏把人送到就功成身退了,豆羹领着小金出来往后面去。“你叫小金几岁了家是哪里的什么时候进的宫,以前在哪儿当差啊”他问了一串话,小金只答理了一句:“以前在锦秀阁。”豆羹瞅着小金,笑容可掬,满心不忿。公主竟然赏了他一碟包子这小子从哪儿冒出来的,除了这张小白脸,他还有什么本事一来公主就这么看重他,简直要把豆羹都比下去了。才来就这样了,再往后还了得他豆羹豆大公公的地位眼看着岌岌可危啊以前宫里有这么一号人物吗豆羹自己是十岁上净的身,进宫后跟着一位李公公,后来被挑到安和宫来。宫里头差不多年纪的太监他不能说个个都认识,可是大多数也都能混个脸熟。要是同拨人里头有长得这么出挑的,他怎么一点儿印象都没有就算豆羹心里不服气也得承认,这小子生的真不错。瘦归瘦,倒是很白净,眉是眉眼是眼,太阳从侧面儿一照,脸庞鼻梁看起来跟公主屋里那玉瓶儿似的剔透好看。豆羹先是开了柜子,取了一身儿衣裳给他:“这是我的,还没上过身。我看你与我身量差不多,就先凑和着替换吧,过了八月就该做新的了。”这衣裳是公主吩咐的,豆羹不能不照办,可别的事情就别指望他上赶着主动帮忙了。“住处嘛安和宫地方不大,两间屋都住满了,就边上还一间屋,你得自己收拾收拾。”他说着话,把屋门推开。这间屋朝西,又窄,又热,因为没有住人,里面乱糟糟的堆了不少杂物,要收拾打扫,只怕一天两天干不完。就算收拾干净了,这太阳西晒,屋里闷得象个大蒸笼一样,待在里头怕不是要给闷坏了。要给新人下马威,办法多的是。豆羹也没有骂他打他,本来嘛,地方就这么大,谁乐意再挤进一个人来分住他一个人现在能占这一间屋,还算便宜他了呢。豆羹也不怕他到公主面前告状去。他能说什么嫌屋子脏热当奴婢的还敢嫌这个难不成还得旁人供着他伺候他不成小金看着这间屋子也没说话,豆羹吩咐他:“你换了衣裳,放下包袱就到书房去吧,公主要写字,你就在旁边学着伺候。以事书房洒扫掸尘的活儿就归你了,还有摆在书房的那几盆花木,也得上心伺候着。瞧咱们公主多心善,这活又轻事又少,以后可得好好儿干。”转过头豆羹就去打听这小子的来路。其他人都不知道,还是桂圆告诉了他。这事儿前因后果都只有她最清楚。说完小金的事桂圆嘱咐他:“他一个后来的,比不了你在安和宫时日久,你们别太欺生了,要是闹出事来,公主那儿可不好交待。”豆羹只管满口答应:“姐姐放心,我是安和宫的老人儿了,哪会这么小鸡肚肠就算他有什么做得不到之处,我也会让着他,提醒他的。”闻言桂圆深深看了他一:“ 这是你自己说的话,可要说到做到才行。”第五十五章 住处豆羹想的挺美,那小西屋真住进去,非把人热傻了不可。就算热不傻,虚脱、中暑都不说准。吃点儿苦头,这小子就该知道庙门往哪儿开,烧哪柱香拜哪尊佛。他豆公公才是安和宫头一份儿呢,什么时候轮到个新来的给他甩脸子不管他以前哪儿来的,跟哪位公公、尚宫连着亲,到了安和宫就得服豆羹的管。结果豆羹料错了。这小子虽然不会来事儿,总耷拉着脸,可是干活儿却不含糊。他放下包袱,也不管那间屋子,先去书房。豆羹过了半晌找个由头打书房门前过,一眼扫过去,书房里收拾得样样齐整。那笔山、那砚台、那书那纸,看起来摆的也没什么出奇,可看着就显得错落有致,各归其位。豆羹心里泛酸,暗暗啐一口:“识过字有什么了不起花样还不少呢。”说来说去,他还是嫉妒,怕别人越过他,踩他下去。公主日常起居是宫女照顾,太监们当然凑不到跟前。这个新来的居然一来就在书房伺候中,那公主看书写字的时候岂不都是他在跟前了这是个天大的美差啊豆羹能不嫉妒他嫉妒的要发疯。要是他能听见屋子里头刘琰和小金说话,他更得气死。刘琰来书房时,纸已经裁的好好的,墨也磨好了一池子,连她的书都已经摊开来放在桌上,正是程先生上回讲到的地方。“你怎么知道我学到这儿了”小金垂着眼帘,轻声说:“书脊印儿还书页的纸痕能看出来。”也是,天热,手上太潮了,书上学过的部分和没学过的部分确实能看出来。嗯,这也说明刘琰挺懒,书翻得不勤。她就爱翻些杂书。今天功课写得特别顺,刘琰写着写着都不记得屋里比平常多了个人,一直到写完了抬起头,揉手腕子的时候,才看见小金站在窗户边,似乎正在望着窗外廊子下头一盆绿叶子出神。书房里的书被重新收拾过了,刘琰原来看书,随手放的东一本西一本的,宫女替她收拾旁的东西都在行,就是书不敢乱收。眼下这些书分门别类都放得整齐好看,架子上既不显得拥挤也不显得疏落,更没有原先那种杂乱无章的感觉。这书房就得来个这样的收拾打理。刘琰觉得自己要这个人是要对了。不光好看,还能干。她问:“你叫小金,是金银的金吗这是你本来的姓氏还是名字”太监和宫女不一样,宫女进宫后有的会改名,但再怎么改,姓氏是不会变的。太监不同,进宫后很多连名带姓一起改了,有的是大太监给改,有的是自己要改的。“不是金银的金,这是名字。”“那是哪个字”刘琰把纸往前推一推,递给他笔:“你写给我看。”小金也没推辞,接过笔来,在纸上写了一个字。“津”音是一样,意思差远了。原来胡太监一直唤的是是小津而不是小金。刘琰问:“那你姓什么”他摇了摇头:“不记得了。”“哦,”刘琰觉得他这短短四个字里好象能听出许多东西来。本来还想问问他,是不是更愿意回胡太监那儿去,现在不想问了。这人挺好的,她舍不得再给送走了。豆羹没听见书房里公主他们说的话,还憋着气想看这个新来的倒霉。结果让他大失所望。小津根本就没住那间小西屋,不知道他跟公主说了什么,公主居然同意他住了书房后面的一间耳房。那里虽然地方也不大,但是屋子后头一大片竹子,要是开了窗子,屋里一定凉快,且地方又干净。一个下马威没压着别人,倒险些闪了自己的腰,豆羹差点儿没把嘴气歪了。不过这么一来他也看出来了,这新来的不是个省油的灯,自己想拿捏他,他不动声色的就化解了,而且眨眼间就攀上了公主这里的高枝。再见着他,就算不乐意,也得跟他客气着。以后日子长着呢,瞧他能得意多久其实小津还真没和刘琰怎么花言巧语,他说起来的时候口气很平淡,就象顺口一提:“公主,书房后头有间屋子是空着的,不知道能不能住”“你想住这儿那就住呗。”前后就这么两句话而已。要说这些天里高兴的事情倒也有一桩,小哥的腿可以下地了,太医说走路的时候慢一些轻一些,时间不能长,顶多一天两回,每回一刻钟、顶多两刻钟。这也值得刘敬高兴了。他都在屋里闷坏了。刘琰也挺高兴,特意算准了皇上下朝的时辰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