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公主喜嫁> 公主喜嫁 分节阅读 10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公主喜嫁 分节阅读 103(1 / 1)

d的香味儿都被晒出来了。”曹皇后笑着点头:“是啊。”不过,她觉得不仅是香柏的气息,也不仅仅是草木的气息。这儿和宫里的气息完全不一样。宫里难道就不香吗宜兰殿里栽种着许多名贵花木,宫室里为了驱虫和防潮,也常年的熏香,可以说一年到头都有各种香气。但是那些气息总让人觉得浓冽,污浊,有时候甚至觉得呛鼻。而这里的气息,让人心旷神怡,脚步都变得比以往要轻快了。曹皇后也择定了住处其实也没什么好挑的,皇上住了行宫正殿,那皇后娘娘还能住哪儿当然是紧挨着皇上,就住在正殿后头的寿昌殿。刘琰挑的那间风铃阁就要偏远得多,在行宫东北角上,地势还高。曹皇后又劝了她一次:“喜欢那里的话,白日里过去玩玩就行了,住处还是另挑一处住得舒服些的。”刘琰摇着她的胳膊撒娇:“母后,我就想晚上躺在榻上听风铃声。”行吧,多半住一晚她自己就不乐意了。听着那些乱糟糟的响动,就不信她晚上能睡得着。桂圆倒是有些担心。风铃阁若是地势高,那车马会不会上不去公主的这些行李物件只怕不好搬运。这担心显然是多余的。只听说风铃阁别致,但没想到这里也很宽敞,天色暗下来,行宫中也处处掌灯。顺着山势往上望,星星点点的灯火一直向前延伸,天顶上一粒粒星子也渐次亮起。还没有走近风铃阁,就能听见风中传来的零碎细微的声响。象水流声,也象风吹着竹叶的响动。天色暗下来,从然有灯亮,也照不见四周更远的地方。刘琰也闻到了香气,在暗中被风吹来的花的香气。走得越近,那声响就越清晰。刘琰问:“这儿有山溪”一旁引路的行宫的宫女说:“回公主,这儿没有溪水,这是石铃的声响。”“石铃的声音是这样的吗它是怎么响的”那个宫女说:“这个奴婢就不懂了,现在天色已晚,公主若喜欢,明儿天亮了可以再去看看。”在路上一天,刘琰也确实疲惫。风铃阁是什么样子她都没有仔细看,晚膳用了一碗粥和半块点心。桂圆劝她再喝些汤,刘琰摇了摇头,实在没有胃口。“公主,四皇子殿下让送了些竹露茶来,说是安神的,公主要不要尝一盏”“四哥送来的那沏一盏来给我。”杯子也是四皇子送来的,这一套茶具杯盏是竹根抠出来的人,连外面的节疤坑凹都没有磨平,但拿在手里一点不觉得硌手。竹露茶清香微苦,回味清悠绵长,确实和在宫里喝的茶不一样。许是真的累了,也可能是茶确实安神,撂下杯子刘琰倒头就睡,睡的那叫一个香,整夜里一个梦都没有做。快醒来的时候,她先听到了声音。清脆的,象是鸟儿的鸣叫,长长短短,时有时无。但是和真的鸟鸣好象还是有些不一样。刘琰这回是真的醒了。睁开眼她先是有点懵,然后才想起这不是在宫里,而是在文山。刘琰光着脚从榻上下来,推开了窗子。一窗山青林绿,风过林间时,叶浪翻卷,山间晨雾未散,太阳正要升起,山巅处已经被照亮,半山和更低的地方还都在阴影之中象是没有醒来。山风吹在脸上,刘琰结结实实打个了寒噤。山间和平地真是不一样,这冷的象是又回到了冬日一样。桂圆拿着一件厚的大氅从后面给她裹上,又蹲下伺候她穿鞋,从头到尾一声没吭,只是板着张脸。刘琰知道自己理亏要是她把自己作腾病了,其实受罪的的更多是身边这些伺候的人。桂圆一直拉着脸,刘琰心虚起来,特别听话。洗漱时特别麻利,用早膳的时候也没有挑挑拣拣。她倒不是挑嘴,就是摆上来的东西一多,就有点拿不定主意,这个想吃两口,那个闻着也香喷喷的,吃起来难免三心二意。今天早上她可是老老实实把一碗粥喝完了,又吃了好几个包子。“这包子做的不错。”里面的菌子笋丁嚼起来脆生生的,味道也格外鲜美。刘琰吃了几个,就把剩下的半盘给桂圆和银杏了:“你们也尝尝,和宫里的味道不一样。”桂圆接了包子,还小声嘀咕了一句:“行宫的厨子不一样,做的味道当然不一样了。”看来她还没消气。其实桂圆早不气了,不过装生气的话,公主多多少少总会老实一些,但愿她能少闯些祸。用早膳的时候,刘琰已经发觉了,最早她听到的鸟鸣声应该不是真的鸟儿在叫,又是风铃声。她兴致勃勃的出门找风铃,将风铃阁上上下下转了一圈儿,也没找着几个。光能听到声响,但却看不到铃是什么样的,又藏在了什么地方。那个象恍若流水的声音她一直没找到。风铃阁这里没有溪水,连个养荷花的池子也没有,这声音也是时远时近,时轻时缓,就象真的流水声一样。连桂圆都忘了要假装生气这回事,也跟着她一起找,遍寻不着也是啧啧称奇:“这声音究竟哪里来的真是不得了,当初能做出这些机巧来得费多少心思啊。”“听说当年这风铃阁是给一位妃子建的”这个银杏打听过:“奴婢听说是给一位姓孟的妃子娘娘修的,据说那位娘娘生得是国色天香,厉帝一见了她把其他妃子都抛到脑后了,专宠她一个人,不但给她修了这个风铃阁,听说宫里还有一处宁秋殿是专门给她修的,据说花的钱不计其数,就可惜宁秋殿后来被抢过又被烧了,咱们没那眼福见一见。”第二百二十一章 夜话在行宫的日子刘琰真是乐不思蜀。她在风铃阁住着都不想走了。住下来的第二天晚上,她精神可比前一晚好多了,躺在帐子里和刘芳一起说悄悄话。屋里没有点灯,帐子外头有一颗萤石照亮,那光芒绿莹莹的,也就是俗话说的夜明珠。刘琰有好几颗这个东西,一开始还新鲜了两天,后来觉得也没什么意思,就束之高阁了,这次来行宫收拾东西时,不知怎么想起它来,顺道装了一颗。放在这风铃阁里,果然比在安和宫要合适得多。窗子没有关,山风从外头吹进来,凉浸浸的。刘芳小声说:“白天我听人说,行宫这儿可不怎么太平,平时没什么人来,大多数殿阁和院落都是锁着的,好些地方草长得都能没过人,有人说半夜里常会听到女子在哭呢。”刘琰不大信这个:“是不是宫女想家才哭的啊”刘芳也不怎么相信鬼怪之说,但是行宫这里地方大人少,白天还好,晚上心里还有点儿慌。“谁知道呢。还有人说,晚上曾经看到有穿白衣的人影闪过,说可能是以前枉死在这里的女子。”外头山风更大了,刘琰说:“你听外头风声,不也跟鬼哭似的,都是疑心生暗鬼,这世上哪里有鬼啊。”“不光鬼呢。听说还有蛇精说是就在咱们来的前些日子,行宫的人正在赶着打扫的时候,发现有一处宫室里有一条大蛇象水桶那么粗,足有两三丈长他们叫人来打蛇的时候,却发现那蛇就化成烟那么没有了。你说这是不是成了精又有人说那个宫室以前曾经有宫妃冤死,说是她死后怨气化的蛇呢。”刘琰乐得直笑:“这样的野谈在乡下也没少听啊,鬼啊狐啊蛇啊,你记不记得,以前在乡下的时候,有次雷雨过后,有株老树毁于雷火,还有人说那是树成了精,所以才被雷劈死了呢。”刘琰那会儿傻乎乎的,还去看过那棵死树呢。树被烧了大半截,只剩下个桩子了,不过翻过年来,那树桩上又长出了两根嫩枝。这算是怎么回事儿树精没死透后来嘛当然不会这么傻了。小哥告诉他,雷火劈的不是精怪,只是常常会落在比较高的地方,旷野无人的时候也有人被雷击而亡,宫中的殿阁也经过雷火,至于各地的树,那被劈过的更是不计其数。小哥真是博学什么都懂。然后刘琰就对这些奇闻怪谈不上当了。“不一定是化成烟了,蛇嘛,说不定有地洞墙洞什么的,见到人多就跑了呗。”她们两个在这儿窃窃私语的时候,曹皇后和皇上两个人其实也在讲些不当紧的闲话。“用晚膳之前姚德光过来回禀的。”不是什么正事,姚德光捡在皇上用晚膳之前说,也是想让皇上解解闷。文山行宫皇上从登基之后还是第二回 来,头一回是出京的时候路过,只在这儿住了一晚,入夜来,天不亮就走了,连行宫大门什么样儿都没看见,这几年行宫都象是半荒废着的。自然奇怪的事儿就多。说起来事情也很简单,过去乱着的那几年,有个女人在这行宫生下了孩子。姚德光查了半天,说那女子只怕并不是这行宫里的宫人,怕是山下逃难躲进这里的。至于名姓来历,这些一时都查不出来。那个女人据说来到山上时身上就有伤,拼着命生下孩子人就没了,那孩子嘛,说命苦也命苦,生下来就成了孤儿。但要说命好,命也好。要是没人管,一个刚生出来的婴孩儿肯定活不下去,但行宫里有个老太监把这孩子抱了回去养活了,稍大一些把他扮成了个小太监,那个孩子就这么一直待在行宫里头,现在已经七八岁了。若不是皇上这次来行宫,这边彻底清查了一遍,还发现不了这事儿呢。那个老太监知道瞒不下去,叩头求饶说都是他一个人的错,那孩子还不懂事,恳求饶孩子一条命。都说太监没几个好东西,可人非草木,注定无后的人偏偏抚养了一个孩子,从只能喝点米汤的汤汁一直养到现在这么大,这中间付出了多少心力外人是体会不到的。“皇上想必没有严惩他吧”“嗯,他都那把年纪了,本来也活不了几年。倒是那个孩子,姚德光说,看着挺清秀白净的,老太监还教他认了字读了两本书,挺聪明的,只是姚德光也不知道如何安置他才妥当。”留在行宫里当然不行,他又不是个真太监。但是他除了老太监,在这世上没什么亲故,送出行宫他该去哪儿呢京里当然有善堂,不过即使是皇上那么高高在上也知道,善堂里的日子并不好过,年景好的时候也就是个饿不死,更不要说能读书习字了。若是年纪再稍大一些,十一二岁,倒也有适合他的去处。再小一些的话,想必找个愿意收养他的人家也不难。就是现在这个年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卡住了。这事也是小事,皇上转而说起另一桩事。“听说熙玉不大进宫请安她和鲁威宁处得怎么样”曹皇后略微迟疑,不过她也从来不会隐瞒甚至欺骗丈夫什么事。熙玉是养女,但丈夫才是至亲的人。“熙玉一直用着避孕的汤药。”皇上点点头:“是么多调养调养也好。”但不管是曹皇后还是皇上,都清楚她这样做只怕不是为了调养身子。熙玉公主一向心思重,也许是被亲生父亲抛弃,又被视为亲人的乳母抛弃,提防与戒备已经成了本能,任何人和事,她都不信任。“她和驸马还好吧”驸马倒是挺好的,看得出来他对公主倒真是一片痴心,原来长住在兵营里,现在总是找一切机会留在公主身边。至于熙玉公主,她倒象是还没习惯生活中多了一个人,每回驸马在,听宫人说她倒是话很少,也很不自在,驸马不在的时候,她倒象是自能自得其乐。第二百二十二章 骑马刘琰睡到夜半时分,迷迷糊糊的醒过来,起身下榻。刘芳一向睡得好,有人换了地方容易择席,她不是,她到哪儿都睡的香。桂圆给她倒了杯温水,刘琰眼皮快要黏在一起了,桂圆把水递到她嘴边,小心翼翼服侍她一口一口的喝了。喝完水桂圆要伺候她再睡下,刘琰反倒精神了。桂圆真是哭笑不得。“公主快睡吧,不是说明儿要去骑马这会儿不睡,明儿一早准起不来床。”刘琰想想她说的也是,吩咐说:“再端盏灯来,再把架子上那卷儿佛经拿来我看两页。”桂圆忍着笑,去把刘琰说的那卷佛经取了来。这佛经是她们从宫里带出来的,刘琰来时就说,旁的书可以不带,这本必定要带着。不是她礼佛虔诚,而是她怕自己到了行宫万一睡不好呢毕竟是陌生地方,带着本佛经以防万一嘛。喏,现在可不就是那个万一了。刘琰随手翻开,还没看呢,就习惯性的打了个呵欠。桂圆又倒了盏温水来放在公主手边。按着往日的习惯,公主看不了半页就会哈欠连天,眼皮发涩,一般看完一页就会倒头大睡,百试百灵,从不落空。有时候吧,桂圆也觉得公主这拿佛经当安神汤用,未免有些对佛祖、菩萨不敬。但是转眼再一想,这佛经嘛,本来就是消灾解厄,救人急难的嘛,想来佛祖大度,必然不会跟公主计较。这么想着,桂圆还在肚里念了几声佛,再看刘琰的时候,公主殿下已经哈欠连天,头一点点的往倒。桂圆赶紧扶她躺下,一沾枕头刘琰就睡熟了,真是喝安神汤都没有这么快的。桂圆一面放帐子一面在肚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