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他也乐得指点英罗一二,毕竟英罗小心思不多,权欲也没那么强。“你这话儿怎么说的人活着就是折腾,要是哪天不折腾就该死了。虽然我没读什么书,可我倒是听说过一句书的话,叫生于什么艰难死于什么的”英罗倒比他要记得清楚:“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位圣人说的。”“对啊,你看人家圣人都说了,这日子且不能过得乐,不然人就要死了。”英罗笑了:“圣人应该不是这个意思。”“这道理啊,你细品品就知道了。”闵宏也没有多说,反正英罗又不傻,她总能品味出来其中的意思。在宫里,或者说在这世上随便什么地方都一样,你不往上爬,就会被别人踩脚下,你爬上去了,就有无数的手从脚下伸出来把你往下拽。人呢,一面得把自己现在的差事办好,一方面得应付方方面面的倾轧排挤,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睡觉都得睁着一只眼睡。想安乐想什么心也不操皇上皇后娘娘都不能过那样省心清闲的日子,哪天真的躺着什么也不干,什么也不想,那一准儿是要咽气的时候了。那真是不用吃不用喝,不用烦心也不用费力,多安乐。闵宏另一个徒弟叫陈雁的快步过来,把那个宫女儿的事说了。“刚开始装疯卖傻的,非说自己怀孕了,跟她说她没孩子,她又说是咱们把她孩子弄没了,郑嬷嬷给她吃了点苦头,她现在老实多了。郑嬷嬷细问了问,她又多吐出个人名儿,是一个姓吴的老尚宫。”“嗯,知道了。”对那个宫女闵宏没什么好说的,一个蠢货而已,就算有人在背后哄她,挑拨她,要是她自己要没有那个心,那人家说一千道一万也都白搭。说白了,得她自己心里先有那么个种子,别人浇水松土才能发出芽。“嗯,行了。”闵宏夸奖他一句:“回头我去见姚公公,你跟着我。”这可是信重他的表现,陈雁立刻明白了,笑着说:“谢谢师父。”小太监之间的争斗可不少,陈雁和小勤子都是闵宏的徒弟,小勤子嘴甜,平时很会抢活儿,抢着表现,陈雁就要略差一点。但是今天小勤子抢出头,说错了话了。遇事儿先想着保全自己,闵宏可不乐意见到他这种作派。当然小勤子这样想一点儿错都没有,只是他还有一点不明白。你不给主子卖命,能干机灵的人多了去了,主子凭什么重用你要不然人家为什么说最得用的人是心腹呢心腹有多要紧挖了心腹人就活不了了。当奴才的跟别人不一样,你既然有一个主子了,就最好别三心二意,否则不管你靠上哪个主子,人家也不能信你。不说旁人,就说闵宏,他现在就想多提拔陈雁了,至少陈雁跟也是一条心。但是小勤子嘛,这次皇后娘娘遇事儿他都想保自己,明天他闵宏自己遇事儿了,能不能指望得上这个徒弟呢说到底他们这样的师徒说是情同父子,那又不是真的父子,人家拜他为师,那么费劲儿的伺候他图什么不就图个提携出身吗既然因利而聚,那利尽自然要散的。这么想想闵宏也有点儿灰心,徒弟嘛,说到底还是靠不住的,这世上能靠的人只有自己。刚才英罗那样的感慨闵宏也不是没有,不过那都是还年轻的时候才有,在宫里待的越久,心肠就会越冷硬,绝不会让自己再天真软弱下去。闵宏去办正事去,英罗这边的差事也不能放下。前天娘娘这儿得了些香露,娘娘自己不好这些,昨天说了要赏下去,能得这个赏的人不多,毕竟这香露金贵,想人人都得着那可不够。先给几位公主的份留出来,尤其是不能少了四公主的,其他人那里呢,肯定不可能这么给,几位王妃,皇子妃那儿,意思意思有个一两瓶就行了。至于再远的,那可就摸不着了。真要人人都有,也显不出金贵来了。英罗回去把单子一列,回了一声曹皇后,就让人开始分送了赏赐了。宫里头的好送,东苑的四公主五公主,纹郡主都有,陈美人王嫔那儿也一人一份儿,宫外的就要晚一些了。外头有人传话说:“瑞国公夫人和广平郡王妃求见娘娘。”英罗有些诧异:“她们怎么来了让她们稍等一等,我去禀告娘娘。”第三百七十七章 求见刘琰拿着那个装在琉璃瓶子里的香露,翻来覆去的看了看:“这是哪里来的也是西域来的吗”前几年这种东西稀罕,不常见,但这一二年这些东西是越来越多了,隔三岔五的就能开开眼。看来真是天下太平了,不然商道不通,这些东西不可能从远方汇聚到京城来。天下太平真是件好事,以前刘琰才进宫,第一次遇上大节庆,看着那些颂太平祭天地的乐舞只觉得很是可笑,跟跳大神儿一样,再说了,要是跳几下求一求就有用,那大家还整天辛苦忙碌什么天天跳着玩儿不就行了。时间长了她慢慢就明白过来了。什么都不懂的时候总觉得别人愚蠢可笑,慢慢才发现可笑的是自己。希望天下太平真是最好,也是最普通不过的心愿了。“这么些呢,我留一瓶就差不多,其他这些分一分吧。”桂圆都有点舍不得。倒不是她自己想要从这些香露里揩油,主要是她觉得公主有点太大方,有宫花送,有脂粉送,有首饰送,有香露也送,象吴家姑娘那样,给得多了,她也不觉得这些东西有什么稀罕了,只会乐呵呵的收,只当都是平常东西。自家公主不应该这么大方的。“不知道未来的四嫂那儿得没得这个”桂圆还真不知道,她放下手里的盒子:“那要不奴婢去打听一下”“不用了,母后赏是她赏的,我送是我自己的心意,把上次收的那茉莉花油也包一瓶,一起送到袁府吧。”桂圆应了一声是,轻声说:“公主对这位袁姑娘还真是不同。”李尚宫是个明白人。不是公主对袁家姑娘格外不同,这明显是那个爱屋及乌嘛。公主这是和四皇子感情好,所以才对这个四嫂有耐心,愿意给她做面子。前头几位皇子妃定亲,成亲的时候,公主年纪还小,还不懂这些人情世故。再说,几位皇子妃各有各的不足,实在不算讨人喜欢。曹皇后那儿来了两位客人。她笑着说:“不必多礼,”赏了座,又问:“你们两个人今天怎么一同来了”这二位其实不是一同来的,而是碰巧在宫门处递牌子候见的时候碰一起了。都想求见皇后娘娘,可不就一块儿进来了嘛。一位是来替儿子讨恩典的,瑞国公夫人有两个儿子,老大早就成亲,儿女双全了,她替小儿子相看了一门亲事,两家都有意,已经说得差不多了,瑞国公夫人是想,若是宫里给个赐婚的恩典那就再好不过了,一来这亲事顿时就体面了,二来,也显得自家荣宠不衰啊。曹皇后倒没有一口答应,也没有拒绝,只说要和皇上商量一下再办。瑞国公夫人也不失望,皇后娘娘为人谨慎也不是坏处,自家这亲结的没有什么犯忌讳的地方,皇上那儿也不会反驳的,自己只要回家等这恩旨就是了。广平郡王妃这趟来却是有点儿私心的。现在四皇子亲事定了,定的人选还令大家伙儿十分意外。在这亲事没定之前,广平郡王妃还打过主意,要是自己娘家的亲戚能够得着这块大饼就好了,自家这郡王爵位说起来好听,但是既没有权,也没有势,说到底还是同皇家关系远了,她想照拂娘家也使不上力。可要是当然这盘算是落空了,她娘家那些姑娘,说老实话,确实拿不出手。和普通人家结亲也就罢了,要做皇子妃真不配。长相吧,只能说是不丑,仪态谈吐那完全没有,连官话都不利落,那塌肩缩头弓背的模样,训了她们好久也改不掉。但是四皇子没了还有四公主啊,广平郡王妃想的挺好,她娘家还有不少子侄呢,到了成亲年纪的有两三个,这些年条件好了,孩子们都会骑马射箭,也都读了书,锦袍粉靴的一穿上,不比别人差,怎么就不能做驸马了就看看前三个驸马那样子,孟驸马是病秧子,鲁驸马是一介武夫,赵驸马文不成武不就的,只会画两笔画。广平郡王妃不懂画也不喜欢画,只觉得那瞎涂瞎抹一气也没什么了不得的,根本就是没出息没本事。她觉得自家的侄子外甥比他们哪个驸马都不差,配四公主那是稳笃笃的。她开口先奉承了曹皇后,说她是越活越年轻,看着真不象做了祖母的人。这话也不是瞎奉承,做皇后养尊处优,既不日晒雨淋,也不用劳作吃苦,这样的日子过个数年,皮肤细嫩白皙,并没多少皱纹,再仔细一打扮,看着真是不显老。不过要说她看着只有二三十岁,那还是太夸张了。奉承了曹皇后,广平郡王妃又夸奖了几句皇子公主们。这会儿不说曹皇后,连瑞国公夫人都猜着广平郡王妃是来做什么的了。只是不知道她是想替什么人说好话。瑞国公夫人觉得广平郡王妃有点儿冒失了。四公主有多受宠,这个不必说,大家都看得见,曹皇后就这么一个亲生女儿,能不疼爱她吗关键是皇上也喜欢这个女儿啊,这才是最重要的。这么一个掌上明珠,那真是千尊万贵,驸马也必定要精挑细选,要照瑞国公夫人说,万里挑一都不为过。广平郡王妃这想说的是谁八成不是亲戚子侄就是什么故旧至交的家的孩子,以她平时的为人,她肯定不会为一个素不相干的人说好话,哪怕这个人再出类拔萃也不可能。曹皇后面色不变,还是听广平郡王妃说完了。反正她不是头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这样的人最近曹皇后是没少见。当然,是有句话叫做举贤不避亲,那问题是你举的真的是贤才啊。一个个只把四公主视为攀富贵的登天梯,曹皇后会把女儿嫁给这样的人家才有鬼了。就广平郡王妃娘家那几个子侄,是什么好儿郎也就她们自家觉得好。文不成武不就,干啥啥不成,成天游手好闲的,瑞国公夫人觉得自己今天是不是出门没看黄历,竟然和这人撞在一起。要是回头皇后娘娘恼了,连带着不待见她这个陪客,那她多冤哪。第三百七十八章 女婿好在曹皇后涵养心胸都是有的,并没对广平郡王妃说什么,当然更不会对瑞国公夫人说什么。她们想的什么,曹皇后都明白。这也许同位置有关系,当一个人坐的位置高了,再看那些坐在下面的人,她们的一些小心思小动作自然一览无余,藏也藏不住。不管是瑞国公夫人还是广平郡王妃,她们想的事情都很好懂,都是想借皇家的权势给自家添光彩。不同的是瑞国公夫人的要求很有分寸,赐个婚而已,皇家只需要一张圣旨,一点儿赏赐,这件事就可以办得漂漂亮亮体体面面,对于定亲的两家来说,也大大的涨了面子。可是广平郡王妃所求就过分了,皇上和皇后可没大方到把亲生女儿舍出去给人增光添彩搭桥铺路。更何况瑞国公府求的这事儿是一锤子买卖,成了亲就算了事。广平郡王妃这样的人家如果尚了公主,那不是一个结束,那只是一个开头,以后他们就得仗着这个关系一家人都攀附在公主身上吸血了,而且不是一年两年,那是子子孙孙无穷尽啊。这是把别人当傻子啊。瑞国公夫人一到宫门口就和广平郡王妃分开了,客气话都说的很勉强。这种蠢货以后还是远着些的好,谁知道她还会不会干出什么别的事儿来。送走这二位,英罗回来时也没生气烦躁。和广平郡王妃打一样主意的人她也不是头一回见了,兴许头一回遇着她还会生气,这些人把娘娘,把公主当成什么人了见得多了,为这种蠢人生气实在犯不着,实在气不过来,白白气坏了自己有什么好处这阵子进宫的好些妇人都是这样的,明明自家儿孙一无是处,可是说到娶妻这件事,却觉得他们个个堪配公主,把公主看得忒轻贱了。好象在她们看来,只要是个男子那就是了不得,就是比女子贵重,而女子不管什么出身,有没有才貌,品德心性如何,就是不值钱,有人肯娶就不错了,最好是娘家能多多的陪送嫁妆,成亲以后还得多多的生儿子,否则这媳妇就娶亏了。她们自己也是女人,却这么看不起女人。也不止她们,很多人都是这样想。在这世上,生成女人就成了罪过,注定一辈子活得抬不起头来。正因为这样英罗才根本不想嫁人,图什么啊。在宫里起码她活得不憋屈,嫁了人就得公公婆婆叔伯姑嫂扯不清,不知道得熬多少年才能从媳妇熬成婆婆。当然了,好多人还是能熬到的,熬过去就可以反过来磋磨媳妇了,可英罗觉得自己还是算了吧。其他人的想法她管不了,有的人觉得当宫女终究没个着落,女人这一辈子还是要嫁个男人,要生儿育女才是正道,将来老了有儿孙奉养孝顺,百年之后有人送终,有人祭拜,否则岂不成了个孤鬼这事儿没到天黑刘琰就知道了,她也没气,倒是拿这个笑话下饭,还多吃了半碗。她不气是因为她知道父皇母后肯定不会把她嫁给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