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公主喜嫁> 公主喜嫁 分节阅读 176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公主喜嫁 分节阅读 176(1 / 1)

d他比哥哥弟弟都英俊,身材也显得高大挺拔可惜了这身好皮囊。马氏生得也清秀,他们生下的刘贲这孩子也是浓眉大眼,五官俊俏。刘琰只盼着这个侄子的性情别象他爹娘一样。象他爹无情无义只会享乐象他娘那也太懦弱无能。不知道将来如何的小刘贲和孟慧两个孩子玩到一起了,孟慧现在已经能说不少话了,想要什么,吃,玩,娘,爹,这些话都说得清楚明白,时不时还能蹦出个长句子来。小刘贲就不行了,毕竟他还是小一些,而且男孩子天生说话就要比女孩子要晚,可能有个小姐姐一起玩他也高兴,只是张嘴除了啊啊啊呀呀呀,就是一些含糊的,谁也听不懂的音节。福玉公主笑着说:“这是想说,不过还说不出来而已,快了,想必要不了多久也会说了。”人到齐了,皇上也来了。今天过寿,皇上换了一身新衣,和曹皇后一起坐下来,儿女们一起拜寿行礼。皇上笑着说:“好好好,都起来吧。”接着是皇孙们,刘纹刘祺在前面,孟慧胖乎乎的跪不正,小刘卉更不成,是奶娘抱着行的礼。对着孙子辈,皇上与曹皇后笑容更和煦了,每个人都有赏赐。第三百八十一章 寿礼自家人也是有寿礼送的。福玉公主送的是一块石头,石头不稀奇,不过上面的纹路刚好是个完整的寿字,看上去筋骨挺拔,血肉饱满,竟然象是有人用笔写上去的一样。“难得,”皇上说:“你们有心了。”想也知道这么一块石头不会是天上掉下来的,想必是费了很大心思准备的。刘琰也凑过来看了看:“这字儿比我写的还好看呢。父皇你打算放在哪儿”一般收的寿礼无非吃穿用这几样,吃穿的不用说,好些摆设玩器都是放进库里,多少年也不会有人想得起来。这块石头勉强也算是个摆设吧,刘琰觉得放进库里可惜了。“对了,父皇你书房外头那丛竹子,搁在那儿嘛,衬着竹子多好看,要是下场雨,正好能把石头洗的更干净。”皇上笑着点头:“这倒合适。”二皇子有些不忿别人出风头,他送的是件玉雕,不功不过,结果被人家送了块石头比下去了。一块破石头有什么了不起就会取巧。二皇子在肚里痛骂福玉公主和孟留夫妻俩太有心机。而且他也骂刘琰了。这丫头到底知道不知道谁亲谁疏谁远谁近亲哥哥她不知道帮衬,跟福玉公主厮混说到底福玉公主是钱家的女儿,虽然有公主封号可她不是刘家的人。这块石头要是放在父皇天天能看见的地方,那父皇每看一次,难免就要想起送石头的人,这种好处怎么没落在他头上,偏偏让福玉公主夫妻给抢去了“天天风吹日晒雨淋的,当心把这心意给晒坏了。”他声音不大,但跟前的人还是能听见。不过大家一致装作听不见。今天是皇上的寿辰,难得的好日子,皇上和皇后也高兴,偏偏有人不识相非得找事儿,为了今天这顿能吃得顺当些舒心些,还是不要理会他的好。二公主送的是字画,三公主家有赵磊这么个会画画的,送的却不是画,而是一大篮子嗯吃食。红枣,辣椒,山薯,扎成一捆的带秆的黍米。“这是我让人回老家去带来的。”刘芳笑着拿起那枣儿:“父皇尝尝,看这还甜不甜。”皇上接过那颗枣儿,枣儿不算太大,最大也就小指头肚那么大,不过红彤彤的,闻着就香。皇上咬了一小口,笑了:“这是老家院子里头那棵枣树结的枣儿”刘芳点头。皇上十分认真的把那个枣儿吃了,还拿了一棵递给了曹皇后:“你也尝尝,好象比往年的还甜。”那棵枣树还是皇上小时候,同父兄一起移栽来的,当时看热闹的乡邻还说,怕是栽不活。但是这枣树第二年就结果了,虽然不大,但枣儿却甜。“来来,大家也都尝尝。”今天来的人里头除了五公主刘雨、二公主赵语熙 ,还有几位皇子妃,驸马,都是吃过这枣的。刘琰也吃过,只是那时候她年纪小,已经完全不记得这枣的滋味了。她吃着,好象也没觉得有多甜但父皇和母后说都说甜,嗯也许是过去日子过得清贫,实在没有多少甜味儿的东西能吃,所以这一年结一次果的枣子,对他们来说是难得甜美的回忆。几位皇子都吃过这枣,但是对他们来说,这枣大概也没有皇上和皇后品尝得那么甜。刘芳却不一样。她小日子过得太苦,记忆中有一回她饿的不行,就是四婶现在的曹皇后偷偷给了她几枚枣子,那么甜香,她一辈子都忘不了那个滋味。后来吃到的枣子,再也没有那么好吃过。除了枣子,其他东西也都是从老家带来的,皇上一下子就被这些家乡土物勾起了乡愁,挥了下手:“这些都好生收着,你们也都分一分,这些都是家乡的地里栽种出来的庄稼果蔬,都尝尝,不管到了什么时候,也不能忘了根本。”除了分赐给众人的人,还有一些直接就送到膳房去,让他们现做了端上来。刘琰送的是亲手绣的一幅松柏长青图。她那女工手艺反正自家人都知道她什么水准,正因为知道,看到这幅水准还不错的绣图,纷纷不吝惜赞美夸奖之辞。刘琰为了绣这个可是费了大功夫。主要是,她觉得自己所有的一切都是父母给的。她的私房钱,她私库里的东西,全是父母所赐,她用那些东西当贺礼,总觉得没诚意。所以她请教了程先生,又央告赵磊帮忙画图,自己,一针一线的把这幅图绣了出来。尽管赵磊体谅她的水平,图已经尽量画得简略,刘琰还是熬红了眼,累伤了肩膀,扎了不知道多少次手指头。好在终于绣出来了。皇上十分感动。他知道刘琰平时最厌烦做绣活,能给他绣出这个来,肯定是花了大功夫,吃了大苦头的。五公主刘雨送的是画,她自己画的,皇上也点了头,说她用心。曹皇后给皇上做了一身儿衣裳,皇上二话不说就去后殿换上了。这衣裳不算华贵,但是穿着无一处不熨帖,好些皇上的小习惯,喜好,旁人都不知道,这是只有枕边人才了解的。比如皇上现在常用的右臂,总要提笔写字,他不喜欢窄袖口,太紧了他嫌拘束,太宽了他又觉得累赘。曹皇后做的这件袖口就收得不松也不紧恰到好处。而且不仅袖口,腋下,领子,腰带也都做得合他心意。寿礼送过,皇上又把几个孙辈叫到跟前挨个儿亲热过一回,就到了午膳的时辰了。膳房把刚才送去的几样东西都已经做了,和其他菜肴一起呈上。那几样东西因为闵宏特意吩咐过,没用什么繁复的作法,也没用什么昂贵的配料,就象普通人家家常做法,辣椒炒了腊肉,山薯去了皮清蒸,黍米去了壳就熬了些粥,原本什么风味儿一丝不改。说真的,和御膳放在一起,这些乡下粗陋东西一点儿都称不上美味,可皇上和皇后都用了不少。第三百八十二章 敬酒刘琰看着今天坐在宜兰殿里的人。兄长和嫂子,姐姐和驸马,侄子侄女儿外甥好大一家子人。就是三皇兄夫妇俩没有来。人家形容夫妻俩不和,说是同床异梦。可这对夫妻,连床都没有。日子过到这地步,其实还不如和离算了,这么拖着两个人都难受。自家三哥还能再娶个妻子,萧氏呢,她想过什么样的日子就由得她去。可是刘琰也知道自己这想法太天真。寻常人家夫妻要和离尚且困难重重,有道是宁拆十座庙不破一门亲,可见这亲要成很不易,要散就更加不易。三皇兄是皇子,皇家要出了和离的事,这面子体统礼法都说不过去。萧氏呢,如果她嫁的是寻常人,那说不定她还能和离再嫁,可她做了皇子妃,哪怕是和离了,也不可能再嫁了。她敢嫁,谁家敢娶呢其实他们夫妻今天不来也好。他们不来,大家一起装没事人。他们要来了,就冲他们夫妻那个别扭劲,今天皇上这个寿辰也别想过好了。她低下头啃了一口蒸的山薯。不太甜,厨子们手艺没问题,但是这山薯蒸完了还是有点儿发硬。说真的不太好吃。平时这样的东西端不上刘琰的桌,即使用到这材料,那也必定挖空心思把它做得好吃了。比如这山薯,蒸熟了捣成泥,拌上蜂蜜牛乳蛋黄这些东西,再用模子倒出一个个精致的形状,或是入油炸也好,或是再蒸一次也好,那口感怎么可能还会发硬保证又甜又香又糯啊。刘琰一向觉得自己过得不奢侈,结果今天咬了两口这最朴实最不花哨的蒸山薯,顿时明白过来自己平时过得有多么精细多么讲究了。曹皇后也知道,这桌上没几个人觉得这些东西好吃。就连皇上,吃的也不是这个味道,只是他多年前离开故乡之后就再也没有回去过,路程遥远,再说朝局也一直不算安稳。他只是难抑思乡之情罢了。而其他人吃这个就是受罪了。曹皇后善解人意的说:“今天旁的东西可以不吃,但寿面都是要吃一碗的。”英罗会意,赶紧命人上寿面。刘琰有点儿羞愧。好日子没过几年,她竟然已经吃不下平常的山薯了。用父皇的话说,她这就是忘了根本。可是羞愧的同时,她又悄悄的松了口气。毕竟不用再往下硬塞了这山薯了。端上来的不光是寿面,自然还有其他菜肴,皇上平时喜欢的几味今天自然备上了,其他人也没漏下。刘琰面前就有一道煎的脆脆的什锦肉饼。这肉饼外头煎得硬脆,里面还是很嫩的,剁碎的鸡肉与鱼肉混在一起,滋味格外鲜美。刘芳也喜欢这道菜,两个人你一口我一口,把一盘肉饼吃光了。曹皇后笑着劝了一句:“别吃得多了,当心积食。”大皇子领着三个弟弟向皇上敬酒上寿,接着是福玉公主领着几个妹妹也敬了一轮。皇上今天心情好,连喝了好几盏。他平时酒量也就算是一般,也不好饮,今天破例喝得多了些,也是因为心情好。刘琰不爱饮酒,让人给她换了果子露。刘芳也跟着换了,至于刘雨她身子弱,太医早就说过她不能沾酒,连茶也不能多饮,今儿打从一开始她杯子里就只是温水。别人碗里的寿面都是满的,刘雨面前则只有个半碗,其他这半碗也是虚的,多半都是面汤。毕竟这是皇上的寿面,盛到碗里是要吃完的,刘雨这脾胃不行,万一吃出个好歹来,那反而把好事办坏了。所以英罗一早就示意了侍膳太监,给五公主这儿额外照料一些。二皇子两杯酒下肚,就有点儿管不住自己了。先是拉着大皇子要和他喝,话里话外那意思,仿佛大皇子这个兄长反倒得听他的话,大皇子陪他喝了一杯,他还不依不饶,非得要再喝。皇上看了他一眼,咳嗽了一声。二皇子本能的瑟缩了一下。好歹他还没醉,知道对皇上要有敬畏。这敬畏是经年累月积攒下来的,已经深入骨髓。二皇子其实心底里也明白,父皇有四个儿子,他既不居长,也不是最小的那个,夹在中间,有些不上不下,虽然他觉得自己格外英明神武,兄弟中再没谁能和他相比,可是在父皇面前也可不敢造次,要不然父皇真能再把他关到慈恩寺去。那鬼地方他可不想再去了,上一次进去叫他吃尽了苦头,还是因为要婚期将近父皇才把他放出来。要真是再给关进去一次,这回可不知道要关多久了。二皇子身边招揽了不少门客,其中有一个很得他欢心,不但嘴甜,还知道不少前朝掌故。前朝有个皇帝,一共就生了三个儿子还叫他弄死了俩,说老大谋逆,结果把老大冤杀了。杀老二的时候连个理由都没找,稀里糊涂就杀了。剩下一个老三,也关在一个冷宫似的地方好些年不理不问,直到他死了,朝臣们才想起还有那么个皇子,从旮旯里把这个倒霉蛋儿找出来继了位。还有另一个皇帝,他儿子倒是挺多,可能一多了就更不值钱,总之最后死的还剩俩。自家父皇是战阵上拼杀出来的人,估计对他来说,弄死个把儿子也不是难事儿。二皇子不怕他这些无能的兄弟,他只怕皇上。二皇子其实还曾经偷偷找人算过卦,他想知道自己究竟有没有皇帝命。可是算卦的人满口吹嘘,就是没一句准话。二皇子也不傻,他知道没人能批出这个命数,皇帝的命数是谁都能批的吗就算能,又有谁敢批即使没问出答案,二皇子还是差人把那个据说十分神异的道人给灭了口。他的目光在席上转了又转,最后定在四皇子身上。老大无能,父皇一直不立他为太子,说明不属意他。老三粗鲁,他是最早没戏的那一个,其实二皇子最忌惮的是就是四弟刘敬。父皇母后明显偏疼这个小儿子,上次他坠马,二皇子就受了连累。兄弟几个成亲,唯独他的妻子千挑万选的。难道父皇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