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六宫凤华> 六宫凤华 分节阅读 34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六宫凤华 分节阅读 343(1 / 1)

d脚。想暗中禀报上司,没想到,第二早便有人将他儿子的手送了一只来。”“他被吓破了胆子,根本不敢声张。只得照着信中吩咐行事,守着驿馆,待蜀王即将到来的前一日,悄悄换上了烛台。”“至于那些藏在密林中的刺客,钱驿丞根本不知情。谁人送来的信,他也不知道。”刑部尚书一五一十地禀报。认真说起来,钱驿丞也有些可怜之处。只是,既受了歹人胁迫,做了不该做的事,便是同谋。这条命是别想要了。坐在龙椅上的建安帝神色微微一暗,瞥了刑部尚书一眼,若有所指地说道“此事定然有人从中指使,否则,区区一个驿丞,既无这等计谋也无这等胆量谋害藩王”“钱驿丞不肯招认幕后主谋,就继续审问,审到他招认为止。区区小事,定然难不倒佟尚书”佟尚书也是混迹官场多年之人,焉能听不出建安帝的言外之意建安帝分明是想让宁王顶缸也不算顶缸,十有八九就是宁王下的手再不情愿,佟尚书也只得先领命遵旨“臣遵旨”第七百一十章 旧事佟尚书退下后,建安帝独自在龙椅上坐了片刻,目中闪过一丝奇异的光芒。似自得,又似快意。如今在御前伺候的内侍姓罗,年约三旬,皮肤白嫩犹胜过女子。声音带着内侍独有的阴柔尖细“皇上,时候不早了,该传午膳了。”建安帝还是十岁的皇子时,罗公公就在身边伺候。如今建安帝做了天子,罗公公也一跃成了天子近侍。一朝天子一朝臣。臣子们要换一茬,少说也得几年甚至十几年。内侍就不一样了。风光与否,全凭天子,俱看圣意。也因此,建安帝登基没几日,曾风光无限的卢公公就憋憋屈屈地在移清殿外当差了。便是俞太后,也不便为了这等小事为卢公公出头撑腰。建安帝没急着传膳,冷不丁地问了一句“你在朕身边伺候,也有十年了吧”罗公公恭敬地应了声是,脑海中不停地转了起来。为何建安帝忽然提起这个当年三皇子身边的内侍原姓周,忽然得了一场急病死了。他才有机会到三皇子身边伺候。说来也是凑巧,没过几日,“七皇子”便意外落水身亡罗公公颇为谨慎地不再深想。他能在三皇子身边伺候多年,直至有今时今日,所依仗的便是这份谨慎小心。建安帝今日心情似格外愉悦,竟和他这个奴才闲话起来“当年七弟意外落水身亡,朕也格外悲恸。没想到,过了几年,七弟竟又回来了。朕委实是欣慰啊”罗公公陪笑道“皇上说的是。蜀王殿下身手过人,这几年来一直全力相助皇上。只可惜,如今蜀王殿下去了藩地,日后皇上想见蜀王殿下也不是易事了。”建安帝目中的笑意愈发奇怪“说起来,蜀王也是福大命大。此次的连环毒计,也为他识破。”然后又冷哼一声“这个宁王,之前谋害驸马,现在又以此等毒计谋害蜀王。朕绝不能容”不知为何,罗公公心底泛起一阵莫名的寒意,口中唯唯诺诺应是。建安帝长长地舒出一口气,仿佛将积年压在心底的陈年阴暗过往也一并舒出了胸膛“不必传膳了,朕去椒房殿,陪母后用膳。”建安帝每日晨昏定省,正午但有空闲,便去椒房殿陪俞太后用膳。众人也浑然忘了几个月前淑妃被赐死殉葬的惨剧,有志一同地张口夸赞吹捧新帝孝顺嫡母母子两人用了午膳后,然后进了内室闲话。芷兰玉乔俱被打发去了门外守着。确实是个孝顺儿子啊俞太后冷眼看着嘘寒问暖满面关切的建安帝,心中冷笑一声,面上露出怒容“皇上,哀家听闻蜀王在就藩途中遇了刺客。”“到底是什么人,竟敢暗中谋害蜀王皇上定要严查此事,给蜀王一个交代也给所有藩王一个交代”建安帝敛容应下“是,儿臣已命刑部尚书严查此事,定要查出幕后主谋只是,佟尚书今日回禀时,说动手之人是为人所胁迫,根本不知幕后之人是谁”俞太后眉头皱了起来,声音愈发严厉“到底是怎么回事”俞太后积威甚深,哪怕语气严厉,建安帝也未觉得有什么不适,张口将事情原委一一道来。末了加了一句“儿臣以为,此事做得如此周密,幕后主使之人绝非普通之辈。”俞太后眸光一闪,冷冷道“不管这个人是谁,一定要将他揪出来,严惩不贷”建安帝试探着问道“儿臣斗胆问上一句,若是哪一个藩王所为,可否严惩”俞太后嘴角扯出一抹冷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上是真龙天子,何惧区区一个藩王皇上只管放手施为”得了俞太后首肯,建安帝暗暗松了口气,郑重说道“儿臣谨遵母后之命。”俞太后目光一扫,意味深长地说道“皇上想做什么只管去做,哀家总是站在皇上身后。十年前如此,十年后也是一样。”建安帝心里一紧,下意识地避开俞太后的目光,低声应道“多谢母后。”十年前。十岁的三皇子,说小不小,说大也不算大。正是热血冲动之龄。三皇子和四皇子年龄相若,彼此争斗得也最厉害。四皇子母族势力庞大,更聪慧更得圣心,三皇子依仗着嫡母撑腰,和四皇子平分秋色。八岁的七皇子,却最得建文帝喜爱。每次七皇子和六公主一露面,建文帝的笑容总是格外多。就连俞皇后,对这一双龙凤双生姐弟,也颇为宽容。有一次,还曾半开玩笑地提起,索性将这一双姐弟养在椒房殿。这只是一句玩笑话而已。建文帝没放在心上,俞皇后也是一说而已。可是,三皇子听进耳中了。并且,记在了心上。他所能依仗的,便是嫡母。万一嫡母真的动了心思,将七皇子养在膝下承欢。日后他该怎么办一个冲动之下,他做出了糊涂事。想谋害一个八岁的淘气孩童,当然不是难事。难的是要做得干干净净,不露半分痕迹。生母自要帮着他谋划。只是,以淑妃的能耐,根本做不到天衣无缝毫无马脚。到底还是嫡母俞皇后及时出手,将所有痕迹都抹平。“七皇子”之死,也成了宫中的一桩谜案。数年后,“六公主”忽然变作七皇子活了过来。他惊骇之余,私下去见嫡母,跪下相求。至今,他还记得俞皇后略显冰冷的话语“一步错,步步皆错。盛澈,你当引以为戒,日后不可再行步差池否则,这储君之位,彻底和你无缘。”他冷汗如雨,低声应下。勃然大怒的建文帝再次彻查宫中,依然未能查明真凶。这一切,皆因俞皇后从中庇护。也正因此,他在嫡母面前,永远矮了一头。这一桩陈年旧事,一直是三皇子心底最深的隐秘。所有知情人,都已去了黄泉地下。便连生母,也被赐死。如今,只余俞太后知晓。第七百一十一章 黑锅建安帝起身告退,出了椒房殿。明亮的日后明晃晃地照在脸上,颇有些刺目。建安帝微微眯眼,不适地将头转向一旁,吩咐一声“罗公公,宣朕口谕,召鲁王宁王闽王进宫觐见。”罗公公恭敬领命退下。口谕一下,不管藩王们在何方何地忙碌什么,都得立刻放下一起进宫来觐见天子。身为天子的建安帝,十分享受这样的感觉。照例先将藩王们晾着等了一个时辰,再让他们进移清殿。一个个敢怒不敢言,还得挤出笑容行礼,坐在龙椅上的建安帝,心情颇为舒畅。建安帝瞥了宁王那张冷脸一眼,故意叹了口气“今日朕叫你们前来,是因蜀王遇刺之事。”“刑部继续严刑审问,朕下了严令,务必要在三日内查明其中的隐情。堂堂藩王,在就藩途中遇刺,此事委实令朕心寒。”“朕定要查个明明白白,给蜀王一个交代”鲁王闽王反射性地看了宁王一眼。此事虽无确凿证据,不过,众人不约而同地认定了是宁王所为。毕竟,宁王有刺杀蜀王的前科顾驸马受伤一事,也是宁王的手笔。蜀王遇刺之事,不是宁王下手,还能是谁宁王的面色愈发阴沉,心中懊恼憋闷之极。没错,盛鸿大婚之日,是他暗中命人刺杀。顾驸马受伤,也是他挑唆指使淮南王世子所谓。可是,也不能一有刺客,就都认定了是他干的吧这一口冤气,活生生地憋在胸口。建安帝敲打一番,便让藩王们各自退下。鲁王闷不吭声,闽王却忍不住了,出了移清殿就哼了一声“好大的架子”屁事没有,就是特意叫他们过来,磨搓敲打,一逞威风呸鲁王心里也默默呸了一声。所以说,亲爹坐龙椅和兄弟坐龙椅全然不是一回事。建文帝再严厉再无情,也是他们亲爹。儿子们犯错,动了雷霆之怒后,总会护着儿子。儿子们低头也低得理所应当心甘情愿。现在对着兄弟低头,心里岂能痛快当然了,现在最不痛快的人是宁王。闽王瞥了阴沉着脸的宁王一眼,心里稍稍舒畅了一些。故意往宁王胸口插刀“四王兄可知晓是谁人在背后谋害妻弟”宁王冷着脸“和我无关的事,我怎么会知道。”闽王毫不介意被言语讥讽,继续叹道“七弟也是晦气。高高兴兴地去就藩,途中竟遇到连环刺杀。皇上也是动了真火,这回是定要查出真凶严惩了”宁王冷笑不语。闽王压低了声音“四王兄近来还是小心为上。”宁王怒目相视“你说这话是何意”闽王一脸冤枉无辜“我好意提醒,你不领情也就罢了,怎么倒生起气来了。”宁王一肚子怒气无处可泄,被闽王这一挑衅,顿时火冒三丈,猛地上前。闽王半分不惧,嘴角扯出一抹冷笑“怎么,要在这儿动手不成”鲁王见势不妙,立刻拦下宁王“不可莽撞”建安帝虎视眈眈,就等着一众弟兄出纰漏宁王冷冷地盯了闽王一眼,转身离去。宫中不便多言。鲁王随闽王一起回了闽王府。鲁王和闽王原来不算特别亲近,这几个月来,大概是处境相同之故,倒是比往日走动密切多了。换做往日,鲁王绝不会“多管闲事”。此时,却皱眉责备“你、何苦挑衅”“看他那张脸,我心里就不痛快。反正,他也不敢真得在宫中动手”闽王收敛了嬉笑之色“二哥,我有种预感。这一局,只怕不止是谋害七弟,我们三个留在京城的藩王,少不得被卷入其中。”鲁王一惊,也皱起了眉头“你的意思、是、皇上想借机动手”建安帝强留藩王在京,用意叵测。几个藩王,心中也暗暗提防戒备。闽王这一说,鲁王立刻警觉起来。闽王沉声道“我也说不好,只是,心里总有些不妙的预感。”山雨欲来风满楼鲁王沉默下来,闽王也未再出言。相对无言良久,鲁王才叹了一声“总之,我们、日后、都小心一些。”若是建安帝设下这一局,想对付的人必是宁王。有宁王挡在前面,他们两个倒是安全多了。只是,心里不免生出唇亡齿寒的悲凉闽王的预感半点没错隔日小朝会上,佟尚书呈上了一份证词。钱驿丞终于招认,前来送信之人曾露过面,自称是宁王府的人。没等宁王自辨清白,建安帝便勃然大怒“这等证词,焉能取信这个恶徒,定是胡乱攀咬宁王。朕相信,宁王绝不会暗中指使人谋害蜀王”佟尚书沉声应道“微臣也信宁王殿下。”“不过,犯人这般招供,总不会是无的放矢。或许是宁王殿下府中,有人擅作主张私自所为。也或许是宁王殿下的仇敌,故意构陷此事陷害殿下。不管如何,此事都要查个清楚明白”“微臣恳请皇上,彻查宁王府众人。还宁王殿下清白名声”建安帝怒气稍褪,略一点头“如此说来,倒也有理。”然后,看向面沉如水的宁王,掷地有声地说道“宁王,你放心,朕绝不会容任何人构陷污蔑于你朕这就命刑部和宗人府联手调查此事。”做戏都做得这般敷衍看来,是打定主意要将这盆污水泼到他头上了也得看看他乐不乐意背这口黑锅宁王目中的讥讽几乎要化为实质“臣弟多谢皇上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