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六宫凤华> 六宫凤华 分节阅读 34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六宫凤华 分节阅读 344(1 / 1)

d“不过,只凭一张证词,便要彻查臣弟府中所有人,未免太过荒谬无稽了。”“今日要查宁王府,明日是不是就要查鲁王府后日就该轮到闽王府了吧又或者,以后想查众阁老尚书侍郎府,也捏造个莫须有的证词出来便可”一张口,就将小朝会中所有人都拉下了水。言辞中直指建安帝有迫害藩王之嫌建安帝面色骤然难看。第七百一十二章 压制椒房殿。数名女官和内侍总管列队而立,一个个上前回禀自己负责的事务。俞太后执掌中宫二十余年,恩威并施,宫中上下无不诚服。如今宫中有了萧皇后,凤印依然牢牢地握在俞太后手中,宫中大权,也被俞太后一并掌控。比起当年跋扈嚣张的李太后,如今的俞太后手腕高明厉害得多。芷兰悄步走了进来,轻声禀报:“启禀太后娘娘,移清殿里传来消息,今日小朝会,刑部尚书拿出证词,说蜀王遇刺之事和宁王府有关,要彻查宁王府的人。宁王殿下勃然大怒,言辞中对皇上多有不敬之处。皇上也十分恼怒,要问罪宁王”“宁王殿下不服气,竟是当朝便闹了起来。”“几位阁老皆年迈,尚书大人们也都是老迈或体弱之人,鲁王殿下和闽王殿下一起拦了宁王殿下。没想到,宁王殿下竟和他们动了手。”“皇上愤怒至极,命殿外的御林侍卫动手将宁王殿下都制住只是,侍卫们不敢伤了宁王殿下,倒闹得愈发难看。宁王殿下还动手打了佟尚书”“罗公公见势不妙,只得打发人来送信,求太后娘娘做主。”俞太后略略皱眉,心里冷哼一声。这个建安帝真是不中用身为天子,连一个藩王都压制不住“传哀家口谕,立刻治服宁王。”俞太后面色冷凝,声音中透出凛冽寒意:“宁王若敢再动手,就打断他的手,敢动腿就打断腿,抬到椒房殿来。哀家倒要看看,他到底有多大的胆子”一炷香后,宁王双手被绑着进了椒房殿。一同前来的,还有面色难看的鲁王闽王。至于建安帝,得维持住帝王的颜面,继续领着朝臣们上朝理事,一时未能脱身前来。宁王身手不及盛鸿,不过,比起他们两个还是要强一大截。刚才两人出手想制止宁王,被宁王各自踹了一脚挥了两拳。身上被踹了一脚的鲁王还好,脸上挨了两拳的闽王可就狼狈了。鼻子下面的血迹还没怎么擦干净。宁王生得英俊冷冽,气度迫人。哪怕此时衣服头发散乱,双手被牢牢捆束地跪在地上,也没见多少狼狈。那双冷凝的眼眸中,此时溢满了愤怒不甘:“母后,儿臣不服蜀王遇刺之事,儿臣根本毫不知情。现在,皇兄只凭一纸证词,便令刑部宗人府彻查我宁王府。这口闷气,儿臣绝不能忍”俞太后目光冷冷一瞥:“好一个威风凛凛的宁王”“先在金銮殿里动手,接下来,是不是就该在椒房殿里一展身手了”宁王被噎了一回,不情不愿地低头认错:“母后息怒,儿臣不敢”嫡母之威,早已牢牢地烙印在心头。宁王对着建安帝没什么敬畏之心,一进椒房殿,气势顿时弱了几分。气势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至关重要。在双方对峙之时,哪一方气势更盛,哪一方更易占上风。气势弱的那一个,一旦开始退让低头,很快就会溃不成军。“这天底下,哪还有你宁王不敢做的事”俞太后冷笑连连:“一朝刑部尚书,你说打就打。金銮殿上,你想闹腾便闹腾。说到底,这是没将皇上看在眼底,没将哀家放在眼底,更未将朝廷法度放在心上。”“你有冤屈有不满,为何不当朝奏对为何要动手你殴打当朝重臣,大闹金銮殿,所图为何”“以哀家看来,你这是要借机削皇上的颜面,震慑朝臣。哀家倒要问你,你身为藩王,做出这等举动,到底是何用意”一连串的厉声叱责,彻底压住了宁王的气焰。宁王面色难看之极,却不肯认错认罪:“儿臣今日是被怒火攻心,一时气恼冲动,做了不该做的事。不过,儿臣绝无削弱皇兄颜面震慑朝臣之心,更无半分不该有的用意请母后明鉴”俞太后又是冷笑:“哀家这双眼还没瞎,该看的能看到,该想的也能想到。”“你这是想趁着皇上羽翼未丰根基未稳,令皇上失尽天子威严,居心叵测哀家绝不能容”“蜀王遇刺之事,你口口声声说自己清白,那就证明给哀家看看,也让天下人看看,你的宁王府到底干不干净。”“来人,将宁王关进宗人府。宣哀家口谕,什么时候事情查明白了,什么时候再放宁王出来。”若是他被关进宗人府,宁王府岂不是要任人宰割宁王眉心狠狠一跳,面色也骤然变了:“母后,儿臣何错之有”你错就错在和三皇子争了多年储君三皇子做了天子,第一个要动手收拾的,当然就是你鲁王和闽王一直都没吭声,此时也未挺身求情。俞太后对两人的知情识趣颇为满意,理都未理宁王,传令下去:“再传哀家口谕,立刻去封了宁王府,任何人不得进出。”宁王忍无可忍,怒而张口:“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话没说完,就被几个侍卫以布塞进口中,然后强行“扶”了出去。俞太后雷厉风行,短短片刻,便将宁王关进了宗人府,顺带封了宁王府。宁王再愤怒再不甘,也无济于事。大失颜面的建安帝,今日也是一肚子恼火闷气,安抚了挨揍的佟尚书一番,再勉强装着若无其事地继续听政理事,直至朝会结束。罗公公及时地禀报了好消息来:“启禀皇上,太后娘娘怒斥宁王殿下一顿,已命人将殿下送进宗人府了。宁王府也被封了。”有些事,天子做了会落人口舌,譬如捏造罪名迫害藩王之类。俞太后出手,就没这么多顾忌了。身为嫡母,训斥庶子。身为太后,管教藩王。都是天经地义之事。宁王显然也未料到俞太后出手这般凌厉狠辣,一个措手不及,便被关进了宗人府。没了宁王的宁王府,要“彻查”着实不难。建安帝长舒胸口的浊气,目中闪过一丝快意。第七百一十三章 鹤唳一此时的李湘如,压根不知宫中变故,正抱着壮硕的霆哥儿柔声细语。“霆哥儿,叫娘。”白胖的霆哥儿,将拳头塞进口中,吮得津津有味。聪明早慧的孩子,七八个月便能冒一声爹娘。很显然,霆哥儿没这等天纵之资。李湘如心里略有些遗憾,倒也没放在心上。身为藩王长子,养在她这个嫡母名下,和嫡子无异。日后衣食无忧,一世富贵。倒也无需格外聪慧别像生母那样蠢笨就行了。想到霆哥儿的生母谢云曦,不免就要想到谢明曦。一想到谢明曦,李湘如心里就不痛快。她自诩家世才貌样样拔尖,嫁的夫婿亦是世间最出色的男子。奈何有这么一个人,愣是什么都压了她一头简直是如鲠在喉,如芒在背好在谢明曦已经随盛鸿离开京城,想来日后也没机会再相见了。想及此,李湘如心情有所好转,伸手摸了摸霆哥儿胖嘟嘟的脸:“霆哥儿快些长大。以后,娘亲自给你启蒙,教你读书习字。让你爹教你骑马射箭”急匆匆的脚步声响起:“王妃娘娘大事不好了”被打断了母子和睦时光的李湘如,颇有些不快地抬头,沉声问道:“出什么事了为何这般慌张匆忙”前来送信的是李湘如的陪嫁丫鬟碧桃。碧桃一张妩媚白皙的俏脸布满仓惶,目中满是惊惧,声音颤抖不已:“启禀王妃娘娘,太后娘娘派人前来,封了王府大门,不准任何人进出。说是要彻查我们王府,找出主使谋害蜀王殿下之人”什么李湘如面色一变,霍然起身:“殿下人呢”宁王绝不会容人这般欺辱宁王府碧桃强忍着眼泪,低声禀报:“殿下被关进宗人府了。王妃娘娘,你可得快些想法子,先救殿下出宗人府啊”宁王竟被关进宗人府了。李湘如呼吸一窒,想说什么。眼前一黑,身子晃了一晃,软软地倒了下去。宁王被关进宗人府,宁王府被封。这两桩消息以火一般的速度传开,短短半日内,人尽皆知。李阁老暗中命人送信回府,李府也是第一个知道内情的。李夫人当即便晕了过去,方若梦身为儿媳,一边守在婆婆身边,一边打发人给李默送信。陆迟赵奇都随蜀王离京去了蜀地,翰林院里的新科进士里,数李默出身最高。李默很自然地受了重用,颇为忙碌。接到口信后,李默当即变了脸色,立刻前去告假。对着上司同僚,李默不肯多言,只说家中母亲病了。翰林院也是消息灵通之地,李默走了没多久,有关宁王的消息便传到了翰林院。众人少不得要议论嘀咕一回。“太后娘娘亲自出手,看这架势,宁王殿下这回是难以脱身了。”“宁王殿下到底有没有真得派人刺杀蜀王殿下”“这种事,没有确凿证据,可不能乱说。不过,依我看来,这事八成都是真的。不然,皇上如何会当朝发难”“是啊听闻那个钱驿丞也已招认了。只待宁王府里的人被查上一遭,揪出动手之人,一切便真相大白。”偶尔有一两个对所谓的证词提出质疑,很快就被众人有志一同的说辞压了下去。真相,从来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权势在哪一方宁王昔日倒是风光,和身为三皇子的兄长争锋较劲。可现在,三皇子坐了龙椅,宁王可不就要大大倒霉了李默心急如焚地回了李府。李夫人气急攻心昏厥不醒,躺在床榻上。方若梦低声将事情的原委道来:“婆婆惊闻宁王府被封,当时便昏过去了。我已让人请了大夫来。到底该如何行事,我不敢擅作主张,便让人给你送了信。”李阁老还没回府,李家男子要么当值要么在书院读书,留下一院子老弱妇孺。方若梦再冷静镇定,也觉心中惴惴不安。李默皱着眉头叮嘱:“稍安勿躁。先等母亲醒了再说。”方若梦略一犹豫,低声问道:“可要派人去宁王府一趟”宁王被关进宗人府,宁王府里主事的,便只剩下宁王妃李湘如了。李默口中说得再硬,也放不下唯一的嫡亲妹妹。李默眉头皱得更深,半晌才道:“母亲醒了,我再去宁王府。”也只得如此了。李府一团忙乱,岳家也没好到哪儿去。岳尚书告老致仕后,岳家也沉寂了不少。新帝登基后,岳家人的日子就更熬了。新帝心里牢牢记着当日岳尚书坑他的一笔,率先打压的便是岳家。短短半年,岳家儿孙或降职或调任或因错被罢官,偌大的家族,颇有日落西山无可挽回的颓势。宁王遭殃之事,半日之内传便京城。岳家消息不若往日灵通,也已听说了。丽太妃的胞弟,宁王的嫡亲舅舅宁三老爷,亲自去了一趟宁王府。可惜根本没能进宁王府的门,被守在宁王府的御林侍卫无情地撵走了。一并被撵走的,还有前来探望胞妹的李默。当日晚上,李阁老一脸凝重地回了李府。“祖父,现在该怎么办”李默满心忧急,此时也顾不得之前和祖父置气的事了,低声问道:“宁王府被封,妹妹无法出府半步。我想去探望,根本靠近不了半步。”“皇上和太后娘娘联手,这是打定主意要冲宁王府动手不成”“关押宁王殿下也就罢了,总不该牵连到妇孺”李阁老目中闪过厉色,瞪了李默一眼:“闭嘴天家之事,你岂能随口乱言更不可在私下枉议皇上和太后娘娘”“你已过弱冠之年,也该锻炼得沉稳些了。遇事便这般慌张,成什么样子”“风声鹤唳之时,更要稳住”李默被训得灰头土脸,低声应是。李阁老眉头紧皱,低声吩咐:“我在朝中盯着此事,你也让人盯着宗人府和宁王府的动静,有什么异动,立刻让人给我送信。”第七百一十四章 鹤唳二京风声鹤唳,风云变幻。盛鸿离京前,自是有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