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明末好国舅> 明末好国舅 分节阅读 7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明末好国舅 分节阅读 72(1 / 1)

d就知道为什么刚刚云儿、月儿这两个女的要呵斥新来的四个少女。无它,下马威而已见到可能来争夺利益的人,言语威赫她们。然而,随着张璟的一番喝骂,彻底击碎了她们几率不大的梦想。不过,张璟可没想有为云儿、月儿着想的意思,他是主人,二女都是仆人,主人需要为仆人着想吗明显,不需要。当然,其实张璟今天这么做,并不是抓到机会临时起意,而是蓄谋已久。坦白来说,作为官仆出身的云儿、月儿,甚至看门的大宝、二宝兄弟,谁知道他们背后有没有其他人指使,特地分到府上为仆的。这年头,什么狗血的清官父母被人陷害,害得他们被抄没为奴,而他们也是背景不一样的高官子弟,有不少大佬对他们关心有加的事情,显然是不会有的。那种曲折离奇的身世,概率太低。而张璟之所以用万炜给的四名婢女,去替换云儿、月儿,就是为了把这两个照顾饮食起居的亲近之人,隔离开。至于万炜提供的四女忠心如何,张璟自然也确定不了,但有一点,即使她们在监视自己,也只是替万炜做的而已。这可比云儿、月儿不知道替谁做的,恐怖得多了。起码,张璟知道,万炜若是知道军器局的事情,绝对会大力帮他,就算安排眼线,也不会有太大的歹意。可是,倘若云儿、月儿,背后有什么人,那张璟可就糟糕了,所以张璟宁愿知道自己的监视者,也不愿意让根底不清楚的人监视。106、看了也是白看张璟对于万炜的更加信任,其实也有缘由,因为张璟知道,这位奸商驸马,其实也算是一门忠烈。万炜娶的是明穆宗朱载垕之女,明神宗的同母妹妹瑞安公主朱尧媛。而朱尧媛毕竟是明神宗万历帝的同母妹妹,血缘最近,万历执政以后,自然对她十分照顾。自朱尧媛在万历十三年下嫁万炜以来,万历就对朱尧媛恩宠不断,连带着万炜这个亲妹夫也是信任有加,而这夫妻二人关系也很好,朱尧媛就先后为万炜生下两儿一女。当然,对于万炜这个人,张璟穿越之前,就对他有些了解,因为这位奸商驸马,可是后来崇祯时期皇亲国戚的领头人物,而且别看万炜为人圆滑敛财,但家族其实也算是为明尽忠守节了,他和二子先后在甲申国难后,身死殉国了。张璟也记得,万历、泰昌相继死去,在天启充分掌权之后,天启也对万炜家族十分信任。朱由校先是尊封朱尧媛为“大长公主”,又让万炜掌管宗人府印,而万炜甚至一直活到了崇祯十七年,是当时最年长的驸马,直到甲申国难。这也就是说这位万驸马,日后也颇得天启帝赏识,这也是张璟自从知道万炜的真实身份后,从赌坊之事后,只针对薛濂之后的薛家,而不过分针对其他人的原因。毕竟万炜日后官位不低,做事把握分寸,日后说不得有事求人家不是你看,现在偷高进账本的事情,不就有戏了吗不然,若是过分得罪万炜,人家现在不动你,谁知道会不会憋着其它暗招张璟可记得,万炜就是到了崇祯朝,也是深得崇祯信任,以至于崇祯每次召开经筵,在文华殿进讲时,都是万炜佩刀入直。而这一切的根源便是万炜在天启驾崩之后,是第一批收到风声,并前往信王府拜见拥护的皇亲国戚。也就是说,在崇祯眼里,这位嫡亲姑爷爷,可是有“护驾从龙”之功的。而崇祯也没辜负万炜的投名状,将他长子万长祚、次子万弘祚,都加封到了都督职位以示恩宠。换言之,别看万炜是个大奸商,可政治能力绝对不低。并且,万炜和他的家族都对大明十分忠心,甲申国难时,万长祚在与李自成对战时力战而亡,妻子李氏和万弘祚都投井自杀殉国。年过七十的万炜手无作战之力,同样身死殉国,一门可谓忠烈,和崇祯岳父周奎那样的皇亲国戚相比,可真是太不一样了。这也看出,万炜虽然是个奸商,但还不是坏到骨子里,为了利益什么都做的那种商人。因此,张璟才自信万炜一旦知道军器局的始末,肯定会选择帮助自己,同样也正是因此,张璟才会收纳万炜的四个婢女,来替换云儿、月儿,照顾自己的饮食起居。终究,以万炜的个性,张璟只要不得罪他,就算真的安插了眼线在自己身边,那暂时也是安全的。不过,说到底这也只是暂时应对,张璟知道,他还是得找机会去买点家境清白,没任何官方联系,知根知底的婢女家丁才好。可惜,京师附近灾民少,根本没什么挑的,看来,得抽机会去山东或者河南买点人才好。这事不急,反正明年闻香教才闹事,这就说明山东、河南等地灾情短时间内治不好。当务之急,还是先把高进这烂摊子事处理了,军器局不归自己管,张璟心里真是像针扎一样。夜晚,暖风徐徐,将至盛夏的京师天气,连风都是热的。高攀龙府外,一辆马车到了府外,停了下来。“老爷,到了”车仆停下马车,对车内的人喊道。过了片刻,只见车帘被拉开,穿着一身常服的高进走了出来。下了马车,高进命令车仆在府外找个僻静地方等着,他则孤身入府。敲开高府大门,开门的高家仆人见到高进,连忙开门道:“公子可算来了,老爷在书房里都等急了,快进府吧。”高进点了点头道:“劳烦开门了,有些事情耽搁了,我这就去见先生。”而后,他径直往高攀龙所在的书房走去。他是高攀龙族人,又是弟子,对于高府自然熟悉,轻车熟路的便到了高府书房里。“见过先生。”高进见到正手握一本读书录的高攀龙,连忙行礼道。虽然高进是高攀龙的远亲,但是高攀龙一直让高进以弟子之礼,称他为先生。“你可终于来了,怎么来得这么慢”高进听到声音,放下读书录道。高攀龙十分喜欢明初山西大儒薛瑄所著的读书录,也曾亲手抄录此书,赞赏薛瑄“一字不可轻与人,一言不可轻许人,一笑不可轻假人”的处世态度。可惜,东林党内多数人,都没这种心态,就是他高攀龙,也是如此。所以,这书,看了也是白看今日,等高进等得不耐烦后,便拿出来,重新研读。“回禀先生,学生怕工部有人谄媚张璟,暴露学生的行踪,让他找上门,所以直接躲到城外去了,到闭门前才赶回城,在府里吃饭换衣耽搁了些时间,还望先生赎罪。”高进回道。“哼”高攀龙冷哼一声,显然不信道:“不会又是在那个赌场流连,忘了时辰了吧”很显然,对于这个远亲弟子,高攀龙太熟悉了,根本不信他搪塞的理由。高进一听,连忙低头道:“先生误会了,弟子是真的去了城外。”其实,高进是真又去赌场了,只不过,他去的是城外的赌场,回来晚只是玩得太嗨,差点没赶回来而已,所以,他并不算说谎。“不提此事,张璟那边,你做得怎么样”高攀龙显然无意追究高进话里的对错,直接进入主题道。于高攀龙而言,此刻心里,想的都是怎么把张璟的乌纱帽撸下来,好让他本来答应的的弟子,顺利进入工部任职员外郎而已。“进展还算顺利。”高进见高攀龙没有继续查问,追究他赌博的事情,松了一口气应道。“细细说来。”高攀龙道。“是。”当下,高进便把他今日如何对付张璟的事情,细细说了一遍。107、水路很快“你是说你故意拨了十个没用的工匠,给张璟听用,让他没办法顺利研发火器吗”高攀龙听后,再确认一遍道。“是的,学生就是这么做的。”高进应道。“嗯,做得很好。如此,我看那张璟还能有什么办法,完成火器研发之事。这任务完不成,陛下又如何有理由再让此等废物,担任这员外郎一职呢”高攀龙点头道。“谢先生夸奖。”高进行礼回道。见弟子乖巧的低头样子,高攀龙不由得意道:“既然明明已经做了外戚,那就该好好的做他那纨绔子弟去,偏偏要来朝廷做官,若是都让这等媚上之人担此重任,那还要我们这些忠心朝廷的士林贤达干什么”“若非是我东林,当初不想过分得罪张国纪,否则叶相公他们又怎么会同意陛下这等恩旨,外戚做官,违背祖制,就算不是嫡亲又如何,都没入我东林,怎么能让张璟当官”语气里,对于朱由校竟然执意加官张璟,高攀龙真是不满到极点。对面低头听命的高进,自然知道自家老师的脾气,不说话,一直听着。至于高攀龙的话,在他耳朵里,也只听进最后一句,张璟不是东林党人,这工部员外郎一职,他就做不得。要做的话,那也得是选择他们东林党内部体系出身的人,来做这官。如果那样的话,高进想来,以他对这位老师的了解,就算高攀龙再不愿意这工部员外郎的位置给别人,不到万不得已,也不会下手去抢的。“这事情暂时就这样吧,你回去后,派人细细盯着张璟,绝不可出乱子。”讲完了那些话后,高攀龙又细细叮嘱道。“是,学生谨记。”高进行礼应了一句,而后又试探问道:“不知那弹劾张璟的奏疏,需要学生什么时候写”“这事情,暂且不急。”“怎么了出了什么事情”高进诧异道。按照计划,一旦张璟那边过些日子,还没有任何进展的话,那他这个军器局的主管,就该上书弹劾张璟任内不作为了。到时候,再加上清流科道内的自己人响应,这张璟如何能在朝堂汹流里,安然退身呢“刚接到消息,熊廷弼最快过五日,就该入京了。”高攀龙没有瞒着高进,缓缓说道。“什么这么快”高进惊道。朝廷下旨才不足一月,按道理,从湖北到京师也有数千里路,熊廷弼就是插了翅膀,也不该这么快就到吧“是的,倒是小瞧了那熊蛮子。自从他接到旨意,为了赶时间,一路都是走水路,先沿着长江从湖北到京陵,然后再沿着大运河,一路北上,这不马上就要离开淮安府了。”“怪不得。”高进恍然大悟,而后想到什么,连忙问道:“不知内阁那里怎么说的”内阁,自然就是指以叶向高为首东林内阁,这话潜台词就是东林党的高层,打算怎么应对熊廷弼入京,以及之后怎么为他们用袁应泰替代熊廷弼的决策洗白,保证东林的名声。“拖”高攀龙道。“拖”高进诧异道。“是的,一旦熊廷弼入京,陛下要起复他,经略辽东,我们就重提他被罢免的诸般罪名。只要他熊廷弼的罪名一日未被洗清,那他就一直是戴罪之身,辽东经略这样的封疆大吏,国之重职业,如何能让一个罪臣担当呢”闻言,高进眼前一亮道:“妙计妙计”“嗯,我也觉得此计不错,你回去后,就先写弹劾熊廷弼的奏疏吧。这次,为了东林名誉,凡党内同僚,都要把着一身正气,不让熊廷弼这罪臣掌我大明重权,明白吗”高攀龙命令道。“学生明白。”“那便回去准备吧”“是学生告退高进行了一礼,便告罪离开。书房里,很快便剩下高攀龙一人。不过,事情谈话,高攀龙也没有继续百万\小说的打算了。想到刚才所说党内集体弹劾熊廷弼一事,高攀龙便有些坐不住了。取来桌案上的笔纸,高攀龙就打起了弹劾熊廷弼奏疏的腹稿了。这场事关东林名声的朝堂斗争,是他自从重新被朝廷起复后,所面临的第一次大战斗,由不得高攀龙不重视。高攀龙准备花时间好好把底稿润色一遍,等到上疏时候,让同僚们知道他的实力犹存,好好的在这次斗争里,露一次脸。远处的南方,淮安,大运河里,一支运粮船队沿着大运河前进。自朝廷下令江南调粮赈灾以来,负责运送的漕军各地卫所军将不敢怠慢,随着江南的第一批粮食囤积好后,便日夜不停地往北边运粮了。粮队之中的一艘大船上,其中一个隔间里,有一个正看着邸报的中年人。那中年男子穿着宽松的儒服,完全就是一身儒士的打扮。然而,他的身材和面相,却完全和儒士,没有半点关联。只见,这中年男子身高七尺,长得满脸横肉,臂大腰圆,浑身上下根本看不出半点读书人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