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的地方安上火烛点燃,好方便府中来往之人通行。对比着自己那小府邸,美晚上也就在下人和自己屋子里外点火烛照明,张璟觉得自己过得,和张国纪相比,实在是太寒酸了。不由得,张璟对朱由校有很强的怨念,毕竟,若不是薛钲他们家在张璟家附近,朱由校为了早点分到钱,不然怎么可能让他住那小宅邸,和张国纪的宅邸比,真是“小屋见大屋”了当然,也就是到了这时候,张璟才发现,这天色已经开始暗了。想到张国纪竟然和那客人到了饭点还在会客,定然是张国纪准备留对方在府里吃饭了。而想明白这一点,张璟心里不由得就好奇不已,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能让张国纪把对方留到饭点“伯父今日见的是什么人朝廷里的人吗”按耐不住好奇心,张璟在路上,对那带路的管事试探问道。“回禀璟公子,老爷今天会客的不是朝廷里的人,据说好像是什么江南豪商。”那管事边带路,边回道。“江南豪商”张璟听后,心里疑惑,第一时间,他就想到东林党人背后多数都是江南大地主阶级,莫非张国纪今日会面的是那个东林党人背后的江南大人物。毕竟,正常人的话,张国纪要会客,一般不会见这么长时间,而且多数情况下,应该是在大堂会面才对,除非是关系特别好的人,否则张国纪绝对不会留对方在后院凉亭会面,还直接留到饭点。所以,张璟不由得又问那管事道:“你可知道对方名姓哪里人士”“回禀璟公子,小人只知道贵客姓黄。”那管事回道。“哦”张璟点了应了一句,心里面就在想着东林党人里,有哪些姓黄的人,并且家族扎根在江南的,如今还有人在京师任职的。毕竟,以目前的情况来看,似乎只有满足这几样,才能符合能让张国纪接见的要求。不过,还是知识有限,张璟这般没头没脑的想了半天,也没想到对方的身份,最终还是放弃,跟着那管事去后院。沿路以来,张璟也在四处细看张国纪府里的景色,虽然他不是第一次来了,但张璟真正欣赏的时候却很少,来张国纪府邸的几次,都是为了忙朱由校和张嫣打婚的事情,他可是根本没空在张国纪宅邸里游玩的。今日好不容易又来了,自然要好好看看,这座礼部专门派人挑选了好几次,才选给张国纪的宅子。别说,这大宅占地极大,而且内中建的也是十分精致,起码张璟看到不少雕琢精细的山石,还有人工开发的小湖,其他奇花异草也有不少。看得出来,能在北方的京师里,建起这座带着不少江南水乡风格宅子,也是要花心思和财力的。也不知这宅子以前的主人是干什么的,能建得起这样规模的宅邸不过,对方终究应该是犯事了,不然不会被朝廷抄家,籍没给朝廷了,最后给张国纪享用了。想到这里,张璟也在暗中提醒自己,他已经步入仕途,该注意的还是要千万要注意,这大明的官场,可不是轻易相处了。特别是他还是大明文官最不喜欢的外戚出身,想想看除了开国时候,大明的外戚勋贵还有点盼头,能在朝堂有个立足之地,到了后面,完全是啥都没有,想要立足,实在是太难了。现在,他又进入了大明文官时代,政治最乱的党争时期,在这官场里混,日后有些事情还是要注意,可不能叫那些科道清流抓住把柄,不然这帮疯子一堆奏折上去,可以直接把张璟给弹劾回家,让他一辈子出不了仕。只有等到他能有魏忠贤那样的势力,才能不被朝堂左右,而是他左右这党争纷乱的朝堂。不过,他张璟能有机会吗132、水磨腔夜幕沉沉,张国纪府内,后院里,一单一声腔的昆曲声,婉婉从院子中传了出来。大明国丈张国纪,身着一身华贵衣服,坐在主位,和次座上一位同样衣着不菲的中年男人,正一起聚精会神的看着面前的昆剧戏班唱着昆戏。那中年男人便是这次张国纪会客的江南豪商,名为黄汴,和张国纪相识不久,便因为黄汴为人豪爽,善于与人结交,就成为张国纪的好友了。黄汴成名于苏州,于苏州城内主营绸缎布匹生意,并且还同时经营其他杂货生意,说他是苏州城内数一数二的大商人,那绝对不会有错的。也许黄汴的财富,不如大明开国初,和黄汴一样,选择扎根苏州,依周庄,凭三江之利,广集货资,财富连太祖高皇帝朱元璋都嫉妒羡慕的“资巨万万,田产遍于天下”的江南第一豪富沈万三。但是,黄汴的财力,放在如今,却绝对是不低的,绝对可以称得上“江南豪商”的称呼。这不,今日这在张国纪府邸唱戏的昆曲戏班,就是黄汴在苏州豢养的,他们唱的昆曲,在苏州城内,绝对属于一流。苏州城内的不少达官贵人,都经常主动去黄汴府内拜访,就为了听他府上的戏班唱曲。可以说,这黄汴砸了重金养的昆曲班子,某种程度上来说,完全成了他和不少官商结交的利器。此番黄汴北上进京,除了按照商人习性,带了些南方的货物来北边贩卖外,还有就是想要找到人,能解决南方商业市场越来越败坏的事情。为了能够找到合适的人,黄汴此番也是不惜血本,把这个他花了重金打造的戏班,也给带来了。今日黄汴拜访张国纪,也是准备用这个戏班,来继续拉近这些日子和张国纪保持的关系,好来达到他的目的的。若是可能,张国纪能帮他的忙,把这他砸了重金建立的戏班,送给张国纪,那也不是不可能的。而今日这昆曲戏班唱的乃是昆曲中的著名曲目浣纱记。这是大明已故的昆山人梁辰鱼所作的著名昆曲剧目,原名吴越春秋,唱的是先秦春秋时期吴、越争霸的故事,共四十五出。此刻,这昆曲戏班,已经唱到了采莲一出。“秋江岸边莲子多,采莲女儿棹船歌,花房莲实齐戢戢,争前竞折歌绿波,恨逢长茎不得藕,断处丝多刺伤手,何时寻伴归去来,水远山长莫回首。”戏台上,水磨腔调,从装扮漂亮的女戏子口中,缓缓唱出,令得很少听昆曲的张国纪十分入迷。只见,张国纪的眼眶里现在都有几许湿润,显然已被曲中西施的深情打动,恨不能进入曲中,成为那范蠡,抛弃那越王,带西施归隐山林,隐姓埋名的过日子。这采莲一出,唱的是西施为吴王唱歌,借采莲歌词,隐隐传出思忆范蠡的愁情。若是唱得好,一般人闻之,都无不被打动。很显然,作为黄汴的结交利器,他豢养的昆曲戏班,绝对是唱的极佳的,把张国纪听得感动连连。一曲终了,戏子们慢慢退下消失,张国纪听得依旧有些怅然若失,眼神涣散的看着空无一人的戏台。见此,黄汴心里有了计较,觉得是时候提一下他的请求了,让张国纪帮忙了,即使他知道张国纪听后会不喜的。“国丈爷,这出采莲如何”黄汴问道。这一问,声音不是很大,黄汴不是那些没礼貌的粗人,到了别人府邸大喊大叫,失礼得很。当然,虽然这声音不是很大,但对一般人来说,足够了,在乐器声音消失后,他们听了话,都会醒悟的。只是,很显然,听昆曲很少的张国纪,显然沉迷很深,竟然没被黄汴喊醒,眼神依旧看着戏台,不知在看些什么。见此,黄汴心里得意,被他的戏班迷住的身份显贵的曲迷太多了,特别是第一次听的。而往往那些人承了他的人情,听曲后,在听到他的要求,只要不难的话,都会答应的。一下子,黄汴对于这个忙,张国纪会答应,更有几分把握了。“国丈爷,这曲如何”黄汴又喊道,这一次他的声音更大了些。“额什么哦哦不错不错”张国纪被惊醒,好半天才回过神来,语无伦次的回应了几句,终是说到了正题。“看来国丈爷还是喜欢这江南的水磨腔的”黄汴又道。“尝闻吴侬软语,昆山、苏州,自古便是吴越之地,这水磨腔调果然有些吴语特色,听得我的是入迷不已,倒是让你看笑话了。”张国纪赞叹道。说到后面,张国纪语气不自然的低了些,显然也是为他刚才的失神,有些害羞。他们口中的水磨腔,又称昆山腔,乃是昆曲的主流唱腔。因曲调幽雅婉转,唱词典雅华丽,唱法细腻舒徐委婉,就好像江南人的水磨漆器、水磨糯米粉、水磨年糕一样细腻软糯,柔情万种,故被称为“水磨腔”。“当然不会,这采莲,平日里我也经常听,也是入迷不已,更何况国丈爷呢”黄汴为了照拂张国纪面子,安慰道。“哎可惜了,西施如此痴情,却被那范蠡这般利用,真是绝情得很”张国纪显然还没走出来,骂着范蠡绝情道。“这也没办法,范蠡身为人臣,自当要为人主效力。”黄汴道。“话是说得没错,身为人臣,自当为人主效力。勾践若非有文种、范蠡、计然三人,屡施奇谋,如何能击败强大的夫差呢”张国纪道。闻言,黄汴适时引深道:“不知在国丈爷心里,这文种、范蠡、计然三人,所施的谋略中,哪样最重要”“这应该是军事吧,毕竟没有强兵,勾践如何能打败夫差”张国纪思考了一番道。“可我觉得,三人做得最重要的不是军事。”黄汴摇头道。“那是什么”张国纪皱眉问道。“工商”133、江南劣币“工商”“正是”“不会吧”听了黄汴的话,张国纪有些吃惊的反问道。很显然,对于黄汴口种、范蠡、计然三人,帮助勾践击败夫差最重要的是工商,他是怀疑,并且十分不认同的。“我觉得就是工商最重要。”不过,黄汴的回话,却是那么认真。人都是有争强好胜心的,见黄汴这样,张国纪不由得想和他,好好的辩一辩。“既然你说工商最重要,那你有什么证明没有兵马,就算有文种、范蠡、计然的谋略,勾践也不可能击败夫差。”张国纪说道。“确实,国丈爷说得对,没有兵马,勾践根本击败不了夫差。”黄汴语气委婉到,他可不敢回话时候,立马反驳张国纪,终究,他们两人身份不同。虽然黄汴是大商人,朝中又有不少关系,但这并不是说他真的能说话不顾忌张国纪感受。大明到了如今,已经完全和开国时整个社会对商人的歧视不同,商人的地位提高,甚至可以像张璟这样,家里有钱就捐钱买个可以做官的监生名额,并且很多寒门高中科举的官员,在做官后,还让家族经商,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官商利益集团。这一切都在说明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否则,像黄汴这样单纯经商的人,就算能巴结到张国纪,可张国纪会不会像今日这样,单独让他入府会面,还难说了。士农工商的观念,不是可以轻而易举的改变的,除了少数地方外,大部分人还是觉得商人是贱业。这一点,就算是那些让家里人经商的官员也不能免俗,除非是家族里真的没可能在仕途上有出路,否则那些官员是断然不会让家中子弟直接经商的。“既然你也认为没有兵马,勾践击败不了夫差,那为什么适才还说文种、范蠡、计然三人帮助勾践最重要的是工商呢”张国纪闻言,对于黄汴前后不一的话语,有些疑惑道。“回禀国丈爷,勾践击败夫差,需要强大的兵马没错,但工商于勾践而言,最重要也没错,因为没有繁荣的工商支持,根本形成不了强大的兵马。”黄汴回道。“这怎么说”“敢问国丈爷,招募兵卒,置办军械,平日训练军队,维持军队供给,这些都需要什么”“钱粮。”张国纪回道,这是很简单的问题,只要是个人都会明白。“是及”黄汴应道:“没有钱粮,勾践就招募不到大量的兵卒,也就根本组建不了一支强兵,但是,钱粮不是凭空出现的,那也是需要繁荣的工商支撑的。”“不可能吧只要国家向那些黎平民百姓收税,还怕没钱粮吗”张国纪依旧不信道。“向平民百姓收税,建立强兵,那也得有大量的人口基础才行,可国丈爷认为当时的越国在勾践被夫差打败求和,自己都要入吴国为臣,还能有多少人口,能让勾践组织起数万兵马灭吴”黄汴回道。“这”张国纪迟疑着,答不上话来。确实,黄汴说得是有些道理,越国本来对比吴国就弱小,在勾践被夫差打败求和后,更加弱了,单纯的靠收税,似乎很难组织那么多兵马。见张国纪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