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源局铸造的铁证的话,到时候一旦告发,就算东林党人再如何把持朝政,再如何有能耐,也堵不住江南被他们剥削的百姓的悠悠之口,也逃不过陛下和朝廷的惩治。”闻言,黄汴点了点头,却没有立即回话,看他沉默的样子,显然是在思考着什么。见此,张璟心里猜测,黄汴应该是在考虑现在南下返回的得失吧毕竟,黄汴本来就是想北上京师,好在京师里找到人脉,清理这江南劣币流通之事,从而立即止损。终究,劣币每在江南多横行流通一天,像黄汴这种每日生意成交量,贸易额大的大商人,就要为此承担巨大的损失。可如果黄汴真要听了张璟的话,那对他而言,想要短时间内止损,那是不可能的,甚至于为了保证他原有的市场渠道,黄汴还要明知继续让劣币流通,他就会亏钱。想了好办会儿,终于,黄汴像是想通了什么一样,咬了咬牙,最后拱手行礼拜道:“小民谢国舅爷指点,明日我便去金陵,誓要把那宝源局暗铸劣币,谋取私利的证据找到”一直注视着黄汴神色的张璟见他这般样子,连忙伸手扶起他道:“不需如此,不需如此”而后,张璟更是故意装得咬牙切齿的样子,大怒道:“那帮欺上瞒下,谋夺私利,鱼肉百姓的狗贼,正该杀之,还大明,还江南一个朗朗乾坤此番这金陵取证一事,还多望黄先生冒险了,若是事情困难,还望黄先生量力而行,不要太过勉强,终究等到劣币横行,物价飞涨时,商户一旦为此罢市,东林党人他们就算是有天大的本事在身,也根本压制不了这些负面消息。”“国舅爷说得有理,在下受教了”黄汴又一次行礼感谢道。之后,张璟和黄汴二人,在张璟主动询问下,又聊了些关于劣币的问题,便相互告辞分开了。回到自己的马车上,张璟拉开车帘,看着缓缓离去的黄汴的马车,心中也是希望那黄汴去金陵后,能真的查到金陵宝源局铸造劣币的证据。当然,别看他刚才对黄汴说话,那么正直坦然,好像是真的痛恨那帮东林党人铸币谋私一样,其实他这样子,还不是要做给黄汴看,好让这位江南豪商,给自己找到铁证,坐实了金陵宝源局的罪名。从一开始,张璟被黄汴拦路,听到金陵宝源局铸造劣币,谋取暴利后,心里面就在思考他该如何从这件事情里,为自己谋利了。很简单,铸币一事,可是政府朝廷的经济命脉,一旦币制彻底乱了,造成物价飞涨,王朝经济失控,那么对于封建王朝而言,基本上就完了。就像真实历史上,后来崇祯时候,为了弥补军费,不止是让两京铸币,还放开禁止,让边镇铸币,而现在中央朝廷铸币,都缺铜少铜,地方铸币自然更加肆无忌惮,大小不一,铜量稀少,这也造成后来崇祯元宝烂了大街,百姓后来根本不收崇祯元宝了。即使无可奈何的收了,他们为了在崇祯中后期的乱世里保值财产,只能选择融了劣币,取出里面的铜,铸造铜器来保值,不会因为民间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而让他们手钱都不值了。因此,在黄汴告诉他江南劣币一事后,张璟就想着先拿到这件由东林党人掌控的金陵宝源局铸造劣币谋利的铁证。这样的话,等到他过些日子要下套子弹劾高进,把军器局脱离工部,掌握己有后,一旦东林党人要报复他,张璟无论是靠这事反击东林党人,还是把证据交给肯定要崛起的魏忠贤,让魏忠贤对付东林党,都是稳赚不赔的买卖。至于为什么要让刚刚认识不到一天的黄汴去江南寻找证据,还不是张璟要利用这位江南地头蛇的人脉势力吗毕竟,真要张璟自己亲自去,或者派人去金陵查访宝源局,先不说人生地不熟,外人去查访,金陵宝源局那帮人会不会因此被打草惊蛇,就算没有惊动他们,在江南没有势力,无头无脑的乱撞的话,明显没有让黄汴这个地头蛇去查访有效率。反正张璟查金陵宝源局,也是为了阻止劣币流通市场,毁坏大明王朝的根基的,某种程度上来说,两人目的性是一致的,张璟并不担心黄汴办这件事情会不尽力,甚至出卖他。终究,黄汴是个纯粹的商人,商人的本性就是逐利,谁要是和他们抢钱抢利益,这帮商人可是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的。这一次,不是东林党人为了吞没铸币带来的巨大的钱息利益,让他的财产急剧缩水,张璟可不信黄汴会这么好心北上告发金陵宝源局铸造劣币的。所谓宝源局,乃是大明的货币金融机构,专司钱币铸造,隶属工部。太祖皇帝朱元璋在洪武元年时,因天下初定,民间钱币不足,便下旨颁布洪武通宝钱制,又在各省设置宝源局,铸造洪武通宝钱,发行天下。后来,民间钱币足够,为防各地钱币烂发,朱元璋便在洪武二十六年,下令罢各省宝源局,只留下当时在都城的中央朝廷直辖的铸币机构金陵宝源局。而之后,随着成祖皇帝朱棣靖难成功,下旨迁都北京后,复制了金陵的六部模式,这便又在京师设置宝源局,同样隶属工部。换言之,如今大明官方的钱币铸造机构,其实也就只有京师和金陵这两个南北宝源局而已。当然,这并不是说大明的铸币机构就这两家,从古至今,历朝历代,民间私铸假币、劣币谋利的可从来不少,而且就是后世,胆子大靠造假币谋利的人,可是大有人在的。这也是张璟刚才敢反驳黄汴,那些东林党人会用劣币是由民间私铸流通市场,而不是金陵宝源局铸造流通的原因。141、钱息黄汴话里的意思,其实也算是很中肯的,毕竟现在泰昌帝也才死了也没几个月,天启帝身为人子,为了尽孝,这才在天启元年下旨,先发行泰昌元宝的。这也就是说,新的泰昌元宝的铜钱制式,在被朝廷确定,并且下令让京师和金陵宝源局铸造,到它出现在民间,其实也没几个月。考虑到那些民间私铸劣币的人,需要花费时间制造模具,这样看来,除非是那种仿制模具的顶级高手,否则几乎是很难铸造出新的泰昌元宝,甚至于之后,还能躲避江南官府的追查,铸造大量劣币流通市场。所以,黄汴才敢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仅凭他查到的劣币源头事金陵宝源局,就敢告发的原因。只可惜,黄汴想得太简单的,没人能在短时间里仿制泰昌元宝就算是一定的,但你没有证据证明金陵宝源局是流出劣币的源头,那根本对付不了如今掌握朝政的东林党人。自从泰昌帝、天启帝相继即位以来,各种油水足的官府衙门,基本能被东林党人安排自己人的职位,早就被他们安排好了,而想铸钱这种油水最足的两个衙门京师和金陵的宝源局,自然也早被东林党人安排了自己人掌管了。黄汴没有证据证明劣币是金陵宝源局铸造的,就想去告发,明显根本没可能告得成功的。就像张璟刚才说得,一场火灾、一场爆炸诸如此类的政府意外事故,从古至今,哪怕是后世,不少都是故意人为的,为的还不是销毁证据,保全一堆官吏吗因此,张璟才让黄汴暂时回江南寻找证据,毕竟,只要掌握了证据,那告发金陵宝源局,也就基本上,立于不败之地了。不然,只有等到如真实历史上那样,劣币充斥市场,引得商户罢市逃亡,东林党人根本无法挽回局面,消息传到京师,朱由校被逼得忍无可忍,放出了魏忠贤去团灭东林党了。马车缓缓的在深夜里走着,路过了一条不少街头小贩已经开始慢慢打烊,关掉店铺的街道。张璟透过车帘,看到那些因为马上要进入宵禁,正在收拾店铺,但脸上依旧洋溢笑容的商贩,心中不由想着,生在皇城下,确实很多事情,他们是最幸福的。想想看,大明就只有京师和金陵两个宝源局铸币,东林党人明知道铸钱谋利大,却只敢在天高皇帝远的江南铸造流通劣币,而不敢在京师铸造劣币,还不是因为他们怕出了事情,弹压不住吗毕竟,京师是朝廷中枢,真要大量流通了劣币,京师必定大乱,谁都不可能稳住局势的。不然,如果这里不是京师的话,等到这样京师商户收到的都是劣币的话,脸上还会不会有这些笑容可就难说了,连黄汴这样的大豪商都受不起劣币的折腾,又何况是他们呢至于说如果朝廷不查劣币,那些掌权的东林党人敢不敢在京师铸劣币,张璟心里非常肯定,他们绝对是敢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铸钱这东西,无论古今,甚至后世,都是非常赚钱的,最直接的方式那就是赚钱息。比如后世人民银行印钱,印出来的钱可不是直接抛入市场的,而是贷款给其他商业银行,赚巨额利息的。当然,在大明可没那么多的金融机构,但这并不妨碍古人铸钱谋利。他们的谋利方式也是赚钱息,但赚的却是铜含量的差价。毕竟,铜这种稀有贵重金属,在古代可是硬通货,历朝历代的法律都没说它是私人所有的,而是国家的,只有国家给你,你才能拥有。古代封建王朝铸钱,其实都是除了足国用,利民便以外,更重要的是就是铸钱可以赚钱,所以但凡不是真的经济开始崩溃,钱不够用时,很少有皇帝会下放铸币权的,因为这意味着朝廷少赚钱了。一般而言,朝廷会直接采铜,然后定下铜和铅的比例铸币,这些钱币除了发放臣子俸禄、赏赐臣民以外,剩下的都是用来赚钱息的。因为朝廷可以将这些钱币,以等价或者低价的价格从民间商人百姓处采购货物,强制商人百姓接受这些钱币,从而赚取其中的差价,也就是钱息。这样的话,朝廷只需要用少量的人工费用,包含开采运输铜,以及浇筑钱币的成本等等,就可以套取大量的民间财富了。当然,这其中,无论如何得控制铜的成本,如果铜的成本过高,那朝廷就不是赚钱,而是赔钱了。所以很多时候随着附近开采露天铜矿越采越少,深入开采铜的成本增加,京师、金陵的宝源局,会从更远的地方收购铜,因为就算增加了运输成本,但也比在附近开采铜的成本便宜。而铸造劣币的东林党人,就是这么赚钱的,因为朝政在他们控制,他们从商户百姓出套取的钱息,根本不会上交朝廷,虽然朝廷和百姓等价交换,看似不亏本,但朝廷铸币的钱息收入,就直接给他们漂没了。甚至于,这帮人已经嫌弃正经铸币赚得太少,直接在铸币时,减少铜的分量,掺加大量的铅,做成不足值的劣币,去和商人百姓做足值货物的交易。商人百姓看似收到数量对等的钱币,但这些毕竟是劣币,含铜太少,他们收了劣币,实际上他们的财富是在不断缩水,损失都被那些黑心的铸劣币者赚走了。也正是其中的暴利,历朝历代对于私人铸币,都是深恶痛绝的,甚至于朝廷铸币,一般都要严格交管,生怕参与铸币的工匠官员中饱私囊,漂没铜料,以及铸造劣币。当然,后世很多人会说江南是东林党人的基本盘,大多数东林党人又在江南有不少生意,他们废不着干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情,所以金陵宝源局铸造劣币是明朝自己为了掠夺百姓财富,弥补国库经用的话,张璟是根本不认同的。终究,东林党并不是一个集体,他们不少人在江南有大宗生意不假,但东林党也有寒门子弟出身的人,这些人若是为了私利,根本不顾江南民生,不顾他们的基本盘,那是非常有可能的。至于明末,除了崇祯后期的乱世,朝廷没钱,只能不断放开铸币权维持军费,否则对于铸币放权,一直慎之又慎,怎么可能在朝廷有钱的时候,还铸劣币败坏自己的货币信用呢142、脱靶了过了三日,天气刚好,军器局空地内,一场火器制作后的校验,正在进行。按照张进德那十个制作火铳的熟练工匠的速度,张璟给他们制作一支拿手火铳的时间,实在是绰绰有余。而在这几日里,张璟除了按例巡查军器局,同时让茅元仪带着陈明遇、冯厚敦,好好熟悉军器局以外,并未关注和告诫那些工匠什么。张璟是故意这么做的,为的就是给那些工匠一个假象,他被高进针对后,完全就是抱着混日子的状态来的,这样才好让那些工匠放松警惕,等到今日查验他们制作的火铳成品,就能知道他们之中谁是混日子的,谁是认真干实事的,从而决定他们的去与留。当然,张璟这么做,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做给一直见不到人影的高进看的。对于万炜、麦仁的是否同意和他合作,张璟都有准备,若是他们同意的话,那就最好;可如果不同意的话,张璟只能用这招先麻痹高进,待寻找到高进德行踪,再突然行动,想办法如何搞到高进手上的军器局私账了。砰只听得一声炸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