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徐徐图之,步步为营,必可令建奴逆贼首尾不可相顾,平定其贼,大有可为。”206、不得不为听完熊廷弼的话,张璟不由一愣,因为熊廷弼的举措明显带了一点儿冒险。毕竟,大明刚刚才经历一场大败,此时正应该防御为主,积蓄实力等待战机的时候,怎么又要急切的收复失地了张璟不信熊廷弼看不到这一点儿,否则适才熊廷弼就不会谨慎的对辽东之战,不敢下什么承诺了。而现在熊廷弼给朱由校的献策里,竟然在三方围困下,还有主动进攻收复失地的策略,这就很让张璟疑惑了,其中必有缘由。“从如今辽东局势来看,此时以三方围困之势,遏制建奴,确为良策。”张璟想了想,为了避免熊廷弼多想,他先夸了一句道。而后,话锋一转,张璟又道:“不过,辽阳、沈阳刚刚被建奴逆贼攻破不久,我大明实力大减,反观建奴士气正盛,熊经略现在就要三面合攻建奴逆贼,是不是有些太过急迫了为什么不三面遏制建奴逆贼,禁止物资输送建奴逆贼,待其物资短缺,主动攻城,我军以守城之利,避其野战兵锋,不是更好”对面,熊廷弼闻张璟所言,略显诧异,暗道张璟军事眼光不错,十分长远,可惜,这种稳妥策略,却难以使用。“国舅爷说得极是,若正常来说,从三面采取防御措施,围困建奴逆贼,只围不攻,与建奴逆贼对峙,慢慢耗死建奴,确实是眼下最佳之策。”熊廷弼点了点头,认同道。“那熊经略为什么还要向陛下谏言,行那三方围攻之策,若是出了岔子,于我大明而言,岂非是雪上加霜”张璟又问道,熊廷弼既然知道不能强攻,可为什么又要赶在这个时候进这进攻策略呢“非是小民有意进献此策,而是不得不为”熊廷弼回道,语气里,带了一丝无可奈何。“不得不为”张璟诧异的脱口道。“正是”熊廷弼点头道。“为何”张璟追问道。“”只是,熊廷弼说到这里,却并未开口。任凭张璟追问,熊廷弼也都没有解释为什么必须这么做。张璟见这样子,心里清楚,熊廷弼定然有难言之隐,也没有强求,便让他离开了。熊廷弼大概也不想和张璟聊到这些,在张璟下逐客令后,脸上并未露出不满,反而笑着和张璟告辞,而后离去。因为刚才熊廷弼的不配合,张璟心里带着怨气,便没有亲自送熊廷弼出门。大堂里,张璟喝了口水,便继续猜测熊廷弼有些着急的意图。想到熊廷弼刚才口中说的“不得不为”,张璟不由猜测到底是谁能让熊廷弼这么忌惮。毕竟,熊廷弼就算现下成了一介白生,但他明眼人都知道,再过不久,他依然会是曾经那个封疆大吏,这种背景之下,竟然还有人令熊廷弼忌惮究竟是谁呢莫非是东林党第一时间,张璟就想到了最近这些日子里,一直在阻止熊廷弼起复的东林党人。毕竟,若是熊廷弼成为辽东经略,并且真的遏制住建奴,那定然会让人东林党人发狂的,所以东林党人肯定要在熊廷弼主张困守为主时,出来唱反跳,要他进攻建奴,收复失地,他这才不得不为,终究现在的执政党是东林党,他若是执掌辽东,要想还么俺家这么想的话,确实说得通,不过,很快,张璟否定了自己摸想法。毕竟,若是这样的话,也不至于熊廷弼对于此事讳莫如深,藏着不说出来。而且,熊廷弼在和张璟说之前,也只是面见皇帝时,说过这三方策略,东林党人应该不知道这事情才对,不然,以东林党的脾气,朝会上早就会用这事做文章,想办法作为阻止熊廷弼的工具了。所以,张璟觉得东林党并非是让熊廷弼不得不为的人。那还有谁能令熊廷弼不得不为呢等等,不会是朱由校吧突然间,张璟醒悟,有些明白熊廷弼为什么不得不为了,因为他是被弹劾罢官后起复的官员。这就解释得通了,想想看,虽然熊廷弼被查无罪了,但这就不代表熊廷弼可以毫无负担的继续当辽东经略了。终究,熊廷弼若是慢吞吞的呆在辽东经略上,一直采取守势,耗着建奴,那就肯定会有人知道这事情后,弹劾他为官不作为,甚至与建奴私通款曲什么的。别看现在朱由校因为张璟的建议,还有熊廷弼过往在辽东对付建奴的战绩,朱由校能相信熊廷弼,允许他在辽东慢慢耗着建奴,但朝臣们不一样,尤其这朝堂还是明朝的党争朝局。说不得,那些恨透熊廷弼在袁应泰之事上搅局的东林党人,就会为了报复,各种上奏了。到时候,一封两封的弹劾奏疏,朱由校或许不会在意,但若是几十上百封弹劾熊廷弼的奏疏到朱由校面前,朱由校见了,还能不在意,那就不清楚了。故而,要不想辽东经略这位置刚刚重回到手上,就又被一帮人弹劾罢官,熊廷弼一定要做出点成绩来,让别的言官闭嘴,令他们不敢轻易对熊廷弼他自己下手。想明白了这些,张璟也就知道熊廷弼为什么不得不为了。确实,作为皇帝,朱由校肯定是希望收复失地的,哪怕熊廷弼说反攻机会不多,但这样总比不说有反攻的机会好不是心里面,张璟不由得骂这些仕宦多年的人,能混到封疆大吏的地步,果然个个都是老狐狸,在政治上不是一般人能比的。张璟都没想过熊廷弼起复后的那么长久的事情,不过熊廷弼就想到了,甚至给他自己留下应对的后招。或许,这是因为这事情关乎熊廷弼的将来,熊廷弼不得不慎重考虑吧这般看来,张璟觉得他真的不敢想想明末这些参与党争的人的心机,到底有多深。可惜,他们再深也没用,不把这心机用在对敌上,一直用在党争上,活生生的把一个大王朝给玩废了。207、瓜很苦翌日,朝会,令百官公卿想不到的事情就发生了。不知道为何,皇帝手里竟然有了追赠袁应泰为兵部尚书和关于起复熊廷弼的诏书,并且主动在朝会开始时,就令人宣读。随着诏书在司礼监秉笔太监王安的口中读完,除了少数昨晚得到亲近的内阁阁臣送来消息的官员外,其他群臣,皆为此哗然。本来,有的人还以为第二封诏书是朱由校又不经过内阁同意,所下的中旨了,可没想到,那竟然真的是经过内阁首辅叶向高同意的诏书。为此,一些人不由得猜测,这是皇帝和首辅之间,有了一些不为人知的内幕交易。毕竟,昨日早朝,叶向高可还是坚定不移的带着东林群臣,对抗皇帝,阻止熊廷弼起复的,今天突然变卦,还准备好了圣旨,那其中必然有因果。可惜,这个瓜,他们也只能事后,去找熟悉的人打听打听,吃别人的剩瓜了。当然,本来以为这个瓜就够大,够劲爆了,结果,刚把袁应泰追赠兵部尚书和熊廷弼起复的瓜吃完,皇帝朱由校,竟然又给他们带来更大的瓜了,不过这个瓜,对他们而言,有些太苦涩了。“诸位爱卿,朕近日闻奏,言及军器局内部以军械谋利。军械,乃国之利器,朕没想到,边地将士为大明嗜血沙场,朝廷里,竟然还有人喝兵血,这事情。朕昨日已与叶相公聊过,已有定论,来人,宣旨。”朱由校对殿内众臣道。闻言,还不知道这事的人,都是一惊,军器局的事情,哪有人不懂,大家喝兵血都是正常事情,就是军饷,从户部发出,不也层层过手漂没些,更何况是军械。只是,他们没想到,竟然有人把这事爆了出来,他们难道不知道规矩吗竟然这么破坏规矩很多拿过军器局钱财的朝臣都想不明白,到底是谁,白花花的银子不要,去干这么缺德的事情不过,他们也没多少时间去想,很快王安便把朝廷对于被查出贪污受贿的官员,会在邸报上传抄贪污官吏的名字、籍贯和他贪污的银两,并且禁锢终生,永不叙用的圣旨,自己朱由校要把军器局从工部抽离的圣旨宣读了出来。随着这两道旨意读出,可是真真切切的让根本没收到风声的朝臣心里一阵大惊。毕竟,第一道旨意,可是直接对贪污受贿的官员判了死刑,而第二道旨意,则是在夺不少文官口袋里的银子。当下,便有不少朝臣,包括东林一系的人,都对叶向高心有不满,皇帝这么苛刻的要求,内阁竟然能同意,叶相公莫非是老糊涂了不成竟然出卖他们文官的利益。很快,便有朝臣出言反对,当然,对于惩治官员贪污受贿,他们自然不敢反对,毕竟,虽然大明现在的社会风气和舆论,纵容官吏贪污,但这事情他们可不能放在明面上来说。所以,即使在心里面,他们也认为禁锢贪污官吏仕途终生,永不叙用,太狠了,但也没敢反对,他们能反对的,也只是军器局从工部抽离的旨意而已。他们认为朝廷无凭无据,就把军器局从工部抽离,完全是瞎胡闹的行为,要求皇帝和内阁重新裁决。听了这话,朱由校心里一阵冷笑,若是真拿出证据,这朝堂上将有多少人被牵连看了一眼所提议之人,朱由校似乎记得,这人也收到过高进的银子,心里当即就明白这人的想法了。真够贪的,知道朕封了你们的财路,还这么据理力争,若不是和叶向高他们有约,朕又烧了账本,不然朕肯定要好好治你朱由校心里,这般恨恨想着。当然,那人的问题,朱由校并不想回答,而是踢了个皮球,把这问题交给叶向高了。“叶向高,该不该从工部里把军器局抽出来,还是你回答吧”朱由校道。这话说出,顿时让满朝群臣,纷纷注视起叶向高来了。而此时的叶向高,在听到那反对的人和朱由校的话后,心里也是骂死那反对的人不识抬举,够贪的,现下倒好,把他放在火上烤了。不过,叶向高心里明白,自从昨日他答应朱由校的条件拟旨后,就肯定会出这事情,总有舍不得利益被抢走的人,拼命出面保护自己的利益。“是”叶向高领命,随后对那反对之人说道:“正如陛下适才所言,军械,国之利器,不可不重视,如今军器局上下,在军械上谋利,贪污受贿,故而我也同意陛下的旨意,将军器局从工部抽离,派合适之人监督。”不过,叶向高的话,明显有些避实就虚的意思。说完之后,叶向高又向刘一燝和韩爌等阁臣打了眼色,他们都是参与了昨天事情的人,自然知道真要是把事情真相全部抖出来,会有什么后果。所以,即使他们也对于叶向高把军器局从工部抽离,有所怨言,但也得出言帮助叶向高。“臣刘一燝以为叶相公所言甚是,军器局已成工部毒瘤,必须彻底整治。”“不查军器局,不足以平边地将士之怨臣韩爌也如此认为。”当下,令不少人吃惊的一幕出现了,内阁一众阁臣都要卖了他们文官利益,这到底怎么回事莫非这其中还有什么其它的猫腻不成不过,有阁臣们出言,这下就再也没其他文官反对了,因为不少人都清楚,若是叶向高一人这么说,那可能是叶向高脑子不好,糊涂了,但连其他阁臣都这么坚决的表示要从工部抽离军器局,那就表明,这里面,肯定出大事了。为了安全起见,很多文官退缩,生怕卷进什么麻烦里。眼见无人反对,朱由校点头,心中暗笑,看这帮一直不把他放在眼里的人吃瘪,那真是好而后,朱由校转头望向工部尚书张辅之道:“张卿,从工部抽离出军器局,应该没什么问题吧”“回禀陛下,此事没什么大问题,只是,军器局原本的官吏,当如何安置呢”张辅之颤颤巍巍的说着话,他都快要致仕的人了,对于工部的利益根本不在乎什么。况且,他本来就不是爱财之人,若不是军器局里面盘根错节,张辅之早就想把这大明毒瘤解决了,现在有了机会,哪会给朱由校找岔子拖延不过,心里面,张辅之也在想到底是谁能让内阁的那帮人吃瘪,同意这么做呢莫非是他很快,张辅之想到了一个最近才进军器局的人。殿上,朱由校听了张辅之的话,想到张璟之前的话,冷着脸说道:“令人查有罪就查不可放过”208、帝王无音信高进觉得上帝和他开了个玩笑,当然,如果他的信仰里,会有上帝的话。自从昨日被醉花楼的人当做闹事者赶出醉花楼后,高进就去找京师地面上他熟悉的三教九流的混混地痞去醉花楼闹事去了。当然,高进自己是不认识那些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