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让万历皇帝担心的事情发生。这事情就是万历皇帝更担心因为矿监屡屡被杀,让大明其他不满矿监收税的人跳出来,所以对于但凡不满矿监收税的人,都一律采取零容忍态度治罪。有罪就治,没罪就关,让你根本没地说理去,这就和后世天朝的一刀切政策一样。只可惜,这一招,对于马千乘这样的老实忠心的武将有用,对于那些利益攸关的文官利益群体而言,也只能是震慑一下他们而已,可是,到了阻拦矿监收税,维护自己利益的时候,这些人还是当仁不让的反对,并且利用舆论和自己的人脉威望,拉拢乡党反抗收税,甚至酿出民变,他们也是在所不惜。万历皇帝关押马千乘震慑其他人的这一招,很难说到底起到了多少作用,反正,这件事情确实是帮助邱乘云立威了,让他在四川地界威风了好久,就算有人因为马千乘之事反抗他,但这也阻止不了邱乘云开矿赚钱发财。而邱乘云威风起来,马千乘却是倒了大霉了,在牢里关了三年,时间不长也不算短,然后染上暑疫死了,估计万历皇帝事后知道了也后悔。不过,作为大明天子,即使在这事情上有错,万历皇帝为了保证自己利益的危机公关,他也都不会承认有错的,而且还要装作没发生任何事一样,仿佛马千乘应该到了死的时候一样。否则,若是承认自己有错,产生的后果严重,其他的后果不说,最要紧的要是天下人都知道是因为皇帝收矿税,才间接有了后面马千乘的死,可以想象,以那帮能把死的说成活的,黑的说成白的的文官的嘴皮子,能用这件事情把万历皇帝喷死,甚至能危急到万历皇帝的收矿税大业。因此,万历皇帝只能一直在这事情上漠视,和对待其他因为收矿税产生的案子一样,不理也不问,暗地里表示了对内廷矿监的支持。而万历皇帝这般态度,也就给外人他支持邱乘云,痛恨马千乘的假象,这自然就让内廷的其他人,为了讨好万历皇帝,主动给邱乘云帮助。秦良玉正是因为明白这个原因,即使知道万历皇帝和她丈夫的死脱不开关系,但因为她本身的忠心性格,只能回避万历皇帝这个间接的仇人,转而将仇恨完全放在邱乘云和他背后的内廷。356、军队名号劝解之后,张璟和秦良玉又聊了一会儿,就听到军营之内,传来一阵呼喊之声。“呼哈”那声音很大,非常洪亮,颇有种震耳欲聋的声势。张璟不由好奇道“不知军营里喊的这是什么声音”“回禀国舅爷,这是我麾下的儿郎们在操练的声音。”秦良玉闻言,笑着回道。“哦”张璟十分感兴趣道“早闻秦将军麾下的川兵,为我大明屡立战功,特别是前番浑河之役,那打得可是叫建奴逆贼哭爹喊娘,胆寒得很,不知道今日秦将军可否让我见上一见这些川军勇士”“既然国舅爷说了,末将岂敢不应”秦良玉顿了一下,回道。她麾下兵马的训练,又不是什么不能为外人所知的秘密,既然张璟执意要看,秦良玉当然不会拒绝的。“好那就有劳秦将军了”张璟大喜道。“国舅爷客气了,一句话言语的事情,不需如此客气”秦良玉回应着,而后向门外做了个“请”的手势道“国舅爷,请”张璟起身后,秦良玉便当先带路,让张璟跟着她去看她麾下那些川兵的训练情况。虽说和李进忠、王体乾吃饭的时候,张璟不只见过了秦良玉,也看到了她所率领的川军兵将,但那也只是行军而已,这和看那些川军兵将操练,可是完全不同的,而且张璟对于川军训练,也有一定的向往,现在有机会,自然也是想厚着脸皮去看看。宽大的校场内,除了在军营值守的兵卒外,剩余的两千余名军士正手持着白色长杆枪,在各部兵将的号令之下,挥舞着手中的白杆。“国舅爷,这就是我石砫宣抚司麾下的兵马。”走进校场,秦良玉就指着那些训练的兵马说道。“哦这就是外界流传的白杆兵吗今日一见,果然精锐”张璟看着那些训练严格,浑身散发着一股血腥杀气,显然都是历经无数恶战,这才有的精兵气息。“什么白杆兵不白杆兵的这不过是百姓们见末将麾下兵马皆使白杆,再加上这些年末将又率领他们立得一些微末寸功,令得百姓抬爱,这才称呼末将麾下的兵马为白杆兵的,末将和麾下兵马,乃我大明军队,岂敢擅立名号”秦良玉闻言,连忙有些着急的解释道。“其实,能得百姓抬爱,那也非常不容易了,要是我大明的军队,都能得百姓抬爱,为其立名号的话,何愁辽东不平江山不靖”张璟听后,不由有些叹息道。“恐怕这很难”秦良玉闻言,愣了一下后,明白了什么,平静回道。“确实是很难唉自辽事起,国事艰难啊”张璟听后,又一阵叹息。秦良玉闻言,并未再说什么,而是跟着沉默,因为她也不知道怎么说了,辽东的局势已经那样,没人会再和萨尔浒之战前一样,说平定辽东,剿灭建奴逆贼是容易的。见秦良玉不再纠结名号的问题,张璟心里暗笑,总算转移了话题,他可怕因为刚才提名号的问题,引起他和秦良玉之间的芥蒂。刚才,秦良玉那么着急的解释白杆兵的称号来历,张璟知道,这是秦良玉害怕她自己宣传白杆兵的名号,会被别人拿出来说事,所以故意这么解释的。这年头,总有些没事找事的言官,听到风就是雨的,彰显存在感弹劾,秦良玉可不想在这种名号上,被那些为了弹劾出名而弹劾的人弹劾。当然,张璟也没追究这事,更不认为秦良玉怂,连百姓给的称号都不敢当着朝廷的面要,毕竟,军队自立名号,本身就是令朝廷和皇帝忌惮的事情。要是一支军队敢背着朝廷和皇帝,自己立自己名号,那在朝廷和皇帝眼里,还能信任这支军队吗左传有言,“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这是华夏先祖早早就有的认知,名正言顺,是封建正统王朝正义与道理,若是没有朝廷的授予,让一支军队自立名号,那在朝廷和皇帝心里,那自立名号的军队的眼里,还会有他们吗秦良玉正是害怕有人拿百姓的称呼说事,这才向张璟解释的。终究,百姓可以给你的军队起各种名字,但你自己和你麾下的军队心里应该明白,你部队的名号永远是朝廷和皇帝给的名号,而不是百姓取的,百姓可以那么称呼你们,但你们却绝对不能这么称呼自己。这就像早先戚继光麾下的浙兵,因为戚继光带领他们打倭寇,保护了沿海百姓的生命财产,从而受到沿海百姓爱戴,被沿海百姓成为“戚家军”。可是,百姓能这么喊他们,但是在大明官场以及军队里,甚至是他们以及,可都不能这么称呼自己。大明至今从来没有一家一姓之私人军队,即使戚继光、秦良玉的兵,都是领了大明朝廷钱粮,自行招募的兵马,他们和大明卫所里的世袭军户不同,但他们依旧是大明皇帝和朝廷的兵马,而不是你一个军将的私军。皇帝和朝廷可不会让你随意建立自己的私军的,而你真要是这么做了的话,那基本上就可以告你谋反大不敬了。当然,真实历史上,等到崇祯上台后,中央财政彻底败坏,到处各种欠响,中央朝廷威信压不住地方,而地方又有钱养下面的兵马的时候,多数大明的兵马,也确实渐渐的都实质成为了各地封疆大吏的私军。即使他们名义上还是大明的军队,但大明中央朝廷基本上也指挥不动他们了,而那些封疆大吏,自然也都成为了明末时候真正的军阀,对于中央朝廷的命令阳奉阴违的多了去了,而崇祯和中央朝廷,也因为忌惮他们手下的兵,都不敢过分针对他们。逼急了,保不齐这些实质军阀,摇身一变,加入流民军,推翻已经江山飘摇的大明了,反正,那些流民军里,也是有不少原先大明的军队投降来的。357、冷热兵器需结合见识过这些川兵白杆兵的操练后,张璟不由觉得,怪不得后人常说这些白杆兵非常适合近战和山地作战,确实,他们手中的白杆枪,在近战和山地作战,都十分占便宜的。想到日后他的军器局肯定会生产更先进的火器,张璟不由觉得这些白杆兵很重要。毕竟,在这个火器还没有变成全自动化的年代里,两军交战,火器兵在近战里很没有优势,他们手中的火器多数在近战里,和烧火棍差不多,因此,必须在火器兵周围安排冷兵器兵马保护他们。这一点,哪怕是大明曾经的火器专家戚继光,也不能免俗,他的浙兵,也都是冷热兵器结合的。不论在南在北,也无论戚继光怎么创立鸳鸯阵、车阵,单纯的热兵器,于现在而言,缺点也不少。而且,对付建奴,戚继光所创立的车阵虽好,但战前毕竟需要时间结阵,若是野外遭遇到建奴,没有太多准备时间,那就很难结阵了。因此,张璟觉得,如果要是用这些白杆兵在外围保护,火器兵在内列阵射击,组成简单的御敌阵型,虽然效果上肯定没有戚继光创立的阵法厉害,但这却是在发生遭遇战时,短时间里,最好应对敌人的办法。最终,张璟和秦良玉道别后,便去李进忠府邸,准备把秦良玉的想法告诉他。路上,天气也是开始变得越来越热了,张璟在马车里,虽然车帘外的风不断吹进来,可是她的脸上还是出了不少汗。到了李进忠府邸,李进忠府新招的管家,看到张璟马车,连忙殷勤的为张璟带路,连通报也不通报。这管家看着也有二十余岁,据说似乎也是个太监,不过却不是从宫中出来的,而是那种自己想进宫,自宫以后却没门路进宫,最终只能在京城外找事维持生活的人。说实话,大明宫里其实一直是限制太监数量的,而往后宫里太监数量增加,甚至于要往御马监下属的马场派太监做海户,帮忙做洗马扫马这些事情,都是想要入宫做太监的人太多的缘故。这一点,无论朝廷怎么限制,也都控制不了,毕竟子孙根是在人家身上长得,你总不能一天到晚盯着人家,不让人家不自宫吧而大多数愿意入宫当太监的,基本都是家中贫困的人,他们都想入宫,混一口饭吃。有了这两点,基本上,大明也只能限制入宫的太监人数,把不少人阻挡到宫外的,让某些想入宫做太监的人断了些念想,停下自宫的那一刀。当然,即使明知入宫希望渺茫,但依旧有不少人愿意入宫做太监,起码能混口饭吃,运气好做了大太监飞黄腾达,还能带领家族复兴。见到李进忠,他正在院子里的大树下,微眯着眼睛,坐在竹椅子上纳凉。也不知道李进忠从哪弄来了两个妙龄丫鬟,此时,这两个丫鬟正一左一右的拿着大芭蕉扇,给他扇风了。瞧着李进忠这一番腐败的样子,张璟心里就感叹,当初那拿银子都不敢给人看到的九千岁,终于开始被权势阶级的糖衣炮弹腐蚀了。看到李进忠身后那两个小丫鬟脸上的汗珠,张璟就觉得不忍心,这么小的年龄,就吃这些苦伺候人,可真不是人受的。然而,这也只是他想想而已,张璟知道,要是他也和李进忠一样做这种享受的事情的话,那他也肯定会毫不犹豫的这么使唤她们的。毕竟,这些丫鬟的使命,也就是伺候他们而已,不伺候他们,要她们在自己府里有何用“李公公你这日子可真逍遥自在啊,连我看了都觉得羡慕。”张璟走到李进忠身边的时候,就笑着大喊道。听到声音,李进忠睁开双眼,转头看到张璟后,连忙起身给张璟行礼道“咱家见过国舅爷”“又不是在外面,李公公不用这么客套。”张璟摆了摆手笑道。“应该的。”李进忠笑着回了一句,而后看到张璟脸上一路走来的汗珠,连忙把张璟拉到他的竹椅子上坐下。同时,李进忠又命令一个丫鬟道“去后院井里,把昨晚冰的西瓜取出来,切好送来,给国舅爷解渴去热。”说完之后,李进忠又让另一个丫鬟给拿着芭蕉扇,给张璟扇风,而他自己却是让张璟等一下,自己屁颠屁颠的去内院里搬了另一个竹椅子来。这一番殷勤模样,搞得张璟有些怪不好意思的,同时心里也有些自喜,能让真实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九千岁这么伺候自己,也不枉这一番穿越了。等到切好的西瓜来了,张璟取了一片,很快吃完了,那清凉的汁水沁了全身后,直觉得一阵清爽,凉快多了。“舒服这西瓜吃得舒服”张璟从怀里取了一块锦帕,擦了擦嘴上的汁水,十分畅快道。“国舅爷要是觉得喜欢,那就多吃一些,不够还有,咱家府里也冰了不少,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