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明末好国舅> 明末好国舅 分节阅读 216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明末好国舅 分节阅读 216(1 / 1)

d王化贞要被调到朝鲜后,薛国用心里明显松了一口气,这样的话,就算王化贞的心思他猜不到,可他也不用担心王化贞插手辽东的战事,插手熊廷弼的指挥了。“肖乾,此去朝鲜,万分小心。朝鲜之兵,难敌建奴逆贼,不过依三方布置之策,朝鲜只是牵制建奴逆贼而已,真正到了反击进攻时的主力,却是我辽东兵。”薛国用语重心长的提醒王化贞道:“所以,肖乾要是遇到建奴逆贼,也应该不是建奴逆贼之主力,若是敌军不多的话,也并非不可一战。要是能利用这机会,多赢一些胜仗,那肖乾日后的前途,也必定不可小觑。”“承蒙巡抚吉言,在下不胜感激。”王化贞感谢道,心里面,他却对薛国用的话不以为意。因为圣旨已出,王化贞升了官,按理不再归属薛国用管,所以不在自称属下了。其实,对于一直想自己做一方封疆大吏的王化贞而言,他本来就不喜欢在上官面前自称下属,如今旨意出,正好也算满足了他的愿望。“好吧你知道就行了,那便走吧。只是,你走了,还有谁人能治得了我”薛国用并未理会王化贞言语中突然改变的称呼说道。对于王化贞心里的野心,薛国用早有预料,所以对他突然改变称呼,也并未不满,而且王化贞升了官,对他还比较尊敬,这更让薛国用满足。或许,这就是王化贞日后能在战败后,依旧能在各方游走,并且能活得滋润的原因。“巡抚不急,你的病多休养便好,我不论在不在,其实也没什么用处。”王化贞回道。“哎好吧,那你走吧”在病榻上和王化贞聊了几句后,薛国用勉励了王化贞几句,就以需要休息为由,下了逐客令,让王化贞离开了。看着王化贞离开的背影,薛国用心里不由有些不舍,毕竟,虽然王化贞离开,代表着辽东局势安稳,但对他而言,王化贞这样的医术高明的人离开,明显是个损失。而且,广宁城内,还会不会有其他的医匠,能代替王化贞替他治疗,那就很难说了。回到广宁的住处,王化贞便匆匆写了一封密信,让亲信快马送入京师,交给他的恩师叶向高。王化贞心里有太多的不解,为什么原本东林党内部制定的计划改了,虽然如今做了朝鲜经略,但对于能掌控辽东的权势,王化贞心里还是十分惦记的。翌日,收拾完行李后,王化贞带着几名亲信仆人,在广宁城点了一千兵卒后,便浩浩荡荡的离开了广宁城。因为朝鲜和辽东之间的陆地已经被建奴阻隔,所以王化贞和他麾下一千兵卒,不能走陆路,只能沿海路,前往朝鲜。京师,一处不大的军营里,数百人正拿着兵杖局特地制造的浙兵的装备在练习。“呼哈”校场上,数百兵卒正按照各自兵将的要求,训练浙兵的阵法。张璟正在张可大的陪同下,进了校场,认真观看这这些兵卒的训练情况。“国舅爷,我在浙兵的那些老部下已经都带来了,而且朝廷也送来了当时浑河之战后,侥幸生存的数十名浙兵。有了他们,下官才能更加的了解浙兵的训练,知道该怎么训练队内球员了。”一边带着路,张可大又一边向张璟解释着如今他手下爱你定的异常。“嗯练的不错那我就有劳张将军了。”张璟看着那些有些成型的浙兵,十分感谢道:“要是没有张将军的话,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去召集这么多的人手,训练他们。”376、练兵方式修校场上,张璟看到各种浙兵熟悉的武器,在那些接受训练的数百兵卒的手下,似乎重新展现那已经消失的东亚最先进的武器装备部队的战力。后膛的神威将军炮、佛郎机炮、大口径的加农炮发熕,还有鸟铳、倭刀、铁甲,还有那浙兵最出名的狼筅论起装备来,即使自戚继光成立了浙兵这么多年,但浙兵,如果彻底覆灭,它依旧是那支东亚第一、世界前列的强军。只可惜,真实历史上,在后来大明与建奴的消耗战中,英勇的浙兵面对势力强大的建奴,战斗伤亡率很高,明朝不得不加大从浙江征兵的频率,用来弥补兵源不足。然而,明朝很多不懂兵事的士大夫,只以为浙江的兵员厉害,只要补充浙江兵就行,这样的话,很多没有受过戚继光所留的军事训练的浙江农民,也被当做“浙兵”送往战场,可是他们很多都是一触即溃,甚至纷纷逃亡。这也繁殖了浙兵的昔日雄风再也没有了,袁崇焕在宁远甚至认为“南兵脆弱”,必须“用辽人守辽土”,如果戚继光泉下有知,他应长叹息,为什么会如此吧张璟负责这支新练的浙兵,认真说起来应该是朱由校自己暗中训练的,因为他没有明文天下,告诉朝野上下,他要让张璟和张可大两个人重新训练浙兵。原因倒不是因为朱由校想暗中进行此事,等到浙兵练出来,然后就拿这支浙兵当杀手锏,准备练出来让所有人大吃一惊的。之所以见面暗中进行,却是因为朱由校不想现在就告诉朝野上下,他又派张璟主持练兵了,毕竟这事情传了出去,指不得有多少人要为此弹劾张璟了。因此,为了不让朝野上下知道朱由校的目的,甚至关于这支浙兵,朱由校都把他们直接调到内廷御马监麾下了,让他们只能停他的命令。至于这京城里给他们训练的军营,也都是御马监在京城内所拥有的地盘。当然,在张璟心里,也觉得朱由校之所以没有明文天下,也是因为在张璟说了浙兵如今的训练困难后,所以朱由校没想一股脑的全力支持训练浙兵,因为他们感觉这节课没太多用处。“那些从浑河战场退下的浙兵老卒,听说当初突围后,还依旧要留在辽东其他军中,与建奴对战,绝不苟且偷生,令人听了,实在是敬佩不已。”张璟一边看着训练的各部兵卒,一边又对张可大道:“戚少保所留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等书,确实都是非常好的兵书。不过,很多东西,仅仅写在纸上流传,没有实践经验,还是不会有效果的,相信观甫比我,会更也明白这一点的。”“国舅爷所言极是属下当初根据戚少保所留兵书练兵,可练了这么久,虽有些进步,但确实不如人意。”张可大回道。“嗯这很正常,浙兵需要训练的东西太多,可这些并不是你一朝一夕就能办到的”张璟回道。“属下知道。”张可大看了张璟一眼,而后眼神坚定的说道:“但就算有再大的困难,我都不会放弃,窝一定会把浙兵再练出来。”“好”张璟点了点头道:“那些从浑河战场退下来的人,现在可都是宝贝,他们当初在戚金手下怎么训练的,观甫你一定要认真观看,争取学到那练出浙兵的秘密。”“属下明白。”张可大行礼回道。闻言,张璟点了点头,而后没再说什么,他知道,怎么练兵,张可大作为一个练浙兵的经验之辈,心里有数得很。虽然戚继光给后人留下了不少的兵书,用来让后世之人,在训练浙兵一事上,有所帮助。不过,至今为止,真正能完整的把浙兵那一套全用出来练兵的,其实也就只有一个戚金而已。至于原因,也很简单,其他的人只能靠戚继光的兵马,慢慢做,慢慢摸索,这样的话,他们自然比不上作为七里河一直跟在戚继光身边,对于戚继光的练兵方式了若指掌的戚金。其他的人,所训练出来的浙兵,其实都少了很多东西,某些地方,看着都不像浙兵了,这也是张璟在朱由校要他主持训练浙兵后,第一时间,就向朱由校要求给他把在浑河血战里逃出生天的最后的一些浙兵找来的原因。张璟打算把那些戚金手中的兵马,让他们和张可大原本所带来的兵马,暂时组成一支浙兵精英分队。之所以这么做,也是张璟想先练出一支数百人的浙兵精英,等到合适的机会就扩招人。到时候,这些浙兵精英,完全就可以做中低层兵将,把他们所掌握的新兵,带动起来,训练成浙兵。其实,按张璟练兵的思路很简单,那就是先练出一支小的精兵,使得这支精兵每个人都有做兵将的能力,而后军队等到扩军时,那就直接多招兵,完全不用担心招了兵,没有对应的兵将率领他们。这种扩军模式,无论前世还是现在,都还是非常容易见到的,毕竟,这可是短时间里扩兵的同时,又能保证战斗力的最好方式。正是因此,在选择训练浙兵精英分队时,张璟当然要选择已经经历过浙兵训练的人,作为以后发展军队的种子,就比如张可大之前就模仿浙兵所建立的队伍,这次就非常适合作为精英队伍训练,所以张璟就毫不犹豫的把张可大的旧部招入京师了。此举,可谓是对张可大来说,是一种极大的认可,毕竟,张璟能用他们作为浙兵精英分队,那自然说明张可大练的浙兵,在大明,已经是数一数二的了。张璟需要这些经历过浙兵训练的人,因为若是现在完全找一些没经历过任何军事训练的人训练,恐怕要等到猴年马月,张璟才能把他们训练成一个合格的浙兵新兵。如果张璟时间多得话,那他自然对于训练新兵很有耐心和兴趣,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张璟必须尽快的练出一支像样的浙兵队伍,然后等待时机扩军。377、蓟辽总督王象乾王化贞去朝鲜,要独掌朝鲜一军,从侧面牵制甚至夹击建奴逆贼,显然已经成为了东林党内目下最重要的事情了。东林党内显然十分希望王化贞这一个东林党内未来的“希望之心”,能够在朝鲜干出一番大事,从而重振名声,让东林党自袁应泰兵败后,这几个月一直发生的倒霉事情停一停。而要保证王化贞在朝鲜那被建奴逆贼和大海阻隔大明的地方,有一番作为,除了王化贞自己要保证他麾下以朝鲜兵为主的兵马实力以外,剩下的就是看大明这一次会给多少帮助和支持了。众所周知,朝鲜自从壬辰倭乱,即大明所称的援朝战役后,本就不是富裕大国的朝鲜,国力更加不足,到了现在都不是很好。从萨尔浒之战时,大明让朝鲜出兵,并且要他们自己负责一些本国军队的后勤,他们开始百般推诿,就嫩个看得出来了。明知朝鲜能提供的物资不多,东林党人当然不可能放着王化贞在朝鲜这异国他乡,后勤物资不富足的情况下和建奴逆贼对战,所以他们要想方设法的给王化贞好东西。只是,现在大明能送东西到朝鲜的路,也只有通过水路才行,而水路上,现在能运东西的地方也就只有辽东附近的海边了。至于另一个能走水路去朝鲜的地方,却是山东,不过,山东如今还不是完全对抗建奴的前线,也还没人提议去山东练兵,所以走山东这条路,再沿着海路去朝鲜,虽然能走,却没有人去。因此,只能在辽东选地方给王化贞送东西了,而在辽东送,以熊廷弼和他们做对的个性,明显不会让他们得逞的,所以,本来暂时不想染指辽东的东林党人,现在的他们只能想办法,再在辽东占住脚,而后再送东西给王化贞。至于怎么在辽东占住脚,东林党人想了想,只能找一个熊廷弼都不敢轻易动的人,去辽东任职,然后伺机送物资给王化贞的朝鲜兵。恰巧,此时蓟辽总督文球被罢免,思来想去,东林党人推荐了一个资历和背景,比熊廷弼都大的人,担任此职。这个人名为王象乾,履历丰富,他是隆庆四年的亚元举人,连科进士,历经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四朝,可谓是朝中少有的四朝元老,他当了蓟辽总督,完全可以利用职权,给熊廷弼这个辽东经略威胁,让熊廷弼不阻止他们援助王化贞。蓟辽总督,全称总督蓟辽保定等处军务,兼理粮饷,担当此职,可以节制顺天、保定、辽东三抚,蓟州、昌平、辽东、保定四镇。换而言之,王象乾担任蓟辽总督,虽然和熊廷弼这个皇帝特设的辽东经略互不统属,指挥不了他,但职权上,却是比熊廷弼大得多。这就是东林党人如今的意图,用王象乾节制熊廷弼,让熊廷弼不敢乱动。初时听到王象乾这个名字,张璟不由得有几分厌恶此人,倒不是说此人日后失了大节,而是他真实历史上的一些政治策略还有主张,张璟十分看不下去。当然,要不是张璟在后世看不下去他的一些事情,张璟还记不住此人了。说来,王象乾其实严格来说,并非东林党人,因为他的发迹,明显比东林党的建立还早。按理来说,论起党派,身为山东人的王象乾,应该和齐党走得近,然而,他并未加入齐党,同时又在党争之中,和东林党走得近。很多时候,王象乾都帮了东林党,正是因此,虽然王象乾没入东林党,但东林党却一直对他很是友好,给各种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