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万燝运气好,再加上他办事用心,否则,要遇不到当今的明主,他哪有升官的机会”“国舅爷说得极是要不是陛下仁慈,哪有让他因祸得福的机会”李进忠应了张璟的话道。屯田郎中,乃是大明洪武二十九年时,所设。当时,于工部内设屯田司,置郎中一人,正五品官,置员外郎一人,从五品官,掌屯种、抽分、薪炭、夫役、坟茔之事;凡军马守镇之处,有转运不给,则设屯以益守备。万燝原本只是一个从五品的工部虞衡清吏司的员外郎,现在升为正五品的屯田司的主管官员屯田郎中,自然是因祸得福升了官了。不过,虽然升了官,但万燝可没以为皇帝是支持他用宫内废铜监造帝陵,毕竟,朱由校开始就用宫内废铜不能运的事情诘责他了,万燝再固执,当然也明白是朱由校的意思,知道要不到,哪会继续再要至于泰昌帝帝陵的陪葬品,缺铜太多,那也没事,宫里不给运,难道工部就不能从其他地方运再说了,陪葬品又不是只能用铜器,找些金银玉器代替铜器,其实也没什么,万燝要宫里的废铜,也只不过想着废物利用,加快监造泰昌帝的帝陵而已,现在明白是朱由校不让他用宫里的废铜,他以前会想其他办法。就在张璟觉得问不出什么的时候,李进忠大概是讲事情收不住话,又说了一句道:“反正,万燝这家伙搞得废铜事情解决,皇爷就让咱家尽快查清宝源局和劣币的事情,咱家得了皇爷之令,便派了东厂和锦衣卫的不少人,分别去南北宝源局查探情况,看看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李进忠这话说出,他可能觉得没什么问题,但张璟想到了什么,却是突然明白叶向高为什么突然那么大的反应了,他这是在围魏救赵,在为东林党的某些人争取时间,让他们收拾烂摊子。张璟知道,他想得没错,这一次叶向高突然发怒,确实是李进忠触及了东林党人的红线了。叶向高正是因此,这才激动的主动下场,对付刚刚上任,还对他们东林党人抱之友好态度的李进忠的。383、挑拨离间张璟记得,当初黄汴拦他的路,告诉他江南宝源局自从东林党执政以后,出现了官吏为了赚取钱息,挖大明墙角,而制造劣币的事情。当时,虽然黄汴没有证据证明,但是张璟心里明白,这能在短时间里铸造出如此大量的劣币的,也就只有宝源局可以了。不过,清楚归清楚,但那时候黄汴让他帮忙解决宝源局劣币之事时,张璟还是让他去找证据了,毕竟,无凭无据的去告朝廷衙门官吏,怎么可能告得赢更何况,现在的大明朝廷中枢,可是和宝源局背后的靠山一样,都是东林党人,没证据,你拿什么去告宝源局去说不得宝源局那帮人,还会反过来告你污蔑朝廷命运了。自从听了张璟的话后,黄汴就回了江南,没了信心,张璟想来,定然是这家伙派人去查探了,不过暂时还没什么证据,这才没再联系他。至于说黄汴回到江南,自己怕了东林党,不再查劣币的事情,这才没有在联系自己,张璟想来黄汴肯定不会这么做的,因为,这并不符合黄汴的基本利益。毕竟,黄汴作为商人,如果坐看劣币充斥市场不理会的话,那么他的财产就会急剧缩水,最终被那些造劣币的贪官污吏,弄得亏损破产。商人逐利,所以,在张璟看来,黄汴除非脑子傻了才会让那些贪官污吏挖了他的钱,否则,他必然是会派人去查宝源局铸造劣币的证据,只是,现下他还没找到,这才没有联系张璟而已。而身为江南豪商的黄汴没有找到证据,说明东林党在宝源局一事上,行事非常隐秘,但这并不代表宝源局的事情现在就查不了。黄汴查不了,只是因为他是一个商人,即使他是江南豪商,有的是钱,但在朝廷衙门里,明显不是有钱就能把所有事情都查清的,相比起来,有权,才更能查清楚事情。正是因此,李进忠才会被叶向高弹劾,就是因为他听从朱由校的命令,派出东厂和锦衣卫的番子,全力搜查宝源局出现劣币的事情。或许,朱由校派普通官吏查,叶向高还不会这么跳脚,但是,朱由校现在让李进忠派东厂和锦衣卫的番子查,这立马就不能让叶向高和其他东林党人淡定了。毕竟,厂卫拿人,根本不受朝廷管制,东林党根本动不了他们,他们也只听朱由校的命令,真要让东厂和锦衣卫的番子现在把宝源局的人控制起来,那他们东林党岂不是要遭殃说实话,宝源局这块大蛋糕,东林党上下都有参与,至于原因,自然是铸劣币赚钱息的利润太大,大的就连叶向高这样二度出任首辅的人,也忍不住掺和一脚。现在,突然之间,李进忠派东厂和锦衣卫的番子查宝源局,叶向高和其他东林党人自然是怕了,毕竟,以东厂、锦衣卫不受朝廷管制的查案权利,让他们去查,那些参与铸劣币的人,进了诏狱,能有几个人死扛到底,不坦白犯案经过的因此,为了给宝源局涉及此事的人反应时间,叶向高却是立马想了这出“围魏救赵”的策略,目的就是为了吸引李进忠的注意,让李进忠分心,暂时不把主要心思放在宝源局上面,而是放在朝堂上叶向高弹劾他的事情上面。毕竟,只要不是李进忠死命去催东厂、锦衣卫的那些番子,让他们不顾一切的赶路去南京,叶向高就有把握,在那些厂卫番子进南京之前,南京宝源局就已经被接到消息的东林党人给收拾干净,不留任何证据叫厂卫番子查了。至于北京的宝源局,本身因为京师的关系,东林党就没敢在这里铸劣币,只是在北京宝源局里做了些安排,帮助南京宝源局提高铸劣币的产量和效率,同时依靠他们的优势,少散一些劣币在京师里流通。正是因为北京宝源局参与铸假币的人少,再加上队伍平时也低调,让东厂和锦衣卫派去的人,只能因为没发现什么可疑的人,放弃对北京宝源局的调查。北京的宝源局无碍,那剩下的最让叶向高挂念的,自然就是南京的宝源局,而阻止不了李进忠,叶向高只能想办法拖延时间,之后便有了他主动上疏弹劾李进忠的事情,明白了这些,看着眼前依旧对于叶向高弹劾他十分糊涂的李进忠,张璟心中若有所悟。直觉告诉张璟,这是一个让李进忠提前和东林党决裂,他从中挑拨离间的好机会,要是真能让两方斗的话,那可真不错。张璟可不信李进忠被东林党人这么欺负,还会想在和以前一样,对他们好脸相待,说不得,阉党的成立会因此提前也说不定。想了想,张璟对李进忠道:“叶向高那里,自从前番他主动弹劾李公公后,就再也没了动静。在我看来,恐怕弹劾之事,叶向高因为朝中事情忙,所以没再上书弹劾李公公了。”“嗯国舅爷说得有些道理,那是不是咱家按兵不动,静等消息,只要叶向高不再多做其他的危害咱家的事情。”李进忠听后,点了点头道。“当然不行”闻言,张璟立马喊道。“怎么了为什么不行呢”李进忠反问道。“李公公,你想想,你可是内廷的掌权人,现在叶向高主动弹劾你,这已经不是你和叶向高之间的事情,在很多人眼里,这已经是叶向高身后的外朝和李公公所掌握的内廷之间的斗争了。”张璟解释道:“现在,若是李公公被叶向高弹劾,竟然还忍着不去对付叶向高,这样的话,明显会被有心人传播。”“到时候,要是朝野传出内廷不如外朝,李进忠怕了叶向高的之类的话出来,那李公公你还有颜面在朝野里出现吗”闻言,李进拍了拍自己的脑袋,松了口气道:“幸好国舅爷提醒得及时,否则,咱家真要不理不问叶向高弹劾咱家的事情,那还真可能丢了咱们内廷的脸。”384、明招不行来暗的见李进忠样子,张璟笑着恭维道“李公公初掌内廷,每日内廷事物繁多,李公公劳苦监督,矜矜业业,所以没怎么在乎叶向高的弹劾,也是应该的。”“国舅爷就不要给咱家找理由了,咱家本来是真不想和叶向高有冲突,不过,既然事已至此,国舅爷又已经把话说到这个份上,那咱家也只能好好会一会叶向高和他手下的那些东林党人了。”李进忠说着说着,脸色逐渐阴沉起来,显然是一惊想好了什么,下定了不少决心。张璟见此,并未接话,他心里明白,若是过分的怂恿李进忠和叶向高以及东林党为敌,除非李进忠是个傻子,看不出来张璟的怂恿企图,否则,换可个其他人,肯定也会对张璟这么热心的“挑拨离间”有所怀疑。李进忠说完后,又自言自语了一会儿,见张璟一直没说话,连忙问张璟道“国舅爷,咱们说是说对付叶向高和那些东林党人。可是,应该怎么对付他们呢咱家到现在也没想出个办法,一点儿头午也没有。”闻言,张璟却突然故作恍然大悟的样子,点头道“确实如此,咱们得好好想个办法,好好的对付叶向高和那帮东林党人。李公公,对付他们,咱们可得万分小心,他们混了朝堂这么多年,可不只能说会道,玩起政治来,也有得是一手,否则也不会从万历爷那时候党争开始,一直熬到今天。”“嗯国舅爷说的极是咱家受教了。”李进忠听后,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道。“依咱们现在的情况来看,明着对付他们,显然是极为被动的。毕竟,叶向高刚刚上书弹劾李公公,这时候,李公公如果派人弹劾叶向高,那必然会被外人说李公公公然报复,那到时候事情传了出去,显然对李公公在外的名声不好。”张璟有条有理的说道“所以,咱们应该给叶向高和那帮东林党人,来一个暗招,让他们好好吃这个大亏。”“暗招什么暗招”李进忠听后,有些不解道。“很简单,就是劳烦公公,看看内廷近日有没有出去江南调查的东厂或者锦衣卫的番子。”张璟回道。“这个容易,只是,你问去江南调查的肠胃番子这哎,你到底要干什么”李进忠问道。“其实很简单,李公公也应该知道,江南是东林党人的大本营,要想给他们使暗招,那最好就是从江南那里入手,派人一路跟着,深深细查,最好到最后的时候,能把东林党内的其他人也拉下水,狠狠打击东林党在江南的势力,让他们都知道内廷的厉害。”张璟回道。言语之中,虽然张璟有很明显的忽悠李进忠的言语,不过李进忠却因为张璟没表露多接近他的意图,觉得张璟是认真想的提议,并没有故意的意思。“嗯咱家听了这么会儿功夫,国舅爷说的倒还真是一番道理。”李进忠点了点头道“确实要给那帮东林党人来点暗招,好让他们知道,惹了内廷,惹了咱家,咱家就要让他们明白,他们惹不起咱家。”见此,张璟并未跟着李进忠的话说话,而是坐在一旁,表现一副倾听的模样。李进忠说完后,这才摸着下巴道“最近内廷也没搞什么大的动静,不过咱家派去东南的人了,倒是有不少,等他们到了金陵,各就各位后,咱家一定要让东林党知道得罪咱家的后悔。”张璟听到这里,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嘴角带着笑意问李进忠道“金陵吗不知李公公派他们去江南,到底所谓何事若是不方便,那我没事。”虽然此刻张璟的心里,已经确认了李进忠话里的那群的东厂、锦衣卫番子,肯定就是他被朱由校命令,派人去金陵彻查南京宝源局的厂卫番子。“没有什么方便不方便的,他们被我安排去金陵,其实就是咱家受陛下之命,查探江南近日劣币流通的情况。”李进忠半真半假的喊道。至于宝源局的事情,因为暂时也没有定论,就是李进忠自己也没有决定性的证据,证明宝源局的内部,也有不少是贪官污吏,所以没有说出来。毕竟,此事事关朝廷威信名声,就是李进忠自己在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时,也不敢随意说流通市场的那些劣币,是宝源局的贪官污吏铸造出来,并且为了赚钱息,强制投入从而流通市场的。张璟闻言,通过李进忠的话,他已经验证他心里的想法,明白了李进忠已经种了他的道,并且按照他安排的路子走下去了,心里不由得一乐。不过,为了不引起李进忠的怀疑,张璟也是装装样子,像是第一次听到一样,故作惊讶道“什么劣币竟然让李公公安排这么多人去调查话说,金陵那边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国舅爷勿急,这劣币的事情,还请你,且听咱家细细给你一一道来”李进忠听后,以为张璟不知道劣币流通的真实实情,笑着给张璟慢慢的解释起来。他主要就是把铸造劣币,市场紊乱的事情,一五一十的给张璟解释完了,至于宝源局铸造劣币,甚至于,其中有不少的贪官污吏,还有可能通过铸造劣币,套取钱息谋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