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战国之名士崛起> 战国之名士崛起 分节阅读 68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战国之名士崛起 分节阅读 68(1 / 1)

d说列国了,就殷商后裔的姓氏恐怕就有半百之数。更不要说周王室散落在天下的子孙,加上各个时期的公卿大夫,姓氏肯定破百。三四百恐怕也不能将天下姓氏收罗其中。这就有问题了,哪个家族的姓氏收入百家姓,哪个家族的姓氏被忽视,就全凭边子白个人的喜好了。可边子白提出的困难,别说卫公了,就算是朝堂上的百官都觉得很正常。这就可怕了,边子白似乎掌握了一种让他们随时随地都能脸面扫地的本事,只要他一念之间,就能让高高在上的公卿灰头土脸,可满殿的公卿愣是没有一个发现不妥。打个比方说,百家姓编辑成书之后,大司徒和大司空的儿子吵架,一个说:“我的祖先是百家姓排名65,你家在百家姓排名94,耶耶就是比你强。”后者恐怕连一句反驳的话都说不出来。儿子不努力,当爹的可以打一顿,难道祖宗不长脸,做子孙的还能抱怨不成更可怕的是没有收入在百家姓中该怎么办卫公认同了边子白的建议:“只当循序渐进。”看差不多了,卫公可谓心痒难耐,他本来就想要授予边子白官职,但是碍于太子、南氏等人可能出现的反对,才故意拖了下来。没想到,他根本就没有出手的机会,就被边子白自己给解决了。卫公开口道:“寡人正式任命边子白为大卫内史,中大夫。诸爱卿可有异议”边子白受贿既然不存在,自然无法从德行上在找茬。唯一的缺陷就是年纪太小,可年纪小,典故信手拈来,估计不服的还要和边子白打擂台。在场的基本都没有这份底气。子思第一个赞同,躬身道:“臣附议”大司徒子南靳紧跟着:“臣附议”第103章 授官随着越来越多的官员加入到赞成的行列,大宗伯南丰犹豫了。他并不希望边子白在卫国有太大的影响力,如果是享誉列国的话,别说边子白仇人遍布朝堂了,就算是把太子训得罪惨了,等到卫公姬颓百年之后,太子训即位,估计也不会将边子白怎么样。“臣,臣”南丰的开口的话几次被臣附议打断,声音不由的高亢起来。群臣吃惊的看向大宗伯南丰。在瞩目之下,南丰咳嗽了两声,掩饰道:“君上,边子白才学惊艳,但是臣有一事担忧,还请陛下明示。”“爱卿畅言”卫公愣了愣,一开始以为南丰要坚决反对他的任命。战国时期,士大夫和国君共同治理国家,沿于春秋时期的制度。但是随着被灭掉的诸侯国越来越多,剩下的诸侯国的国力、疆域、人口都到达了巅峰,战争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不经意之间,国君的权力就盖过了士大夫,成为了彻头彻尾的王霸时代。好在姬颓所处的时代还是士大夫和君主共治的时代。每一个卿的意见都很重要,如果姬颓忽视南丰的疑议,他将受到诟病。南丰清了清嗓子,看向了中大夫木璃,后者也是心急火燎的想要开口,可他的身份还不足以让百官关注,“君上,内史已经有人了,中大夫木璃担任内史近五年,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无大错却失官,此事不妥。”“还有吗一并说出来。”卫公浑浊的眼神盯着南丰,还真别说,没有骇人的野兽般的凶残,却也一样能够震慑人心。南丰忙推脱自己的干系,表示自己只是打抱不平,“臣无私,仅是为中大夫木璃不平”“木璃。”卫公有点犹豫,手指不由得摸索着面前书案上的简牍,所有所思道:“国相,中大夫木璃评语如何”这话真是打脸了。内史,一般来说是中大夫的官职,副职是小史。另外还有下大夫两人作为属官。太史也算内史的管辖部门。主要的职责是帮助国君处理内政,属官中包括外史和御史并非宋以后的御史,属于清流高官。而是类似于书记官一类的官员,类似于国君的秘书一类的官职,一般来说,内史和国君的关系会很亲密。内史虽说官职不高,但位卑权重。可姬颓似乎对木璃并不是太清楚。引申出来的意思就是,卫公姬颓不信任大夫木璃。这一个举动,就让木璃面红耳赤,这个时代的官员都是要脸的人。当官的官员大部分都谨守底线,不逾越。可作为国君的秘书,不被国君信任,这足以让木璃成为卫国官场的笑柄。“君上,臣自从出任内史以来,不敢怠慢片刻。虽无寸功,却无大过”木璃出奇的愤怒,手臂用力的摆动之中,衣袂如同一团旋风一样舞动。可卫公哪里会因为木璃的愤怒而在意,他更在意的是有人似乎开始对他的江山有所窥视。就算是这个人是他的儿子,也不行。粗暴地将手中的简牍仍在了书案上,就这么一下子,就将中大夫木璃给镇住了。自从他担任内史之后,很少会被卫公接见。一般的政令都会出自执政府,或者司徒府。别看内史的官衙是在宫廷之中,但木璃很少来宫廷办公。主要是卫公根本就不召见他,久而久之,他在宫廷之内就成了摆设。但是卫公毕竟年老,木璃也要为将来做打算,与南氏的合作正是基于这种形势之下。木璃甚至忘记了卫公姬颓是通过政变获得的政权,这根本就不是一个和善的老头子,而是一头假寐的狮王。在卫公的一声冷哼之下,木璃彻底感受到了那股阴冷的惊悸,忍不住打了个寒颤,“木璃,听说你有一个儿子在戚邑”“犬子木铎,数年前担任戚邑城大夫。”木璃俯首在地,可冷汗忍不住的往外冒。他举荐了潘毅,而南丰举荐了他的儿子。虽说潘毅的官职很低,但是帝丘郡丞的职务很重要。尤其是在帝丘没有设立大夫的时期,潘毅等于就是帝丘大夫。只不过他缺乏都城大夫该有的品级和家族底蕴罢了。官官私相授受,本来就是官场的潜规则,放不倒明面上,只不过朝臣底下知道就可以了。尤其是在主君控制欲很强的时期,更会让他成为国君的眼中钉肉中刺,不拔不快。卫公心硬如铁,根本就不去看木璃,反而看向了子思。后者心领神会,两个人搭档了几十年,这点默契还是有的,“评语中上,可选择晋升或外放。”“晋升吧”卫公闭着眼睛思量了一会儿,其实是让木璃在恐惧来临之前,彻底感受到这种绝望的滋味。看情况差不多了,他终于开口了。结果是出乎意外,他不仅没有搓破木璃的最后一点遮羞布,反而给予了木璃晋升的机会。至于如何选择官职卫国的官场基本上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尤其是上大夫的职务,本来就不多。能够选择的就更少了,“帝丘为国之都城,自从迁都以来年久失修,需要国之重臣坐镇考公营造宫殿、城池等事务事。国相,你看木璃如何”“臣以为可”子思心知肚明,这是卫公的惯用伎俩,打一巴掌,给一颗甜枣吃。还要连枣核都要吃下去。木璃要是清醒,就该主动和南氏脱离关系。要是装傻充愣,还和南氏搅和在一起,就该他木氏倒霉了。卫公赞同道:“那就这么办,晋木璃为上大夫,任帝丘大夫。”如同冰天雪地之中的夜晚赶路,忽然在夜色之中看到一点灯光。木璃也不管他的选择是否会让南氏不快,痛下决心道:“臣一定肝脑涂地,以报君恩。”“臣子木铎才能浅薄,却窃据城守,臣惶恐还请君上撤销臣子的城守之职,回帝丘入翰林院深造。”说完,木璃竟然对边子白施礼道:“有劳外史管教犬子,木璃感激不尽。”边子白确实有点触不及防,木璃的倒向让他毫无准备。他只能僵硬着回礼,心头也对卫公有了一个更深刻的印象。帝王术玩的飞起。这也是在卫国,要是在大一统的王朝,就凭借姬颓刚才所展现出来的能力也能让一个庞大的王朝运转起来。南丰再也没有坚持的理由,只能倔强的低下头颅:“臣附议。”卫公抚掌大笑,心头畅快不已,很久没有在朝堂上熬鹰了,刚才的几个小手段,似乎还有当年的风采,“好。既是众望所归,寡人就干脆一并说了吧边子白担任内史,组建翰林院,暂时内史衙门不更名,以观后变。边子白,你可对属官有所要求”姬颓信任丁祇这个宦官,原本作为国君最信任和依仗的衙门内史,早就是七零八落。官员不齐不是什么新闻。反倒是姬颓都清楚,他是看在眼里,就是不开口说出来。眼下时机成熟,自然再不会敷衍了事。而边子白呢面对卫公的直接询问,他根本就没有时间去试探卫公的打算。如果拒绝,或者说些模棱两可的话,会个人一种没有担当的印象,自然不是他想要的。干脆硬着头皮道:“君上,小史一职可有公孙鞅担任。”站在大殿角落的廊柱下的公孙鞅突然像是被人下了定身术,愣住了。小史这是下大夫的官职吧而且还是下大夫里面比较显贵的官职,升职加薪不是奢望。边子白竟然举荐他担任小史,虽说是内史的副手,没多少权力。可是在内史不在的时候,小史就是国君对外廷沟通的第一人。卫公根本就没有拒绝,反而爽快道:“准了。辟公族子弟公孙鞅任小令一职,官阶下大夫。”没等公孙鞅谢恩,卫公笑着问:“还有吗”“太史句容继续担任史官,组织人手整理府库典籍,三年之内编辑卫国春秋,此乃今后内史府最重要的职责。”边子白想了想,将句容拉了出来。他不怕句容不答应,要是句容不应下,说不定句氏在卫国的太史职业就要到头了。句容可以不为自己想,但是不得不替子孙后代着想。“可”相比公孙鞅,姬颓这一次答应的比较慢了一些。但随即想到,句容在边子白手下只能吃苦头,想要造反,这不是看不起他,分分钟就能被边子白镇压了。边子白继续开口:“帝丘郡丞潘毅,深谙公文处理。内史府却因人数不足,正式用人之际,还请君上恩准其为御史。”御史,一个上士而已。姬颓平日里看都不会看一下,可潘毅刚刚诬告了边子白,就被边子白调到了手下,这是要报复呢还是以德报怨就见边子白开口道:“天下人才,就算是谋略滔天,也难免有被生活胁迫的困顿,只要知错就改,肯为国效力,为民请命。虽有过错,但臣还是相信人心会被感化。”卫公动容道:“爱卿真乃性情中人也”第104章 要债公孙鞅。句容。潘毅。这三个人之中在常人的判断之中,大概也只有公孙鞅会被边子白所倚重。可结果是,边子白不仅举荐了公孙鞅,为其副手,能够彻底掌控内史府。同时也谅解了句容和他多次作对,还救了一个敌人潘毅。这也是为什么卫公会看向边子白的时候,内心深处会生出君子这个评价的原因了。心胸太宽阔了,简直就死宰相之器啊君子,举贤不避亲,更不会忌讳仇敌,知人善用不以个人喜好做事,从而表现出高尚的节操。边子白要是知道卫国公卿大夫们如此评价他,可定会笑掉大牙。用公孙鞅,因为这个人有能力,甚至边子白一直认为公孙鞅是他需要仰望的人,只不过这时期公孙鞅还在走背运,属于倒霉喝水也能塞牙的主。至于句容太史的官职虽说不重要,但真要换一个人,不见得能做得好。既然如此,还不如继续用句容算了。反正句容上串下跳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也不见有人真将他的话当真。只有潘毅痛打落水狗是一种态度,见人落水拉一把也是一种态度。前者做人做事做绝,让人害怕,所谓孤家寡人的做派就是这样。后者却看似温和的多,产生的敌意就更少,甚至连八竿子打不着的人都会心存善意。别问这是他从哪里学来了,后世政府官员的手段要比他用的复杂的多。公孙鞅站在大殿之中,叩首谢恩:“臣公孙鞅,感激涕零,定当竭力事君。”句容就显得富有攻击性多了,就算是谢恩也是如此。如同一只闯入陌生环境的狼獾,呲牙咧嘴的看着周围,见什么东西都想亮出白牙,咬上一口。他并不想要边子白的人情,做人自信是优点,但不得不说,句容的自信有点过头了:“君上,那么后宫的记录”丁祇如同在大街上踩了臭狗屎一般的表情,皱眉道:“你要是愿意净身,内宫记录也可以叫给你来记录。”句容张了张嘴,他年纪大了,儿子也有几个。很多男人到了他这个年纪,身上的有些东西已经没什么用处了。可有和没有真的不一样。就像是后世保护犀牛的做法,把犀牛角给锯掉,那么偷猎者就不会对没有犀牛角的犀牛下手了。可母犀牛们怎么看没有雄壮大角的公犀牛它的犀牛宝宝们,会不会觉得这个大家伙很奇怪甚至根本就不会产生,那个拥有雄壮大角的犀牛是它们的爸爸。而是露出谨慎的态度,迷离的小眼珠子充满了对世界的不解,那个奇怪的家伙是谁句容瘪嘴道:“我还是算了。”他是有儿子,有孙子的人了。真要成了宦官,恐怕他的家族的仆人出门都要抬不起头了。句容最后还是没有勇气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