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战国之名士崛起> 战国之名士崛起 分节阅读 14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战国之名士崛起 分节阅读 145(1 / 1)

d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苟变的武艺在卫国还算不错了,至少震慑军中已经没有大问题。他缺少的是对军队一个系统的认知,如何练兵,成军,选择战机等等。子蒙让他拜在王诩门下,就是让苟变学这些知识的。子蒙身后靠着一床被子,仰着脑袋,看着房梁长叹道:“可不是如此,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他应该是想起了姬颓带领私军攻入帝丘城的那一役,城内失火,本来就不过是一场再普通不过的意外而已,可没想到的是帝丘城内城头上的守军崩溃了,以为支持姬颓的士大夫在帝丘城内里应外合,顿时弃了城墙,逃跑了。姬颓的军队不费吹灰之力就攻入城内。结局就是,军心,民心都崩溃,怀公在宫门被攻克,守军绝望中点火焚烧之后,站在宫廷最高的一座宫殿执政殿前,眺望宫门方向,看到了浓烟和火光之后,再无侥幸拔剑自杀,而晚一些赶到的子蒙只能带着怀公的子嗣开始了长达三十年的逃亡之路。运气似乎也很重要。要是当年没有那场毫无征兆的失火,或许一切都将改变。边子白尴尬一笑道:“忘了正事,原先受到子蒙大夫的关照,先前在帝丘城外应龙带着子氏私军出手,小子恐怕回不了城了。既然苟变无处学习兵法”“你愿意收他为弟子”子蒙浑浊的眼眸顿时亮了起来,苟变或许是他在这个世界上最后的一桩心事了。一旦解决,他将毫无牵挂。边子白大恐,心说:“小爷什么是时候说过要收苟变当徒弟了这家伙要是天天在家里,还曾经追求过路缦,膈应不膈应”收苟变为弟子,这是说什么也不能答应的。边子白急忙摇头道:“子蒙大夫误会了,小子以为司马法多为论政之谋,牵涉战阵练兵只有只言片语。”这话倒是中肯的很,相传司马法是姜子牙所著,按照身份他应该是文王和武王的大司马,而不是执政国相。但司马法并不是一本纯粹的兵书,很多都是关于政务的处理方法。武将学这些根本就没用。而且司马法篇幅很小,夹杂了太多的私货的情况下,那么把兵法的内容一减再减,以至于很多贵族子弟学了司马法之后,还是对如何指挥军队一无所知。如果有一本内容多一点,对于兵法阐述更加明确一些的兵书,对苟变来说,或许统军能力将有一个质的飞跃。而边子白手上确实有这样一本兵书,写兵书的人名气很大,但不是孙伯灵的玄祖孙武。不会因为拿出这本兵书之后,引起孙伯灵的不满,毕竟这是孙家的绝学,外人看都不准看,更不要说学了。毕竟孙子兵法的内容更加丰富,可真以为有一部兵法就能纵横天下,就大错特错了。后世著名军事学院出来的将军,还是当炮灰的多,名将不过寥寥数人而已。说话间,边子白拿出了随身带着的一卷书,交给了应龙,后者将简牍外面包裹的麻布揭开之后,一卷成色很新,甚至木纹清晰可见的简牍出现在了子蒙的面前。而简牍背面的三个字,让他顿时动容起来:“这可是重宝,你可舍得”“在下最怕人情债,如果能够还了子蒙大夫的人情,未尝不可。”边子白笑了笑,有种装逼的高手范,当然他心中可是另外一套说辞:“反正又不是我的。”“可有要求”书是很贵重的,这种贵重远远要超出边子白对知识的理解。他并不是这个时代的人,他不能体会到,一部书能够传承出一个几百年的家族。无数人苦心研究之后,将书中原意揣摩通透,或者干脆是理解到面目全非,出现了新的领悟。这才是知识的真正意义。而书也是分等级的,最差的是散文类的书,文辞优美,却让人通读之下,所得无几。其次是诗,诗歌能够涤荡一个人的灵魂,同时也能传承一个家族的德望。再好,就是布道类的书籍,包罗万象,但字字珠玑。比如说论语、道德经之类的。为什么这类书不是最好的,只能是次一等的呢因为学习这类书籍,几代人才能让家族兴旺。对于一个大家族来说,太慢。最好的一类是谋略,兵法也是其中之一。这一类书籍的好处就是,家族只要足够大,学习的子弟总会出一些人才,久而久之,甚至能够掌握一个诸侯国的一部分权势,比如说军队。而边子白给子蒙看的是一本兵书吴子兵法,著书者是吴起。全书六卷,他带来了第一卷,图国。这样的书,是一部能够立刻让一个不值一文的小人物成长士大夫阶层的一员,只要传承不断,几代人就能步入顶级卿大夫的行列。这才是子蒙问边子白有什么条件的原因,太贵重的东西,要说没有一点限制,连得到的人都会怀疑对方心怀不轨。边子白从善如流,欠身道:“此为吴子兵法第一卷,图国。此书六卷,苟变可以学”停顿了一下,继续道:“子氏要是想学也可以,每一代只准一人学,口述不留字。苟变学完一卷,我会让人问他三个问题,回答合格,授下一卷。”“正该如此”子蒙挣扎着想要起来拜谢,却让边子白躲过。第212章 抑郁了跟随应龙离开子蒙休养的夏屋院子里最大的一间卧房,走在回廊之中,看了一眼苟变。后者抬手打招呼不是,冷着脸不答应也不是,就见苟变尴尬的杵在回廊下,脸上想要挤出点笑容来,却给人一种要挨打的恐慌。边子白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就离开了。苟变这才依靠着墙,冷汗都从鬓角边流了下来,抵着墙大口喘气起来,他从来没有想到,一个看似无害的熊孩子,会给她带来如此沉重的压力。这是他此时最真切的心情,比用刀子在他身上拉口子都难受。这种憋屈的感觉甚至有种让他喘不过气来的压抑。见边子白的背影走出了院子,苟变这才慌忙跑到了子蒙的卧房之中,边上侍女正准备让他休息,而子蒙有气无力的抬手在空中,连摇晃一下的力气都没有。苟变急忙将子蒙如同枯骨一般消瘦的手臂抓住,轻轻的放下,塞回被子下面。将死之人,不管暑热,身上都是一种冰凉的触感。苟变不由悲从中来,语气沮丧道:“老师”“人走了”子蒙闭着眼,没有看人的意思。他也知道自己已经是油灯枯竭,已经到了不得不交代后事的地步。他甚至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几天,或许两三天,或许更久一点,但肯定是吃不到院子里今年结出的青枣了。自从无法进食的那一刻,他就预感到了这一切。唯独让他遗憾的是,太匆忙了一些,恐怕没有机会看到孙伯灵拜师。至于苟变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王诩是他能够想到唯一会给苟变带来翻天覆地的成长的名士。王诩不收苟变,确实给子蒙带来了很大的打击。而苟变也一直自责,或许他不成器,才是导致子蒙病情急转直下的罪魁祸首。苟变俯身在地,头顶着地板,悲切道:“弟子无能让老师蒙羞,愧不能赴死”说完,哽咽着,有种泣不成声的呜咽。“如果我的面子能够换来如此重宝,夫复何求”子蒙当然不认为他有如此大的面子。因为这部书如果真是吴起所著,那么将是一部能够让家中名将不断的重宝,是任何面子都换不来的宝物。甚至让子思将家中嫡女一股脑都送给边子白当侍妾,都不会亏。毕竟,丢脸只是暂时的,可家族依仗的底蕴,将是延续一个家族几百年风光的基石。两者相比之下,孰轻孰重就该知道了。子蒙伸出手臂,往声音的方向缓缓摸去,他似乎以前很喜欢摸苟变的脑袋,记忆中,苟变的脑袋很大,也很瓷实,手感似乎不太好,却是他曾经乐此不疲的事。但是他已经无力做这样的事了,叹着气就放弃了,缓慢的开口道:“伯灵在吗”“弟子在”“好。”子蒙等了一会儿,等到应龙回来之后,开口道:“应龙,去请我大哥来。”应龙是江湖儿女,曾经是游侠头子,生死对他来说并不难舍,只不过他不太理解,子蒙的一生为什么会荒废在一个已经失败的人身上。将怀公的托付,当成一生的事业,最后孑然一身的临死的时候,身边连一个摔瓦罐出丧的子嗣都没有。要是当年怀公死后,子蒙没有带着怀公的儿子远走齐国,或许他身边的很多人都不用死,包括老婆孩子,可惜,这一切现在说,都毫无用处。子蒙是一个重承诺的人,这也是认识子蒙的人对他的第一印象。子思的脚步有些沉重,他大概已经知道了子蒙的用意,到了已经需要交代遗言的程度,也预示着,子蒙心头最后的一个愿望也得到了解决。胞弟不久将离开人世,却幸运的将心中所有的愿望完成。做哥哥的子思不知道自己该高兴,还是该悲哀。对于一个人来说,临时的时候,能够很平静的完成所有的安排,本来就是幸福。等到人到齐了之后,子蒙才让应龙将边子白留下的书卷拿了出来,这卷书在谁也想不到的情况下,出现在了众人眼中。其实,有过很多人争论过,吴起应该留下了兵法,但是遗落了。还有一种可能,吴起著的兵法,应该在王诩的手中。这也是子蒙不惜放弃最后的尊严,让苟变拜到王诩门下的用意。可惜,王诩不吃这一套。要死了,有遗愿没完成,凭什么找他可就是这部被众人猜测不已的兵书,却突兀的出现在了边子白的礼单上,在场的人都不知道该评价边子白是傻,还是大方了。其实边子白当年喜欢研读古籍,吴起兵法是他曾经买书的时候老板送的,不要钱。而且篇幅很短的吴起兵法根本不单卖,附带司马法、孙膑兵法、尉缭子好几本兵书才凑成一本实体书,然后不打折才卖十几块,半价都没人要要不是重生后记忆超群,让他回忆起来这本书的所有内容,他也不会抄录下来。要是知道了真相,估计这个时代的所有人都会吐血而亡的。就连子思的眼神中透露着惊喜的光芒,吴起,这是一个战国时期划时代的人物。或者说是战国第一人也不为过,如果是魏武侯继续委以重任,以国事托付,吴起也不会离开魏国,甚至仅靠着吴起一个人就能将秦国吞并了。这时候的秦国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强,反而积弱久矣。秦国的弱,是制度的原因,但是秦军却很强。河西大营的主力,很大一部分都是当地人。而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秦人。如果让魏国吞并了秦国,拥有至少可以征辟二十万身强力壮的秦兵,加上魏国的武器和装备,只要数年,魏国就能横扫北方,不出三十年,统一华夏也不是不可能。但是魏武侯却并没有想他父亲那样重用吴起,一直将他作为边将使用。这让心高气傲的吴起怎么能接收于是就有了他离开魏国,去了楚国,一年变法成功,才有了楚国十年争霸中原的辉煌成绩。但是纵然吴起一生征战无数,而且从无败绩,但是他是否有流传下的兵法,都无从考证。没有人见到过吴子兵法,就自然让人不免怀疑,吴起在人生的最后几年,是否总结了一生的用兵经验,整理成兵法流传百世可想起吴起的为人,所有人都在找不到佐证的情况下,认为不可能。吴起操蛋的性格,绝对不是那种为了后世留名,而愿意耗费哪怕一丁点力气的家伙。说白了,吴起的一生都是肆意妄为的一生。就算是知道楚悼王死后,他在楚国必死无疑的局势下,他还想着拉着仇人一起死的念头。这绝对是一个疯子才会有的做法。楚国贵族戮王尸案之后,七十多家贵族因为这件事情被灭族。可见,如果有阴曹地府,吴起都会高兴的一路狂笑的被判下地狱就他坐下的事,恐怕真没有资格投胎。但问题来了,吴起被杀,楚悼王尸体被弓箭射到,发生了戮楚王尸案。然后到新任楚王登基,再到屠杀犯罪的贵族。中间可有一个时间差,而且至少不会少于一个月,这段时间,这些楚国的贵族去干什么去了杀了吴起,肯定不解恨。因为楚国贵族们发现,近战,他们人多也打不过吴起。这才有了用弓箭射杀吴起,而吴起趴在楚悼王尸体上,临死拉了不少垫背的楚国倒霉贵族。不解恨那是肯定的,吴起在楚国是仅次于楚王封君,这些作乱的贵族肯定会攻入吴起的府邸,杀到血流成河,鸡犬不留,然后再一把火毁尸灭迹。如果吴起真的写过兵法,那么也就可能在这段时间内遗落了,没有人知道下落。“是真的吗”子思觉得多此一举,自己家的兄弟连喘气都费劲,还能拿着吴子兵法通篇查看之后,辨别真假于是他上手拆开了布袋,将简牍展开之后,研读起来。图国篇,讲述的是吴起和魏文侯魏武侯的老爹之间的对话,说的是立国之本。而魏文侯其实,魏国四处吞并周围,将河西、中山两地吞并之后,国土面积一下子膨胀起来。这不得不说有吴起将军事和国家的政策联系起来的功劳。书中的描述很多地方都有考证,比如说文侯在魏国的宗庙里宴请吴起,让他的夫人倒酒。这就看得出是魏文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