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伯灵和庞涓一样,时势造英雄,将军往往都是逼出来的,学识所占据成功的比率不大。这也是为什么有人会因为一本兵书而成就名将,但有的人从士卒从军,在军队里摸爬滚打十多年后,也能成为名将。但绝对不会有人读了一部书之后,就成为名士的,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成就,需要的底蕴也不同。可孟轲不一样,按照正常的轨迹,他是一个学派的集大成者,儒门亚圣。名士,顶级名士,根本就无法靠着一点自悟而一飞冲天。学识,家学,游历,眼光这些外部长期以往的刺激之后,才会有可能达到那一步。孟轲的教育,边子白在内心犹豫不决,是以儒学为主,还是博取众长。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前者专精,但总的来说不会脱离儒学的框架;后者就很不好说了,可能最终在学习过程中的理解出现新的学派,当然更多的是偏离。偏离到一个边子白也无法预料的道路上去。孟母叹气道:“孟轲这孩子,从小顽劣,是该让他承担责任的时候了。只是不知”说完,孟母期许的看向了边子白。作为聪明人,有时候边子白也很烦恼,他为什么就一点就透呢沉吟了一会儿,他开口道:“你是担忧弘大夫会看不上孟轲”“正是。”孟母做出的这个决定不仅让边子白吃惊,连路缦都有种负罪感,仿佛她也是陷害熊孩子孟轲的罪魁祸首之一。哪里有小孩子玩闹就当真的这对童子来说,也太残忍了一些。“是否过于草率”边子白问道。孟母不为所动,反而长叹了一口气,眼神有些迷离的仿佛陷入了很久之前的回忆之中:“记得那时候从孟轲的父亲守孝的地方搬出来,来到了镇子上,有一天我无意之中说过几天吃肉。孟轲记住了,之后的几天他一直等着吃肉。可是家里所有的钱就只能吃一顿肉,而且”边子白懂了,为什么孟子最终会成为儒门亚圣了,这条路其实并不是他选的,而是他母亲的为人做事决定了他不得不这么选。孟母沉声道:“就算是变卖最后的家当,我也完成了我曾经的承诺,我希望他也一样。”“可是他才五岁”边子白忍不住替孟轲惋惜,这孩子要是以后傻了,肯定不是他的错。孟母突然变得激动起来,开口道:“孟孙氏失去封地,小轲也失去了父亲,我一个妇道人家,恐怕也无法一直庇护他,如果他自己还无法警醒,此生必定碌碌无为。五岁的时候背负重任,一生谨慎前行,总有一天会有所成就的;总好过五十岁的时候碌碌无为,空叹人生匆匆。”“好吧,我去问问。”毕竟是人家的儿子,孟轲就算是自己的弟子,恐怕婚姻大事也要父母决定。就算是他有资格干涉,从内心上来说,他也不愿意这么做。孟母跪倒在边子白面前,一个劲的道谢。甚至想要说出一些承诺的话来,但是被边子白拒绝了。回到前厅,边子白面对弘考,有点哑然,真不知道该怎么说出口。给人当红娘,他一点经验都没有。更不要说当事人年纪才只有五岁。支吾了一阵,才勉为其难的问了一句:“不知令爱芳龄”“六岁。”果然,边子白心说,五六的小孩子都没有当真的事,竟然被大人当真了,何其可悲也。“可有婚配”边子白硬着头皮继续问。王诩傻呼呼地盯着边子白看,他很想摸一摸边子白的额头,这小子不会发烧了吧问的问题似乎想要攀亲戚啊弘考苦笑道:“没有。”他要不是被老朋友六岁的儿子怼了回来,也不会知道自己家的宝贝女儿天天和五岁的孟轲玩入洞房的游戏。王诩忍不住插口道:“边子白你不会准备给孟轲议亲吧”边子白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只能期待弘考打破僵局,可对方突然一下子矜持起来了,让他躲不过去只能开口直白道:“不止弘大夫对小徒有何感观”“很机灵的小伙子。”弘考来估计就是带着目的而来,他或许更怕的是边子白拒绝。可有一件事情他必须要问,孟轲的前途问题:“内史令,有件事弘某不吐不快。”“但说无妨。”“这个传言说内史会在夏收之后出任上军副将,不知传言是否真实”“确有此事,不是夏收之后,而是前日边某已经被任命上军副将,兼内史令一职务,如果边关有战事,内史令之职会由子南丑暂代。”“下官唐突,如果内史大人出征,小轲的学业恐怕要荒废了。”王诩在边上听地有种翻白眼的难受劲,明明是直来直去的事,非要拐弯抹角的说,这不是故意讨人嫌吗直说不就完了嘛,就直接了当问,要是一不留神死了,孟轲是否有人管这么说难不成害怕边子白吃了他王诩是不怕边子白,反倒是面对脾气暴躁的老头子,边子白反而是心惊胆战的,深怕老爷子一个暴怒之下,动起手来。可弘考的身份,恐怕还真没办法在边子白面前硬气起来。他要是真这么说了,被边子白羞辱一阵,然后命令家臣暴打之后丢出府邸,也就是在旦夕之间的事而已。王诩真看不过去了,拍着胸脯道:“边子白出了意外,孟轲老头子教。甚至只要边子白离开了帝丘,只要孟轲不跟随,他的学业老夫包了。怎么,小子你还信不过我”弘考被人说成是后辈,可他根本就不敢发怒,反而一脸欣喜道:“此事最好,此事最好,还请王夫子多费心,在下膝下就此一女,亡妻要是在天之灵,觅得如此佳婿,必然会欣慰。”边子白有点头晕,一来二去的,孟轲的婚事竟然就这么说成了。他还担心弘考看不起孟轲的身份,毕竟孟孙氏失去封地之后,已经算不得是贵族阶层的人了,而弘考至少有一个大夫的官职。这要是看轻了孟轲,孟母恐怕就有罪受了。“弘大夫不介意孟轲的身份。”“鲁国孟孙氏,虽然没落了,但毕竟是鲁国公族,血统很高贵。”有这话就足够了,可边子白还是觉得不对劲,这位和他说话,仿佛像是托付后事似的,让人听着就觉得不是个味。边子白心下不解,问:“弘大夫似乎有难言之隐”“并非此时,在下惶恐,膝下三女,大女出嫁,二女已有婚配,幼女淇年幼,本不急于招夫家,怎奈何下官前途未卜,恐怕以后要受中大夫照顾一二了。”“唉,这话很有歧义啊”边子白心说,自己被南氏绑架着送入上军大营,倒霉就不说了。收了一个子弟,还稀里糊涂的当了一把亲爹才要糟心的事,把孟轲这小子娶媳妇的困难也解决了。到头来,孟轲的便宜岳父还开口让他照顾就问他上辈子到底是造了多大的孽,才让这些倒霉事都一股脑的冲向他弘考似乎不太好意思,但想到几日前的经历,顿时气愤填膺:“下官本是司徒府官吏,却因大义严明,卫国虽弱但不能一日没有武戈,惹恼了太子,已经迁入司马府,可能出任督粮官。”卫国的六官之中,老大天官执政府、老二地官司徒府、老三春官宗伯府、老四夏官司马府、老五秋官司寇府、老六考功府。按理说考功官职最低,就是后来封建王朝之中的工部,很没有存在感的一个部门。可是在卫国却截然不同,司马府似乎地位是最低的一个府邸。一来,卫公为了减少财政压力,将司马府本该统辖的军队分割开来,另外就是,卫国已经没有国防了。军队也已经成了彻底的摆设,这也是太子自作聪明的地方,认为军队既然无法抵御强敌,自然要投靠强大的盟主。相比之下,现任的卫公是大智若愚,他是摆出一副卫国毫无威胁的态势,让盟主魏国安心。而太子恐怕是真傻,而且傻到没边了。一旦卫国真的那一天没有了军队庇护,魏国吞并卫国不过是时间问题了。边子白看看弘考,再看看王诩仿佛觉醒过来的惊诧表情,突然拱手道:“王夫子,恐怕小轲要让您照顾一段日子了。”“还有小女”王诩脸色顿时变了,他后悔不已,怎么瞎凑什么热闹,瞎凑什么热闹,这祸事恐怕真逃不掉了。第247章 难兄难弟生辰八字必须要合。年龄是小点。先把婚事定下来。反正当事人正在城楼边上放纸鸢的时候,就被赵武抓兔子似的提留了起来,送回家。好言好语是不可能的,先是孟母在后院逮住了孟轲就是一顿暴打,凄厉的嚎叫笼罩了整座宅子。然后梨花带雨的小家伙耷拉着脑袋,沮丧地来到了前厅。看到弘考的那一刻,似乎愣了一下,随后却忍不住战栗起来,这个爱告状的中年大叔竟然是他的岳父他不要,可不可以而且,街头上的小孩子做游戏而已,就连孩子都知道是假的,大人却当真了,这太过分了。孟轲很不忿。他觉得自己很冤枉,在他看来,本来大家都知道是一场欢喜的游戏而已,最后有人当真了,这不是坑人,是什么饶是被一个五岁的蒙童,用一张哭花了的大花脸,眼眶中闪烁着晶莹的泪光,哀怨地注目着,弘考开始怀疑起来自己近四十年的人生阅历,他的老脸有点挂不住。尤其是,他还是那个告状者,是诱导孟轲挨打的罪魁祸首。反正这事他想要赖掉都赖不掉,孟轲那个大嗓门,在后院哭天喊地的动静,根本就阻挡不了传入了他的耳朵。曾经他也一度心惊胆战不已。似乎有种出师不利的感觉。更让他尴尬的是,他都不知道如何称呼孟轲。小友冲着边子白的官阶和名气,处处不如人的弘考要是串门,遇到了孟轲倒是可以这么叫,甚至有一种长辈对后辈的提携之意。尤其是孟轲看似前途无量,有两个才学雄厚的老师在背后,这句小友喊出来,更没有负担。可如今辈分不对。爱婿要是听到这么一句话,孟轲咧开大嘴当场哭着不要,他该如何收场正在弘考为自己找的这个女婿头痛不已的时候,孟轲开口了:“大叔,你我往日无冤近日无仇呜呜”还没等说完抱怨的话,孟轲一肚子的委屈就被边子白给按下去了。这小子也不看看情况,孟母坐在他对面的脸色如同铅皮似的,黑黢黢的,别说拿出擀面杖教训儿子了,就是拔出一把刀来,也说不准啊生死攸关的时候,孟轲这小子还胆敢作死,估计刚才那顿打算是白挨了,等人走了,他们母子的日常还得继续。说起来也奇怪,孟轲这小子似乎不怎么怕挨打也不能这么说,基本上打了之后,过一天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好心情。这等心态,绝对不该是儒门的徒子徒孙的种子啊“六礼的话,恐怕要等小轲成年行冠礼之后才能举行了。”孟母觉得有点对不住弘考,虽然她也意识到弘考似乎并非是看在孟孙氏的面子上,将女儿下嫁给孟轲的。孟孙氏就算是权倾一时的年代,恐怕卫国的大夫也不会对鲁国的大夫有所敬重。攀龙附凤更是子虚乌有。孟孙氏的辉煌早就不再,对于孟母来说,给孟轲找一门亲事也都是不敢想的事。她甚至做好了被拒绝的准备。这也不算是羞辱,毕竟女孩的父亲是一位大夫,就算是下大夫,也大夫啊反正是跨过士一级的鸿沟。而她对孟轲的期待,是在有生之年,保留孟孙氏寒门的地位。别以为寒门是真正的穷人,寒门也是门第,只不过是破落了门第。还是有机会和希望不如朝堂的阶级。而如今,他们双方的地位似乎根本就是天上地下,毕竟弘考再不济,也是下大夫,而孟轲似乎是个没爹的苦孩子。弘考急忙道:“正该如此。”六礼源于礼仪士昏礼,也就是青年男子人生中第二个重要的大事件。第一件是二十岁的时候,士冠礼,这也是男子成年的重要礼节。也有提前举办的,表示着男子已经成年。毕竟,眼下男子普遍会在二十岁之前成婚,并且拥有孩子。早一点的话,二十多岁,不到三十岁做岳父的也比比皆是。五十岁儿孙满堂才是这个时代的标配。五岁的孟轲遭遇了人生五年之内最大的一次打击,玩耍,玩出大事来了。但也不是没有任何好处,他终于在五岁的时候,不用为了将来二十五岁没有媳妇,眼巴巴的看着人家的媳妇,做春梦了。可是,这个惊喜,一点也没有让他开心。“师父,我能不能不娶淇姐她比我大,还傻傻的,我想要找一个年纪比小的女孩。”孟轲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赖掉一桩婚事的理由。可惜,在弘考有意的情况下,孟母是不会让孟轲做主的。甚至不考虑女方的年纪,不管是大一岁,还是大十岁。可以说,在孟母出现在厅堂的那一刻,孟轲想要寻找自由的幸福,只有离家出走这一条道了。不得不说,孟轲的婚姻观很正,附和大部分人的普世观念。男人都喜欢比自己年纪小的女人,尤其是年轻的时候,反而岁数大一点之后,可能会换口味。不过在路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