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战国之名士崛起> 战国之名士崛起 分节阅读 228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战国之名士崛起 分节阅读 228(1 / 1)

d材太出挑,以至于几个国君都被他的魔幻舞步逗得忍俊不已。没办法,祭祀活动,很严肃的,不敢笑。战舞是纪念祖先征战的歌舞,和平日宴会之中的歌舞截然不同。好在这个过程并不长,孙伯灵好不容易结束了舞步,站在了祭坛之下。边上有一个不认识的大叔,还一脸忍俊地对旁人说到:“这个领舞的小家伙很醒目。”这让孙伯灵好不容易平复下来的心情再一次坏了起来,他的评价竟然只有醒目而字用后世的解释就是辣眼睛,孙伯灵在心底暗暗发誓,他这辈子不下辈子也不会在跳什么战舞了,爱谁谁去,反正小爷不伺候了,真的丢不起这个人。鲁公姬奋站在高处,心头抱怨不已,这卫国难道没人了吗怎么派了这么些个人糟蹋大武,简直就是人神共愤。当然,他也不过是这么想一想而已,毕竟大武之后,祭祀活动已经过了一半,甚至一半更多一些。接下来就是颂。是对祖先的丰功伟绩的一种追忆,这时候就该主祭之人出马,在祭品之前开始朗诵对祖先的敬仰。这也是祭祀活动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华夏是宗族社会。华夏人信神仙的方式很特别,他们可以相信任何一个外来的神仙,同时也不相信这些神仙真的是法力无边。只不过是为了精神寄托而已。他们唯一相信的神灵只有一种,祖先。在同一个祖先之下,子孙和睦,追忆过往,听从祖先的聆讯,这是每一个人华夏人会认真做的事。因为他们相信,只有祖先才会和他们同在,至于神仙这是一种经常不在家的神灵,很不靠谱。随着一团青烟飘到空中,祷文在火堆之中被化为灰烬。祭祀到了这一步,算是圆满完成了。鲁公在卫公朗诵完颂歌之后,高喊道:“礼毕”接下来就是分胙肉的过程。这时候卫公还不能上前,毕竟祭品是连肉带骨头一起烧熟的,带着骨头,任何一个国君对此都毫无办法。这时候就需要庖厨先出马了,上身光着的庖厨抱着一把刀登上了祭品区域,先是行礼,从容不迫的将手中的到切入牛腹之中,就见刀柄在庖厨的手中晃动了几下,一条完整的牛腿裤就被剔了出来。随后,庖厨在众人的叫好声中,意气风发地开始了属于他的表演。一个完整的牛骨架出现在案板上那一刻,庖厨这才松了一口气。接下来是羊和猪,这要比单独对付一头牛来的要容易些。庖厨三下五除二就完成了整个剔骨的过程。终于到了卫国士大夫最为兴奋的时候,分胙肉。这荣誉,也是各自争斗的战场。唯一的评判就是卫公手里的那柄刀。不过这次夏祭的情况和往日不一样,原本往日一定会在国相子思手中的牛耳,被卫公切下来之后,送到魏击的手中。对此,魏击起身感谢。等到一干国君使团的人都分到肉之后,众人才发现,牛被分光了。公孙鞅甚至眼神晦涩地失落不已,他发现自己想要得到一块胙肉的愿望,恐怕要落空。这让他颇为沮丧。第325章 阶级牛有人失望,当然就有人得意。在这次分胙肉的过程之中,得意的不多,失落却很多。主要是因为来的人很多,而且每个人都不能冷落。或许使团之中,只有赵国的庞爰可以去欺负一下,但是卫公又不是那种将等好恶和国事混为一谈的人。姬颓几十年的执政生涯获得的感悟,做事做人,想要一碗水端平,肯定是不现实的,但是即便是自己厌恶的人,至少也不能让所有人都看出来自己厌恶他。做国君就是这样。总有一群人,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故意跑到他的面前来恶心他。比如说太史句容就是曾经一直在卫公面前作死的家伙,之所以姬颓没有恼羞成怒将这个人弄死,主要是因为姬颓觉得,弄死了句容,恐怕会冒出来一个张容,赵容,本就是无穷无尽的麻烦。与其跳出来一个不熟悉的家伙来恶心他,他更加倾向于和一个相识几十年的熟人打交道。毕竟,对方所有的套路他都清楚,不会冷不丁的做出手忙脚乱的事来。“依某看,这牛最多才五百斤肉,骨头架子倒是挺大,可君上明知道来这么多人,为什么不找一头大一点地牛”先秦时期使用的重量单位斤,各国都相差无几,一斤在250克左右“没错,听说楚国有一种水牛,能够长到四千斤,去掉皮和骨头等累赘,至少有一千五百斤肉。”“是啊,牛太小。”“诸位为什么不说羊也太小”边上一个同僚不解地问道,毕竟大家都是拿到了羊肉,也没有多少可以攀比的价值。可这家伙的问题,却引起了众怒:“废话,我们原本是能吃上牛肉的,为何要吃羊肉”“是啊”另外有人不满道:“吃羊肉,回家照样能吃的到,何必等着国君的赏赐。”听到这些一个劲秀优越的官僚的聊天,边子白有点好笑。因为说话的都是他熟悉,或者认识的同僚,没想到平日里和和气气的外表之下,隐藏着牛羊猪的三个等级制度,这让他有点颇为好笑。按照边子白的身份,他就算是分不到牛肉,也不至于吃猪肉。可是他还在队伍之中,等待分肉,却迟迟没有轮到他。而羊本来就小,分起来很快的,边子白心中暗箱,他人生第一份胙肉,恐怕就是猪肉了。吃牛肉,还是羊肉,成了官僚阶级划分等级的显著特征。俗称,阶级牛,是高阶级的象征。分到羊肉的也不要沮丧,是中等阶级,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至于吃其他肉类的阶级,恐怕情况就不太好了,猪肉和狗肉都是低阶级的主要肉食。当然,能够吃上肉已经算是不错了,眼下的国人一脸菜色,春田的飨食之后走在路上一不小心打个饱嗝,能散发出数种野菜味道的黔首,才是真正的底层阶级。毕竟对于大夫一级的贵族来说,羊肉很平常。只要家庭条件还算可以有继承的产业,或者善于经商,就不会缺少嘴边的一口羊肉。因为每个月体面的大夫人家要杀两头羊,称之为告朔羊,也就是初一和十五这两天,杀羊祭祀祖先。华夏的祭品一直以来都很丰富,基本上都是能吃的,好吃的食物才有资格成为祭品。这和西方世界截然不同,西方人根本就会允许让神灵和凡人分享祭品,所以,他们肆无忌惮的将一些根本就不会入口的东西当成神灵的祭品,有时候甚至会用人作为祭品。但华夏人不一样,华夏是一个懂得分享的民族。神灵喜欢的东西,凡人也是喜欢的,而且神灵也很亲民,会懂得和凡人分享。告朔羊,就是这样。明着是祭祀祖先的祭品,实际上是体现一个大夫家族家底的象征。同时也是安排一个大夫家族肉食的数量。一个月,两头羊。就很好。既记住了家里重要的节日和传统,又能够借吃肉的日子家人团聚,岂不是一举两得不得不说,国人的优越感一直在餐桌上,不敢说一定是这样,但至少有一半会这么干。其实这些都是传统,是留在骨子里东西。就像是大夫之家,经常吃羊肉,这就是阶级。稍微地位高一点的,就是能经常吃上牛肉的一群人。牛是最高级的牲畜,自己家是不会杀的,就等着国君主持祭祀后分的胙肉。只要是重要祭祀,就少不得用太牢,就有牛肉吃。至于说有些大贵族喜欢吃一些不一样的肉食,比如说鳖,但这些都是非主流。所以,在祭祀结束之后,分祭品的时候能够得到一块胙肉,最好是牛肉,就足以说明这个人在庙堂之上的地位。反之亦然。卫公毕竟年纪大了,分了一会儿之后,就将分肉的事交给了儿子太子训。这时,太子训的脸色才有了一点血色。他真的是害怕,害怕到头来是一场空,这样的结果对他来说不啻于是一场噩梦。而牛肉也很快已经分完。一头羊身上的肉是没有多少的,分了几个人,就只剩下一些肉糜。等到轮到边子白的时候,一头猪身上的肉也分地差不多了,他捧着一个簋来到了太子训的面前。而站在太子训身后的是贾弃。这家伙早就等着边子白会上赶着让他来羞辱了。至于羞辱的方式,很简单,边子白的簋里放在了一条猪尾巴。牛后为持重。羊尾巴称肥美。猪尾巴的就叫小辫。是最不入流食物中的下脚料,可是贾弃眼珠子都不看一眼,似乎就等着边子白发飙。太子训呢在大太阳底下忙活了这么久,已经是头晕眼花,只是看着眼前一个人影。等发现是边子白的时候,想要勉励几句,却看到边子白的簋里面前防着一根猪尾巴。脸色顿时不太好看,一回头,发现没肉了。而边子白呢躬身道:“子孙保之”这是祭祀之中常用的祝词,主人客人都能用,国君和臣子也都能用。边子白开口之后,太子训也为之一愣,随后笑道:“子孙保之”之后恶狠狠地瞪了一眼贾弃。太子训对边子白的感觉不算太好,也不算太坏。但是作为一个上位者,他对要用的人还是会用手段拉拢一二的。边子白正是这样的情况,太子训就算知道公子岐能打仗,会打仗,他也不能容忍公子岐执掌兵力最雄厚的上军。而贾弃完全傻眼了,他想象不到,边子白竟然如此好说话。原本,贾弃因为丁祇和边子白走的近,本着敌人的朋友也是敌人的想法,准备在分胙肉的时候好好羞辱一番边子白。可是让他无语的是,边子白根本就不在乎胙肉的好坏,更没有他想象中闹的不成样子的咋呼。这让他有种一拳打在棉花堆里的感觉,完全不受力。“太子”想要恶心人没有恶心到,却将太子得罪了。这让贾弃有点后悔,偷鸡不成蚀把米,小算盘就算是打得再好,可是人家不接有什么办法太子训也是恶狠狠地瞪眼威胁了一把贾弃,他在心里还是想起了乐平。还是乐平好用啊至少乐平这个人没有贾弃在宫廷之中的资格老,但是至少他懂得分寸,知道什么该干,什么能干,什么千万不能做。可是贾弃仗着他母亲的宠幸,为所欲为,甚至给太子训一种不把自己放在眼里的错觉。好在边子白没有闹,毕竟大夫有时候会因为一些小事和国君死怼,根本不分场合,不分地点。毕竟要是连中大夫都分不到胙肉,他这个分肉的主事人也太说不过去了。边子白回到自己该处的区域,公孙鞅眼热地看着边子白,询问道;“肉多吗”“不多”边子白的话,让公孙鞅饱受打击,如同被冰雹砸出满身窟窿的芭蕉树,颓丧的让人好笑。知道公孙鞅对胙肉心心念念,边子白也不打算捉弄他,笑道:“公孙兄,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不知小弟邀请公孙兄一通享用如何”“这好吗”公孙鞅臊眉耷眼地问道。这家伙就是这个样子,吃不到吧心里头憋屈的慌。等到边子白告诉他一起吃,这家伙却矫情着,假客气。见边子白作势要走,忙笑道:“那鞅就不客气了。”作为连分肉的机会都没有下大夫,嬖大夫,公孙鞅也是碎裂了一地的玻璃心。临了有机会吃上国君分的胙肉,他说什么也不会放弃这样的机会。谁知道下一次是什么时候他吃的不是一口肉,真要是为了一口吃的,他根本就不在乎。毕竟他也是经常吃肉的人,不会像小孩子一样,用哭闹来诠释心中的不满。对公孙鞅来说,他吃胙肉,吃的是一份回忆,是对家族荣光的回忆。尤其是他想这份胙肉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从小时候就开始想,直到及冠之后,才有幸第一次近距离看到胙肉,甚至还能吃上胙肉。算是完成了他这辈子从小立下的一个心愿。祭祀结束,宫人们又开始忙碌起来,搬出一个个食案,放在诸位大夫使团的面前。当然食案是不够的,地位低的只能分到一块凉席。反正大家也不讲究,席地而坐也是经常的事,在席子上用餐,也不算稀奇。好在贾弃没有给边子白继续下绊子,他也分到了一个食案。不算大,就是比较旧了一些,都是宫廷制式的物件,千篇一律,也没有什么特点。随后,宫中酒令带着宫人一个个安排酒具和酒水。这时候,边子白才将簋搬到了食案上,公孙鞅迫不及待地将簋的盖子掀开,然后他的脸上的所以期待都凝固了,就见偌大的簋里面,躺着一条白乎乎的猪尾巴第326章 心灰意冷就算是公孙鞅年少地时候,家里不富裕,但也不是吃不起肉。对吃猪肉也不会有什么太深的感触,有就吃,没有就算了,运气好的时候也能吃上羊肉,但唯独猪身上的杂碎是不吃的。杂碎是统称,表示猪身上一些有别于肉类特征的食材。比如说尾巴,蹄子之类的,一方面食材处理过程中不得要领,另外就是香料使用少,腥臭味很浓的部位很少会有胃口。比如说猪蹄,这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