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战国之名士崛起> 战国之名士崛起 分节阅读 237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战国之名士崛起 分节阅读 237(1 / 1)

d,离开了魏侯大营。还有最后一天才能回去,看着阳光依然灿烂的景色,韩王孙除了祷告最好新郑被攻破的消息能够晚一点送到帝丘。最好在今日的宴会结束之后再送到了,他甚至已经打定主意,在宴会结束之后,立刻离开卫国,这鬼地方,他一刻也不想多呆下去了。甚至,他还还怨上了边子白,好好的一次夏祭,要是往年,早就该结束了:“都是边子白这个蛮子,学什么不好,非要学庖厨,原本只需要一天的宴会,愣是让一个吃货给耽搁了三天。”骂骂咧咧离开了魏侯大营之后,韩王孙命人驾着马车朝着卫国宫城而去。而在大营之内,魏击看到了陷入沉思之中的公子缓,心中大为安慰。想起自己当年做公子的时候,似乎对公子缓遇到的事也难以做到两全。毕竟太难了,赵章这老家伙根本就不像是个国君政客,更像是只老泼皮,什么招数无赖阴毒,他就喜欢做什么,全然没有作为一个国君的体面。遇到这样的对手,神仙也傻眼。利益交换,利害分析,对赵章来说完全没用。他只要等着眼珠子说上一句:“老子乐意。”谁也拿他没辙。“缓儿,此时韩人就算有心,也帮不上忙,更何况韩屯蒙此人面善心黑,巴不得大魏在中山损失惨重,他可以渔翁得利。”魏击宽解了几句之后,在王钟的提醒下,准备再次赴宴。他也是很奇怪,明明边子白有通天的才华,却最终暴露出名的是吃货的属性。这家伙,天下美食在中原,中原美食卫第一。将来要说卫国菜的传承,就不得不提到边子白。看似褒奖的话,却变成明着褒奖,暗地里是贬低。甚至庞爰这个赵人在背地里说边子白不过是个庖厨。已经算是恶意中伤了,边子白的名声也受到了损失。可是反观边子白却表现出坦然受之,没有一句反驳的话,不免让人奇怪。不知道的还以为边子白就是依靠一些美食才获得了卫公的垂青。可是对于深知边子白的才能的魏击来说,一个名士对自己的名声都不太在意,边子白到底所求为何公子缓这才发现父亲站在边上,急忙起身施礼,想了想还是不吐不快:“君父,您说卫公知道了吗”“大魏的密探比卫国的强一些,但也不会强太多。最晚今天吧,卫公也能知道消息。至于其他诸侯,恐怕要等一些日子。”魏击想了想说到:“齐、燕等国不会在意韩人吞郑,唯独卫、宋两国最为紧张。”强盗都已经跑到了家门口了,能不紧张吗公子缓问:“君父难道就放心韩人做大吗”“要不然怎么办韩人也好,赵人也罢,原本都是三晋一家的盟友。闹到如今的地步,完全都是赵章的过错。如果魏国对韩人动武,恐怕韩人要明着站到赵人的阵营里去了。如今虽然韩人和赵人走的很近,但至少表面上还能保持中立。对付韩人,只能是将赵人解决之后再做打算。”就算是霸主,也有烦心地时候,如今的魏击就是如此。小弟不听他的,他一点办法都没有。“君父,为何不求秦人出兵呢”公子缓似乎怨恨上了韩王孙。魏击长叹道:“谈何容易。赢师隰摩拳擦掌之际,虽然对韩人来说是威胁,但何尝对魏人来说不是威胁秦国原先就是霸主,他们有十足的底蕴能够崛起。眼下虽然困顿,但据说实力也在恢复之中,让他来,是一把双刃剑,伤人容易,伤己也容易。”卫国宫廷之内,也是张灯结彩,颇有节日的气氛。很难想到,卫公姬颓竟然第二天也参加了宴会,甚至看上去颇为健谈。第三日的宴会是整个活动结束的日子,自然也少不了主人的出现。宾主落座,酒菜流水一般地送上来。钟鼓齐鸣,丝乐奏起,舞女如同天空中云彩般轻柔灵动。酒到酣处,却听到宫门外军号突兀地响了起来,姬颓坐在主位,脸上映着酡红,似乎有点醉意,却飘飘然之间,见打搅了歌舞,放在酒爵不悦道:“何人喧哗”而自此公子恒带着一个全身带甲的将领闯入宴会大殿之中,高声道;“君父,不好了,烽火传信,韩军攻破新郑,毁其宫室,焚其社稷,绝其社庙郑国亡了”姬颓愕然地看着自己的小儿子,眼珠子瞪大不已,却听不到周围任何声音似的,就像是脑袋挨了一棒子,嗡嗡地飘出一句话:“恶人为邻,寡人的江山要完”第337章 不争取,哪来机会杀人灭族,这在灭国战争之中也是少有的恶性事件。就算是当年魏国灭中山,也没有做过如此过分的事。更何况中山还是外族,并不被中原诸侯所认可的外族,郑国就不一样了,完全是自己人。韩国真要是做出来杀人毁宗庙,等于是将郑国绝嗣,这是在道理上的绝对性的颠覆。“竖子尔敢胆大如斯”还在卫公被震惊地傻傻发愣之际,鲁公就已经发飙了,对着韩王孙嘶吼质问。这位可不是像是牌位一样,毫无存在感的国君。而是曾经有过和楚王聚会的时候,楚王蛮横无理,惹怒了姬奋,直接导致了一场由鲁国发起的战争。当然,鲁国不可能自己硬抗楚国,姬奋拉拢了齐国和宋国一起去欺负楚国。连楚国他都不怕,敢硬怼,更何况是一个才建立不到三十年的诸侯韩国再说了,韩国和中原的其他诸侯相比,就比卫国强一点,实力和鲁国在伯仲之间,比宋国甚至有点不如。至于其他诸侯,除了远在边塞的燕国实在鞭长莫及,其他诸侯都是能轻易将韩国按在地上死劲摩擦的主。面对鲁公的暴怒,韩王孙心中暗道:耶耶好苦命他甚至感觉后背的汗毛都炸开了似的,让他有种不寒而栗的惊悚。匹夫之怒,血溅五步;帝王之怒,伏尸百万。就算鲁公不过是个二流诸侯的国君,他要是真的怒不可赦,绝对也是一场要上万人付出流血代价的结局。韩王孙好不容易收拢了心神,挣扎着道:“鲁公休怒,韩国虽有灭郑之心,但绝对没有毁其社稷,焚其宗庙的想法。我国国君甚至在破城之前,连敕封郑伯的诏书都已经写好,就等破城之后将郑公室后裔妥善安置。也好让郑国宗祠有一个安身之所。”“最多,最多也就是迁移郑国的社庙和公室的居所而已。”这话韩王孙说出口,连自己都相信,因为韩国原先就是这么准备安排郑国的亡国之君。他不认为韩屯蒙疯了,做出如此触及底线的行为。孰不知,周武王灭商之后,还是将商王后裔安置在故土,建立了宋国。而宋国在建立之初,就是一流的大国。这份礼遇,不是周王朝就有的。夏灭亡的时候,殷商成汤也这么做了。进入东周,虽然诸侯征战不休,吞并灭国经常发生,但是真要说绝嗣之举,恐怕还真没有人能做得出来。因为这么做,所有诸侯都会将其作为异类,不死不休。就算是强大如晋国和楚国,也不敢如此。更何况是一个小小的韩国韩王孙不认为新郑之战之后,国君会如此丧失理智。姬奋冷哼道:“巧言令色,尔以为我等堂堂国君会故意诋毁不成”公子恒作为报信之人,自然要解释一下:“根据边境和密探的消息,新郑方向连日烟雾缭绕,似乎有焚城的迹象。”就算是作为卫国公子中性格最怪的老三,公子恒也不可能在一大群国君面前信口开河,去污蔑一个身份比他有可能还要不如韩王孙。当然,如果韩国吞并郑国,并完全消化郑国的疆域和人力的话,韩国可能会进入更高的一个层次,列强吊尾。甭管有多少列强,他们都能占据一个席位。这就很不容易了,别看吊尾似乎听起来并不怎么好听,但这也是实力的一部分。有了这份实力,才能够拥有据对的自主权。真要是实力弱的二流诸侯,想要打仗都自己说了不算。军队出征不外乎两种情况,一种就是挨打了,不还手更倒霉;另外一种就是老大要拉群架,自己只能跟着去。而列强的选择就多了很多,他们有自己的圈子,可以选择盟友,不需要成为附庸尤其是还有战利品可以分润。这是附庸国没有的资格。就像是卫国帮着魏国出兵攻打秦国,就算是打赢了,魏国也不会将任何占领了秦国的城邑分给卫国,甚至倒霉的附庸国连出征的军队的粮食和军饷都需要自己筹备。可要是一旦承认了盟友,而不是附庸的身份,就有资格分一分了。呼大殿内吵成了一团,所有人都似乎忘记了这里还有一个主人,是一位长者。卫公姬颓在受到了沉重打击之后,这才缓和过来,长出了一口气,却依然感觉心头隐隐作痛,他也想加入其中,但是卫国人言轻微,根本就没有人会听他的,想到这些,忍不住有些哀伤。而在此时,如同局外人一样的秦国公子嬴渠梁偷偷地跑到了边子白的身边,看着仿佛不受影响,依旧吃吃喝喝的边子白,忍不住好奇道:“先生难道不担心”“担心韩国的军队越过边境打过来吗”边子白眯起眼睛,目光如电,仿佛一眼就穿透了嬴渠梁的心思,幽幽道:“你也不用猜我的想法,我不过是个内史令,正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朝堂之上需要我说话的时候自然不会忍耐,但如果是与我不相干的事,我去说,岂不是让大人们难堪”“更何况,这是国与国之间的争斗,你看鲁公就差聊起袖子自己上了。”边子白笑着努嘴撇了撇鲁公的方向。没错,鲁公姬奋此时此刻简直就是如同下山猛虎一般,气势如虹。反观倒霉的韩王孙,一个劲的缩着脑袋,根本就不敢和对方交锋。当然,在场的人之中看出门道的都知道,鲁公姬奋是在宋公表示支持之后,才一下子将气势给飙涨上去的。原先的鲁公至少还给人一种能够克制的假象。跟着嬴渠梁一起来的,还有公子岐。对边子白事不关己的态度,他是有点不太满意的。毕竟他是卫国公子,目光和立场都截然不同。但要说让他反驳边子白,恐怕他也做不出来。他如今的日子要夹着尾巴过,更何况边子白不久之后的权势恐怕并不会比他低。边子白突出一根鸡骨头,擦了擦手,问:“说吧,找我来干嘛”嬴渠梁有点跃跃欲试,问:“先生,还请教小子如何应对。”公子岐呢,口中如同塞着一个木球,想要发声,却一个字都吐不出来,可是脸上都写着我要两个大字。边子白开口笑道:“其实很简单,按照你们的想法去做,是机会的话,眼前就是;不是机会的话,试了也不会有大损失,为什么不去做”嬴渠梁沉思片刻,顿时眼前一亮:“谢先生,我懂了。”第338章 彪啊“魏侯,韩国如此倒行逆施,不惩,不足以弘扬大义,还请魏侯下令,讨伐韩国逆行”不用看,跳地最欢乐的就是鲁公姬奋了,他对于这种能够彰显自己存在感,又没有多大危险的事一直以来都非常热衷。要说鲁公也是不容易,鲁国被齐国欺负了这么多年,好不容易有崛起的希望,作为姬奋来说,他自然是需要让鲁国的话语权更大一些。这也是为什么连很小的盟会他都会参加,主持礼仪方面的仪式的原因。因为商量大事,做盟主的人经常会忘记有鲁国这么一个存在,不得已之下,只能用自己老祖宗留下的繁琐礼仪作为契机,参与到战争之中。他也是煞费苦心不已,好不容易找到了这么一个机会,自然要站出来,做那个倡导者。不过,魏侯魏击并没有惩罚韩国的打算,魏国虽然有实力同时和中山、韩国开战。如果有鲁国宋国等支持,恐怕加上一个赵国也不会太费劲。但是自从李悝变法之后,魏国已经有了一套详细的统计手段,用来统筹对外事务。主要是战争准备的统筹办法,计算民力和粮食,是否有支撑起如此规模一场大战的能力。而且,韩国灭郑,并且毁其宗庙,这是一桩紧急的事情。需要立刻发兵惩罚,要不然,过两年再打,算这么一回事可是魏击也有难处,他知道魏国的粮食不太足够,他还寄希望于赵国能够放开魏国和赵国边境,能够让魏国准备的军粮顺利送到中山郡。踌躇一阵之后,魏击开口道;“寡人虽有此心,可是赵国扣住我中山大军,如今魏国想要发兵,却担心赵国做出背信弃义之事,这可如何是好”“魏侯,您不能偏听偏信。新郑之事还未弄清,怎可怪罪我韩国”韩王孙即便被逼迫地离开了自己的席面,却还是在极力的表明自己的立场。但是魏侯的意思他也听出来了,赵国要是识相一点,魏国出兵不是没有可能。韩国如何能够抵挡得了魏国武卒的肆虐一旦真要是大军压境,韩国灭亡都是有可能的。要让整个韩国给郑国陪葬,韩王孙想一想都觉得浑身份发冷。鲁公姬奋怒目而视,对庞爰问道:“赵国是什么意思放开上谷道,出兵韩国诛其残暴,可有异议”庞爰张开嘴,满口肥而不腻的肘子肉也忘记咽下去了,他就不明白了,不是说好了怼韩国吗怎么一回头,就和赵国关系上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