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战国之名士崛起> 战国之名士崛起 分节阅读 27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战国之名士崛起 分节阅读 271(1 / 1)

d了卫公。但是有一部分子氏子弟还是追随前卫公。这就像是一根刺,扎在卫公的心头,不除不快。而苟变是子蒙的弟子,能被卫公重用才奇怪了。但随着子蒙的故去,这份忌惮和不喜也渐渐的冲淡了不少。而如今,苟变给卫国训练出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具体多厉害不知道,但是看着确实很让人提气,这会儿的卫公自然不会承认当初自己的过错,自言自语道:“寡人说过吗不记得了。”“听大宗伯说,苟变如今在边子白门下学习兵法,显然这也不是苟变的功劳,而是边子白的才能。仅仅一月之功,就让上军脱胎换骨,这等才华才是我大卫最为需要和倚重的存在。边爱卿的才华,让寡人也很有启发,我大卫不能拘泥于过去,要敢于任用各种人才。”卫公先吹了一把边子白,当然,边子白是在他手里被重用的,颇有卫公自吹自擂的嫌疑。不仅仅是卫公。受到触动最大的还是大宗伯南丰。他和儿子南卓同车而行。坐在车上,也见识到了上军的变化。不同于卫公,对于军队不怎么了解,尤其是上军,作为拱卫北方边境的存在,卫公在近十年内,几乎没有接触过上军。但南丰不一样,他曾经是上军将主,如今的上军之内,还有一个师的南氏子弟。他对上军的改变才是最为关心的一个人。但关心是一件事,没信心是另外一件事。没错,南丰对上军缺乏起码的信心,这来源于上军在他手里,几乎懒散惯了,训练不足且不说,治军方面也是得过且过,就连南氏的私军,只有在装备方面不遗余力之外,其他方面都没办法和周围诸侯的军队相比。可才一个多月没有接触,南丰竟然吃惊的发现,上军脱胎换骨了。这让他开始怀疑自己的过去,难道自己遇到的是假的上军没毛病啊在上军的关注度上,南丰虽然并不多,但该给的都给了,还有自己的兄弟照看,没理由还一个人就变成如今的这副精锐模样。而之前的上军和眼前的相比,简直就是乌合之众。南丰琢磨了一阵,自言自语道:“得找老六好好问问了,上军到底发生了什么”南卓也是频频点头,他对边子白一直都是很不服气的,虽说他心够大,也懂得结交才干出众的人才,所以没有在一开始和边子白交恶的情况下,将关系彻底闹僵,反而之后通过几次试探之后,缓和了彼此的关系,甚至最后已经是朋友之交。但这并不是说南卓可以容忍自己彻底被对方拉开距离,将来需要仰望边子白的存在,泯然众人之下。这对于同样心高气傲的南卓来说,宛如心头被插了一刀似的,痛侧心扉。可以说来送行的卫国高层之中,反而国相子思是最平静的。看到如此强大的卫军,至少表面上看一点毛病都没有。他不由感慨弟弟子蒙的慧眼独具,看到了边子白过人的才干。毕竟,边子白一开始出现在卫国的士大夫群体之中,只不过是以文采博长而已。丝毫看不出他还是个兵法大家。不同于卫国上军士卒,列队,行军,再列队,再行军,大鼓一天都要擂好几通,就是为了训练士卒的反应力。秦军的情况就很糟糕了,队伍歪歪扭扭不说,士卒也颇为忙乱,都已经三通鼓响了起来,可是几个不开眼的士卒还是在队伍中如同没头苍蝇似的乱窜,还没有找到自己位属的什两方阵,气地公子虔双手拧着手中的鞭子,发出咯咯的声音。咬着牙冷哼道:“这帮不开眼的小子,都给我记下名字,等时候军法管束。”司马予看了一眼几个倒霉蛋,举起戈,傻呼呼地在队列里乱窜,也是于心不忍,轻声道:“大公子,就为这事,处死士卒,恐怕会引起怨言啊”“谁说某要杀人了”公子虔目光不善上下打量了一阵司马予,后者吓得一个哆嗦,心说,糟糕,又说错话了。但是他刚才也是担心啊这支秦军是属于三个人,一个是国君,他的人司马予敢杀吗肯定不敢。就算是公子虔估计也没有这个胆量;其次就是公子梁的人,对司马予来说,这都是同僚,要是举起屠刀对同僚下手了,今后谁还敢和他一起共事最后就是公子虔的人,要是前面两位的部属犯错却没有惩罚,单独惩罚了公子虔的近卫,少不了公子虔的记恨,眼瞅着要上战场了,到时候只要公子虔稍微动一下小心思,就能让司马予死得不明不白。反正,战场上死个把人太简单了,也太寻常了。就算是他到老爹去向国君反应,公子虔有报私仇的嫌疑,恐怕最后司马家还是要将苦水往肚子里咽。谁让公子虔是公子,是国君的儿子呢在司马予胡思乱想的时候,卫公的国君仪仗车队也抵达的军阵之前,在大军中央是一个高度在十来米的土堆,祭品早已准备妥当。就等国君到来之后开始祭祀。以往也不是没有经历过卫国军队集结,诸侯来观礼的情况发生。但是几乎都是不闻不问,似乎来的人不过是走个过场,给的是主人的面子,而不是卫军。但这一次有点不一样了,鲁公一反常态,有些羡慕的看着鸦雀无声的军队,仿佛站在高山绝壁之前,顷刻间就是山本地裂的猛烈冲击。这样的军队,可谓天下强军矣。羡慕不已的鲁公内心之中还有更大的疑问,就是:卫国什么时候训练出如此精锐的军队,而周围诸侯却一无所知“卫公好手段,卫国有如此强军,只要将三万人,赵军之患不足为虑。”鲁公眯着眼睛,眼热的看的上军。鲁国就没有这样的军队,军容上倒是差不多,鲁国也有钱,但是军队给人的压力,可定不足和卫国上军相提并论。宋公更是直白,叹气道:“假使我父当年有如此强军做中军,韩人必不能羞辱我父子矣”宋公子辟对于当年自己父子差点成为韩人的阶下囚,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老爹的中军被韩人击溃,宋国老国君被韩军俘虏,这一幕如同梦魇,伴随着子辟这么多年,可以说一直耿耿于怀,却提不起报仇的勇气。甚至一度信心崩溃,决定迁都躲避中原纷争。可是偌大的宋国,雄城十余座,但是避让了中原的纷争之后,他们又能躲到哪儿去呢往南,有楚国越国的威胁。往西,有齐国的军队驻扎,犹豫很久,还是无法做出决定。但是他真的被战争吓破胆了,要不是这次有鲁国、卫国、秦国一起结盟。依靠宋国,他是说什么也不敢对韩国动兵戈了。不明所以的三国国君,连带着卫国的六官公卿都没有看出上军的底细出来。顿时对战争的信心有了起码的一点信心。可是他们有信心,前线的将领却没有,其中最为担心的莫过于苟变,他站在边子白后面,小声问道:“将主,君上要是问起我上军战力,如何回答”“实话实说。”边子白连头也没有回,丢下一句话,就把苟变给吓傻了。实话就是上军用了一个多月,训练了一套看似外表光鲜的列队,然后应该还不会打仗。第384章 封将台下“爱卿辛苦了”卫公姬颓在太子训的搀扶下,来到了边子白面前,这话要是之前说,在场卿大夫们都会认为边子白这小子肯定又在蛊惑国君做糊涂事了。可是现在,就连一直对边子白不喜的太子,都心有感触,似乎他一直没有看到边子白身上的优点,光去关注这个人身上的缺点了。而边子白身上最大的缺点就是:年轻。他这个岁数担任中大夫的内史令,让庙堂之上的卿大夫们压力都很大。卫国的官场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地方,甚至会因为一些小问题,而拒绝真正的人才,却选择庸才。公叔旦就是很好的例子,他没有多少能力去执掌大司马府,关于这一点,卫公知道,公叔旦也清楚,可是卫公却依然还是将他扶到了这个位置上。可上军在边子白手里仅仅一个多月,就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举手投足之间,隐隐有天下强军的样子,这让国君也好,庙堂上的卿大夫也好,都对边子白的才能有了一个彻底颠覆的认知。这个人是人才,是卫国不可或缺的人才。用人之说,德才兼备;国之柱石,能文能武。只要边子白的德行不算太渣的话,完全有资格成为卫国最为倚重的国之重臣。甚至假以时日,出人卫国国相也不是不可以。而边子白呢他没有居功的打算,谦逊道:“上军一万多将士,人人争先为国效命,一个多月来,苦练勤学,挥汗如雨才有了如今的面貌。这都是将士们的功劳,臣不敢居功。”“爱卿不必自谦,上军有如此表现,绝对出乎寡人预料之外。要知道上一次上军驻扎帝丘城外,城守府每日都有状告士卒不端的公文,一月下来,堆积如山。如今之表现,焕然一新,让寡人都不敢认啊这可是实打实的功劳。我卫国兵戎不盛,常为周围诸侯欺辱。甚至三百年前因为异族攻破国都,不得不迁都帝丘。如今国事艰难,又有强敌窥视,此时是将军建功立业之大好时机,也是大卫无上之幸运。”卫公姬颓絮絮叨叨的说了很多,边上的鲁公更是眼热不已。鲁国当年拥有过天下第一智将卫人吴起,可惜因为种种原因,吴起在鲁国的日子过的很艰难。甚至一度他老爹穆公听信了曾申的建议,夺走吴起的兵权,甚至有将其看押起来的打算。无奈之下的吴起,只能在带着两万鲁军打的齐国苦苦求饶之后,从鲁国跑路。要是吴起能够留在鲁国,别说齐国了,就连赵国和楚国都要因为鲁国的崛起而头痛不已。反正吴起想要建功立业根本就不需要担心没有机会,鲁国攻打齐国有无数个理由。田陈篡齐,囚禁齐公,从一百多年前的景公之后,就有了将齐国国君一直看押在宫种的做法,这绝对是不能容忍的谋逆之罪。甚至数百年来,齐国经常欺负鲁国,占去的城邑数不胜数,不还就揍他,妥妥的。虽然鲁国的军队确实不怎么样,但吴起能够用两万人大破齐军主力,齐国对吴起来说,简直就是一个不设防的府库,想要拿什么,就拿什么,根本就不需要主人同意。至于鲁国是否有进攻齐国的打算。理由只有一个,要不是打不过齐国每一个鲁公都不会隐忍下去。说不定鲁国还真能将田氏彻底在齐国拔除,然后彻底掌控齐鲁之地,成为新一代的霸主。但是历史没有假如,鲁国错失了这次崛起的唯一机会。至于之后,一直被齐国压着,难以出头。要是鲁国拥有边子白会怎么样鲁公姬奋心中热络不已,越想,心头越是火热不已。不同于吴起性格中太过张狂,看人都是带着一种目中无人的蔑视,说好听点是居功自傲,说不好听一点就是拥兵自重,国君忌惮吴起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这也是为什么吴起经常不受待见的原因了。这家伙性格上的缺陷和他的才能一样突出,好色,贪财,薄情寡义、不忠不孝普通人摊上一种缺陷就不算是好人了。可是吴起呢他几乎都占全了,这让上位者在用他的才能的时候,如何能够放心加上吴起是商贾之子,虽说才能出众,但是身份也是让他诟病的原因之一。但边子白这些毛病都没有,贪财没听说过,但是个生财有道的人。就像是端木赐一样,他是孔子的弟子,同时也是大富豪,可是他通过自己的本事挣到的钱,却从来没有受到诟病过。好色似乎娶了一个丑妻因为个子太高,路缦经常要面临这个时代审美观最挑剔和最刻薄的评价,尤其是士大夫阶层,更是如此当然,她是列子之女,丑一点也说得过去。列御寇表示,这个锅他不背,太欺负人了加上边子白的身份也很不错,是楚国王族。除了贪吃,似乎没有任何缺点。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是维持贵族体面的基本,属于所有贵族都能理解和不遗余力去维护的事情,根本算不上是缺点,反而是大家族的底蕴,再说了,边子白就算是好吃,也没有打算当庖厨的打算,整天围在厨房转悠。他对于美食虽然挑剔,但也是通过庖厨之手而已,没有堕落了阳城君的门风。性格也好,学问也好。看样子似乎也挺谦逊,几乎没有任何缺点。这样的人才哪里去找可惜,被卫国捷足先登了,颇为可惜。边子白却在卫公面前为属下们邀功一番:“君上,论功行赏,执掌军法,让士卒信服,臣不如公孙鞅之能。”作为军法官,公孙鞅没想到自己竟然是第一个被边子白提及的人。似乎他在兵营里做得不赖,可是周围的同僚至少和他离开两三米的距离,就能看出,这家伙在军营里很不受待见。他的做法很简单,在军营里放下一根木梁,不太重,一个普通人就能够扛起来,然后立下布告,抬起木梁行走到辕门外的士卒给钱一万。这是一笔大钱,足够买两头牛的钱,顿时让士卒们眼热起来。但是卫人太聪明了,大多数士卒认为这是军官贵族们取乐的把戏。于是让一个脑子没有灵性的憨货给抢了,末了,公孙鞅还真的给一万钱。这个举动顿时让上军大营内的士卒开始对贵族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