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所信任。可是接下来的事就让人害怕了,公孙鞅确立了威信之后,对违反军纪和军法的军官和士卒完全按照军法处置。第一天就杀了六十多人这家伙,简直就是个魔王,以至于就算是同样担任文职的军需官弘考都不敢和他靠近。“论起操练士卒,排兵布阵,臣不如副将苟变经验丰富;论安排士卒饮食补给,臣不如大夫弘考考虑周到;论鼓舞士卒勇气,对士卒关心,某不如大夫南哲尽心”卫公姬颓激动道:“都是国之良将,太子”“儿臣在”太子训在边上跪倒道。姬颓颤颤巍巍地指着军容整齐的上军将士,对太子训说到:“都给寡人记下来,等上军回朝之后,论功行赏。”太子训自然不会反对,恭敬道:“儿臣谨记”边子白说了很多,上军中级军官之中,没有一个人被他落下,这让上军的军将们对边子白的好感有多了一层。这才是上军最好的将主,是上军的荣幸,也是他们这些士大夫的荣幸。不过谁也不知道,公孙鞅天天拿在手里当作瑰宝的军法,可是边子白这家伙一宿没睡琢磨出来的,苛刻之极,且丝毫不讲情义。而公孙鞅也成了边子白豢养在上军之中的恶犬,属于见到无视军法的军将,不管身份,就会扑上去撕咬的主。要是他当初交代公孙鞅的话被人知道了,恐怕他好不容易维护的人设就要崩塌。好在,知道内情的就两个人,一个是苟变,这家伙面对边子白连大气都不敢出,还敢出卖边子白还有一个是南卓,这位封地都被赵国给惦记上了,正是需要巴结边子白的时候,哪里敢自毁城墙太祝打断了边子白和国君的谈话:“君上,时辰已到,还请登上封将台祭拜”第385章 风云起又是焚香祷告之后,相同的就不说了。卫公姬颓再一次向神灵打了一次小报告,状告最大恶极的赵国,期待着神仙显灵,能够不用卫国耗费一兵一卒,就降罪赵国,反正怎么歹毒怎么来,死一个赵国国君肯定不能平息卫国对赵国的怒火。就算是卫公是国君,是卫国的精神象征,但是在封将台前,他也只是个配角。真正的主角只有一个,那就是眼前这座封将台的主人边子白。“将主,该您上去了”众将躬身对边子白提出,不过按照常理,边子白要退让一番,正所谓入乡随俗,边子白也不敢大大咧咧的爬上封将台,然后就此接过卫国最重要的军权。他看似落寞的有些卑微,叹息道:“某何德何能,安敢拜将于封君之上”“将主有挫败赵人奸计,全歼赵国斥候之功”“将主整饬军武,训练武卒,使我上军脱胎换骨之功”“将主有”众将将边子白能放在台面上说的功劳,都复述了一遍,然后再次齐刷刷的躬身行礼,高喊道:“还请将主登台。”按照规定,边子白还要辞让一番之后,才能踏上封将台,当然理由很简单:“某年幼不足以服众;功微愧对于君上;没有社庙之累功,又无家族之荫庇,诚惶诚恐,实乃不足以让上军将士信服,不敢就而请辞。”“将主是要离我等而去”“将主”说实在的,边子白挺反感这一套,可是不仅仅是他,国相被国君任命的时候,也要经历过这一个过程。国君就更不要说了,群臣要三进三让,才能完成整套礼仪规定的仪式。有点像是后世官员被任命就职之前,发布告公示的味道。只不过在先秦时代,三次辞让的时间很短,基本上就在一来一往的交谈之中就结束了。不像是就职公示,需要挂很多天。眼看就是第三次了,谦让是礼之端,三是数之全。也就是古人认为的谦逊是礼仪的开始,论语之中也有类似的话:恭近于礼,远耻辱也而三就更简单了,天地人三者构成天下万物,三就成了一个大数。也是礼仪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数字。在边子白三次辞让之后,太子训在边上也开口道:“将军切莫妄自菲薄,将军之才,有目共睹;将军之威,上军咸服;将军之能,我等皆敬。还请将军以国事为重,虽有损清名,救大卫于水火之中。训等惶恐不已。”说了一大堆违心的话之后,太子的脸色有点不自然。太子训就是这样的性格,有点事都挂在了脸上,心里存不住事。于是干脆就见他对边子白深深一拜,而边子白却以军礼相还:“还请太子见谅,子白甲胄在身,不能全礼。”“将军请便”说话间,公子训让出了登台的道路,而边子白义无反顾地登上了拜将台,祷告了神灵之后,将是拜将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演武。上军五师,每部二千五百人,组建成了一个方阵。在封将台周围布置成了五个军阵,给人一种五行循环的感觉。其实卫公在高台上也看到了这种布置。姬颓就任国君三十多年,拜将也不是第一次了,对此各种环节都非常熟悉。但是上军的布置却给他一种新鲜感。他心底里琢磨着:可能是上军要演武。他忍不住开始担心起来,轻声道:“爱卿可有把握”“君上放心,仅是军阵行动而已”往年,拜将颇为简单,不是主将不愿意演武,因为军队对号令的反应很慢,演武地话会经常出现偏差。甚至闹出笑话。姬颓担心起来,一旦演武乱糟糟的,对于卫国来说,不啻于一场噩梦。不管是国君也好,庙堂之上的卿大夫也罢,都是将希望放在了上军的头上。这要是出了大乱子,国人对上军最后的期待都丧失。对于帝丘的国人来说,绝对是一场大灾难。因为在之后的几个月,甚至一年时间内,他们都将饱受焦虑的摧残。边子白假模假式的开始了他的指挥,说好听点是演武,其实就是把上军练习的最熟练的一面展示出来,至于上军不拿手的算了,这岂不是给全大卫的百姓添堵吗边子白是说得轻松,可是卫国君臣的心都被提了起来,尤其是卫公,虽说在高台上,听不到旁人的冷嘲热讽,可是一想到封将台下还有两个国君在场,就浑身不自在。卫国的君主可以在卫国国内,关起门来闹笑话,反正自己见不到外人,就当不知道好了。颇有点盗铃掩耳的意思,装傻而已。可真要是出现在盟会,有使团出没,其他诸侯在场的时候,不管是那个诸侯的国君在场,卫国上下心里都虚得很。这源自于,其他诸侯大部分都已经明白了一个道理,脸面这东西,不太重要,不必在意。可是卫人不这么想,从国君到大夫,都对脸面看得很重要。固执地认为这是他们执政的基础,卫人崇尚信义,就是怎么来的。要是上梁不正下梁歪,最后伤害的还是高高在上的大人物。就算是在官场时间不长的边子白也非常清楚卫公这种担忧,但他并不在意,因为他并不是让上军真的要演武,兵车、兵种配合训练这种事情,在上军之中还没有开始,怎么可能拿出来给人看他要做的仅仅是列队,集合,分散,然后留下一群卫人心情激荡不已的回味着上军将将士雄赳赳气昂昂的奔赴战场。这就足矣。说白了,就是用最简单的办法,做出最震撼的效果。上军五师,分成五个部分,风雨雷电火,五色旗就不用想了。因为距离远了,色彩的辨识度根本就没有近距离那么明显。甚至足够远的时候,不管是什么颜色,都只是一个黑点。边子白要做的就是让台下的各部将领看到,他要调动他们的军队。“风部起”边上的卫公姬颓一脸懵逼,他琢磨来琢磨去,根本就没有想起过上军之中有什么风部,但是作为国君,起码的威严还是要的,就算是不知道,也要装作了然于胸的样子。演练就此开始。军鼓轰轰作响,风部将军仲叔牙挥动帅旗,从高台上看,两千五百将士,如同一个人一般变换自如,忽而聚集起来,忽而散开,宛如一张画面一般清晰可见。这哪里是军队啊简直就是天兵天将姬颓扶着丁祇的手臂,激动了,高潮了第386章 小雅六月卫公激动到嘴角极速的哆嗦着,然后亮晶晶的涎水挂在了嘴角的胡子边上,被风一吹,仿佛面条似的拉长了一些,却依旧顽固的挂在了嘴边。丁祇也不嫌弃,轻轻用丝巾擦去之后,卫公才反应过来,他好像又丢人了。浑浊的眸子隐藏在了松弛的眼皮下,左顾右盼,心中暗暗宽慰自己:“幸好没人发现。”但是他此时此刻,胸膛内激荡不已,他无法想象,自己在有生之年,还能看到卫国军队如此强盛的一面。姬颓甚至想到了十年前的卫国上军,当年他信心满满的命令卫国军队和赵国开战,但是当时的情况是卫国的军队根本就不打过赵国。要不是赵国太过分,竟然想把国都建在卫国的地盘上,是可忍孰不可忍,不得不打了那么一场看似光鲜,但主动权完全不在卫国手里的战争。真要是死后拿中牟之战作为自己此生的功绩连宣扬的话,恐怕姬颓也没脸死后去见卫国先君。可如今,在他垂暮之年,他看到了,看到了希望。卫国在战场上战胜赵国的希望。这简直就是上天给他送来的一份功劳。甚至可以在他死后用一个更好的谥号,用来彰显他这辈子的功绩。尤其是边子白还好用,在卫国没有根深蒂固的庞大家族。人也非常有灵性,知道卿大夫拥有一支强大军队的支持,对国君来说是多么的担忧。边子白几乎都是通过苟变、公孙鞅、等其他官员去管理军营,他不过是出一个大方向的策略。这是国君最乐意看到的局面。不仅如此,边子白还将卫国上军训练成了天下的强军,这份功劳,一个客卿的身份都给少了。卫公甚至想过,要拿什么来笼络边子白,让这个人彻底为卫国效力。因为只要边子白在卫国,可以保证卫国几十年不会衰弱。站在高台上的人虽然不过寥寥,就算是丁祇,也是因为卫公行动不便,才扶着这位执掌了卫国朝政三十年的国君跟着上了高台。可要说资格,就边子白和卫公有资格。余下的,不管是身份高到天上的两位诸侯国君,还是六部长官,最多也就是站在轩车上,观看这场视觉盛宴。轰哈军队的口号在边子白听来,毫无新意,但勉强还能用。风部的演练很成功,有种先声夺人的气势,而气势这种东西,如果说一下子爆发出来,那会给人一种盛极而衰的错觉。只有一点点的积累,才可以让人震撼,惊叹,面带惊容。风部的演练,在边子白看来只能是及格。但其优异的表现也会给人一种错觉,这不会是上军最强大的一个师吧公叔旦苦笑着对在他旁边车上的子思道:“国相,此战之后,不管胜负,边子白将成为我大卫之柱石也”公叔旦年纪大了,但是嫡长子年纪还小,性格懦弱没担当,如果没有他的庇护进入官场,肯定会遭受打压,还没有崛起希望的那种打压。无奈之下,公叔旦才在大司马的位置上苦苦支撑。但他不通兵事,这是连国君都知道的情况,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卫国拥有强大的魏国武力支持,卫国的军队强大与否,并不会显得那么重要。当然要还是要的,就是对自保的要求被一再降低。国相子思是通过胞弟子蒙才更多的了解了边子白。在此之前,他虽然对边子白表现出了善意,但对边子白的评价和其他士大夫一样,认为边子白是一个幸臣而已,才能最多仅限于文采。于国于民,都没有什么大的作用,只不过子思有自己的考虑,毕竟子氏是卫国大族,得罪一个小人造成的后果,他也深知其害。所以才对边子白伸出了善意之手。不仅仅是对边子白,子思这些年除了苟变的事之外,基本上都是在和稀泥。可是子蒙就不一样了,他或许才能不足,但是品格不错,眼光也不差,甚至子思认为子蒙要比他更强一些。因为效忠了先君之后,不愿意背信弃义,才沦落到最后有家不能回的地步。但是子蒙却将边子白捧到了天上,自然会让子思对边子白有所改观。而这种改观还不足以颠覆他对边子可以保持距离的态度,但是现在,他竟然开始有点后悔了。边子白的能力,似乎比子蒙预料的还要强一些。子思心头感慨:“当年的吴起也不过如此吧”可当年的吴起,不管是在朝歌,还是在帝丘,都是一个小混混的样子。谁能看得出这个家伙竟然会凭借一己之力,将整个中原都搅合的鸡飞狗跳甚至吴起的原因,还让两个诸侯飞速崛起。一个是魏国,一个楚国。要不是楚悼王实在太悲剧,竟然听到吴起在前线击败了魏齐联军之后,兴奋过头,嘴一歪,腿一伸,死了。吴起甚至可能让楚国再次登上中原霸主的高台,取代魏国之后,成为天下至强,其后中原诸侯免不了要仰楚人之鼻息之下,苟活。不过嘴上却还是一如往常道:“他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