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战国之名士崛起> 战国之名士崛起 分节阅读 29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战国之名士崛起 分节阅读 291(1 / 1)

d两旁供司马将军坐的席子和条案空荡荡的,完全没有。取而代之的是一面面屏风,上面悬挂的要么是舆图,要么就是鬼画符一般的阵法图。而在帅帐的中央位置,放置了一个沙滩。子南靳没有见过沙盘,根本就不知道这个占地颇多的物件起什么用。而边子白的弟子孙伯灵却不停的用各种小工具修缮着,结合孙伯灵的年纪,给人的感觉仿佛就像是小孩子玩的泥巴。“伯灵,先停一下,给苟变说一声,准备升帐”边子白对孙伯灵吩咐道,子南靳既然身负国君的命令,对于边子白来说,自然有必要请上军的所有中高级军官到场。可是这个举动却被子南靳阻止了,后者拦住了孙伯灵道:“且慢。”“上将军,我虽然身负国君之命而来,但是国君并没有什么地方需要嘱咐将军的,更不需要让上军将士们为朝堂的一些不同的声音而担忧,此时乃子虚乌有之事,将军不必担心。本官这才来,主要是来提醒将军一下,上军的情况。”子南靳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份而故意压边子白的意思,反而说话给了边子白很多婉转的地方。“将军是否清楚上军的各师帅的人选,都出自那个家族”边子白倒是想知道,但是没有人高密啊总不能让他找师帅们一个个去谈心吧但同时他也不太想知道。上军戍卫卫国北方大片国土,军力,财力,都要比其他两军要强一点。当然正规军的数量都是一定的,差距就在农兵,地方的城防军之上,加上戚邑的财力,上军表面上拥有了卫国第一大战力的假象。卫国的三大假象就是,上军很强,国君很英明,卫人脾气好。后面两个问题就不用说了,国君英明,是历任卫公都有刚愎自用的毛病,听不进意见,经常是昏君当道的情况下,却让卫国的道统延续了六百多年,这简直就是个奇迹。而卫人的脾气好,也是相对的。卫国被誉为君子之国,国人的素养肯定是很高的,但就算是再高的素养,动不动就造反叛乱给国君一点颜色看的卫人,恐怕也不会归结到脾气好的范畴之中吧就说上军很强,是源于兵源征召地区广袤,兵源数量充足,加上武器装备都很好,所以给人一种很强的感觉。但实际上,上军却很弱,因为有钱人最大的缺陷就是牵挂很多。加上上军需要面对的对手是赵军,基本上没有获得指望,有点自暴自弃的意思。可即便上军不怎么样,但对于卫国来说,上军既然是卫国最为重要的军事力量之一。卫公也好,卫国的大家族也罢,都不可能彻底放弃上军。各方势力都会在上军之中渗透一些自己的势力,但多少年来都保持了相安无事的平衡,颇为不易。子南靳说道:“上军虽然名义上一直在大宗伯的麾下,但是子白,你也清楚君上的御下之道,恐怕不会那么简单。上军有一个师出自戚邑,从师帅到士卒都是南氏子弟,至少两个师的士卒都来自于戚邑周边。但是国内其他家族对上军也有渗透,这些都是国君允许的情况。比如说子氏,我子南氏也参与。这些都是国君默许下形成的,多少年来这种平衡都没有被打破过。老夫这么说,子白不会心生不悦吧”“大司徒多虑了,小子有失之处,还要多谢大司徒提点。”边子白心说,自己不过是个打零工的伙计,你给我说这些是什么意思难不成是要让他去造反不成再说了,上军之中肯定不可能是南氏一家独大,子氏是卫国最大的家族,不仅仅是军队朝堂,就算是各行各业也绕不开子氏族人的身影。至于子南氏等公族家族,更是卫国的根基,边子白作为一个外人就算是知道了这些家族的渗入上军之中,也不会反对。因为反对也没用。而且从子南靳的口吻中,似乎要表达的意思,仿佛对上军如今的情况有点不满,不满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打破了原有的平衡。这让边子白有所警觉道:“不知大司徒是否有所耳闻”子南靳笑了起来,如同一只下蛋母鸡一般,压着自己的情绪和嗓子,听起来颇为难受:“军需司马弘考其父与我有旧,他出仕是在司徒府任属官,至于到上军之中也是因为老夫的推举。”都是人老成精的人了,他一开口看似将弘考给卖了。但这仅仅是提个醒而已,只是将弘考的身份表明。司徒府,相府,大宗伯府,上军之中地势力越多,对于卫公来说就越安全。这些卫公不仅不会禁止,反而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坐享其成。边子白瞬间就明白了,原来子南靳是委婉的告诉自己,上军之中多了一股势力,之前的平衡已经被打破了。对于这个结果,他是始料不及的,但也太在意。因为别看应龙出身相府,可是说白了,他是一个江湖人。是游侠,而非官场中人。于是边子白对子南靳邀请道:“大司徒恐怕对刀营有所误解,这完全是由国内义士组成的军队,建立不过数日,正在训练。大司徒有兴趣的话,布防让小子带着去看看。”“如此甚好”子南靳对此颇为满意,至少从边子白的态度上看的话出来,边子白没有在上军之中插入钉子的想法。第412章 刀营“杀”“杀”“杀杀杀”远远地,就能听到营地里数百壮汉戾气冲天的喊杀声,虽然武器还没有完全被打造出来。人数也让应龙非常失望,他原本以为,本个月的时间,就他在卫国的名声,少说也该聚集起来一两千人,可谁知道才来了六百来人。更让他生气的是,不少人还以为做大买卖,杀人越货的那种。来到朝歌之后,才明白,应龙是从良了哦,不,确切的说是被招安了。当然游侠并会有被招安的屈辱感,这和后来占山为王的盗贼不一样,后者多半身上背着作奸犯科的案子,属于那种被招安也会阴死的恶人。但游侠不一样,他们有时候也会做一些见不得光的事,人要吃饭,这是没办法的事。游侠不事生产,靠给人做保镖也挣不到钱,只能出此下策。可是游侠在先秦时代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这个时代的诸侯太多了。国家多,不同国家的法律自然无法惩罚在其他诸侯国的罪犯,甚至会产生一种奇怪的社会状况,一个在齐国恶贯满盈的坏蛋,会成为鲁国的英雄。不用说为什么,就是因为鲁国人看不惯齐国人,就这么简单。就像是在楚国杀人的罪犯,到了越国就可能是个体面人了。游侠也是钻了这异地犯案的空子。虽说是合法身份,但是大部分游侠都会对国君和官府有一些提防。在卫国有着偌大名声的刀君应龙,突然投靠了上军将主。还哄骗他们一起加入,还要上战场,这不是哄着大伙去送死吗这让平日里对国君和大人物不假辞色的浪荡子非常不满,他们是有理想的人,自从踏入了游侠圈之后就再也没有想过成为朝廷的鹰犬。应龙这么做,简直就是侮辱他们。可应龙也有气啊他原先接触的都是顶级的游侠圈子,对于底层游侠知道的不多。可是当他招揽的时候就发现,似乎现状和他想象的场景差距太大,以至于连他这个发起人都有些泄气。最顶尖的游侠,自然有一套属于他们的价值观,信义二字,几乎是刻在了他们的灵魂上的烙印。对于名声的追求,比权力,地位,财富更重视的多。可是底层的游侠就不一样了,最大的混混是纨绔,最小的混混是无赖,他们之间的差距根本就无法用一句共同的理想来拉近彼此。于是,在应龙的绿林旗昭告十天之后,他身边的人达到了一个巅峰,然后,就渐渐的少了起来。按照他和边子白的约定,应龙要是能够招揽三千人,边子白就有义务为他保举一个中大夫的师帅的官身,要是五百人,抱歉就只能是旅帅了。要是连五百人都不满,那么应龙真不知道自己豁出去连命都不要了,却瞎折腾个什么劲因为旅帅之下,最大的官职是上士。上士虽然和下大夫差了只有一级,可是这是无法逾越的一道鸿沟。应龙身边最多的时候聚集了八百好汉,然后在得知真相之后,一晚上了少了一百多人;在吃了三天军粮之后,又少了一百多人;之后的几天里,人数一直在减少这让应龙气地背地里暗骂:“卫人最是无情无义。”他甚至连自己都忘记了,他也是一个卫人。被同行气地一肚子火的应龙,如今身边只有三百多人,他都快懈气了,真相撂挑子不干了。子思无法给他一个大夫的前程,但是上士就国相的面子,就算是太子训注定要换掉子思的国相之位,但老国相的面子还要给予一定的照顾。他累死累活,最后却得到了一个轻易能够得到的官身,能不丧气吗不得不说,应龙高估了自己的名气,同时也高估了卫国,乃至中原游侠的道德水平。和换一句话来说,大家都在为生存奔波的时候,他跳出来喊着理想的口号,确实不合时宜。但不得不说,能够留下来的人,都是好样的。“杀,杀,杀”三百多汉子,都是赤膊上身,古铜色的肤色在烈日和汗水的作用下,散发着一种近乎眩晕的光芒。在怨气和戾气的激荡下,发出了千军万马的气势。这让子南靳这位对军队不太了解的高官第一次产生了一种心悸的震撼。而边上的边子白更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这货当初在帝丘第一个谋生的手段就是说书,要是察言观色都不会,那他靠什么活子南靳终于认出为首的那个汉子的长相,似曾相识,不太确定道:“子白,这是应龙”“没错就是他。”边子白回答。子南靳似乎还不太敢相信,重复了一句道:“是国相的侍从应龙”“大司徒没有认错,他还有一个身份,江湖人称刀君,在游侠中颇有名望。”边子白解释道:“应龙听说赵军要攻打卫国,身为武人无法保境安民,身为卫人,无法抗击外辱;深感耻辱。于是就找到了我,在下自作主张留下了他。”“那么他身后的数百壮士呢”子南靳觉得不太对劲,他知道的应龙都是独来独往的游侠,有名气且不说,在子思身边二十年,恐怕真没有几个帮手。除非子氏将族中子弟交个一个外人统辖,这不太现实。子氏人才济济,根本就不可能做出这种便宜外人的举动出来。再说了,子氏在上军的代言人是苟变。虽说苟变的身份也不怎么样,商人之子,但苟变的老师可是曾经子氏一族的当家人子蒙。子思担任国相之后,对苟变也是以子侄看待,爱护有加。子氏推举苟变,投入资源,本来就将苟变当成了子氏的一员。但是应龙仅仅是个护卫的身份,怎么可能会得到子氏的重视再说了,应龙虽说是个游侠,但也就是空有一身武力而已。既无治理百姓之能,有无战场调兵统帅之力,不过是匹夫而已,不值当投资其人。应龙不过是个有名气的游侠而已,子氏家大业大,还真不见得看得起这类人。难道是边子白将上军之中抽调了一部分军中士卒,才让应龙有了统兵的机会但是边子白却告诉他:“这些都是相应应龙大侠的号召。从卫国各地赶来,有些甚至不是卫人的有识之士,帮助卫国抗击赵人。你看哪位,叫冉云,从齐国而来,一路上跑死了三匹马,才来到了朝歌,加入了刀营。心中执念就是,以一己之力为表率,向世人告之,赵人之不义,人神共愤。此等义举,让子白愧不敢当矣。”“某矣有不如也”子南靳也觉得比起境界来,真的差远了,他是公族,属于卫国有战争都要顶上去的一类人。甭管是卫国发动的战争,还是卫国被迫防御,都是如此。可是对于其他人来说,真要装作不见,也无可指责。而一个齐人,因为赵国的不义之举而挺身而出,这份胆略和豪气,就足以让人膜拜。人就是这样,往往会看到自己做不到的事,让别人做了之后,心生向往。子南靳略微失神的看着三百壮实,口中喃喃道:“真乃义士也”“所以,小子斗胆接纳了这些义士,用军中的军需装备他们,给予最优待的伙食。同时还给他们打造合适的武器,支出不菲。”边子白为难道。子南靳摆手道:“面对义士,我等还谈什么得失”“既然这样,大司徒还请帮忙奔走呼吁,刀营虽然组建了,但非军非民,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没有军中旗号,实乃惹人猜忌。当初小子没什么准备,一口答应应龙大侠给予一个师的旗号,可是如今,军费都没有着落,官身无从说起,小子还请大司徒向君上言明各种关系。此乃首义,非重赏不能彰显我大卫之求才若渴之心。”说完,边子白就躬身作揖,拜倒在了大司徒子南靳面前。应龙早就看到了边子白陪同子南靳的到来,不过他可以营造了一个勇猛的阵势,怎么可能在关键时刻破功于是训练一点都没有被耽搁,反而有种虎虎生威的样子,气势排山倒海般的席卷而来。可当他看到边子白拜倒在子南靳面前的那一刻,他的眼眶中似乎莹润了一些,此生有如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