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丞相保重> 丞相保重 分节阅读 96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丞相保重 分节阅读 96(1 / 1)

d“太傅知道我是一个妖类,而在周人的心中,妖族无论做什么坏事都是理所应当。那人知道太傅最为看重什么,也知道太傅想要做什么所以他的提议,太傅是无法拒绝的。”常虞深吸了一口气,闭上了眼睛。便在常虞双眸合拢的那一刻,本是充斥在这房间之中爆裂的灵炁霎时消散。一切恢复平静,常虞缓缓言道:“杨羡已经来神都了么”“太傅既已猜到,又何须再问”“结凉州朱梓,力服蔡通,利贿吴主。数载布局,真正的杀招却是在这。好一个杨子瞻只是杨羡真的以为,光凭一个杨纯,便能够护他回到益州么”苏婴拂了拂鬓角发丝,微微摇头。“这一点,我至今也未能猜透。杨纯已然进入梁境,桓武不敢动手,那是因为天下之人都在等待梁蜀和议,共对神族。可一旦他发现杨羡也在神都,必定会不惜一切代价,将之诛杀。而只要这两人一除,凭一个夏宫涅,绝对掌握不了蜀国大局。只是在这一局中,我只是杨羡手中的一颗棋子。”常虞睁开了眼睛,一笑而道:“如此,老夫已经知晓。告诉杨羡,我可以帮他拿到那件东西。”“那在下便告辞了”苏婴的身影消失在了自己的眼前,常虞微微叹了一口气。他站起来,走到了走廊之上,踩着厚实的木板,看着远方,思绪不知道飞转到了何方从中午到日落,常虞一动不动。直到孟清的到来,才打破了他的这种状态。屋中并没有人打扫,还是那副乱糟糟的样子。孟清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却见常虞拿出了那枚戒指,递给了他。“叔父,这戒指怎么在你这我还以为丢了,找了很久。”“这戒指是杨羡给我的”“什么”常虞这一句,让孟清很是不解,问道:“杨羡是什么意思”常虞胸中激愤,一口浊气吐出,嘴角微微牵动。“杨羡是想要告诉我,你的性命在他的掌握之中,他随时可取。”孟清眸光一暗,面色微沉。面对生死,他并没有惊慌失措,也没有愤怒激狂,而是十分冷静地问道。“杨羡想要做什么”“大周江山至今,中原七州已经落入了桓武的手中。数年之前,朝廷上下都以为这江山易主不过在桓武一念之间。可是杨子瞻数载布局,桓武至今已经陷入困境。要不然,他也不会依宗石之策,与景云联姻。桓武南阳一败,这天下其实已经陷入了僵局之中。而在这种情况下,天子便变得比以往更加重要。当今天子无嗣,宗石猜猜那杨子瞻想要的是什么”孟清听闻此言,面色忽地大变,一向冷静的他声音之中居然有着一丝颤音。“杨羡想要的是天子册封蜀王夏宫涅为皇储的诏书。”常虞一笑,依旧看着远方。“天子是桓武把控天下的宝器。他桓武能够在十余年间,一跃成为天下最大的诸侯,除了文治武功之外,最大的依靠便是名正言顺这四个字。为了收拾乱局,为了抵抗异族,为了恢复大周江山,桓武受天子之命,才能凝聚人心,所向披靡。天子并无失德之处,相反,在百姓之中的声望还相当的好。无论以后是禅让还是让天子忽然暴毙,他桓氏总得拿出一个让天下人信服的理由,才能够名正言顺地接过这天下的权柄。而现在,杨羡便想要让他桓氏变得不那么名正言顺。他日桓氏若想要篡位,那便是乱臣贼子。”“所以杨羡想要让叔父帮他”常虞叹了一口气,说道:“杨羡拿住了我的软肋,我不得不帮。”孟清心中一暖,可是脸上还是疑惑。“可便是杨羡能够拿到诏书,桓武依然可以说他是矫诏”“这件事情想要成功,不在乎我,不在乎桓武,甚至不在乎杨羡,而在于天子。杨羡想要怎么做,我不知道,可是天子显然已经动手了。宗石,你去帮我办一件事,我要与苏哲见面。”孟清应诺而去,常虞看着远方落日,璀璨无比,遥遥一叹,充满了哀意。“大周百年终于出了一个有道明君。奈何,行道于日暮”201第一百九十九章 廊道小阁大周设东西两京,西京便是雍州镐京,而东京便是神都。神都为天子居所,不但依靠山川水形而建造,而且设置重兵护卫。从神都城外,到皇宫之内,再到天子寝殿,层层防护。神都内外,有南北两军,分别由卫尉和中尉统领。南军护卫宫室、宗庙、皇家林园,北军则是帝国中央常备军,职责重大。不但如此,皇宫之内,又分设羽林、期门两军,负责护卫天子的安全,由光禄勋统领。卫尉、中尉和光禄勋都属九卿。谏议大夫便是光禄勋的属下,掌议论,也是大周帝国之中,少数几个六百石便能上殿面君,参与朝会的官职之一。大周帝国鼎盛之时,历代周帝都担忧三公九卿职权太重,会威胁天子的权威,所以花了近两百年多时间,将这些官职所拥有的权力分化细化。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神都周围,不见南北两军,只有诸多校尉军。而三公九卿,大多也成了虚职,乃至于名誉头衔。自从桓武执掌神都之后,却一改旧例,统合军权,重设南北两军,恢复了卫尉、中尉和光禄勋的职权,且皆由桓氏宗亲担任。桓武把控了神都内外所有的兵力,乃至于天子寝殿周围,都是他的耳目。而在这众多由桓氏宗亲担任的官职之中,光禄勋却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光禄勋下辖的是一个庞大的机构,掌握着皇宫之内的方方面面具体的事务。担任光禄勋的桓易,也是如今杨羡的上司,年纪不算太大,辈分不小,长着两撇小胡子,整个人看起来风流俊雅。在桓氏一族之中,桓易不算是军功赫赫,也不算是德高望重,甚至不能算是铁杆的拥梁派。相反,他与大周旧臣乃至夏氏宗亲的关系十分之好,甚至还很同情天子,并没有像是桓氏一族其余人那样嚣张跋扈。也正因为此,桓武才任他为光禄勋,为的便是调和双方那已经相当危险的关系。桓武虽然是神都乃至于天下最为有权利的人,可他仍然是臣。只要是臣,他与天子之间的那层遮掩裂痕的布,就不会撤掉,也不能撤掉。十二年前,陈士死后,桓武与天子之间的合作关系彻底瓦解。当时桓氏内部大多数人都要桓武废掉天子,自立为帝。这样一来,他们这些桓氏族人也就成了真正的天家血脉,皇室宗亲。当时在桓氏内部,只有包括桓易在内的少数人反对,而桓武最终也是采纳了桓易的话。事实上也证明,桓易反对桓武称帝的方略是个正确的决策。在桓氏一族中,桓易是个异类。他并没有像是桓氏内部其他族人那么急功近利,甚至还曾说出,当今天子乃是有道明君,只是生不逢时这样的话。这十二年来,桓易硬是将双方濒临破灭的关系维持到了一个稳定的状态。宫中光禄勋的官署,桓易走在前面,将杨羡带到了一间小隔间。“这些就是你要处理的文书。”皇宫虽大,可是用地也是紧张。谏议大夫只是个六百石的小官,所能够分配到的,也只是这么一个一面开窗前后不到一丈的小隔间。谏议大夫掌议论,有着上朝面君的权利。可是如今天子都是虚设,天下大政,都由桓武主持,朝会都变成了门面功夫,更遑论这个谏议大夫了。杨羡微微点头,看了看桌上的文书,上面记载的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情。有说神都粮价太高,有说街道上的流浪狗该管管了,有说渔民打架有扰帝京风貌总而言之,这些事情都不是杨羡这个谏议大夫管的。粮价太高有平淮令,维持治安有衙军,监督市容更是轮不到他来担心。这里就是个杂货铺子,看着杨羡,桓易却是一笑。“谏议大夫就是个闲职,只是要做的却是不少,你慢慢就习惯了。”正当桓易准备离开的时候,走廊外却传来一阵脚步声。桓璎笑盈盈地走了过来,拍了拍桓易的肩膀,向着杨羡使了个眼色。“易叔,我来看你了”桓易眉头一皱,声音有些严厉。“胡闹这里是天子居所,皇宫禁地,你是怎么进来的”桓璎脸上堆满了笑容。她的这个易叔一般不生气,可是生起气来却也是挺可怕的。“我跟守门的李校尉打了个招呼,他就让我进来了。易叔,你还信不过我么”桓璎撒着娇,看得桓易也是一脸无奈。“这帮人,是该管管了”桓璎拉起了杨羡,正准备外出,却被桓易拦了下来。“王仁还有一大堆的公务等待王仁解决,你这是要带他去哪”“不就是些文书么,尽是些犄角旮旯里的破事,晚处理一天有什么关系今天晚上有个灯会,我带着王仁先走了啊”对于这个小侄女,桓易有时候还真是没有办法。眼见得桓璎带着杨羡走过了长廊,引得众目纷纷,一时热议。桓易却是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了一丝痞笑。“这个王仁,还真是有两下子。”桓璎刚走不久,一个内侍便走过长廊,来到了桓易的面前。这些内侍作为天子家奴,曾经拥有着很大的权利。便是在光禄勋是虚职的那段时间,以中常侍为首的宦官集团掌握了皇宫内绝大部分的事务。只是如今,中常侍的辉煌早已经过去,而这些内侍,也成了天子最后的护卫。“光禄勋大人,天子召见。”桓易的身上,并不见其余人面对这帮内侍的倨傲,很是轻微的俯了俯身,问道:“不知天子召见,所谓何事”“这个小的便不知了。只是天子也同时召见了太傅和尚书令两位大人。”“我明白了。”桓易点了点头,心中是不可遏制的一股惊悸。这么多年了,他谨小慎微地维持着桓氏一族与天子之间脆弱的平衡。可是如今看来,这股平衡,随着杨纯将要进京,已经无法再维持住了。桓易心中忍不住叹了一口气,如果可能,在有生之年,他是不愿意见到桓氏篡位的那一幕。可有些事情,却不是他能够掌握的。202第两百章 你要对我负责街市喧嚣,商贩云聚。酒楼毗邻街道,二楼隔间,倚栏而饮,正有多位士子聚集。“李钰兄从豫州归来,政绩卓著,必为梁侯所重,将来一定能飞黄腾达。”这神都之中,有的是各地来的士子,想要走梁侯府的门路,谋得一官半职,而李钰则是其中最为成功的一个。当初魏文死在了益州,李钰带着他的临终遗书和推荐信,在陆青非的护卫之下,到达了梁侯府。桓武一番考校,对于李钰的才学也很是满意。于是将他外放到了豫州,做了一任郡守。三年而归,李钰回到神都,正在等候梁侯的召见。宴会之上,气氛热烈,李钰持杯,与一干士子相互敬酒,也是热切。只是他面带欢愉,心中却是孤独。李氏一族本是益州大族,可是现在,只有他一人在此,形影孤孑。而这一切,都是因为那杨羡。数年的历练,李钰面目多了几分沧桑,棱角也是分明了许多。李钰已经不是曾经的那个纨绔子弟,而真正成长为了魏文当初所寄许的模样。一个能够为桓武所用优秀的人才身边的人都是各地世家大族之中的士子,想要来神都碰碰运气。正如他们所说,李钰为桓武所重,可谓是前程似锦。也因此,这场宴会的核心自然是他。李钰正在持杯饮酒,却听得宴会之中人惊呼了一声。“那不是桓璎翁主么他身边的男子是谁”“哦那个啊便是王仁。”李钰好奇地看了一眼,只见得桓璎和杨羡的的身影匆匆走过。三年之前,李钰在梁侯府的时候,桓璎还不过是一个未及及笄,半大不大的丫头。而三年的时间匆匆而过,如今的桓璎却是花蕾初开,正是娇嫩的时候。桓璎留下了一道美好的身影,便已远去,不少士子眼眸之中都有着遗憾之色。“王仁是谁”李钰问道。在这神都,他本来也没有待多久,对于这神都的一切,都很是陌生。“他本来是个游方太夫,不知道耍了什么手段,居然攀上了桓璎翁主这棵高枝。先是当上了梁侯府的客卿,现在又成了谏议大夫。怕是过不了多久,都能混个二千石了。”大周帝国的官职品级,多是按照食秩来划分的,从百石到万石,共有十五等。朝廷官员之中,常见的有六百石,一千石还有二千石这几个层级。当然,比六百石以下又有细分,中二千石以上还有万石这个三公等级层次的存在。不过,在这个公卿满地走,青绶多如狗的神都,六百石,一千石的官都是不入流的存在,更别提其下了。提起王仁的时候,在座士子话语之中多有妒意。当然,不是因为他们恨王仁,而是很自己不能成为王仁。得到了桓璎翁主的赏识,怕是运气好的话,都能够成为桓武的乘龙快婿,以后平步青云不再话下。在座之人,谈及王仁的时候,讥讽之语较多。李钰的目光却是有些凝滞,脑海之中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