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北宋大表哥> 北宋大表哥 分节阅读 17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北宋大表哥 分节阅读 175(1 / 1)

d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这时有人也开始轻吟墙上柳永的词,只不过韩琦听了几句却开口打断道:“众位,咱们明年就要参加科举了,现在读这首鹤冲天是不是不太好”众人听到韩琦的话也都是立刻醒悟过来,原来这首鹤冲天黄金榜上是柳永落第后写的,词中满是落榜后的失意不满和恃才傲物,虽然词是好词,但对他们这些要参加科举的士子来说可不是什么好兆头。“稚圭兄,咱们都是圣人子弟,何须在意这些,我对柳七郎的这首词就相当喜欢,等下一定要誊写下来才是”正在这时,只见刚才那个永叔兄再次站出来开口道,他也是个狂傲的性子,平时也颇有些持才傲物,所以他对柳永也有种惺惺相惜之感。听到这位永叔兄的话,韩琦只是微微一笑并没有再说什么,因为他了解这个永叔兄的性子,在这种事上与他争论根本没有任何用处。反倒是其它人感觉有些不吉利,与永叔兄争论了几句,但却被对方的口才驳的哑口无言。既然发现了柳永的词,于是其它人也开始仔细观看墙上的其它诗词,不时就能发现一些出自名家的诗词,这也引得不少人纷纷吟诵起来。“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就在这时,终于有人发现了李璋留下的青玉案,随着这个人的诵读,也慢慢的吸引了周围其它人的注意,毕竟这首词的意境、用词都远超其它词,哪怕是与柳七郎相比也不落下风,特别是最后那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更让整首词的意境达到一个巅峰,这让所有人都默默无语,好半天都没有从词中的意境中走出来。“好词好词啊这首元夕一出,恐怕日后再无上元词能超出其右了”过了好一会儿,这才忽然有人高声叫道,而他的声音也让众人纷纷醒悟过来,一时间所有人都在讨论着这首词。“本来还想写首应景的诗词在这里,可是看到这首词后,在下也实在没脸献拙了”只见那个一向狂傲的永叔兄这时也忽然摇头沮丧的道,他向来不服于人,但在看到这首词却是甘败下风,值得一提的是,这位永叔兄双姓欧阳,单名一个修字。“咦,奇怪,这首词明显是刚写上去的,应该就是今晚所写,可是为何上面没有署名”正在这时忽然有人再次叫道,墙上的诗词一般都会留下作者的名字,但唯独这首词却没有署名。经过这个人的提醒,其它人也发现了这一点,当下也纷纷讨论起来,毕竟这么上乘的一首传世之作,但却没有作者的名字,这可实在太奇怪了,毕竟作为读书人都喜欢以诗词扬名,而这明明是个扬名京城的好机会,但对方却白白浪费了,不知道对方是遗漏了还是故意没写“这个字迹”正在这时,只见一直没有开口的韩琦却忽然皱着眉头道,刚才他虽然也为这首词而倾倒,但他的注意力却主要放在上面的字迹上,因为他感觉这个字迹十分眼熟,甚至隐约猜到了一个人,但却有些不敢相信。“词是好词,但字的确是差了些,仔细观看还有些怪异,不过对方也许专精于词,毕竟并不是所有人都擅长书法。”旁边的欧阳修这时也开口道,他也注意到这首词的笔迹有些怪,虽然对普通人来说也算不错了,但与如此上乘的词相比却是差了些。欧阳修的话也得到了其它人的赞同,不过韩琦却知道他们误会了自己,因为他之所以注意词的笔迹,主要是因为他见过同样的笔迹,这几年他虽然不在京城,但与李璋也偶尔有书信往来,所以对李璋的字迹还是十分熟悉的,特别是李璋前世时有硬笔书法的底子,现在写毛笔时也会不自觉的带上几分硬笔书法的影子,在大宋也算是独一份了。不过韩琦虽然猜测这首词出自李璋之手,但他并没有说出来,因为在他的印象中,李璋虽然聪明绝顶,也懂得许多的奇怪的道理,但对诗词却好像没什么研究,所以他也不敢相信这首绝妙的上元词会出自他之手。欧阳修他们并不知道韩琦的想法,当下也对这首词大加点评,然后又纷纷拿笔开始抄写下来,本来他们借来笔墨是想题诗的,但是看到这首词后,却再也没有这个心情了,现在刚好把这首新词记下来,因没有纸,所以有人直接写到了自己的衣襟上。欧阳修在心中默记下这首词后,忽然转身来到大相国寺的门前,然后向守门的僧人询问了一下,希望能从他们那里打听到这首词的作者,但守门的僧人却说今天来题诗的人实在太多了,所以他们也没有注意。不过这些僧人倒是十分精明,看到这些读书人对这首词如此重视,于是也立刻禀报了里面的知客僧,随即就有僧人把这首词保护起来,因为他们知道,经过这些年轻士子的宣扬,很快这首词就会名气京城,到时肯定有不少人前来欣赏。韩琦这些人在大相国寺门前讨论了许久,最后直到天色大亮这才离去,不过有些人却没有休息,反而精力充沛的跑去找朋友分享这首新词,结果一传十、十传百,短短一天之内,这首词就开始在京城中流传开来,同时也吸引了不少人跑去大相国寺门前欣赏。只是对于这首词的作者,所有人都十分的好奇,但猜来猜去却没有任何结果,也没有人宣称这首词出自自己之手,毕竟这首词的笔迹很奇特,别人也很难模仿。韩琦回到住的客栈却也是辗转难眠,他二哥韩瑄去年升官,去了南方做判官,所以他在京城也没地方住了,毕竟韩瑄当初也没在京城买宅子,而且韩琦也是过年后才来到京城,住在这里也不过七八天,这座客栈有不少像他这样的士子,比如欧阳修等人也大都住在这里。韩琦本来并不打算去见李璋,要知道现在李璋可是大宋有名的权贵,不但与宫中关系密切,而且自己也立下了军功,同时还掌管着极其重要的火器监,相比之下,韩琦却还只是个普通的读书人,这种地位的逆转之下,也让韩琦不太想去见李璋。另外韩琦也想凭自己的实力考上科举,对这点他还是有信心的,毕竟他从小就是有名的神童,当初在京城时也结交了不少人,在年轻的士子中也颇有名气,中举对他来说并不是太难,所以他想在中了进士后,再去拜访李璋,这样两人在地位上也不会相差太大。不过今天的那首词却是打乱了韩琦的计划,词的笔迹很明显就是李璋的,这点他相信自己的绝不会看错,那么独特的笔迹,别人想模仿也模仿不来,可是李璋真的会写出如此精妙的词吗想到上面这些,韩琦也是怎么都睡不着,哪怕他玩了一夜明明感觉身体很累,但却没有丝毫的睡意,脑子里也一直想着那首词,而且他很想现在就去找李璋问清楚。最后韩琦一直在床上折腾到快中午时,实在感觉睡不着,于是他索性起床穿好衣服,然后在客栈随便吃了点东西,然后在大街上转了几圈,最后终于还是决定去李璋那里问个清楚,否则他实在难以心安,而且他来京城这么久,不去拜访一下李璋也有些说不过去。这时已经下午了,韩琦估计李璋应该也睡醒了,所以就去买了点礼品,然后打听了一下李璋的住处,这才迈步向李璋家走去。当初韩琦离开京城时,李璋还没有与刘娥相认,一家人也住在吃食店里,但现在李璋却已经是大宋有名的外戚,府邸还曾经是王钦若的相府,所以韩琦也很容易就找到了李璋的家,然后就将自己的名字报上,门子也立刻向里面通传,毕竟韩琦一身读书人的打扮,明年又是大比之年,所以门子也不敢怠慢。李璋这时也是刚睡醒,正准备吃点东西,却没想到韩琦竟然前来拜访,这让他也是大喜过望,立刻快步跑出来亲自迎接。第二百九十七章 交谈“韩兄你什么时候回的京城,快快请进”李璋大步来到门前,当看到韩琦时也十分热情的上前道,虽然两人多年不见,但李璋还是一眼就认出了他。韩琦这时也上下打量着李璋,随即也是一笑道:“李兄你的变化可真大,如果不是熟悉你的人,恐怕都不敢认了。”也难怪韩琦这么说,当初他离开京城时,李璋才刚刚吃饱饭,个子没长开,而且整个人也是又黑又瘦,但现在不但个子不比他低,而且也长成一个风度翩翩的美少年,如果不是从五官中依稀能看出几分当年李璋的影子,恐怕他真的不敢认了。李璋听到这里也是大笑一声,随后就请韩琦进府详谈,等到落坐之后,两人也各自聊了一下自己这些年的经历,韩琦当初离京主要是母亲重病,而在母亲病好后,他就安心在家中读书,准备了几年有了把握后,才在今年过年后告别家人再次来到京城。另外让李璋惊讶的是,韩琦也已经成亲了,而且娶的还是名门崔氏之女,虽然自唐末之后,世家大族的影响力就大为衰弱,但崔氏依然是有名的望族,韩琦能与这样的大家族联姻,也足以说明他的潜力被大家族看好。可以说韩琦的经历其实很简单,不过他对李璋的经历却是十分感兴趣,先不说李璋与刘娥认亲,然后一跃成为大宋有数的外戚这件事,光是火枪和李璋在庆州的经历就让韩琦大为好奇,追着李璋询问这方面的事情。火枪属于机密,所以李璋只能挑一些能说的说了,不能说的肯定不能外传,这些韩琦也理解,不过他最感兴趣的还是李璋在庆州参与党项之战的事,毕竟他当初就对打仗十分感兴趣,甚至还想着收复燕云,虽然被李璋说了一顿,但好像他并没有要改的意思。“李璋,那你有没有上战场,第一次上战场是什么感觉”韩琦这时再次好奇的追问道,两人算是儿时玩伴,所以在见面后也放下了平时的拘束,露出了自己真性情的一面。“这个”李璋听到这里却是露出沉思的表情,过了好一会儿这才回答道,“我没有真正的上过战场,只是在一场大战后感到好奇,于是上战场看了看,结果那种残酷的景象实在超出我的想像,鲜血汇聚成河,残肢漂在血水之中,如果真有地狱的话,恐怕也不过如此。”韩琦本以为李璋会讲述一些战场上的豪迈与壮烈,却没想到李璋竟然只讲了战场残酷的一面,这让他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接话而李璋却是再次开口道:“韩兄,你可知战场上最残酷的地方在哪里吗”“哪里”韩琦这时还没有反应过来,当下随口问道。“伤兵营,其实一场战争下来,真正当场战死的人并不是很多,而受伤的人却是战死之人的数倍,这些人要么断手断脚,要么被开膛破肚,但他们却还活着,而我懂得一些医术,所以在战后去伤兵营帮忙,断掉的手脚能接好的就接,接不好就要锯下来,成筐成筐的断肢被抬出去埋掉,被剖开的肚子和伤口也要缝起来,如果伤口发炎的话,那这个伤员能否活下来就要看老天的意思了。”李璋说到这里顿了一下,接着这才再次道:“我去伤兵营两天一夜,不知道锯掉了多少人的手脚,也不知道缝合了多少伤口,最后一头扎在草药袋子上就睡着了,而且从那天起,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身上一直带着淡淡的血腥味,怎么都洗不掉。”听完李璋的这些描述,韩琦脸上也不由得露出震惊的神色,他以前只想着能够运筹帷幄,有朝一日亲自率兵收复燕云,可是却没想过战场竟然如此的残酷,光是听李璋这些描述就让他感到有些难受,如果真的去了战场,他真的能适应这种残酷吗“韩兄,我知道你有收复燕云的雄心壮志,不过如果你真的想要领兵的话,我建议你最好先去边境打磨数年,曹玮曹将军出身将门,他的儿子曹俣常年跟在他身边,也曾经立下不少军功,但直到去年时,曹将军才允许曹俣独领一军,我的好友呼延守信,同样出身将门,但也是在庆州立下不少军功后,才被调到河北为将”“李兄,我明白了,多谢你的提醒”没等李璋把话说完,韩琦这时却站起来向他行了一礼道,他知道李璋这是在提醒他为将的不易,而且他也彻底的明白过来,打仗恐怕不是他想的那么简单。看到韩琦诚恳的表情,李璋也露出满意的笑容,只要他能明白这一点就好,算算时间,明年科举就是韩琦步入官场之时,而且韩琦的官运极好,日后很可能像历史上那样调到陕西为官,希望那时他能因自己的提醒而避免历史上的错误。“韩兄,明年的科举你应该很有把握吧”既然韩琦认识到了他自身的问题,李璋也开始转移话题道,以他对韩琦的了解,如果对方没有把握的话,肯定不会来参加科举。“十成的把握不敢说,但六七成还是有的。”韩琦当下也露出一个淡定的微笑道,他从小就有神童之名,而且这几年在家中也是潜心读书,而且还把历年的科举试题都做了无数遍,所以这次他也是带着极大的把握而来,要知道他今年也才十八岁,明年也才十九岁,这么年轻的进士在大宋也十分的少见。科举有着极大的不确定性,也许被所有人看好的举子,却可能名落孙山,所以韩琦敢说有六七成的把握,已经相当难得了,而且这话他也只是在李璋面前说说,如果传出去的话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