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北宋大表哥> 北宋大表哥 分节阅读 176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北宋大表哥 分节阅读 176(1 / 1)

d,说不定还会被人说他狂妄。聊完了科举的事,李璋与韩琦又闲聊了几句,而这时韩琦也终于想到今天来找李璋的原因,于是在犹豫了一下这才开口道:“李兄,昨晚我与几个朋友同游,结果却遇到一件颇为奇特的事。”第二百九十八章 大宋宰相的武力值“什么奇特的事”李璋听到这里也不由得好奇的追问道,韩琦这么稳重的人,能让他说出“奇特”两个字的事,李璋也十分的好奇。“今天早上我们正准备回去时,刚好路过大相国寺,有人提议在寺门两侧的白墙上题诗,结果我们发现一首新题的词,名为青玉案元夕,绝对是一首传世佳作,只是词的旁边并没有署名,不知李兄你可知道这件事”韩琦这时目光炯炯的盯着李璋问道。“哦韩兄为何觉得我会知道这件事”李璋听到对方竟然是为了自己写的那首词而来,当下也是似笑非笑的看着韩琦道。“李兄,你我多次通信,对你的字迹我还是很熟悉的,所以在看到墙上的字迹时,我第一个就想到了你。”韩琦这时再次开口道。“韩兄,这天下笔迹相似的人简直太多了,如果仅仅只是靠行迹的话,恐怕是作不得准的。”李璋笑呵呵的否认道,他写词时之所以没写名字,就是担心因这首词引来什么麻烦,毕竟他不是读书人,要这些虚名非但无益,有时还可能有害。“天下间笔迹相似的人的确很多,但有些书写的习惯却是个人独有的,你在书写时喜欢简写一些笔划,比如馬这个字,下面明明是四点水,但你却经常简写为一横,而那首词中的宝马雕车香满路一句时的马字,就是这种写法,对此李兄你做何解释”看到李璋不认识,韩琦这时却是再次笑着逼问道,他既然敢来,自然是有着万全的准备。李璋听到这里也是一愣,他来到大宋后重新学习了繁体字的写法,但有时繁体字的笔画实在太多了,所以他有时也会不由自主的简化写法,却没想到正是这个毛病竟然出卖了他,让韩琦一眼就认出了那首词出自自己之手。“好吗,我承认,那首词的确是我写的。”李璋这时终于举手投降道,毕竟韩琦已经拿出确实的证据,他再怎么抵赖也不行了。“果然是你,几年不见,李兄你真是让人刮目相看啊”韩琦看到李璋承认,当下也不由得激动万分的道,虽然之前他已经有所猜测,但毕竟没有得到确认。“这个嘿嘿,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我也只是有感而发,日后你再让我写词恐怕就写不出来了”李璋这时也只能厚着脸皮再次道,之前他怕的就是这种情况,结果还是被人认出来了。“李兄你太谦虚了,光凭这首词,就足以让你名传后世,今天我们刚见到你的词时,所有人都是赞叹无比,甚至本来准备题诗的也放弃了,因为不敢在你的词面前出丑啊”韩琦这时再次激动的道,说完就向李璋讨论起这首青玉案。幸好李璋对这首青玉案也十分熟悉,否则也不会背下来,再加上后世对这首词早就有了无数种解读,所以李璋倒也可以应付自如,至于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就更简单了,反正李璋一口咬定是写给自己喜欢的女子的,毕竟这首词从表面上看,前面所有的美景与铺垫,其实都是为了最后那个女子而设,把它看做是一首定情之词也完全可以。“李兄以此词赠女子,若我是女子的话,恐怕也忍不住会以身相许,看来要不了多久,就要喝李兄你的喜酒了”韩琦听到李璋的解释也不由得再次笑道。“哈哈,我的确打算过几天就去提亲,只是对方正在孝期未过,所以成亲的日期恐怕要拖后几年。”李璋当下也是大笑一声道,韩琦成亲了,赵祯也成亲了,李璋想想自己认识的同龄人,似乎单身的确没很少见,看来他也是时候成亲了。故友相见,李璋也命人设下酒宴,好好的款待了一下韩琦,当他得知对方住在客栈时,也极力邀请对方住到自己家里,毕竟客栈那种地方人流太杂,平时也太过吵闹,根本不利于读书,而韩琦也正是最需要安静的时候,刚好李璋家中可以提供这个条件。对于李璋的邀请,韩琦考虑了片刻也点头答应了,除了上面的原因外,他也考虑到自己之前故意避开李璋也就算了,但现在既然已经相见了,再拒绝李璋的好意就显得有些生分了。当下李璋立刻派人去客栈把韩琦的行李取来,然后又亲自给他安排了前面的一个院子,平时一日三餐也会有专门的人送来,另外还有家里的一些藏书也送到这里,希望可以给韩琦明年的科举带来一些帮助。“李兄,今天晚上我们还有一个诗会,不如你和我一起去吧,估计现在整个京城都在找你这个青玉案的主人呢。”安置下来后,韩琦忽然向李璋提议道,他虽然一天一夜没睡,但年轻人精力好,而且今晚的活动是昨天就约好的,所以他也不好失约。“不必,韩兄你去就是了,不必带我去,毕竟我不算是读书人,去了反而尴尬。”李璋听到这里却是急忙摆手道,毕竟他在诗词上可没什么造诣,抄几首诗词装逼倒还罢了,但若真的谈论起,恐怕非得露馅不可。韩琦听到李璋的话也觉得有道理,毕竟李璋的身份十分特殊,年纪轻轻又身处高位,他去了反而会让其它人不自在,所以他也没有强求。不过这时李璋想了想再次开口道:“韩兄,我希望你不要把我是青玉案作者的事透露出去,毕竟我现在的情况不宜太过锋芒毕露,几分虚名对我来说非但没有什么用处,日后可能还会带来麻烦。”韩琦听到李璋的话也是微一皱眉,想到李璋的身份的确有些特殊,而且他年纪轻轻就已经身处高位,如果说没有人嫉妒肯定不可能,若是再显露出文才,恐怕会引来更多人的目光,这对李璋也未必是什么好事,因为这点虚名对他来说的确没什么大用。想到这里,韩琦当下也点了点头道:“好,我记下了,这件事你知我知,我绝对不会告诉任何人”时间已经不早了,韩琦也要去赴约了,李璋也亲自送他出了门,本来还想派辆马车送他的,但韩琦却没有同意,因为他结交的朋友大都不怎么富裕,如果他出行与别人不同,恐怕会拉远与别人的距离,对此李璋也深以为然,于是也没有再坚持。接下来几天里,韩琦就安心在李璋家中住下,而李璋也找了个良辰吉日,请了媒人去刘府提亲,对于李璋和青织的婚事,刘家人做梦都想定下,如果不是因为刘美去年去世,刘家人在守孝期不能婚配的话,恐怕他们立刻就会与李璋商量婚礼的事宜。不过就算无法立刻成亲,也可以先把婚事定下来,也就是六礼的前四礼是可以进行的,分别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第五步就是请期,也就是商量婚礼的日期,不过这个暂时不需要商议,而且走过了前四步,这桩婚事也算是定下来了,若是有一方反悔的话,将会对这一方当事人的名誉造成极大的打击,特别是女子若是悔婚,本质上与失节差不多。整个订婚的过程并不需要李璋和青织这对当事人出面,这些都是双方家长的事,李璋这边是由李用和与吕武出面,而刘家则是青织的大哥刘德出面,毕竟长兄如父,而李璋在看过刘府送来的婚书才知道,原来青织比他小两岁,今年也十五了,如果不是因为和李璋之间的纠葛太深,这个年纪的女子其实也应该出嫁了。双方的婚事是定下来了,可是让李璋不满的是,订婚后他反而不方便见青织了,而成婚最少还要等两年,这两年间除了上元节,恐怕他们平时都很难见面,幸好狸儿倒是可以自由出入刘家,青织平时也会给李璋写信,然后由狸儿带给他,李璋再给她写回信,可是书信联系毕竟不如当面交谈,这让李璋总感觉少了点恋爱的气氛。李璋的婚事定下来了,最高兴的就是刘娥,甚至她在两人订婚后,立刻下旨给了青织一个令人的封号,所谓令人,其实就是女子的封号,一般只有五品官员的妻子才有这样的封号,而李璋刚好是个五品官,这也代表着刘娥对这桩婚事的认可,她的圣旨一出,几乎是把这桩婚事给定死了,日后再也不可能更改了。除了刘娥外,赵祯也同样高兴,毕竟不能光他一个人成亲,甚至他还和李璋约定,等到李璋成亲那天,他无论如何也要出宫参加,如果有可能的话,他还想做李璋的御,所谓御,其实就是伴郎,一般是由新郎的弟弟或极为亲近的朋友担任。不过就在李璋的婚事刚刚定下来,他也将精力放在火器监和钱行上时,却没想到朝堂上却忽然再次爆出一个十分火爆的消息:新任宰相王曾竟然和枢密使曹利用打了起来李璋听到上面这个消息也不禁暗算吐槽:怎么大宋的宰相都这么暴力,前有李迪和丁谓打架,现在有王曾和曹利用,难道说大宋的宰相是靠武力值上位的吗第二百九十九章 党争大宋这个时代真的很奇怪,明明军事上弱的要命,面对小小的党项都能三战三败,但朝堂上的大臣却一个个都是火爆脾气,动不动就会在朝堂上直接干架,如果是一般的低级官员也就罢了,可是偏偏连宰相都是如此。王钦若去世,王曾终于如愿以偿的接替了他的位置,正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但谁也没想到他的这把火竟然这么大,不但烧到了别人头上,也烧到了自己头上,火气上来竟然不管不顾,与枢密使曹利用打了起来。王曾比曹利用年轻十几岁,按说应该占着上风,但曹利用却是宫廷侍卫出身,而且还做过不少年的武将,虽然这些年养尊处优,把当年的身手都丢了,但毕竟底子还在,所以两人在大殿上你来我往的打了数个回合,竟然没有分出胜负。本来朝堂上的其它官员是想拉架的,但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最后拉着拉着竟然也打了起来,而且还以王曾背后的中书省,以及曹利用背后的枢密院分为两派,当着其它官员的面直接打起了群架,当时朝堂上也是一片混乱,连刘娥派来询问的内侍都挤不进来,最后还是向守殿的内侍询问了一下才搞清楚事情的原因。“就因为排队的问题打了起来”景福殿内,李璋一脸不可思议的看着赵祯道,他在听说王曾和曹利用打架后,也立刻跑来向赵祯打听消息,结果听到打架的起因时,一时间也有些不敢相信,两个宰相会因为排队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打架“这件事看起来不大,但其实却自有深意,这不但关系到各个宰相的排名,同时也关系到中书省与枢密院的地位高下,以前王钦王相在位不计较这些,但并不意味王曾不计较这些。”赵祯这时也苦笑一声道。大宋的宰相制度与前朝不同,三省六部几乎已经走向了消亡,而宰相的权力则由中书、枢密和三司瓜分,中书管政,枢密管军,三司管财,而中书省衙门又称政事堂,由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掌管,平章事其实就是宰相的官职,也就是狭义上的宰相,一般有两人,但这两人也分主次,所以分别称为正相和次相。而枢密院则是由枢密使掌管,一般还有一个副手为枢密副使,至于三司则是由三司使掌管,负责财政,也号称计相,平章事、枢密使、三司其实可以统称为宰相,另外因为平章事的权力太大,于是又设了参知政事,用来分平章事之权,参知政事也勉强可以称为宰相。这么多的宰相,肯定需要有个主次,一般来说,宰相是百官之首,毕竟他掌握着行政大权,所以按照规定,上朝时宰相要走在最前面。但是在赵恒晚年到刘娥垂帘听政这段时期里,宰相的人选一直变来变去,王钦若、寇准、丁谓、李迪、王曾、冯拯等等,这些人轮流上马,导致上朝时,一直没有一个固定的领头人。相比之下,枢密院却一直由曹利用掌管,再加上当初刘娥刚刚垂帘听政,也需要人支持,于是为了收买曹利用,她下旨让曹利用暂时排在百官之首,曹利用不但官职高,而且资历也极老,当初澶渊之盟时,就是他亲自去辽营的谈的条件,所以当时也没有人反对,哪怕后来王钦若重新登上相位,也默认了曹利用走在他前面。但是王钦若可以不计较这件事,但王曾却不肯妥协,所以他在担任了宰相后,看到每次上朝曹利用都走在自己的前面,心中也十分的恼火,因为他认为这并不仅仅是个排序的问题,而是代表着政事堂与枢密院地位高低的问题,所以在今天上朝时,看到曹利用再次走到自己前面,结果王曾竟然一把将曹利用推开,结果曹利用不肯相让,这才引来了这场群架。“这帮人还真是”对于王曾和曹利用在这件事上的表现,李璋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该怎么评价,不过他总感觉两个宰相在朝堂上打架实在有辱斯文,特别是王曾,平时看着挺和气的人,却没想到还有这么火爆的一面。“要我说还是大娘娘厉害,这么大的事情发生后,大娘娘却像是没发生过似的,依然让大臣们正常上朝,早朝时也根本没提这件事,只是等到散朝后,让枢密副使张士逊转告曹利用,让他下次上朝时遵从原来的规矩,我估计曹利用肯定很不服气。”赵祯这时再次开口道。“何止是不服气,曹利用那么高傲的人,怎么可能受得了这种闲气,我估计这件事肯定没完,日后说不定还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