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北宋大表哥> 北宋大表哥 分节阅读 248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北宋大表哥 分节阅读 248(1 / 1)

d能再撑上几年,无论如何也要看到第一批学员进到军中有所作为”曹玮是不但是将门的骄傲,同时也是军中的一面旗帜,只要他在武学坐镇,哪怕什么都不做,就能起到稳定人心、激励学员的效果,这点是任何人都无法比的,对此曹玮自己也知道,所以只要身体允许,他就会一直呆在武学。“山长放心,日后有什么苦活累活都交给我来办,你只需要安心休养就是了”李璋当即也拍着胸脯保证道,曹玮是他尊敬的人,如果不是当初李璋推荐回京养病的他来武学,说不定曹玮现在只需要呆在家中含饴弄孙就行了。“有你这句话就行了,这些东西以后就全都交给你了,我年纪大了,眼睛也花了,有时候连字都看不清了”曹玮也不客气,当即把面前的文件全部推到李璋面前道,这些东西占用了他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得他根本没时间休息。李璋也没有推荐,当下拿起一份公文看了一下,遇到有什么不解的地方也向曹玮请教,而曹玮也借着这个机会,给李璋讲解了一下武学这两年来的变化,虽然呼延必显说武学的变化不多,但其实还是有不少变化的,毕竟人数增加了这么多,有些东西也要随之改变。李璋年富力强,而且武学本来就是他和曹玮一起创办的,所以他接手这些事情也十分顺利,甚至在短时间内就把曹玮手中的公务处理了大半,这让曹玮也不由得露出羡慕的表情,连连感叹年轻真好。“对了,李璋你之前出使辽国,有没有什么发现”曹玮这时忽然再次开口问道,他虽然常年镇守西北,但对辽国也依然十分关注,事实上他年轻时也曾经在河北一带常年驻扎,连他的老寒腿都是在河北留下的病根。李璋倒也没有隐瞒,把自己出使辽国的经过详细的讲了一遍,特别是对于辽国内部的重重矛盾,他也着重的介绍了一下,最后这才再次开口道:“我观辽国上下矛盾重重,之前大延琳之乱就是这种矛盾爆发的后果之一,而且经过这次叛乱,也能看出辽国的军事实力在下降”听完李璋的话,曹玮也露出沉思的表情,过了片刻这才开口道:“你说的不错,辽国的实力的确是在下降,不过也不能太轻视他们,辽军的铁骑还是十分精锐的,不过你真的可以肯定辽国族会爆发内乱”“这点山长不必怀疑,新登基的辽国年幼,他的生母与养母不和,而且我看萧耨斤这个女人野心勃勃,她与萧观音之间的矛盾已经无法调和,甚至我敢断言,今年之内两人的冲突就会彻底的爆发出来”李璋说到最后时,脸上也露出十分肯定的神色。李璋这段时间也一直关注着辽国内部的情况,可惜辽国实在太远了,消息的传递严重滞后,比如辽国如果发生什么大的变故,消息传到东京时,说不定已经是一两个月后了,所以李璋怀疑萧耨斤与萧观音这两人的矛盾已经爆发,只是大宋这边还没有接到消息。“如果真是这样,那对咱们大宋来说还真是一个天大的好事”曹玮听到这里也连连点头道,辽国内乱,河北的压力也就轻多了,这让大宋可以腾出手做更多的事。“山长,萧耨斤这个女人虽有野心,但我看她并无治国之才,如果她当政,辽国肯定会乱一团,您觉得咱们大宋是不是可以趁机出兵,收复燕云十六州”李璋这时忽然开口问道,这件事他也向刘娥等人提过,但却根本没有人理会,所以现在他想听一听曹玮这个老将的看法。第四百三十六章 武将集团“你想收复燕云”曹玮听到李璋的话也不由得露出惊讶的表情看着他,这还是他第一次从一个年轻人口中说出这样的话,毕竟大宋这些年一直被辽国打压,很多人都已经放弃了收复燕云的想法。“不错,本来我以前还不敢这么想,可是经过这次辽国之行,我却发现辽国内部矛盾重重,军事实力也在下降,只要我们抓住机会,一举突破辽军的封锁,收复燕云也并非不可能的事。”李璋这时露出信心十足的表情道。只见曹玮听到这里也露出凝重的表情,沉思了好一会儿这才再次道:“辽国可不是那么好打的,哪怕当初太祖皇帝横扫各国,最后却在辽国手下吃了大亏,至于后来真宗皇帝就更不用说了,澶渊之盟我们几乎全程处于守势,现在就算是辽国实力下降,但想要收复燕云依然不是件容易的事。”“可是这件事迟早都要去做,山长您是军中老将,自然比任何人都清楚燕云对咱们意味着什么,没有了燕云十六州,咱们大宋就只能在边境驻扎重兵,光是每年花掉的军饷就不计其数,大宋已经是不堪重负,再这么下去的话,迟早都会把咱们大宋的财政拖垮”李璋说到最后时,也不由得露出十分痛心的表情。北宋三大弊政:冗兵、冗官、冗费。其中冗兵和冗官是直接原因,正因为兵员和官员的数量太多,才导致财政的压力太大,否则以大宋的财政收入,也不会每年都让三司感到捉襟见肘,而冗兵除了国内的厢兵等情况外,庞大的边军也是一大问题。听到李璋这么说,曹玮也再次露出沉思的表情,过了好一会儿这才缓缓的道:“你刚才说辽国两宫失和,会导致内乱,以你看来,这种内乱会达到什么程度,有没有可能大幅度削弱辽国的实力”“绝对会,萧耨斤这个女人好利无义,目光极其短浅,除了手段狠辣外,我实在看不出她有什么优点,等到她当政后,肯定会在辽国掀起一场极大的动荡,到时如果趁机出兵,极有可能一举夺回燕云”李璋十分肯定的道。萧耨斤这个女人也真是心狠手辣,据历史上记载,她刚掌权就杀了几十个辽国贵族,而且还把当年萧太后与耶律隆绪在辽国的改革全部废除,这对辽国才是最致命的,导致内部的矛盾更加严重,实力也再次倒退,甚至萧耨斤一度想废弃掉耶律宗真,立自己另一个儿子为帝,结果最后反倒是被耶律宗真算计,最后被囚禁一生。“如果真像你说的那样,到时也许是个好机会,不过对于这样的国战,再怎么谨慎都不为过。”曹玮还是持比较谨慎的态度,当下也再次开口道,他毕竟年纪大了,不像李璋这种年轻人这么激进,但他说的也没错,毕竟这可关系到大宋的国运。李璋也理解曹玮如此谨慎的原因,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像他这样熟悉后来的历史,所以在曹玮见到辽国大乱之前,他也不敢确定是不是有收复燕云的机会,不过这没有关系,萧耨斤应该快要掌权了,相信她的表现肯定不会让大宋失望。聊完了辽国的事,曹玮顺便又问了一下前段时间宫里大火的事,他虽然知道一些内情,但肯定不如李璋这种当事人清楚,李璋也简单的讲了一遍,不过有些不能说的他也没说,毕竟曹玮是武将,不方便对朝政介入太深。“对了,第一批的学员明年就要毕业去军队了吧,不知武学安排好了没有,是去河北还是西北”李璋这时忽然想到学员毕业的事,当下再次开口问道。提到这件事,曹玮也难得露出几分笑容道:“都已经安排妥当了,你不在的这段时间里,我曾经组织学员去前线历练过几次,军中那帮老将眼光毒的很,而且也卖我的面子,所以等到第一批学员毕业后,都会安排到军中任职,只要他们表现好,武学的影响力就会越来越大”“那可太好了”李璋当即也兴奋的道。大宋之所以能以文抑武,除了当初赵匡胤定下的基调外,也和武将们不争气有关,大宋的文官哪怕再怎么内斗,但他们毕竟都是读书人,背后有儒家这个庞然大物撑腰,在某些事情上的利益是一致的,用后世的话说,那就是文官有统一的思想做武装,有时候连皇帝也要对文官集团让步。相比之下,武将们简直就是一盘散沙,虽然出过不少的兵法家,比如孙子、孙武、李靖等人,但他们的影响力远不及孔老夫子,武将也没有形成什么统一的思想纲领,对上文官集团自然是十分吃亏,哪怕武将在某些时期能占据一定的上风,比如一个朝代的开国之初,但后期还是会被文官集团打压。不过现在武学的出现却弥补了武将们的这个缺陷,如果日后军中的武将都出自武学,再加上武学除了教授兵法外,也一直向他们灌输忠君爱国的思想,同样的经历会让这些武将们更加团结,日后在面对文官集团时,也能更容易的形成一个统一的利益团体,从而达到与文官集团相抗衡的地步。当然现在武学才刚开始,连第一批学员都还没有毕业,所以上面的这些都只能是李璋的设想,而且他也没有告诉过任何人,当然不排队有些聪明人看出了他的打算,但李璋并不介意,因为他用的是堂堂正正的阳谋,除非他们能让武学直接关门,否则就只能等着武将慢慢的被整合成一个整体。学员即将进入军队,李璋也十分关切的询问了一下这方面的事情,曹玮也详细的给他讲了讲,有些事情都是李璋离开的那段时间发生的,所以有必须让李璋了解一下。“对了,刚才我在校场上见到一个看起来十分老成的学员,似乎年纪不小了,不知道山长你有没有印象”李璋这时忽然想起刚才在校场见到的那个人,于是随口问一句道。第四百三十七章 满门忠烈武学连年扩招,现在光是学员就有一百两百多人,李璋也只是随口一问,并没有希望从曹玮这里得到什么准确的答案,毕竟他也只是一时的好奇,那个满脸大胡子的学员怎么看都不像年轻人。不过出乎李璋意料的是,曹玮听到他的询问先是一愣,随后就开口问道:“你见到的是不是一个满脸大胡子,看起来足有三十岁左右的学员”“没错,对方是不是军中来的,现在军中招募学员的年龄放宽了吗”李璋也有些惊讶的点头道,看样子曹玮竟然还真认识对方“算是吧,不过他不是边军中选拔出来,而是从禁军中主动要求来的。”曹玮说到这里时,脸上也露出了几分赞赏的神色,看样子他不但认识对方,而且还十分熟悉。“禁军”李璋听到这里也露出惊讶的神色。所谓禁军是指驻扎在京城一带的军队,当初大宋实行强干弱枝的政策,全国最精锐的军队都编入禁军驻守在京城,而禁军也是各军中待遇最好的,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久不上战场的禁军早已经不堪大用,反而是西北与河北的边军越来越精锐。不过禁军虽然战力低下,但却是个铁饭碗,特别是将门中的子弟,一般都喜欢安排到禁军中任职,即安全又有丰富的军饷可拿,而且升职也快,有这些人在,禁军能打仗才是怪事,所以武学在军中选拔学员时,都是直接在边军中挑选有功之士,这也算是对边军一种变相的奖励,所以禁军中的人应该不会来到武学才对。曹玮也看出了李璋心中的疑惑,当下开口解释道:“这个人你可能不知道,但他的祖父和父亲你应该听说过,那就是当年大名鼎鼎的杨无敌,以及让辽军闻风丧胆的杨延昭”“他是杨文广”没等曹玮说完,李璋就猜到了对方的身份,当即也十分惊讶地叫道,当初在河北时,他就听呼延守信讲过许多关于杨延昭的事,而且他也知道,在真实的历史上,杨延昭并没有一个儿子叫杨宗保,反而是演义中的杨文广才是他的儿子。“咦你知道文广的名字”曹玮听到李璋一口叫出杨文广的名字,当下也十分惊讶的问道,杨文广只是禁军中一个不起眼的将官,虽然祖上很有名,但杨家在将门中也不算是特别有名,至少现在比不上他们曹家。“哈哈这也是巧了,我去辽国时路过遂城,呼延兄的火枪军就驻扎在那里,他也和我讲了许多关于杨老将军,以及杨家的事,所以我也知道杨老将军有个儿子叫杨文广,而且在禁军中任职。”李璋当下半真半假地笑道。“原来如此,那就难怪了”曹玮听到这里也不由得大笑道,他都忘了呼延守信现在驻扎在遂城,那里可是杨延昭曾经驻扎过,并且数次大败辽军的地方。“杨文广今年得有三十岁了,他怎么会忽然跑到武学中来做一个小小的学员”李璋这时再次好奇的追问道。按照原来的历史,杨文广其实也可以算是一个颇有作为的将领,他先是在禁军中任职,后来曾经随名将狄青平定了侬智高的叛乱,后来还曾经驻扎过西北与西夏人交战,并且多次打败西夏大军,算是颇有作为,当然杨文广在军事上的表现依然无法与他的祖父和父亲相比,与曹玮这样的名将更是差距巨大。“文广今年三十有三了,连儿子都成年了,甚至他儿子今年也刚来武学,他是去年来的,比他儿子就早一界,有时候父子两人同在校场操练,想想都挺尴尬的。”曹玮说到最后时,也不由得有些唏嘘的摇了摇头。“为什么啊,有杨老将军的功劳在,杨文广应该能在禁军中混个不错的职位吧,日后若是各地有了叛乱,他也可以班行讨贼,只要有本事立下军功,日后升迁也不是问题,何必跑来武学中吃苦”李璋听到这里更加惊讶的问道。所谓班行讨贼,其实就是按照为官的次序随军出征,这也是禁军武官最常见的升迁之路,禁军虽然很少有打仗的机会,但禁军中的将官时不时会被派出去随后出征,虽然不是真正的独领一军,但却可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